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平南之議
丞相幕府議事廳內,諸葛亮正從南中送來的奏報傳閱於眾幕僚。
而幕僚們亦悄聲議論,此時所議之事自然是南中叛亂。
所謂『南中』通常是指,越巂郡、建寧郡、牂牁郡和永昌郡。而聚居在南中的人口大多為少數民族,被統稱為『西南夷』,也稱南蠻。
其實自劉璋時代,南中便不安寧,時常叛亂。早在十餘年前,諸葛亮與劉備『隆中對』中,便提出統一天下的戰略路線。
即『跨有荊益,東好孫權,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在這種戰略思想指引下,蜀漢集團對南中一直施行安撫政策,儘量避免漢夷矛盾激化。
這從任命建寧郡望族出身的李恢為庲降都督,便可看出一切。
如今蜀漢戰略方向,雖然從跨有荊益轉變為斷隴吞涼跨有涼益,但其餘東好孫權,西和諸戎,南撫夷越等方略依舊未變。
而南中一些本地豪強、夷族首領卻並不領情,他們為了割據一方,做自己的土皇帝,經常挾持百姓,煽動夷人武裝叛亂。
其中建寧郡豪族雍闓最為囂張跋扈,其乃西漢什邡侯雍齒的後人,在當地頗有權勢,一向不服朝廷管制,實想割據自治。
前年蜀漢東征大勝,南中不穩的局勢本在李恢安撫之下有所好轉,但自從先帝劉備去世,加之曹魏暗中煽動許以雍闓益州刺史,以及諸豪強夷帥太守等高官厚祿,並許諾一旦南中割據北上攻打成都,曹魏將出兵南下攻漢中!屆時南北夾擊蜀漢必滅。
當然這不過是曹魏的煽動南中勢力反叛的說辭,因為蜀漢的漢中防線穩固,占據地利優勢,極難圖謀,且曹魏的目標依舊是先滅吳再滅蜀。
不過對於利慾薰心的南中反叛勢力來說,曹魏大國承諾無疑叫他們自信心迅速膨脹,他們相信一旦益州南部徹底割據糜爛,魏國一定不會放過南下滅蜀的天賜良機。
於是,南中便再難安撫。
而有了強大的曹魏在背後撐腰,叛軍聲勢日益壯大,過去被李嚴打退的夷族首領高定,竟再次糾集部眾攻占越巂郡,越巂太守焦璜被殺。
建寧郡蠻王孟獲也在雍闓煽動下起兵作亂。
牂牁太守朱褒更是膽大包天,竟殺死前來巡視的益州從事常頎,以此響應雍闓。
一時間,整個南中地區除卻偏遠西南的永昌郡外,幾乎全部脫離了蜀漢的統治。
而據南中送來的消息,永昌郡太守本就空缺,於是功曹呂凱與府丞王伉發動郡中軍民閉守邊境,抵抗叛軍。雍闓曾數次發布檄文至永昌,想要勸降呂凱王伉,但皆為二人嚴詞拒絕。
據聞呂凱還回復雍闓『將軍世受漢恩,何以不思報,反向逆曹稱臣焉?今丞相受先帝託孤重任,一心興復漢室,望將軍迷途知返......』
雍闓自號益州刺史,氣焰又是何等囂張?在見得呂凱答覆後,當即勃然大怒,但呂凱乃永昌郡大族出身,於郡中威信很高,雍闓見久攻不下,也只得作罷。
而為了遏制叛軍北上可能,丞相府已奏鳴天子,加封尚書令李嚴為鎮南將軍,負責坐鎮僰道封鎖南中各處北上關口道路,同時命李恢廣派斥候,深入南中查探敵情以為後用。
其實諸葛壽比誰都清楚,得益於曹丕的騷操作,如今南中之亂只怕不比歷史上差到哪去。
有時他也不得不感嘆,歷史的車輪該來還是會來,該跳出的小丑依舊忍不住上躥下跳。不過也好,正好可以將這些不安定因素在北伐之前一舉斬除。
當眾人將南中送來的奏報一一觀看後,諸葛亮便伸手拿起羽扇,輕搖了起來,顯得氣定神閒。
顯然,如今蜀漢局勢相對於歷史上的夷陵慘敗後,要強上不知多少,區區南中叛亂看似聲勢浩大,實則根本撬動不了大漢根基,自然也不可能叫諸葛亮失色。
「先帝在時,常以仁安撫南中,以免激化漢夷矛盾,然前有建寧豪強雍闓劫殺太守正昂,囚我漢使。今朱褒、高定又相繼反叛,攻殺官吏劫掠百姓,吾以為當宜早伐之。故亮欲親提三軍征討,以絕後患,諸卿以為若何?」
誰曾想此言一出,眾人紛紛面露疑慮之色。
不是他們不同意征討南中,而是對諸葛亮親自征討之說,感到深深的擔憂。
因為在他們的印象里,諸葛亮一直是在後方搞治理、後勤、和大的謀劃與治軍上,而這征戰嘛......
