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國本風波起,抉擇
嘉靖二十八年,三月二十四。
......
距離太子朱載壡病逝已過去了七天。
讓朱載圳沒料到的是,自那日之後一切反倒是出奇平靜了下來。
至少在景王府內是如此。
雖然朱載圳當日心中生出了緊迫感,不過他也並沒有輕易離開景王府。
而是依舊照常在府內祭祀。
且是石辰真的與陶仲文說了此事,只隔了一天後他便帶來了陶仲文親自注釋的經文。
且他對朱載圳的態度也是愈發的親近。
朱載圳明白,這也是雙方不用多說的默契。
雖然這些道士或許不會像嚴黨一般,將來直接明面站在自己這塊。
但朱載圳也無需他們如此。
只需要他們在關鍵時刻,幫自己做一些事罷了。
至於嚴世蕃,期間也是又來了一次景王府。
不過這一次朱載圳與他卻並沒有多說什麼。
如今國喪尚未結束。
在這個敏感時期,多做不如不做。
接觸便已經足夠敏感了。
若是再做更多,定會反受其害。
朱載圳明白這個道理,對於王府開府之事也並沒有心急。
也正是因為如此,嚴世蕃對朱載圳的老道也是愈發的震驚,態度也是不覺間便發生了改變。
同時,朱載圳通過嚴世蕃也是簡單了解了一下如今的局勢。
簡單來說就是;
明面之上,京城上下依舊平靜。
所有人仿佛都在為死去的太子所哀悼。
但暗中的風波....卻在慢慢積蓄,廟堂大臣已經察覺到了嚴世蕃這幾日的行程。
只是還沒有爆發罷了。
.......
紫禁城,西苑。
沒錯,嘉靖在經過兩天消沉期之後又開始修道了。
甚至都將陶仲文從東宮召了回來,助其修道。
畢竟對於他這種極致的利己主義者,能為了死去的人消沉兩天便已然很難得了。
玄極殿內。
隨著陶仲文誦完了一篇道經,他看著那「仙台」之上的朱厚熜,頓時便露出了震驚之色。
「帝君道行竟精進如此迅速?」
聞言,朱厚熜也是緩緩睜開了雙眼。
雖然沒有感覺到半點的異常,但聽到這話他還是立刻便露出了一絲喜色,不過卻並沒有接話,只是緩緩站了起來。
帶著陶仲文便朝著殿外走去。
而殿外,秦福早就已經候在了門前。
見朱厚熜從內走了出來,他立刻便跪在了地上:「奴婢恭賀陛下道行又有精進!」
「你這奴婢...」
朱厚熜微微揚了揚嘴角,十分吃這套,看著陶仲文問道:「又有何事?」
「陛下英明,奴婢就知瞞不過陛下。」
秦福露出了一個十分諂媚的笑容,開口說道:「陛下,昨日小閣老又去了景王府。」
「如今各個臣子對此都是頗為在意。」
「陸指揮使送來了消息....有些大臣相互拜見,似有所圖謀。」
秦福直接便將錦衣衛指揮使陸炳送來的消息詳細的說了一下。
沒辦法,雖然陸炳也是嘉靖寵信的重臣。
但嘉靖在修道的時候,任何人都不敢前去打擾。
而陸炳身為錦衣衛指揮使,又不能一直等在這,只能先將消息告訴秦福。
聽到這話,朱厚熜的表情也是頓時便嚴肅了起來。
那股身為上位者的氣勢瞬間便涌了出來。
「有所圖謀?」
朱厚熜輕聲道了一句,不屑一笑:「當年的朕都能壓下他們,更何況如今?」
「傳召。」
「太子病逝,朕心甚痛,遂行國喪。」
「然國事不可怠慢。」
「告訴他們,明日小朝會,讓嚴嵩和徐階來見朕。」
言罷,朱厚熜徑直離去,表情沒有半點波瀾。
反倒是跟在其身後的陶仲文表情微微有了些許變化,他猶豫了一下還是開口說道:「帝君,臣有一請。」
「哦?」朱厚熜並沒有停下腳步,淡淡開口:「陶真人有話直說便是。」
「臣派去景王府的弟子與臣說...景王頗具修道天資。」
「這兩天來,臣也看了看景王的生辰,亦是如此認為。」
陶仲文見朱厚熜漸漸停下來的腳步,強忍著不讓自己表情變化,開口說道:「臣想派弟子教導景王修道。」
「我道家先人曾言...子孫之誠亦可反補於先人。」
「想來也能助陛下求得長生..」
朱厚熜緊緊的盯著陶仲文,眼神微微一凝,似乎是真的信了陶仲文的說辭,當即開口說道:
「我兒確有慧根...」
他猶豫一了一下,這才微微點了點頭:
「此事,可。」......
