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後手
「玉兒覺得,這位賈先生給你當西賓,如何?」
送走了賈雨村,林如海把閨女黛玉叫到身邊,詢問她對賈雨村的看法。
小姑娘年紀雖小些,見識卻不弱,反問道:
「父親既然看好他,何必多問女兒?我觀這位賈先生,心有大志,怕是不會情願一直在咱們家當個教書的先生。」
林如海聽了,拊掌笑道:
「我兒果真不凡,這位賈先生,若是真能踏實教授與你,為父便是送他一場造化又如何?」
林如海並非只會埋頭苦讀的迂腐讀書人,該有的人情世故他半點不缺,甚至比旁人更要精通此道,只看他願不願為之。
就如今日來的這位賈先生,昔年知府,如今甘願來鹽政家裡當一個西賓先生,你說他要不是想借勢起復,誰信?
賈雨村有意投靠,林如海也想要培養勢力,二人一拍即中,定了三日後賈雨村搬來,在林家教授黛玉讀書。
小姑娘今日見了賈雨村,見其學識確有不凡之處,又有父親點頭,哪有不應之理。
林如海一邊在心底稱讚自家閨女見識過人,一邊可惜黛玉生成了女兒身,若是兒子,有他在前方為他鋪路,自身見識又好,何愁不能成就一番事業?
父女二人說了一回話,林如海便問起為何賈敏未曾跟著一塊過來。
「父親不知,延平郡王府的二姨媽家,派了人過來,母親親自接待去了。」
小姑娘笑著解釋道。
「哦?」林如海眼神有些異樣,不過才與賈敏說起與延平郡王府的親事,沒料到不過片刻功夫,就派人過來了,倒是趕巧了。
林鹽政看著身前正與一塊千層油糕奮鬥的小姑娘,笑著提醒道:
「快用晚膳了,玉兒少用些點心,小心積了食。」
「我知道的,只吃半個嘗嘗就好了。」
小姑娘自小被家人教導著養生,哪怕再愛吃的東西,也不敢多用,只略嘗嘗味道便放下了。
一來確實身子吃不消,二來,小姑娘自幼懂事,不願身邊人為她擔憂。
林如海看著自家嬌慣長大,卻是異常懂事的女兒,憐愛之心大盛,又想到方才女兒說的延平郡王府來人,問道:
「玉兒,你說,若是兩家約定好的親事,隨著一家家境衰敗,可要繼續下去?」
黛玉訝然抬起頭,這,這是我一個年方六歲的小孩子需要考慮的問題嗎?
但見林如海問得認真,雖說是臨時起意,卻像是真的在詢問她的意見,小姑娘咽下嘴裡嚼著的點心,歪頭思考了一會兒,問道:
「父親,給我定過一門親事?」
林如海失笑,小姑娘年紀不大,人倒是鬼精鬼精的,很會抓重點,也不否認,笑道:
「玉兒覺得應該如何呢?」
小姑娘問道:「那這家人是為什麼而敗落的呢、子孫不成器還是旁的?」
黛玉的問題雖簡單,卻是直指核心,繼續分析道:「若是因著子孫不成器,家族後繼無人而落敗的,那與這種人家結親,確實需要慎重,若是因著天災人禍,朝堂爭鬥,則可以再考量一番,再做決定。」
「你呀你!」
林如海伸手一戳黛玉的腦門,笑罵道:
「還真是個滑頭,說了不跟沒說一樣?」
分析了半日功夫,哪有一句話表明了態度的?
黛玉抱住父親的胳膊,撒嬌道:
「爹爹都決定了,何苦來問我呢?若是那家人的兒子不成器,父親早與他家退親了,就是故意逗我的!自古以來兒女的婚事,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哪裡會聽我一個小孩子的話?」
林如海欣慰笑笑,女兒果然類他,哪怕忠義老千歲薨逝,延平郡王也不在了,這些年來,他也未曾想過與延平郡王府退親。
不說延平郡王府如何,便是妻姐家的那個孩子,他前些年瞧著便不錯,加之自家親姨母做婆母,賈攸又是個明事理的人,自然不會苛待了他家閨女去。
不論從哪方面來講,這都是門好親事的。
不然,便是延平郡王府門第再高,他也不可能同意在女兒剛出生不久便定下這門親事的。
他林如海,還不是這等賣女求榮之人。
昔年與延平郡王府定親時,雖知曉的人家不多,卻也少不了眼熱的人家說他趨炎附勢,待到東宮倒台,延平郡王府敗落,一眾看笑話的小人們都等著他去延平郡王府退親。
要他說,若是妻姐家的孩子不成器也就罷了,既然是個好孩子,待過些年,把自家玉兒便是嫁給他,又有何妨?
