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土木真相,一舉多得!
狠?
絕?
朱見深瞳孔地震。
難道這當真是文臣縉紳的一場陰謀?
「太子,你要知道正統年間,瓦剌並未與我大明發生大規模軍事衝突,不僅如此,瓦剌太師也先與我大明的關係還很不錯,甚至朕還曾封也先為『淮王』,他欣然接受。」
「那麼,你覺得當真是瓦剌四路寇邊麼?」
也先的祖父是瓦剌大領主馬哈木,統轄瓦剌諸部,其父是瓦剌梟雄脫歡。
脫歡繼承馬哈木權勢,並一舉吞併其他兩大瓦剌領主,統一瓦剌諸部,向西屢敗亦力把里歪思汗,並收服乞兒吉思,連結哈密及女真、兀良哈諸部,向東襲殺阿魯台,悉收其部,統一蒙古。
因為脫歡不是黃金家族成員,所以迎立成吉思汗後裔脫脫不花,並以女嫁之,自稱太師(或丞相),居漠北掌實權,還與大明進行朝貢貿易,使得瓦剌勢力雄霸草原。
也先繼承了這偌大家業,自稱太師淮王,起初與大明關係確實不錯,朝貢貿易不斷。
那麼朱祁鎮身為大明皇帝,他應該清楚瓦刺的實力,瓦剌得出動多少軍隊,才能實現「四路寇邊」?
倘若寇邊的瓦剌軍隊不多,邊軍完全可以擊退,為何兵部還要頻頻奏報虜寇邊?
想來其中貓膩,而朱祁鎮已經有所察覺。
而且,此時朱祁鎮手握文官集團煽動南方叛亂證據,那個陳鑑湖就是有力的人證,下一步朱祁鎮正是準備整治朝堂,可偏偏在這個時候出現了「瓦剌四路寇邊」,真就這麼巧嗎?
恐怕兵部奏報虜寇邊的目的,就是為了將正統皇帝朱祁鎮的注意力引向宣府大同。
站在朱祁鎮的角度,東廠、錦衣衛作為情報機構並不是吃乾飯的,多少會收集文官集團的罪證,結合朱祁鎮和文官集團的系列鬥爭,顯然可以得知兵部奏報的虜寇邊的可信度並不高。
但是,朱祁鎮此時,也不能置宣府大同不理,他也想抓住這次機會「將計就計」。
朱祁鎮此行御駕親征的目的並非反擊瓦刺寇邊,而是藉機徹查宣府大同邊軍的情況,那麼他攜帶大批隨行文官的行為,就非常合理了。
軍衛空餉,兵部逃不掉關係,軍糧匱乏兵部、戶部都逃脫不了干係,所以,兵部和戶部尚書必須隨行。
這些人其一是「人質」,令在京的文臣集團投鼠忌器,不敢背後做什麼手腳;其二則是見證者,裡面包括了大批御史言官,讓他們親眼看看軍衛空餉、邊備廢弛,問題究竟出在誰的身上!
不得不承認,朱祁鎮這些謀劃,確實堪稱精妙。
朱見深一直沒有想明白,就算背後有文臣縉紳作妖,可朱祁鎮此戰帶走了二十萬京軍野戰精銳,又怎會敗得那麼徹底呢?
連結陣固守都做不到嗎?
朱祁鎮很快給出了答案。
「太子,你知道朕帶走了多少人嗎?」
「僅十萬大軍!」
此話一出,朱見深都震驚了。
「這……這……怎麼可能?」
「很吃驚對吧?」朱祁鎮笑道,「朕當時也很吃驚。」
「正統九年,京營帳面有二十二萬餘人,可實際上卻錯得離譜,五府並錦衣衛應有二十九萬四千一百一十七元名,實只有一十五萬九千八百七十一員,缺員一十三萬四千二百四十六員名。」
「這不只是吃空餉的問題了,而是在動搖大明的江山社稷啊!」
朱見深頭皮都有些發麻。
二十九萬京軍,結果剩下的僅有一半,這是什麼概念?
要知道朝廷還在不斷地按照這個數目撥款撥錢糧,那這些錢糧最後落到何人手中?
這個時候的京營,可是在武將勛貴、五軍都督府手中啊!
他們有這麼大的膽子,有這麼大的胃口,膽敢做出如此驚天大案嗎?
陡然間,朱見深回想起了糧食管轄權這個問題。
難怪先前文臣集團一直阻擾朱祁鎮追查糧食,這他媽的要是真一路查下去,最後查到京營頭上,不只是文臣集團,還有五府勛貴,都會跟著一起玩完!
文武合流!
朱見深腦海中突然閃過了這個詞!