若他們知道諸葛丞相有一州打九州的本事,估計也不會如此顯露憂色。
一時間許多人的目光都期許的投向了場中一人,一個敢在幕府堂內公然『閉目養神』的狠人——諸葛壽。
而眾人之所以看向他諸葛壽,自然是希望諸葛壽勸說諸葛亮不要親自冒險征討,畢竟兒勸父,總比他們開口的要好。
另一點則是諸葛壽在東征之役中大放異彩,幾乎靠一己之力扭轉危局從而反敗為勝。若是能由諸葛壽掛帥出征,他們倒是頗為贊同,順便還能跟著去混些功勞也說不定。
但顯然,他們的期望落空了,因為某人明顯不是閉目養神,而是在打瞌睡!
此刻諸葛壽的確在瞌睡,因為最近瑜人與柔甲見後入門的青女先有了一女,於是為諸葛家的香火考慮,二女便義正言辭的夜夜邀戰。
加之黃氏不停瘋狂暗示想抱孫兒......所以最近他確實有些勞累困頓。
這時,丞相長史王連見諸葛壽竟然能在這節骨眼打瞌睡!立時愁嘆一聲,忍不住的向諸葛亮行禮勸諫:「丞相萬萬不可!南中自古乃不毛之地,瘟疫盛行、瘴氣橫生。丞相身系我大漢之望,乃陛下輔弼之股肱,實不宜親舉大兵冒險征討也。」
顯然這話的意思就是,丞相國中政務他不繁忙嗎?丞相您帶過兵嗎?這萬一要有個意外您覺得對得起先帝與陛下嗎?
眾人沒想到這王長史說得這麼直接,諸葛壽其實也沒想到,不由得睜眼瞅了瞅這王連。
王連,本為荊州南陽人,劉璋時期,王連為了躲避戰火尋求庇護進入蜀地,被任命為梓潼縣令。
劉備起兵葭萌,領軍南來,王連則閉緊城門拒不投降。當時劉備十分看重他,以為王連在守義,故敬而不強攻。
後來,劉璋投降劉備,待成都平定後,劉備任命王連為什邡縣令,又轉任廣都縣令,所治理的地方皆政績顯著。後升為司鹽校尉,負責蜀漢鹽鐵的經營調度,為國獲利甚多,並有效的增加了國家財政收入,促進蜀漢經濟發展。
同時,王連還大力選拔優秀人才作為部屬,如呂乂、杜祺、劉乾等。這些人,後來都做上大官要職,全部始自王連提拔,足可見王連知人之明,用人之能。
王連經營有道,治鹽有功,故被拜為蜀郡太守、興業將軍,兼管鹽府政務,可以說是蜀漢的財神爺。其先後管理鹽業數十年,積累蜀漢富足銀資,壯大國力充沛,實在勞苦功高。
今年劉禪登基,升任王連為屯騎校尉,兼任丞相長史,加封平陽亭侯。
按歷史上來看,王連也確實曾再三進諫,勸說諸葛亮不要親討伐南中,但那時主要是因為當時的蜀漢剛經歷夷陵大敗,劉備駕崩,正是兵困國危,急需休養生息之時。可如今局勢完全不同,蜀漢精銳尚在,人才亦未凋零斷層,卻不曾想這王長史還是反對!
不過想想也是正常,正因為如今蜀漢人才相比歷史上充裕許多,而在王連看來區區南中三郡叛亂,完全沒必要一國之丞相親往犯險征討,難道派一員大將不可以嗎?