哪怕宗室子沒有實權,有他在,總不可能虧待了自家閨女女婿了去。
若延平郡王府的那個外甥是個不成器的,過些年再尋個由頭,退了這一樁親事也未嘗不可。
林如海心下正忖度著,賈敏便走了進來,神色哀戚,向林如海父女二人拋下一個驚雷:
「二姐姐去了!」
「延平郡王妃薨了?」
林如海差點維持不住臉上的表情,神色有些凝重,若是延平郡王妃去世,延平郡王府可就只剩兩個年幼的孩子了,將來如何,倒是難說了。
不待林如海腦中多想些什麼,賈敏便把京城的變動說了。
從劉剡獻上曬鹽法,到永康帝及太上皇的反應,延平郡王府諸人的封賞,一併說了。
賈敏遞給林如海一個蠟封的信封,道:
「這是延平郡王府世子帶給你的。」
屋內的下人都被賈敏打發了出去,書房內只有林家一家三口,林如海當即拆開看了,神色激動,道:
「麻煩夫人預備好路祭等物,咱們即刻派管家回一趟京城弔唁延平王妃。」
「信中是什麼?」
賈敏問道。這封信是她親自拿來的,較尋常的信件,這明顯要厚了許多,只是不曾拆開看過,不知其中寫了什麼。既然延平郡王府的下人說了一定要由林如海親自拆開,她也不會亂來,只怕是有關朝政,那其中的內容,知曉的人自然是越少越好。
只是見了自家夫婿這般神情,難免有些好奇。
林如海眼神幽深,隔空看向京城的方向,道:
「這一回,可是給閨女,定了門了不得的婚事。」
送走了賈雨村,林如海把閨女黛玉叫到身邊,詢問她對賈雨村的看法。
小姑娘年紀雖小些,見識卻不弱,反問道:
「父親既然看好他,何必多問女兒?我觀這位賈先生,心有大志,怕是不會情願一直在咱們家當個教書的先生。」
林如海聽了,拊掌笑道:
「我兒果真不凡,這位賈先生,若是真能踏實教授與你,為父便是送他一場造化又如何?」
林如海並非只會埋頭苦讀的迂腐讀書人,該有的人情世故他半點不缺,甚至比旁人更要精通此道,只看他願不願為之。
就如今日來的這位賈先生,昔年知府,如今甘願來鹽政家裡當一個西賓先生,你說他要不是想借勢起復,誰信?
賈雨村有意投靠,林如海也想要培養勢力,二人一拍即中,定了三日後賈雨村搬來,在林家教授黛玉讀書。
小姑娘今日見了賈雨村,見其學識確有不凡之處,又有父親點頭,哪有不應之理。
林如海一邊在心底稱讚自家閨女見識過人,一邊可惜黛玉生成了女兒身,若是兒子,有他在前方為他鋪路,自身見識又好,何愁不能成就一番事業?
父女二人說了一回話,林如海便問起為何賈敏未曾跟著一塊過來。
「父親不知,延平郡王府的二姨媽家,派了人過來,母親親自接待去了。」
小姑娘笑著解釋道。
「哦?」林如海眼神有些異樣,不過才與賈敏說起與延平郡王府的親事,沒料到不過片刻功夫,就派人過來了,倒是趕巧了。
林鹽政看著身前正與一塊千層油糕奮鬥的小姑娘,笑著提醒道:
「快用晚膳了,玉兒少用些點心,小心積了食。」
「我知道的,只吃半個嘗嘗就好了。」
小姑娘自小被家人教導著養生,哪怕再愛吃的東西,也不敢多用,只略嘗嘗味道便放下了。
一來確實身子吃不消,二來,小姑娘自幼懂事,不願身邊人為她擔憂。
林如海看著自家嬌慣長大,卻是異常懂事的女兒,憐愛之心大盛,又想到方才女兒說的延平郡王府來人,問道:
「玉兒,你說,若是兩家約定好的親事,隨著一家家境衰敗,可要繼續下去?」
黛玉訝然抬起頭,這,這是我一個年方六歲的小孩子需要考慮的問題嗎?
