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5章 994【勾連】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996章 994【勾連】

  薛若谷,時年三十二歲。

  他是建武十一年殿試榜眼,歷任翰林院編修、左春坊左庶子、國子監司業,官階現為從四品,距離中樞高位僅有兩步,運氣好一步就能跨越。

  實際上他從金榜題名到如今一共九年,三年一個台階走得極其穩當,下一次磨堪極有可能升任某部侍郎,亦或是九寺七監某一處的堂官,再磨礪一到兩任,或者外放封疆大吏,或者執掌六部之一,這都是極其清貴平穩的儲相之路。

  當然這並不代表他就能順理成章地宣麻拜相,到了衣紫重臣這個階段,再往上走不僅需要能力還要有足夠的運氣。

  從孔府出來之後,薛若谷登上一輛普通的馬車,淡淡道:「去東城安福坊。」

  「是,大少爺。」

  車夫心領神會地應下。

  靠在車廂壁上,薛若谷雙眼微閉,陷入沉思之中。

  不知為何,他忽然回想起很多年前那個春天,父親鄭重其事地讓他和陸沉多多交際,他起初還有些不以為然,後來陸沉攜奇襲河洛之功再度入京,他才知道父親的眼光有多精準。

  只是恐怕連他父親都沒有想到,當年那個年輕強硬的邊軍武將會走到今天這一步。

  「父親,不知您現在是否會因為當年對他無條件的支持與信任而感到後悔呢?」

  薛若谷喃喃自語,神色平靜,因為他知道這是一個註定沒有答案的問題。

  如果沒有陸沉幾度力挽狂瀾,恐怕大齊早已被景國撕開邊境防線,江山傾覆亦有可能。

  但是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朝廷從始至終都沒有找到太好的法子去制衡陸沉,從而讓他達到今日完全無法壓制的地位。

  不過……這麼多年以來,難道真的沒人在陸沉身邊布置一些暗手嗎?

  薛若谷靜心思忖,不多時他腦海中忽地跳出一個名字。

  「少爺,到了。」

  車外馬夫的聲音打斷薛若谷的思緒,他不急不緩地走下馬車,映入眼帘的是一處隱藏在無數民宅之中、外表平平無奇的宅子。

  「你回府吧,晚些時候我自行回去。」

  薛若谷吩咐一聲,隨即邁步走進這座宅子。

  西廂房內,四名年紀都在三十歲左右的男子見到薛若谷進來,立刻起身相迎。

  薛若谷頷首致意,走到主位落座,溫言道:「請坐。」

  左首第一人似乎有些迫不及待地問道:「子淵兄,大宗伯應允了嗎?」

  此人名叫孫奇,表字仲容,時年三十一歲,現為大理寺丞。

  他口中所言「子淵」便是薛若谷的表字,大宗伯則是指禮部尚書孔映冬。

  薛若谷從容地說道:「大宗伯已經同意了,這次增開的恩科會儘量取中江南士子,另外會取中少數江北世族子弟。」

  「好!」

  孫奇滿面振奮,另外三人也都紛紛點頭。

  坐在右首第二位的男子開口說道:「秦王這次打得好算盤,一邊借著新政之名大肆排除異己培植黨羽,一邊用大戶望族的銀子去討好那些庶民,如今更是想利用這次恩科盡收士林之心,真可謂一箭三雕。」

  此人容貌俊美,年紀最輕,時年二十九歲,現任通政司右參議。

  他出身於博越陳氏,雖然陳家在當年的江南九大家中排名最末,並不代表他們底蘊淺薄,只是因為陳家上一代沒有李道彥、薛南亭、郭從義甚至是丁會之類的人物,因此在朝堂上沒有多少話語權。

  他們在坊間名聲很好,造福桑梓資助士子不遺餘力,再通過不斷聯姻的方式,二十年下來也編織出一張勾連甚廣的大網。

  比如這位表字伯常的陳經,他的母親便是確山吳氏的嫡女。

  聽到陳經這番看似吹捧實則譏諷的話,坐在他旁邊的男子冷笑道:「算盤打得再精妙又如何?大宗伯此番取士合乎朝廷規制,即便秦王手裡有劉元和丁會這兩條瘋狗,在朝堂上公開辯論,他們難道還能奈何大宗伯?秦王機關算盡,這次不過是竹籃打水一場空罷了。」

  這男子的氣質與室內其他四人不同,雖然他身著便裝,眉眼間仍然能看出凌厲的銳氣。

  他叫王竑,表字公度,時年三十三歲,現為禁軍左衛副指揮使。


  孫奇和陳經面露微笑,看得出來他們十分認可王竑的判斷。

  薛若谷不動聲色地看向左首第二位、一直沉默的男人,問道:「季海兄,有何看法?」

  眾人聞言便安靜下來。

  那位季海兄平靜地說道:「諸位仁兄,不知你們是否留意,秦王將增開恩科列為新政八策第一條,可見他對這件事十分注重,未必不能想到會有人從中作梗。退一萬步說,即便秦王事先不曾想到,大宗伯也不可能直接發出皇榜,他總得先稟奏聖人,秦王多半也會事先知曉。屆時他將禮部報上去的名單打回來,大宗伯能否硬頂回去?」