.....
要舉行朝會的消息瞬間便在京中上下傳開。
頓時便再次引起了一陣波瀾。
其實群臣想著朝會已經很久了,畢竟這死去的也只是個太子,哪來的那麼多眼淚?
更別說嚴世蕃兩次前往景王府,已經讓很多大臣都意識到了大明即將要面對的問題。
——儲君之位!
此時,徐府。
「徐師,聖人言:天家無私事,如今太子病逝,我大明儲君之位空懸,天下不安,徐師難不成就要這麼看著嗎?」
「明日既要小朝會,徐師且既記要將此事奏給陛下啊!」
「依我大明皇明祖訓,如今裕王年長,還請徐師一定要將此事告知陛下!」
「那嚴世蕃竟敢接觸景王,太子這才剛剛病逝,他要如何,他老子要如何?」
「......」
一聲聲的喊聲不斷在書房之內響起,每個人的表情都是那般的真摯,仿佛是當真為大明所想一般。
徐階坐在主位之上。
看著眼前群情激昂的眾人,表情格外複雜。
作為如今的禮部尚書兼掌翰林院。
其實他的地位在朝中已經不算低了。
但相比於嚴嵩,支持他的這些人實在是要差了太多。
徐階其實很想和他們說清楚。
這其中或有不對。
因為以嘉靖的種種過往來看,如今京城上下的氣氛他絕對會有所察覺。
這種時候,還要提前告訴群臣要開小朝會了。
且還只召了他們兩個人。
徐階第一時間便覺著這其中或有圖謀。
但奈何這些人實在過於年輕。
而他自己也沒有將這其中的事完全想明白,所以也根本說不出口。
他是本想著先去問問嚴嵩的。
畢竟這些時日來,他對嚴嵩一向支持。
而嚴嵩比他更了解嘉靖的多。
但奈何這群人還未等他去嚴府,便直接找了過來。
想著,徐階也是不由得深深嘆了口氣,無奈道:「諸位放心,本官定會如實上奏給陛下。」
「好,徐尚書大義,我等定會支持!」
一聲稱讚聲瞬間響起。
徐階看向了那人。
與張居正一樣,同為翰林院編修,高拱。
只不過不同是他與這高拱並沒有所謂的師徒關係。
但徐階對其的才能也是頗為看重。
就是性格上...有些過於直率。
徐階微微搖了搖頭,起身道:「諸位先且回復,明日本官定會傾力。」
「好!」
率先開口答話的人仍舊還是高拱。
「徐尚書如此便好。」
「那嚴世蕃這些天來屢次前往景王府,想來是有那嚴嵩的意思。」
「嚴黨勢大,現如今他們更是想摻和儲君之事。」
「徐尚書也可將此事上奏陛下!」
「若是陛下得知,定會罷免嚴嵩!」
高拱絲毫不顧周圍人那詫異的眼神,緊緊的盯著徐階說道。
聞言,就連徐階都是一懵。
罷免嚴嵩?
你這是想直接搞跨嚴黨?
甭說現在人家還沒有完全暴露其心思呢...就算暴露了也不一定能直接搬倒嚴黨啊!
隨著他與嚴嵩接觸的越來越多。
徐階現在已經愈發感覺到了自己和嚴嵩的差距。
至少在對嘉靖的了解方面他實在是差了太多太多。
他一直都在向嚴嵩學習...
豈能不明白現在怎麼可能搬倒嚴嵩?
他立刻搖了搖頭,不過卻也並沒有多說,他實在是怕這高拱再當眾說出來什麼更離譜的話。
旋即便直接將人送了出去。
旋即便急匆匆的朝著嚴府而去。
但出乎他意料的是,嚴嵩並沒有見他,甚至就連嚴府的大門他都沒有進去。
......
次日,天尚未明。
徐階便早早的起床開始準備接下來的朝會,神色莫名憔悴。
因為沒見到嚴嵩的關係。
他是愈發覺著這次的朝會有所不同,整個人也是愈發的擔憂。
其實徐階並不傻...
