第054章招兵
望著一個個呼天搶地,捶胸頓足官宦士紳,王秀清不由地有些感慨,誰他娘的再說漢人士紳無德無行,看本帥不大耳刮子扇死他,不信,你們看看,本帥還沒開口,他們就一個個哭著、喊著要給本帥捐錢捐物呢,他們可不就是我太平軍的義紳麼!
聽王秀清直夸這些官宦士紳是太平軍義紳,陳二狗臉都憋的有些變形了,大哥您要點臉吧,咱們的刀都架到了他們脖子上了,他們敢不捐納?
盛情難卻,王秀清沒有理會嘴裡嘀嘀咕咕的陳二狗,而是洪聲贊道:「好啊,好啊,諸位鄉梓如此仗義疏財,本大王若是再推脫,可就說不過去了,不過我太平軍軍紀森嚴,決不允許拿百姓財物,這樣吧,你們捐納的錢糧,就算本帥借的,李先生,就由你們給他們寫欠條,記好了,哪怕一顆糧食都得寫的明明白白,清清楚楚。」
「屬下領命!」
李錦沒有再提反對意見,太平軍草創,若想發展壯大,成為能對抗清軍的一支軍隊,那就需要足夠的錢糧支持,只要沒亂殺人,把太平軍直接放在官紳的對立面,他就無所謂,況且剛才王秀清說的清清楚楚,太平軍可沒搶你們的,而是你們主動捐納,就是這樣,咱們還給你們打了借條。
「大王仁義啊!」
「大王仁義啊……!」
眾士紳也知道這寫借條,其實和搶性質是一樣,根本是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但刀把子攥在人家手上,他們又能說什麼,既然不能反抗,還不如好好享受,畢竟用區區錢糧換回全家老小的性命,還是很值得的。
當然,眾士紳中也有一兩個懷著投機心理,是真的願意捐納,如今湖北教匪肆虐,處處烽火,朝廷官軍顧此失彼,亡於奔命,咱們看似捐了點錢糧,但其實也是一種投資。
大清赫赫有名的山西八大商不就是當年和還沒入關的大清軍暗中勾連,這才在清廷入主中原後,享受皇商的待遇,儘管賊寇成事的概率百不足一,但至少還有那麼一丁點機會,失敗了,咱損失的不過是一點錢糧,萬一成功了,那可就是累世的富貴,以小博大,有什麼不可?
不得不說勛西到底是府治,官紳比房縣富裕的多,光是這幾個富紳的捐納,太平軍就得了一萬五千兩銀子,此外太平軍還在其他七八家被誅殺的官紳府邸搜出了銀五萬三千兩,糧食五千六百石,其餘布匹,鐵錠、銅錠、茶葉、絲綢和藥材等物資若干。
次日鄖陽府庫的錢糧物資也全部清點完畢,據李錦回報,鄖陽藩庫共有存銀八千四百兩,糧食四千一百石,其餘鹽、鐵、銅、布匹等物資亦各有幾千斤,而且李錦還從勛西知縣衙門搜出了勛西的田畝黃冊和人口黃冊以及一部分邸報。
王秀清無意控制勛西,故爾田畝和人口黃冊對於太平軍而言,並不重要,但邸報卻十分有用,通過這些邸報,王秀清也大致摸清了湖北清軍的數量,以及駐防地點,擁有多少裝備。
經仔細查驗,清廷湖北駐軍共有綠營一萬七七百人,分別有湖廣總督督標三千,湖北提督慶成所部督標兩千七,荊州總兵鄭四維、襄陽總兵馬虎、武昌總兵花連布,武昌水營總兵卓威光等人各統三千綠營,此外荊州滿城駐防八旗亦有五個牛錄一千五百兵。
至於裝備,也都是以刀槍弓箭為主,只有總督督標和提督督標各裝備千餘支鳥槍。
這點兵力分守各處都難,更別提圍剿愈演愈烈的白連教了,王秀清以已度人,他相信清廷肯定會從周邊各省抽調兵力,全力將楚地的白連教扼殺在起義初期。
而白連教也不會坐以待斃,歷史上,面對清軍的重兵圍剿時,白連教是分別向陝西和四川流竄,這就會把清軍主力引入川陝。