  此人名叫左浩,表字季海,現年三十五歲,官居吏部文選司郎中。

  一陣沉默。

  論理科舉的結果無需通過陸沉的審核,問題在於這屬於新政的內容,也就是說恩科的結果必須要提前知會革新司,繞不開陸沉這個人。

  至於孔映冬有沒有那個膽氣硬頂陸沉,室內這些新銳官員嘴上對陸沉極盡揶揄,卻也知道這對孔映冬來說委實艱難。

  薛若谷心中讚許,不慌不忙地說道:「季海兄可有良策?」

  左浩沉吟道:「目前看來,沒有,不過子淵兄想來也不會太過在意此事的成敗?」

  薛若谷拊掌笑道:「季海兄果然心思通透。」

  左浩神色淡然,孫奇、陳經和王竑則面露不解。

  薛若谷見狀不再賣關子,坦然道:「其實這件事並不複雜,如果秦王意識不到箇中玄機,那麼朝堂百官之心就能安定,因為他不懂官場規矩又要強行插手,最終只能在定好的圈裡打轉,與此同時還能挑起江北士子對他的怨望之心。誠然,這種最佳局面出現的概率較低,接下來即便秦王反應過來,局勢仍然對我們有利。」

  「其一,孔尚書和朝中那些大人若能硬氣一回,拒絕秦王的無理要求,這是次好的結果。其二便是秦王雷霆震怒,借恩科一事在朝中大興株連,將禮部官員以及被牽連的士子捉拿下獄,他必然會失去人心,同時也能讓宰相部堂們徹底看清楚他的真面目,不再對他抱有幻想。」

  薛若谷看著眾人微微一笑,最後說道:「無論秦王怎麼選,最後都能達成我們的目的。」

  「善!」

  陳經俊美的面龐上浮現一抹得色。

  左浩再度開口道:「子淵兄,你此番牽扯其中,一旦秦王撕破麵皮,你會不會有危險?」

  其他人也都關切地看過來。

  他們和薛若谷年歲相近,過去這些年逐漸走到一起,雖然每個人的抱負和理想各有不同,至少在對陸沉的態度和立場上,他們算得上知交莫逆共同進退。

  薛若谷淡淡道:「大宗伯清高孤傲,怎會攀咬到我這個後生晚輩身上?我只是給他提供了一個選擇,最後怎樣落實與我無關,涉及到這種為國取士的大事,我一個小小的國子監司業能起到什麼作用?再者,大宗伯並非可欺之人,若是江北士子真能壓過江南士子,想來他也不會冒天下之大不韙。」

  眾人紛紛頷首。

  此番增開恩科,出題官和閱卷官都是出身於江南的官員,江北那些士子這二十年來都沒有參加過正經科舉,兼之處於景廉人的壓迫之下,戰亂頻繁民不聊生,如何能與飽讀詩書的江南士子相比?

  解決眾人的擔憂之後,薛若谷繼續說道:「諸位,恩科一事的結果不必太過在意,我們先前便已經討論過,這只是給秦王製造一些麻煩,讓他把大部分注意力放在朝堂爭鬥之上,從而讓我們能夠更加從容地籌謀那件大事。」

  這時陳經微笑道:「有子淵兄掌總,我們確實能輕鬆不少。對了,子淵兄,那個錢德高又找到了我,言語之間躲躲閃閃,似乎對秦王頗為不滿,要不要將他拉進來?」

  「錢讓?不急,他和姜晦相交多年,且再看一看。」薛若谷沉穩地說道:「如今我們雖然聯絡了不少人,但是務必要仔細觀察,以免被秦王的人混進來。」

  眾人點頭,孫奇有意壓低聲音問道:「子淵兄,這件大事真是宮裡的意思?」

  「你不信我?」

  薛若谷轉頭平靜地看著他。

  孫奇只覺頗有壓力,連忙搖頭道:「我怎會信不過子淵兄?只是……」

  見他欲言又止,薛若谷便正色道:「我可以再一次明確告訴你,這是太后娘娘的意思。當然,等到將來真正動手的時候,我會讓你們見到太后娘娘的信物。」


  孫奇肅然道:「既是聖人旨意,我輩理當捨生忘死,為國鋤奸!」

  「捨生忘死,為國鋤奸!」

  余者齊聲吟誦。

  薛若谷一個個看過去,其實他知道在座這四人都有私心,孫奇是想飛黃騰達,陳經是身負家族期望,王竑是想爭奪軍權,左浩則想名留青史,每個人都有自身的考量,最後都匯聚在他身邊。

  在薛若谷看來,有私心更是一件好事,人必有所執方能有所成,倘若是那等清心寡欲無所求之人,反而不會為了這個共同的目標拋灑熱血。

  至於他自己……

  或許已經有很多人忘記,他上一任官職是左春坊左庶子,是李端親自為李宗本指定的東宮屬官,亦是李宗本為李道明選定的輔弼之臣。

  皇權在上,忠貞在心,他豈能任由權臣窺伺至尊之位?

  一念及此,薛若谷面露慨然之色,對四人說道:「諸位,我們再來議一下那件事的細節……」

  昏暗的光線中,五人臉上的表情隨著談話不斷變化。

  終露猙獰。

  (本章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