而幕僚們亦悄聲議論,此時所議之事自然是南中叛亂。
所謂『南中』通常是指,越巂郡、建寧郡、牂牁郡和永昌郡。而聚居在南中的人口大多為少數民族,被統稱為『西南夷』,也稱南蠻。
其實自劉璋時代,南中便不安寧,時常叛亂。早在十餘年前,諸葛亮與劉備『隆中對』中,便提出統一天下的戰略路線。
即『跨有荊益,東好孫權,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在這種戰略思想指引下,蜀漢集團對南中一直施行安撫政策,儘量避免漢夷矛盾激化。
這從任命建寧郡望族出身的李恢為庲降都督,便可看出一切。
如今蜀漢戰略方向,雖然從跨有荊益轉變為斷隴吞涼跨有涼益,但其餘東好孫權,西和諸戎,南撫夷越等方略依舊未變。
而南中一些本地豪強、夷族首領卻並不領情,他們為了割據一方,做自己的土皇帝,經常挾持百姓,煽動夷人武裝叛亂。
其中建寧郡豪族雍闓最為囂張跋扈,其乃西漢什邡侯雍齒的後人,在當地頗有權勢,一向不服朝廷管制,實想割據自治。
前年蜀漢東征大勝,南中不穩的局勢本在李恢安撫之下有所好轉,但自從先帝劉備去世,加之曹魏暗中煽動許以雍闓益州刺史,以及諸豪強夷帥太守等高官厚祿,並許諾一旦南中割據北上攻打成都,曹魏將出兵南下攻漢中!屆時南北夾擊蜀漢必滅。
當然這不過是曹魏的煽動南中勢力反叛的說辭,因為蜀漢的漢中防線穩固,占據地利優勢,極難圖謀,且曹魏的目標依舊是先滅吳再滅蜀。
不過對於利慾薰心的南中反叛勢力來說,曹魏大國承諾無疑叫他們自信心迅速膨脹,他們相信一旦益州南部徹底割據糜爛,魏國一定不會放過南下滅蜀的天賜良機。
於是,南中便再難安撫。
而有了強大的曹魏在背後撐腰,叛軍聲勢日益壯大,過去被李嚴打退的夷族首領高定,竟再次糾集部眾攻占越巂郡,越巂太守焦璜被殺。
建寧郡蠻王孟獲也在雍闓煽動下起兵作亂。
牂牁太守朱褒更是膽大包天,竟殺死前來巡視的益州從事常頎,以此響應雍闓。
一時間,整個南中地區除卻偏遠西南的永昌郡外,幾乎全部脫離了蜀漢的統治。
而據南中送來的消息,永昌郡太守本就空缺,於是功曹呂凱與府丞王伉發動郡中軍民閉守邊境,抵抗叛軍。雍闓曾數次發布檄文至永昌,想要勸降呂凱王伉,但皆為二人嚴詞拒絕。
據聞呂凱還回復雍闓『將軍世受漢恩,何以不思報,反向逆曹稱臣焉?今丞相受先帝託孤重任,一心興復漢室,望將軍迷途知返......』
雍闓自號益州刺史,氣焰又是何等囂張?在見得呂凱答覆後,當即勃然大怒,但呂凱乃永昌郡大族出身,於郡中威信很高,雍闓見久攻不下,也只得作罷。
而為了遏制叛軍北上可能,丞相府已奏鳴天子,加封尚書令李嚴為鎮南將軍,負責坐鎮僰道封鎖南中各處北上關口道路,同時命李恢廣派斥候,深入南中查探敵情以為後用。
其實諸葛壽比誰都清楚,得益於曹丕的騷操作,如今南中之亂只怕不比歷史上差到哪去。
有時他也不得不感嘆,歷史的車輪該來還是會來,該跳出的小丑依舊忍不住上躥下跳。不過也好,正好可以將這些不安定因素在北伐之前一舉斬除。
當眾人將南中送來的奏報一一觀看後,諸葛亮便伸手拿起羽扇,輕搖了起來,顯得氣定神閒。
顯然,如今蜀漢局勢相對於歷史上的夷陵慘敗後,要強上不知多少,區區南中叛亂看似聲勢浩大,實則根本撬動不了大漢根基,自然也不可能叫諸葛亮失色。
「先帝在時,常以仁安撫南中,以免激化漢夷矛盾,然前有建寧豪強雍闓劫殺太守正昂,囚我漢使。今朱褒、高定又相繼反叛,攻殺官吏劫掠百姓,吾以為當宜早伐之。故亮欲親提三軍征討,以絕後患,諸卿以為若何?」
誰曾想此言一出,眾人紛紛面露疑慮之色。
不是他們不同意征討南中,而是對諸葛亮親自征討之說,感到深深的擔憂。
因為在他們的印象里,諸葛亮一直是在後方搞治理、後勤、和大的謀劃與治軍上,而這征戰嘛......