不管是京營還是軍衛糧食,就好比一塊大巨大的蛋糕。
勛貴武臣和文臣縉紳,各自從裡面分一杯羹。
他們都是這塊蛋糕的既得利益者,自然不會再講什麼立場問題。
所謂立場問題,那是建立在利益上面,因為自身利益,才會有相應立場!
事實上大明中後期,文臣縉紳掌控朝堂話語權後,勛貴武臣旁觀坐吃的選擇,不是繼續與皇帝聯手制衡文臣縉紳,而是選擇「文武合流」一同對抗皇帝和宦官,說白了也是因為利益問題。
現在看起來,還沒有到大明中後期,文武合流早就顯露出苗頭了。
張輔這個武勛第一人,同樣是宣宗皇帝留給朱祁鎮的顧命大臣,面對三楊秉政,此人恐怕暗中與三楊達成了某種合作,這才會眼睜睜地看著三楊攫取糧食管轄權!
「太子,你想到了什麼?」
朱祁鎮滿臉希冀地看向朱見深。
「此事,武勛應當也有參與,否則絕不可能數額如此驚人!」
朱見深給出了回答,得到了朱祁鎮的讚許。
「他們當然參與其中,不然朕早就大開殺戒了!」
「可笑的是,這些武勛連敵我都分不清楚,為了一時利益選擇與三楊合作,等到內閣權柄大增,等到軍衛利益受損,武勛不得不向文臣低頭的時候,他們這才猛然驚醒,可惜早就晚了!」
「土木之變,朕御駕親征,你以為武將勛貴就沒有在裡面出力嗎?」
「張輔、朱勇主動找到朕請罪,將京軍空虛、邊軍糜爛等實際情況和盤托出,朕這才與王振商議後決定御駕親征,趁機肅清朝綱,給文臣縉紳來一次狠的!」
朱見深愣神良久,最後重重地吐出了一口濁氣。
「武將勛貴這是想要……」
「他們再不反擊,朝政大權盡數落入文臣縉紳手中,連糧食都握不住,以後只能給文臣縉紳當狗!」
朱祁鎮冷笑連連。
「而且他們也想趁此機會,打壓文臣集團的同時,完成自己內部的權力交接,扶持勛貴子弟上台繼承權柄!」
「太子,你不要把這些武勛看得太簡單了,他們早已不是其父輩那般只知道打殺的莽夫,而是一個個比猴還精的勛貴!」
絕?
朱見深瞳孔地震。
難道這當真是文臣縉紳的一場陰謀?
「太子,你要知道正統年間,瓦剌並未與我大明發生大規模軍事衝突,不僅如此,瓦剌太師也先與我大明的關係還很不錯,甚至朕還曾封也先為『淮王』,他欣然接受。」
「那麼,你覺得當真是瓦剌四路寇邊麼?」
也先的祖父是瓦剌大領主馬哈木,統轄瓦剌諸部,其父是瓦剌梟雄脫歡。
脫歡繼承馬哈木權勢,並一舉吞併其他兩大瓦剌領主,統一瓦剌諸部,向西屢敗亦力把里歪思汗,並收服乞兒吉思,連結哈密及女真、兀良哈諸部,向東襲殺阿魯台,悉收其部,統一蒙古。
因為脫歡不是黃金家族成員,所以迎立成吉思汗後裔脫脫不花,並以女嫁之,自稱太師(或丞相),居漠北掌實權,還與大明進行朝貢貿易,使得瓦剌勢力雄霸草原。
也先繼承了這偌大家業,自稱太師淮王,起初與大明關係確實不錯,朝貢貿易不斷。
那麼朱祁鎮身為大明皇帝,他應該清楚瓦刺的實力,瓦剌得出動多少軍隊,才能實現「四路寇邊」?
倘若寇邊的瓦剌軍隊不多,邊軍完全可以擊退,為何兵部還要頻頻奏報虜寇邊?
想來其中貓膩,而朱祁鎮已經有所察覺。
而且,此時朱祁鎮手握文官集團煽動南方叛亂證據,那個陳鑑湖就是有力的人證,下一步朱祁鎮正是準備整治朝堂,可偏偏在這個時候出現了「瓦剌四路寇邊」,真就這麼巧嗎?