相反,這個人頗具政治智慧,不然的話最後也不可能搬倒嚴嵩。
但此時的他確實還嫩了一些...
而且人就是這樣,有些時候過於糾結就愈發的想不清楚其中的干係。
整整一夜,徐階都一直是這個狀態,根本沒怎麼休息好。
但眼看著時辰已經快到了。
他無論再怎麼糾結也只能準備前去西苑。
嘉靖朝的朝會與所有朝的都不同。
朱厚熜不會召見很多的大臣,甚至就連六部尚書他都輕易不會見。
他只會召見自己的心腹。
也正是因為如此,但凡能進西苑拜見嘉靖的大臣地位都頗為的非凡,很多人都夢想著能夠前去西苑。
但徐階此時卻只覺著心累。
下面那些人想要他幫著開口,而上面的那位他更是還不能將其心思看透。
他夾在中間,自然難辦。
但他又不能不辦。
若是不辦的話...那他可要真的失了人心,屆時便是真的一無所有了。
就這麼思索之間,徐階上了馬車,緩緩的朝著紫禁城而去。
也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心理作用的關係。
徐階只感覺今天的天氣要比前些時日還要更冷一些,冷的他一點困意都生不出來。
就在這恍恍惚惚之間,馬車漸漸停了下來。
徐階剛一下車。
便立刻看到了等在宮門之外的嚴嵩。
他頓時便精神了過來,連忙走上前行禮:「拜見嚴閣老。」
嚴嵩微微點了點頭,並沒有開口說話。
見狀,本欲再問問的徐階不由得也只感語塞,只能默默的站在一旁。
不多時。
秦福的身影終於是從西苑內走了出來。
因為國喪的關係,秦福的臉上並沒有帶著以往的笑容,剛一出門便對兩人拱了拱手,做了個請的手勢。
「嚴閣老,徐尚書。」
「請。」
嚴嵩仍舊平靜,但徐階卻是愈發的緊張。
默默的跟在秦福與嚴嵩身後,緩緩的走進了西苑之內。
此刻天色才漸漸亮了起來。
但是這西苑之內的防守卻仍舊嚴格,哪怕是嚴嵩和徐階都要先行搜身才可入內。
兩人就這樣跟隨著秦福來到太高玄殿。
還未等踏入殿門。
徐階便注意到了此時殿內除了嘉靖之外竟然還有一人。
——錦衣衛指揮使陸炳!
而嘉靖則是坐在上位,滿臉悲痛之色的盯著一處,不知在想些什麼。
一瞬間,徐階只感覺自己愈發緊張。
他不敢多看,跟著秦福嚴嵩兩人,徑直走進了殿內,連忙行禮。
「臣,嚴嵩拜見陛下。」
「臣,徐階拜見陛下。」
兩人相繼開口,旋即齊聲問道:「叩問陛下聖躬金安。」
兩人這一套配合的十分熟練。
坐在上位的朱厚熜,瞬間便看向了他們,如同一隻醒來的雄獅一般,冷聲開口:「朕的兒子死了!」
「又何來躬安一說?」
嚴嵩徐階兩人跪在地上,不敢搭話。
朱厚熜就這樣看了他們幾眼,沉吟了片刻,這才再次淡淡開口:「起來吧。」
「國事不可廢。」
「你二人是我大明重臣,無需如此。」
「謝陛下。」
兩人齊齊稱謝,緩緩站了起來。
朱厚熜的表情仍是帶著一股悲痛之色,待兩人剛起身後便立刻開口:「朕聽聞,這幾日來京中上下群臣有些不寧。」
「你們兩個可知是怎麼回事?」
聽到這話,徐階只感覺自己的身上已經起了一層冷汗。
明明是低著頭,但也清楚的感覺到了嘉靖那如同深淵一般的眼神。
嚴嵩的表情倒是十分平靜,似乎是早有預料,直接走上前了幾步,躬身說道:「陛下,臣聽聞....是因為臣的兒子去探望了景王。」
「哦?」
「陛下,臣的兒子嚴世蕃聽聞景王殿下之舉,心生敬仰,所以這才去拜見。」
「還請陛下放心,臣回去便會訓斥他,讓他切莫再去尋景王,屆時群臣定安。」
嚴嵩的表情沒有半點慌張。
他早就已經猜出了這次小朝會的目的。
群臣因嚴世蕃的舉動所不安,嘉靖單單只召見他與徐階二人。
此舉無疑就是要把群臣的所有心思都統一在他們兩人身上。
這樣便已經是最大程度的削弱了群臣的銳氣。
且此舉,若是討論不出來個結果,群臣也會覺著他們沒說清楚,對他們二人生隙,將所有壓力分到他們身上。
這便是今天這個小朝會的核心目的。
而嚴嵩也清楚。
那些會嚴世蕃去見景王敏感的人絕不會去找他,絕對會是身為禮部尚書且有著不錯名聲的徐階。
而他今日的任務則是要為嘉靖擋住剩下多餘的風雨。
他早就已經想明白了這一切,自是無所畏懼。
果然,不出嚴嵩所料。
他話音才剛落。
朱厚熜的聲音便直接響了起來。
「不必。」
「朕的兒子有德,讓臣子敬佩拜見又有何不可?」
朱厚熜淡淡的開口,一邊說著一邊看向了徐階:「此事若真是如此,說開了不就行了。」
「徐尚書..你以為呢?」
他的語氣極輕,但在徐階耳中聽起來卻完全不同。
送命題!