也就是說,太平軍現在唯一要做的就是等,等待雲集湖北的清軍轉入川陝,到那時,就是太平軍縱橫湖廣的大好良機,而現在,太平軍所能做的就是擴軍和練兵。
左右手中有糧有錢,這次王秀清不再打算裹挾鄖陽百姓入伙,其原因就是,老弱太多了,他實在養不起這麼多人,太平寨也容不下這麼多人。
怎麼招兵,王秀清仿效了他前世在道州募兵的故技,也就是著李錦草擬了一道布告,並明發勛西地方。這布告其實是一個意思,就是漢人是滿人的千倍萬倍,如何能甘做滿洲犬羊?他這道布告,其目的就是招募部分志同道合,不滿韃清統治的中堅力量,若是用最樸實的話形容,那就是真正有血性的漢人子弟。
「……查爾壯丁,多是三合會黨,盍思洪門歃血,實為同心同力以滅胡,未聞結義拜盟而反北於仇敵者也!今湖廣、川陝有志者萬殊之眾,名儒學士不少,英雄豪傑亦多,惟願各個起義,大張旌旗,報不共戴天之仇!」
「滿洲之眾不過十數萬,而我中國之眾不下兩萬萬,以兩萬萬之眾受制於十數萬,亦孔之丑也!今本帥受明王天旨,聚眾鄖陽,大舉貔犰,總攬豪傑,若地方有不懼虜丑之血性男兒,當踴躍來投,共討虜廷,復我衣冠,留我髮膚,我堂堂大漢男兒豈可為奴?」
鄖陽素來民風彪悍,明朝時期曾數次發生農民起義,李自成兵敗後,這裡也是大順軍殘部活動最頻繁的區域,而王秀清說十萬滿洲統治兩萬萬漢人,這等於就是在打勛西男兒的臉,你才是韃子的豬狗犬羊,你全家都是韃子的奴才。
當然,對於這道布告,普通百姓是置若罔聞的,咱們都是有家有業的,為啥要把腦袋別在褲腰帶上跟你造大清的反,再說了,就算換回明朝皇帝,咱們還不是一樣被朝廷當成牛馬,因此在布告發出的第一天,太平軍設置在勛西東城的招兵處只寥寥招募了十七八個兵,以至於負責招兵的陳二狗和李錦都因為無事可做,凍感冒了。
聽王秀清直夸這些官宦士紳是太平軍義紳,陳二狗臉都憋的有些變形了,大哥您要點臉吧,咱們的刀都架到了他們脖子上了,他們敢不捐納?
盛情難卻,王秀清沒有理會嘴裡嘀嘀咕咕的陳二狗,而是洪聲贊道:「好啊,好啊,諸位鄉梓如此仗義疏財,本大王若是再推脫,可就說不過去了,不過我太平軍軍紀森嚴,決不允許拿百姓財物,這樣吧,你們捐納的錢糧,就算本帥借的,李先生,就由你們給他們寫欠條,記好了,哪怕一顆糧食都得寫的明明白白,清清楚楚。」
「屬下領命!」
李錦沒有再提反對意見,太平軍草創,若想發展壯大,成為能對抗清軍的一支軍隊,那就需要足夠的錢糧支持,只要沒亂殺人,把太平軍直接放在官紳的對立面,他就無所謂,況且剛才王秀清說的清清楚楚,太平軍可沒搶你們的,而是你們主動捐納,就是這樣,咱們還給你們打了借條。
「大王仁義啊!」
「大王仁義啊……!」
眾士紳也知道這寫借條,其實和搶性質是一樣,根本是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但刀把子攥在人家手上,他們又能說什麼,既然不能反抗,還不如好好享受,畢竟用區區錢糧換回全家老小的性命,還是很值得的。
當然,眾士紳中也有一兩個懷著投機心理,是真的願意捐納,如今湖北教匪肆虐,處處烽火,朝廷官軍顧此失彼,亡於奔命,咱們看似捐了點錢糧,但其實也是一種投資。
大清赫赫有名的山西八大商不就是當年和還沒入關的大清軍暗中勾連,這才在清廷入主中原後,享受皇商的待遇,儘管賊寇成事的概率百不足一,但至少還有那麼一丁點機會,失敗了,咱損失的不過是一點錢糧,萬一成功了,那可就是累世的富貴,以小博大,有什麼不可?
