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二章 尹昌衡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轉眼間,尹昌衡來到上海英租界已經快兩年了。

  光緒十年(1884年),尹昌衡出生於三川彭縣的一個清貧書香門第,九歲時隨父母移居辰都,自幼隨父苦讀詩書,希望走上科舉之路,奈何卻時運不濟,屢屢落第。

  光緒二十八年(1898年),他毅然放棄舉業,進入三川武備學堂就學,並於兩年後,被學堂選中,遠渡重洋,赴日本留學,攻讀軍事。

  初到日本時,他就讀的是一所日本陸軍參謀本部專門為中國陸軍留學生開辦的預科軍事學校——東京振武學校。

  三年後,他考入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第六期步兵科。

  在校期間,他與李烈鈞、唐繼堯、劉傳厚等同學交往甚密,志趣相投,相約共同致力於推翻腐敗的滿清政權,並結拜為異姓兄弟。

  宣統元年(1909年),尹昌衡畢業後回到辰都,先後在三川總督趙爾譔手下任職軍事編譯局總辦及軍事督練處會辦。

  期間,他利用自己的身份,廣泛結交各界朋友,尤其是三川新軍中的一大批中下層軍官及老鄉親友,以他為核心,形成了一個緊密的團體。

  辛亥事發,尹昌衡趁勢而起,率領手下旗幟鮮明地打響了反清的槍聲,並且還率軍平定了兩次軍隊的叛亂,故而被辰都軍政各界聯合會議推舉為三川軍政府第一任大都督。

  就職大都督後,他做了他平生最為得意的一件事。

  民國元年(1912年)六月,西藏的十三世達賴在英國的挑唆下公然發動叛亂,尹昌衡果斷組織西征軍,迅速平定了達賴的叛亂,維護了祖國的統一大業。

  是時,他被袁世凱授予陸軍中將加上將銜,併兼任川邊經略使,聲望一時達到頂端。

  可惜的是,這一切只是曇花一現。

  民國二年(1913年)11月,尹昌衡被袁世凱騙至北京,在威脅利誘他為自己效力被拒絕後,將他投入大牢,開始了他長達兩年半的牢獄生涯。

  民國五年(1916年)6月,袁世凱復辟失敗,在國人的痛罵聲中告別人世,尹昌衡才被繼任的黎元洪大總統特赦出獄。

  出獄後的尹昌衡本想回到三川,繼續他的軍政大業,奈何世易時移,原來的手下早已樹倒猢猻散,川內的各路軍閥自然不歡迎他的回歸,甚至對他發出死亡威脅。

  正當他彷徨無措之際,直系江蘇督軍李純向他發出邀請,請他去南京擔任顧問。

  南京一年,他這個顧問清閒得可以天天釣魚,過得十分憋屈,到底是擔任過一省掌舵之人,豈能久居人下,後輩的冷眼相待,更讓他深刻地體會到,什麼叫做「虎落平陽被犬欺」。

  他感到心灰意懶,遂在李烈鈞等人的資助下,辭去了江蘇督軍府顧問之職,選擇了來到上海定居。

  近兩年來,他深居簡出,極少與外界交往,平時的大部分時間,都在研習《易經》,或者修改、完善他在獄中所寫的《止心篇》、《止園自記》兩本書。

  唯二與他過從較多的,是現任通州鎮守使的張鏡湖,以及通過張鏡湖結識的上海灘商人黃楚九。

  尹昌衡民國元年就與張鏡湖在軍事會議上相識,兩人一見如故,情同兄弟,尤其是在他兩年前來到上海後,適逢張鏡湖常住上海,兩人更是來往密切了許多。

  張鏡湖不僅有著軍方的身份,同時還是青幫大字輩的大佬,徒子徒孫眾多,據說僅徒弟就有3000多人,再算上徒孫,上萬是一定有的。

  張鏡湖為人豪爽,任俠仗義,與尹昌衡意氣相投,惺惺相惜。

  至於黃楚九,是與尹昌衡在一次張鏡湖組織的飯局中相識。

  黃楚九對尹昌衡曾經的功業頗為仰慕,而尹昌衡也很是欣賞這位秉持實業救國理念的商人,一來二去之下,兩人的交往,也逐漸多了起來。

  這日午後,尹昌衡小憩片刻之後,坐在石庫門的小院中,曬著午後的陽光,照例拿起一本《易經》細細地研讀。

  門外響起了一陣敲門聲,隨身的老僕過去開了門,黃楚九左手拿著一卷報紙,右手拎著一個小罐子走了進來。

  「碩權老弟,又在看儂的易經呀?這麼看下來,一個易經大師是跑不脫的了。」黃楚九笑著打趣道。

  尹昌衡站起身來,迎接黃楚九,「蹉玖兄,你就別出息老弟了,我這也就是打發打發時光罷了。」

  尹昌衡雖說成名較早,但今年也不過才三十五歲,比黃楚九還年輕十二歲。

  「喏,帶了一罐醉蝦,儂有空嘗嘗,老好吃了。」

  「蹉玖兄,別有空了,就今晚吧,你這菜都帶來了,我還能不知趣兒地把紹興黃酒給你準備好,那我這個當老弟的,也太失職了吧。」尹昌衡也是笑著說道。

  「對了,你手裡拿著報紙幹什麼?俗話說,『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有何奇文,要與老弟共同欣賞呀?」尹昌衡看見了黃楚九手裡的那一卷報紙。

  「還真有幾篇文章,都在頭版上,阿拉已經用筆標註,儂看看,有點兒花頭。」黃楚九把報紙遞到尹昌衡手中。

  尹昌衡接過報紙,拿起第一份看了看,卻沒有像黃楚九預想的那樣細看,而是又翻了翻後面幾份,開口說道:「蹉玖兄,你這是拿老弟當山中野人了吧,這位三川愚公的幾篇文章我早就拜讀過,視野廣闊,眼光過人,振聾發聵,估計很大可能是我們三川的哪位宿老的手筆,我怎麼可能不關注。」

  「哈哈哈哈,宿老,碩權老弟,有沒有興趣認識認識儂這位同鄉?」

  「哦,你老兄認識這位三川愚公,可以呀,我有點兒興趣,這上海灘,我也不認識幾個三川老鄉,如果有機會認識,一同談古論今,也不失為一樁美事。」尹昌衡目光明亮地看著黃楚九。

  黃楚九難得見到尹昌衡這樣有見生人的興趣,開心地說道:「阿拉不僅認識他,還曉得他與儂有很深的淵源呢。」

  「淵源?難道說,這是我過去認識的哪位朋友?」尹昌衡一臉疑惑。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