嘉靖一向喜歡如此。
群臣想讓他代表上奏立儲,而嘉靖想讓他自己直接將此事壓下去。
選擇群臣能有名聲,更能讓士子追隨。
選擇皇帝...則是官途通達。
這可以說是嘉靖朝每一屆禮部尚書都要面對的局面。
當初的張璁,夏言乃至於嚴嵩都做出了對應的抉擇。
那就是是否能為了他嘉靖的目的而放下一切!
而現在...似乎要輪到他了。
一滴滴的冷汗瞬間便冒了出來,就這麼短短剎那之間,徐階的手便已經開始控制不住的顫抖了起來。
嚴嵩在這一刻也是立刻看向了徐階,表情仍舊淡定。
整個太高玄殿內陷入了一陣詭異的寂靜之中。
徐階站在原地,表情僵硬,不知是在想些什麼。
直至片刻之後。
他的表情終是有了些許變化,似乎是做出了某些決定。
旋即深吸了一口氣後,便緩緩向前走來,認真的朝著朱厚熜行了一禮。
「陛下。」
「臣,有話要說!」......
.......
Ps:跪求收藏!求推薦票,求月票!!
......
距離太子朱載壡病逝已過去了七天。
讓朱載圳沒料到的是,自那日之後一切反倒是出奇平靜了下來。
至少在景王府內是如此。
雖然朱載圳當日心中生出了緊迫感,不過他也並沒有輕易離開景王府。
而是依舊照常在府內祭祀。
且是石辰真的與陶仲文說了此事,只隔了一天後他便帶來了陶仲文親自注釋的經文。
且他對朱載圳的態度也是愈發的親近。
朱載圳明白,這也是雙方不用多說的默契。
雖然這些道士或許不會像嚴黨一般,將來直接明面站在自己這塊。
但朱載圳也無需他們如此。
只需要他們在關鍵時刻,幫自己做一些事罷了。
至於嚴世蕃,期間也是又來了一次景王府。
不過這一次朱載圳與他卻並沒有多說什麼。
如今國喪尚未結束。
在這個敏感時期,多做不如不做。
接觸便已經足夠敏感了。
若是再做更多,定會反受其害。
朱載圳明白這個道理,對於王府開府之事也並沒有心急。
也正是因為如此,嚴世蕃對朱載圳的老道也是愈發的震驚,態度也是不覺間便發生了改變。
同時,朱載圳通過嚴世蕃也是簡單了解了一下如今的局勢。
簡單來說就是;
明面之上,京城上下依舊平靜。
所有人仿佛都在為死去的太子所哀悼。
但暗中的風波....卻在慢慢積蓄,廟堂大臣已經察覺到了嚴世蕃這幾日的行程。
只是還沒有爆發罷了。
.......