不得不說勛西到底是府治,官紳比房縣富裕的多,光是這幾個富紳的捐納,太平軍就得了一萬五千兩銀子,此外太平軍還在其他七八家被誅殺的官紳府邸搜出了銀五萬三千兩,糧食五千六百石,其餘布匹,鐵錠、銅錠、茶葉、絲綢和藥材等物資若干。
次日鄖陽府庫的錢糧物資也全部清點完畢,據李錦回報,鄖陽藩庫共有存銀八千四百兩,糧食四千一百石,其餘鹽、鐵、銅、布匹等物資亦各有幾千斤,而且李錦還從勛西知縣衙門搜出了勛西的田畝黃冊和人口黃冊以及一部分邸報。
王秀清無意控制勛西,故爾田畝和人口黃冊對於太平軍而言,並不重要,但邸報卻十分有用,通過這些邸報,王秀清也大致摸清了湖北清軍的數量,以及駐防地點,擁有多少裝備。
經仔細查驗,清廷湖北駐軍共有綠營一萬七七百人,分別有湖廣總督督標三千,湖北提督慶成所部督標兩千七,荊州總兵鄭四維、襄陽總兵馬虎、武昌總兵花連布,武昌水營總兵卓威光等人各統三千綠營,此外荊州滿城駐防八旗亦有五個牛錄一千五百兵。
至於裝備,也都是以刀槍弓箭為主,只有總督督標和提督督標各裝備千餘支鳥槍。
這點兵力分守各處都難,更別提圍剿愈演愈烈的白連教了,王秀清以已度人,他相信清廷肯定會從周邊各省抽調兵力,全力將楚地的白連教扼殺在起義初期。
而白連教也不會坐以待斃,歷史上,面對清軍的重兵圍剿時,白連教是分別向陝西和四川流竄,這就會把清軍主力引入川陝。
也就是說,太平軍現在唯一要做的就是等,等待雲集湖北的清軍轉入川陝,到那時,就是太平軍縱橫湖廣的大好良機,而現在,太平軍所能做的就是擴軍和練兵。
左右手中有糧有錢,這次王秀清不再打算裹挾鄖陽百姓入伙,其原因就是,老弱太多了,他實在養不起這麼多人,太平寨也容不下這麼多人。
怎麼招兵,王秀清仿效了他前世在道州募兵的故技,也就是著李錦草擬了一道布告,並明發勛西地方。這布告其實是一個意思,就是漢人是滿人的千倍萬倍,如何能甘做滿洲犬羊?他這道布告,其目的就是招募部分志同道合,不滿韃清統治的中堅力量,若是用最樸實的話形容,那就是真正有血性的漢人子弟。
「……查爾壯丁,多是三合會黨,盍思洪門歃血,實為同心同力以滅胡,未聞結義拜盟而反北於仇敵者也!今湖廣、川陝有志者萬殊之眾,名儒學士不少,英雄豪傑亦多,惟願各個起義,大張旌旗,報不共戴天之仇!」
「滿洲之眾不過十數萬,而我中國之眾不下兩萬萬,以兩萬萬之眾受制於十數萬,亦孔之丑也!今本帥受明王天旨,聚眾鄖陽,大舉貔犰,總攬豪傑,若地方有不懼虜丑之血性男兒,當踴躍來投,共討虜廷,復我衣冠,留我髮膚,我堂堂大漢男兒豈可為奴?」
鄖陽素來民風彪悍,明朝時期曾數次發生農民起義,李自成兵敗後,這裡也是大順軍殘部活動最頻繁的區域,而王秀清說十萬滿洲統治兩萬萬漢人,這等於就是在打勛西男兒的臉,你才是韃子的豬狗犬羊,你全家都是韃子的奴才。
當然,對於這道布告,普通百姓是置若罔聞的,咱們都是有家有業的,為啥要把腦袋別在褲腰帶上跟你造大清的反,再說了,就算換回明朝皇帝,咱們還不是一樣被朝廷當成牛馬,因此在布告發出的第一天,太平軍設置在勛西東城的招兵處只寥寥招募了十七八個兵,以至於負責招兵的陳二狗和李錦都因為無事可做,凍感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