若他們知道諸葛丞相有一州打九州的本事,估計也不會如此顯露憂色。
一時間許多人的目光都期許的投向了場中一人,一個敢在幕府堂內公然『閉目養神』的狠人——諸葛壽。
而眾人之所以看向他諸葛壽,自然是希望諸葛壽勸說諸葛亮不要親自冒險征討,畢竟兒勸父,總比他們開口的要好。
另一點則是諸葛壽在東征之役中大放異彩,幾乎靠一己之力扭轉危局從而反敗為勝。若是能由諸葛壽掛帥出征,他們倒是頗為贊同,順便還能跟著去混些功勞也說不定。
但顯然,他們的期望落空了,因為某人明顯不是閉目養神,而是在打瞌睡!
此刻諸葛壽的確在瞌睡,因為最近瑜人與柔甲見後入門的青女先有了一女,於是為諸葛家的香火考慮,二女便義正言辭的夜夜邀戰。
加之黃氏不停瘋狂暗示想抱孫兒......所以最近他確實有些勞累困頓。
這時,丞相長史王連見諸葛壽竟然能在這節骨眼打瞌睡!立時愁嘆一聲,忍不住的向諸葛亮行禮勸諫:「丞相萬萬不可!南中自古乃不毛之地,瘟疫盛行、瘴氣橫生。丞相身系我大漢之望,乃陛下輔弼之股肱,實不宜親舉大兵冒險征討也。」
顯然這話的意思就是,丞相國中政務他不繁忙嗎?丞相您帶過兵嗎?這萬一要有個意外您覺得對得起先帝與陛下嗎?
眾人沒想到這王長史說得這麼直接,諸葛壽其實也沒想到,不由得睜眼瞅了瞅這王連。
王連,本為荊州南陽人,劉璋時期,王連為了躲避戰火尋求庇護進入蜀地,被任命為梓潼縣令。
劉備起兵葭萌,領軍南來,王連則閉緊城門拒不投降。當時劉備十分看重他,以為王連在守義,故敬而不強攻。
後來,劉璋投降劉備,待成都平定後,劉備任命王連為什邡縣令,又轉任廣都縣令,所治理的地方皆政績顯著。後升為司鹽校尉,負責蜀漢鹽鐵的經營調度,為國獲利甚多,並有效的增加了國家財政收入,促進蜀漢經濟發展。
同時,王連還大力選拔優秀人才作為部屬,如呂乂、杜祺、劉乾等。這些人,後來都做上大官要職,全部始自王連提拔,足可見王連知人之明,用人之能。
王連經營有道,治鹽有功,故被拜為蜀郡太守、興業將軍,兼管鹽府政務,可以說是蜀漢的財神爺。其先後管理鹽業數十年,積累蜀漢富足銀資,壯大國力充沛,實在勞苦功高。
今年劉禪登基,升任王連為屯騎校尉,兼任丞相長史,加封平陽亭侯。
按歷史上來看,王連也確實曾再三進諫,勸說諸葛亮不要親討伐南中,但那時主要是因為當時的蜀漢剛經歷夷陵大敗,劉備駕崩,正是兵困國危,急需休養生息之時。可如今局勢完全不同,蜀漢精銳尚在,人才亦未凋零斷層,卻不曾想這王長史還是反對!
不過想想也是正常,正因為如今蜀漢人才相比歷史上充裕許多,而在王連看來區區南中三郡叛亂,完全沒必要一國之丞相親往犯險征討,難道派一員大將不可以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