紫禁城,西苑。
沒錯,嘉靖在經過兩天消沉期之後又開始修道了。
甚至都將陶仲文從東宮召了回來,助其修道。
畢竟對於他這種極致的利己主義者,能為了死去的人消沉兩天便已然很難得了。
玄極殿內。
隨著陶仲文誦完了一篇道經,他看著那「仙台」之上的朱厚熜,頓時便露出了震驚之色。
「帝君道行竟精進如此迅速?」
聞言,朱厚熜也是緩緩睜開了雙眼。
雖然沒有感覺到半點的異常,但聽到這話他還是立刻便露出了一絲喜色,不過卻並沒有接話,只是緩緩站了起來。
帶著陶仲文便朝著殿外走去。
而殿外,秦福早就已經候在了門前。
見朱厚熜從內走了出來,他立刻便跪在了地上:「奴婢恭賀陛下道行又有精進!」
「你這奴婢...」
朱厚熜微微揚了揚嘴角,十分吃這套,看著陶仲文問道:「又有何事?」
「陛下英明,奴婢就知瞞不過陛下。」
秦福露出了一個十分諂媚的笑容,開口說道:「陛下,昨日小閣老又去了景王府。」
「如今各個臣子對此都是頗為在意。」
「陸指揮使送來了消息....有些大臣相互拜見,似有所圖謀。」
秦福直接便將錦衣衛指揮使陸炳送來的消息詳細的說了一下。
沒辦法,雖然陸炳也是嘉靖寵信的重臣。
但嘉靖在修道的時候,任何人都不敢前去打擾。
而陸炳身為錦衣衛指揮使,又不能一直等在這,只能先將消息告訴秦福。
聽到這話,朱厚熜的表情也是頓時便嚴肅了起來。
那股身為上位者的氣勢瞬間便涌了出來。
「有所圖謀?」
朱厚熜輕聲道了一句,不屑一笑:「當年的朕都能壓下他們,更何況如今?」
「傳召。」
「太子病逝,朕心甚痛,遂行國喪。」
「然國事不可怠慢。」
「告訴他們,明日小朝會,讓嚴嵩和徐階來見朕。」
言罷,朱厚熜徑直離去,表情沒有半點波瀾。
反倒是跟在其身後的陶仲文表情微微有了些許變化,他猶豫了一下還是開口說道:「帝君,臣有一請。」
「哦?」朱厚熜並沒有停下腳步,淡淡開口:「陶真人有話直說便是。」
「臣派去景王府的弟子與臣說...景王頗具修道天資。」
「這兩天來,臣也看了看景王的生辰,亦是如此認為。」
陶仲文見朱厚熜漸漸停下來的腳步,強忍著不讓自己表情變化,開口說道:「臣想派弟子教導景王修道。」
「我道家先人曾言...子孫之誠亦可反補於先人。」
「想來也能助陛下求得長生..」
朱厚熜緊緊的盯著陶仲文,眼神微微一凝,似乎是真的信了陶仲文的說辭,當即開口說道:
「我兒確有慧根...」
他猶豫一了一下,這才微微點了點頭:
「此事,可。」......
.....
要舉行朝會的消息瞬間便在京中上下傳開。
頓時便再次引起了一陣波瀾。
其實群臣想著朝會已經很久了,畢竟這死去的也只是個太子,哪來的那麼多眼淚?
更別說嚴世蕃兩次前往景王府,已經讓很多大臣都意識到了大明即將要面對的問題。
——儲君之位!
此時,徐府。
「徐師,聖人言:天家無私事,如今太子病逝,我大明儲君之位空懸,天下不安,徐師難不成就要這麼看著嗎?」
「明日既要小朝會,徐師且既記要將此事奏給陛下啊!」
「依我大明皇明祖訓,如今裕王年長,還請徐師一定要將此事告知陛下!」
「那嚴世蕃竟敢接觸景王,太子這才剛剛病逝,他要如何,他老子要如何?」
「......」
一聲聲的喊聲不斷在書房之內響起,每個人的表情都是那般的真摯,仿佛是當真為大明所想一般。
徐階坐在主位之上。
看著眼前群情激昂的眾人,表情格外複雜。
作為如今的禮部尚書兼掌翰林院。
其實他的地位在朝中已經不算低了。
但相比於嚴嵩,支持他的這些人實在是要差了太多。
徐階其實很想和他們說清楚。
這其中或有不對。
因為以嘉靖的種種過往來看,如今京城上下的氣氛他絕對會有所察覺。
這種時候,還要提前告訴群臣要開小朝會了。
且還只召了他們兩個人。
徐階第一時間便覺著這其中或有圖謀。
但奈何這些人實在過於年輕。
而他自己也沒有將這其中的事完全想明白,所以也根本說不出口。
他是本想著先去問問嚴嵩的。
畢竟這些時日來,他對嚴嵩一向支持。
而嚴嵩比他更了解嘉靖的多。
但奈何這群人還未等他去嚴府,便直接找了過來。
想著,徐階也是不由得深深嘆了口氣,無奈道:「諸位放心,本官定會如實上奏給陛下。」
「好,徐尚書大義,我等定會支持!」
一聲稱讚聲瞬間響起。
徐階看向了那人。
與張居正一樣,同為翰林院編修,高拱。
只不過不同是他與這高拱並沒有所謂的師徒關係。
但徐階對其的才能也是頗為看重。
就是性格上...有些過於直率。
徐階微微搖了搖頭,起身道:「諸位先且回復,明日本官定會傾力。」
「好!」
率先開口答話的人仍舊還是高拱。
「徐尚書如此便好。」
「那嚴世蕃這些天來屢次前往景王府,想來是有那嚴嵩的意思。」
「嚴黨勢大,現如今他們更是想摻和儲君之事。」
「徐尚書也可將此事上奏陛下!」
「若是陛下得知,定會罷免嚴嵩!」
高拱絲毫不顧周圍人那詫異的眼神,緊緊的盯著徐階說道。
聞言,就連徐階都是一懵。
罷免嚴嵩?