恐怕兵部奏報虜寇邊的目的,就是為了將正統皇帝朱祁鎮的注意力引向宣府大同。
站在朱祁鎮的角度,東廠、錦衣衛作為情報機構並不是吃乾飯的,多少會收集文官集團的罪證,結合朱祁鎮和文官集團的系列鬥爭,顯然可以得知兵部奏報的虜寇邊的可信度並不高。
但是,朱祁鎮此時,也不能置宣府大同不理,他也想抓住這次機會「將計就計」。
朱祁鎮此行御駕親征的目的並非反擊瓦刺寇邊,而是藉機徹查宣府大同邊軍的情況,那麼他攜帶大批隨行文官的行為,就非常合理了。
軍衛空餉,兵部逃不掉關係,軍糧匱乏兵部、戶部都逃脫不了干係,所以,兵部和戶部尚書必須隨行。
這些人其一是「人質」,令在京的文臣集團投鼠忌器,不敢背後做什麼手腳;其二則是見證者,裡面包括了大批御史言官,讓他們親眼看看軍衛空餉、邊備廢弛,問題究竟出在誰的身上!
不得不承認,朱祁鎮這些謀劃,確實堪稱精妙。
朱見深一直沒有想明白,就算背後有文臣縉紳作妖,可朱祁鎮此戰帶走了二十萬京軍野戰精銳,又怎會敗得那麼徹底呢?
連結陣固守都做不到嗎?
朱祁鎮很快給出了答案。
「太子,你知道朕帶走了多少人嗎?」
「僅十萬大軍!」
此話一出,朱見深都震驚了。
「這……這……怎麼可能?」
「很吃驚對吧?」朱祁鎮笑道,「朕當時也很吃驚。」
「正統九年,京營帳面有二十二萬餘人,可實際上卻錯得離譜,五府並錦衣衛應有二十九萬四千一百一十七元名,實只有一十五萬九千八百七十一員,缺員一十三萬四千二百四十六員名。」
「這不只是吃空餉的問題了,而是在動搖大明的江山社稷啊!」
朱見深頭皮都有些發麻。
二十九萬京軍,結果剩下的僅有一半,這是什麼概念?
要知道朝廷還在不斷地按照這個數目撥款撥錢糧,那這些錢糧最後落到何人手中?
這個時候的京營,可是在武將勛貴、五軍都督府手中啊!
他們有這麼大的膽子,有這麼大的胃口,膽敢做出如此驚天大案嗎?
陡然間,朱見深回想起了糧食管轄權這個問題。
難怪先前文臣集團一直阻擾朱祁鎮追查糧食,這他媽的要是真一路查下去,最後查到京營頭上,不只是文臣集團,還有五府勛貴,都會跟著一起玩完!
文武合流!
朱見深腦海中突然閃過了這個詞!
不管是京營還是軍衛糧食,就好比一塊大巨大的蛋糕。
勛貴武臣和文臣縉紳,各自從裡面分一杯羹。
他們都是這塊蛋糕的既得利益者,自然不會再講什麼立場問題。
所謂立場問題,那是建立在利益上面,因為自身利益,才會有相應立場!
事實上大明中後期,文臣縉紳掌控朝堂話語權後,勛貴武臣旁觀坐吃的選擇,不是繼續與皇帝聯手制衡文臣縉紳,而是選擇「文武合流」一同對抗皇帝和宦官,說白了也是因為利益問題。
現在看起來,還沒有到大明中後期,文武合流早就顯露出苗頭了。
張輔這個武勛第一人,同樣是宣宗皇帝留給朱祁鎮的顧命大臣,面對三楊秉政,此人恐怕暗中與三楊達成了某種合作,這才會眼睜睜地看著三楊攫取糧食管轄權!
「太子,你想到了什麼?」
朱祁鎮滿臉希冀地看向朱見深。
「此事,武勛應當也有參與,否則絕不可能數額如此驚人!」
朱見深給出了回答,得到了朱祁鎮的讚許。
「他們當然參與其中,不然朕早就大開殺戒了!」
「可笑的是,這些武勛連敵我都分不清楚,為了一時利益選擇與三楊合作,等到內閣權柄大增,等到軍衛利益受損,武勛不得不向文臣低頭的時候,他們這才猛然驚醒,可惜早就晚了!」
「土木之變,朕御駕親征,你以為武將勛貴就沒有在裡面出力嗎?」
「張輔、朱勇主動找到朕請罪,將京軍空虛、邊軍糜爛等實際情況和盤托出,朕這才與王振商議後決定御駕親征,趁機肅清朝綱,給文臣縉紳來一次狠的!」
朱見深愣神良久,最後重重地吐出了一口濁氣。
「武將勛貴這是想要……」
「他們再不反擊,朝政大權盡數落入文臣縉紳手中,連糧食都握不住,以後只能給文臣縉紳當狗!」
朱祁鎮冷笑連連。
「而且他們也想趁此機會,打壓文臣集團的同時,完成自己內部的權力交接,扶持勛貴子弟上台繼承權柄!」
「太子,你不要把這些武勛看得太簡單了,他們早已不是其父輩那般只知道打殺的莽夫,而是一個個比猴還精的勛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