但見林如海問得認真,雖說是臨時起意,卻像是真的在詢問她的意見,小姑娘咽下嘴裡嚼著的點心,歪頭思考了一會兒,問道:
「父親,給我定過一門親事?」
林如海失笑,小姑娘年紀不大,人倒是鬼精鬼精的,很會抓重點,也不否認,笑道:
「玉兒覺得應該如何呢?」
小姑娘問道:「那這家人是為什麼而敗落的呢、子孫不成器還是旁的?」
黛玉的問題雖簡單,卻是直指核心,繼續分析道:「若是因著子孫不成器,家族後繼無人而落敗的,那與這種人家結親,確實需要慎重,若是因著天災人禍,朝堂爭鬥,則可以再考量一番,再做決定。」
「你呀你!」
林如海伸手一戳黛玉的腦門,笑罵道:
「還真是個滑頭,說了不跟沒說一樣?」
分析了半日功夫,哪有一句話表明了態度的?
黛玉抱住父親的胳膊,撒嬌道:
「爹爹都決定了,何苦來問我呢?若是那家人的兒子不成器,父親早與他家退親了,就是故意逗我的!自古以來兒女的婚事,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哪裡會聽我一個小孩子的話?」
林如海欣慰笑笑,女兒果然類他,哪怕忠義老千歲薨逝,延平郡王也不在了,這些年來,他也未曾想過與延平郡王府退親。
不說延平郡王府如何,便是妻姐家的那個孩子,他前些年瞧著便不錯,加之自家親姨母做婆母,賈攸又是個明事理的人,自然不會苛待了他家閨女去。
不論從哪方面來講,這都是門好親事的。
不然,便是延平郡王府門第再高,他也不可能同意在女兒剛出生不久便定下這門親事的。
他林如海,還不是這等賣女求榮之人。
昔年與延平郡王府定親時,雖知曉的人家不多,卻也少不了眼熱的人家說他趨炎附勢,待到東宮倒台,延平郡王府敗落,一眾看笑話的小人們都等著他去延平郡王府退親。
要他說,若是妻姐家的孩子不成器也就罷了,既然是個好孩子,待過些年,把自家玉兒便是嫁給他,又有何妨?
哪怕宗室子沒有實權,有他在,總不可能虧待了自家閨女女婿了去。
若延平郡王府的那個外甥是個不成器的,過些年再尋個由頭,退了這一樁親事也未嘗不可。
林如海心下正忖度著,賈敏便走了進來,神色哀戚,向林如海父女二人拋下一個驚雷:
「二姐姐去了!」
「延平郡王妃薨了?」
林如海差點維持不住臉上的表情,神色有些凝重,若是延平郡王妃去世,延平郡王府可就只剩兩個年幼的孩子了,將來如何,倒是難說了。
不待林如海腦中多想些什麼,賈敏便把京城的變動說了。
從劉剡獻上曬鹽法,到永康帝及太上皇的反應,延平郡王府諸人的封賞,一併說了。
賈敏遞給林如海一個蠟封的信封,道:
「這是延平郡王府世子帶給你的。」
屋內的下人都被賈敏打發了出去,書房內只有林家一家三口,林如海當即拆開看了,神色激動,道:
「麻煩夫人預備好路祭等物,咱們即刻派管家回一趟京城弔唁延平王妃。」
「信中是什麼?」
賈敏問道。這封信是她親自拿來的,較尋常的信件,這明顯要厚了許多,只是不曾拆開看過,不知其中寫了什麼。既然延平郡王府的下人說了一定要由林如海親自拆開,她也不會亂來,只怕是有關朝政,那其中的內容,知曉的人自然是越少越好。
只是見了自家夫婿這般神情,難免有些好奇。
林如海眼神幽深,隔空看向京城的方向,道:
「這一回,可是給閨女,定了門了不得的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