你這是想直接搞跨嚴黨?
甭說現在人家還沒有完全暴露其心思呢...就算暴露了也不一定能直接搬倒嚴黨啊!
隨著他與嚴嵩接觸的越來越多。
徐階現在已經愈發感覺到了自己和嚴嵩的差距。
至少在對嘉靖的了解方面他實在是差了太多太多。
他一直都在向嚴嵩學習...
豈能不明白現在怎麼可能搬倒嚴嵩?
他立刻搖了搖頭,不過卻也並沒有多說,他實在是怕這高拱再當眾說出來什麼更離譜的話。
旋即便直接將人送了出去。
旋即便急匆匆的朝著嚴府而去。
但出乎他意料的是,嚴嵩並沒有見他,甚至就連嚴府的大門他都沒有進去。
......
次日,天尚未明。
徐階便早早的起床開始準備接下來的朝會,神色莫名憔悴。
因為沒見到嚴嵩的關係。
他是愈發覺著這次的朝會有所不同,整個人也是愈發的擔憂。
其實徐階並不傻...
相反,這個人頗具政治智慧,不然的話最後也不可能搬倒嚴嵩。
但此時的他確實還嫩了一些...
而且人就是這樣,有些時候過於糾結就愈發的想不清楚其中的干係。
整整一夜,徐階都一直是這個狀態,根本沒怎麼休息好。
但眼看著時辰已經快到了。
他無論再怎麼糾結也只能準備前去西苑。
嘉靖朝的朝會與所有朝的都不同。
朱厚熜不會召見很多的大臣,甚至就連六部尚書他都輕易不會見。
他只會召見自己的心腹。
也正是因為如此,但凡能進西苑拜見嘉靖的大臣地位都頗為的非凡,很多人都夢想著能夠前去西苑。
但徐階此時卻只覺著心累。
下面那些人想要他幫著開口,而上面的那位他更是還不能將其心思看透。
他夾在中間,自然難辦。
但他又不能不辦。
若是不辦的話...那他可要真的失了人心,屆時便是真的一無所有了。
就這麼思索之間,徐階上了馬車,緩緩的朝著紫禁城而去。
也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心理作用的關係。
徐階只感覺今天的天氣要比前些時日還要更冷一些,冷的他一點困意都生不出來。
就在這恍恍惚惚之間,馬車漸漸停了下來。
徐階剛一下車。
便立刻看到了等在宮門之外的嚴嵩。
他頓時便精神了過來,連忙走上前行禮:「拜見嚴閣老。」
嚴嵩微微點了點頭,並沒有開口說話。
見狀,本欲再問問的徐階不由得也只感語塞,只能默默的站在一旁。
不多時。
秦福的身影終於是從西苑內走了出來。
因為國喪的關係,秦福的臉上並沒有帶著以往的笑容,剛一出門便對兩人拱了拱手,做了個請的手勢。
「嚴閣老,徐尚書。」
「請。」
嚴嵩仍舊平靜,但徐階卻是愈發的緊張。
默默的跟在秦福與嚴嵩身後,緩緩的走進了西苑之內。
此刻天色才漸漸亮了起來。
但是這西苑之內的防守卻仍舊嚴格,哪怕是嚴嵩和徐階都要先行搜身才可入內。
兩人就這樣跟隨著秦福來到太高玄殿。
還未等踏入殿門。
徐階便注意到了此時殿內除了嘉靖之外竟然還有一人。
——錦衣衛指揮使陸炳!
