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四章 新年伊始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宋牛牛邊吃邊問:「邵萱,你家還有啥菜?」

  邵萱回答:「還有個紫菜雞蛋湯,我二娘說雞蛋和紫菜都是發物,侯瑾瑜有傷不能吃,這麼些夠你倆吃不?」

  宋牛牛繼續猛吃,點頭道:「我不喝湯!我要滿肚子都裝滿餃子和肉!夠了夠了,你們也快回去吃吧,這麼多足夠我和侯哥吃了!」

  一頓午飯十一個人吃了接近四百個餃子,一大鍋豬肉白菜燉豆腐,還喝了一鍋湯。邵家兩姨娘都有點懵圈,她們花一上午包了五百個水餃,準備年三十兩頓飯,結果一頓就干出來了,真是半大小子,吃死他老子!

  好在這個年所有人,每人分了兩斤豬肉,白菜、凍豆腐、豆芽、木耳菜,蘆浮(蘿蔔)、大紅蘿蔔還是挺充足的。

  下午侯瑾瑜剛感覺有點困,想睡一覺,麻藥勁就過去了,他只感覺右臉一陣強過一陣的疼痛襲來,帶動的腦袋瓜也疼起來,他抱著腦袋蜷縮在床鋪上,咬著牙忍著疼不吭聲。

  大家都看出他開始不舒服了,說話聲音都放低了,怕吵著他。

  成虎和邵家兩兄弟用撿來的枯枝敗葉搭了一個旺火堆,隨著夜幕的降臨,外面傳來獨屬於年的熱鬧,鞭炮聲、孩童的嬉戲聲、煙花綻放天空爆出的璀璨異彩……

  邵萱手裡拿著一根長竹竿用力敲打地面,劃拉得地面塵土飛揚,她哈哈大笑著繞著比她還高的堆攏起來的旺火堆瘋跑。

  她二哥還用寫春聯剩下的小紅紙條寫了四個字「春滿人間」壓在旺火堆上。邵萱玩瘋了,她從來沒過過這麼多小孩在一起玩的年!

  年夜飯依然是餃子和燉菜,侯瑾瑜臉頰疼得吃不下東西,而且有點發熱,二娘特意把肥肉熬出豬油,放了蔥花爆出香味,然後炒了一碗酥油茶麵,用開水沖了,讓宋牛牛餵給侯瑾瑜喝。

  吃過晚飯,每人分到三個核桃三個紅棗三個板栗。成虎和侯瑾瑜把自己的一份全給了邵萱,邵萱用衣襟兜著跑回屋裡,找到她的竹編盒子放進去,她只是每樣取了一個,剩下的等開學了,和劉小河一起吃。

  二姨娘和三姨娘把孩子們都趕出來,偷偷拿出范廣的牌位給上了香供了酒,絮絮叨叨說了好多,姐妹倆又相顧流了幾滴淚才算做了全套。

  真正守歲的時候,除了二姨娘和三姨娘兩人,誰都沒能撐住,等到子時燃完旺火,放了一掛邵揚買來的鞭炮,玩了一天的孩子們就都去睡了。

  成虎和宋牛牛因為擔心侯瑾瑜的傷口,再加上擔心走水,兩人輪番出去觀察,一直沒敢睡覺,直到天明才眯了一小會。

  侯瑾瑜確實發熱了,三姨娘告訴其他人夜裡若是誰醒了,要隨時觀察他發熱情況,熱得厲害就得用涼手巾給他降溫。但是因為侯瑾瑜整個臉都包上了,宋牛牛隻好找到一個皮水囊,灌了涼水,貼在他額頭和好的那半邊臉上給他降溫。

  侯瑾瑜一直迷迷糊糊,時睡時醒,天明時分,終於有點睡著的跡象,眾人不敢叫醒他。

  大家去吃了早飯,就一起結夥去侯府給侯爺去拜年。

  周顯庸進宮給皇上、皇子和諸位娘娘們拜年去了,不在家裡,大總管王儉得了周顯庸的吩咐,把他們都叫進屋裡,又給每人發了一個十文錢的紅封,還打開兩個水果罐頭給他們嘗鮮。

  返回去的路上小東興奮道:「我們再買點鞭炮吧,萱兒不是很喜歡嗎?」

  宋牛牛不同意:「咱們攢起來還給邵舉娘吧,猴哥包紮花了一百文,今天換藥還得花錢,不知道夠不夠。」

  眾人都沉默了,邵萱道:「我二娘肯定不要了,才一百文嘛,她們大人可以掙錢,不到一個月就掙到了。」

  「那也不行,我聽到了,這錢是你二娘三娘攢了給你三個哥哥娶媳婦的。」宋牛牛又說。

  「我不娶媳婦!」邵舉表態。

  「我也不娶,讓大哥娶吧!」邵揚緊跟著也說。

  他們這裡糾結究竟還不還邵家的一百大錢,周顯庸是正月初二才聽王儉說了侯瑾瑜受傷的事。他自己抽不出時間,只好打發一個下人套好一輛馬車,拉著侯瑾瑜去換藥。

  ……

  周顯庸在正月初七之前,一直沒有間斷地接待不同的來他家拜年的各級官員,還接待了李中道和李冉父子。李冉一再拜謝周顯庸對兒子的教育,比他教得好多了,居然不和大人們頂嘴了,吩咐做的事都能認真完成,哪怕沒有完成,也一定會解釋原因,完全不同於以往的頑劣。

  李冉還替他幾個兄弟打聽,隆慶侯今年還招收新學生嗎?他身邊有好幾位朋友想要把家裡的孩子送進來上學,可以加倍束脩。

  這件事周顯庸其實考慮好久了,他感覺最近這一兩年內,他不宜把學校擴展太大,太醒目惹人注意了。必然引起那個小心眼皇帝的猜忌,萬一給他取締了,就麻煩了。先把這一百多個孩子好好培養起來再說,起碼等到他們十幾歲後能夠有意識自主學習時候,才不會前功盡棄,否則所有投入的精力、心血全白費。

  學堂開學以後,周顯庸真的又招聘了一個曾經做過師爺幕僚的人來當老師。馮無畏升為校長,工錢翻了一倍,他只負責每五天講一節古典經義,其餘時間則負責管理整個學堂的事務。

  正月初十,周顯庸接到福州運送過來的新年頭一批水果、魚肉罐頭,正好趕上上元節大賣。接著,他送走了第一批開拓站點的五個人,朱驍帶著四個原來錦衣衛官兵。

  他們的第一站是天津衛,然後應天府,再下來蘇州府、杭州府,福州府。

  這是個燒錢的活,周顯庸好容易湊了兩萬兩銀子給這頭一批人,他估計一年時間能把這五個地方打通,就是大功勞。

  留下褚大忠和景康,他打算讓他們配合去應天府打造第三個玻璃廠,但是因為缺了一個挑大樑的,也確實還是缺錢,只好決定兩個月之後再行動,這兩個月之內他得培訓這兩人有關玻璃廠建廠的全過程。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