而嘉靖則是坐在上位,滿臉悲痛之色的盯著一處,不知在想些什麼。
一瞬間,徐階只感覺自己愈發緊張。
他不敢多看,跟著秦福嚴嵩兩人,徑直走進了殿內,連忙行禮。
「臣,嚴嵩拜見陛下。」
「臣,徐階拜見陛下。」
兩人相繼開口,旋即齊聲問道:「叩問陛下聖躬金安。」
兩人這一套配合的十分熟練。
坐在上位的朱厚熜,瞬間便看向了他們,如同一隻醒來的雄獅一般,冷聲開口:「朕的兒子死了!」
「又何來躬安一說?」
嚴嵩徐階兩人跪在地上,不敢搭話。
朱厚熜就這樣看了他們幾眼,沉吟了片刻,這才再次淡淡開口:「起來吧。」
「國事不可廢。」
「你二人是我大明重臣,無需如此。」
「謝陛下。」
兩人齊齊稱謝,緩緩站了起來。
朱厚熜的表情仍是帶著一股悲痛之色,待兩人剛起身後便立刻開口:「朕聽聞,這幾日來京中上下群臣有些不寧。」
「你們兩個可知是怎麼回事?」
聽到這話,徐階只感覺自己的身上已經起了一層冷汗。
明明是低著頭,但也清楚的感覺到了嘉靖那如同深淵一般的眼神。
嚴嵩的表情倒是十分平靜,似乎是早有預料,直接走上前了幾步,躬身說道:「陛下,臣聽聞....是因為臣的兒子去探望了景王。」
「哦?」
「陛下,臣的兒子嚴世蕃聽聞景王殿下之舉,心生敬仰,所以這才去拜見。」
「還請陛下放心,臣回去便會訓斥他,讓他切莫再去尋景王,屆時群臣定安。」
嚴嵩的表情沒有半點慌張。
他早就已經猜出了這次小朝會的目的。
群臣因嚴世蕃的舉動所不安,嘉靖單單只召見他與徐階二人。
此舉無疑就是要把群臣的所有心思都統一在他們兩人身上。
這樣便已經是最大程度的削弱了群臣的銳氣。
且此舉,若是討論不出來個結果,群臣也會覺著他們沒說清楚,對他們二人生隙,將所有壓力分到他們身上。
這便是今天這個小朝會的核心目的。
而嚴嵩也清楚。
那些會嚴世蕃去見景王敏感的人絕不會去找他,絕對會是身為禮部尚書且有著不錯名聲的徐階。
而他今日的任務則是要為嘉靖擋住剩下多餘的風雨。
他早就已經想明白了這一切,自是無所畏懼。
果然,不出嚴嵩所料。
他話音才剛落。
朱厚熜的聲音便直接響了起來。
「不必。」
「朕的兒子有德,讓臣子敬佩拜見又有何不可?」
朱厚熜淡淡的開口,一邊說著一邊看向了徐階:「此事若真是如此,說開了不就行了。」
「徐尚書..你以為呢?」
他的語氣極輕,但在徐階耳中聽起來卻完全不同。
送命題!
嘉靖一向喜歡如此。
群臣想讓他代表上奏立儲,而嘉靖想讓他自己直接將此事壓下去。
選擇群臣能有名聲,更能讓士子追隨。
選擇皇帝...則是官途通達。
這可以說是嘉靖朝每一屆禮部尚書都要面對的局面。
當初的張璁,夏言乃至於嚴嵩都做出了對應的抉擇。
那就是是否能為了他嘉靖的目的而放下一切!
而現在...似乎要輪到他了。
一滴滴的冷汗瞬間便冒了出來,就這麼短短剎那之間,徐階的手便已經開始控制不住的顫抖了起來。
嚴嵩在這一刻也是立刻看向了徐階,表情仍舊淡定。
整個太高玄殿內陷入了一陣詭異的寂靜之中。
徐階站在原地,表情僵硬,不知是在想些什麼。
直至片刻之後。
他的表情終是有了些許變化,似乎是做出了某些決定。
旋即深吸了一口氣後,便緩緩向前走來,認真的朝著朱厚熜行了一禮。
「陛下。」
「臣,有話要說!」......
.......
Ps:跪求收藏!求推薦票,求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