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劉姥老進賈府
且說林瑾,才將白明與七思周全安置出京,戶籍路引一一辦妥,又予了豐足盤纏及安家資費。
更獨自設宴請了忠順王府的長史,諸事停當後,方回至榮國府。
方踏入府門,便瞧見一婆子,衣衫破舊,滿面貧寒之態,手中牽著個四五歲的小童,怯生生地站在榮國府大門之前。
那婆子面上滿是好奇,卻又透著幾分忐忑不安,欲上前卻又不敢擅動,只在原地焦灼地來回踱步。
時而抬手撣撣那滿是補丁的衣服,又對著小兒低聲叮囑幾句,末了似是下了決心,欲蹭到角門之處。
林瑾只一眼,見其穿著打扮,再觀這二人模樣,心中便即刻猜到是劉姥姥。
當下也不多言,只命林升前去問詢。
林升聞命,下馬穩步走到婆子跟前,和聲問道:「你是從何處來的?」
劉姥姥見有人問話,忙不迭地陪笑道:「我找這家太太的陪房周大爺,煩勞太爺替我請他出來。」
林升微微皺眉,道:「這家有好幾位太太,你尋的是哪一位?」
劉姥姥連忙接口道:「是姓王的太太。」
林升心下瞭然,知曉她說的陪房是周瑞家的,便讓她稍候片刻,自己轉身回去告知林瑾。
林瑾聽了,只輕輕道:「帶她過來吧。」
林瑾心中自是明白劉姥姥是來找周瑞家的,只是他有意要見一見這位質樸純善的劉姥姥。
劉姥姥見了林瑾,見這公子哥身著華服,氣質儒雅不凡,只當是賈府里的哪位大爺,忙不迭地拉著板兒就要下跪。
林瑾見狀,急忙止住,令林升將劉姥姥攙扶而起,而後溫言對劉姥姥道:「我是榮國府的外孫,姥姥可是要尋人?」
劉姥姥忙道:「是要找周瑞家的。」
林瑾聽了,便示意林升帶著劉姥姥去找周瑞家的。
林瑾有心幫扶劉姥姥一家,蓋因劉姥姥乃是紅樓原著里難得的至善之人。
想那劉姥姥,出身貧寒,卻懷有勇氣與生存智慧。
初入賈府之時,雖帶著鄉野之人的質樸土氣與些許拘謹,然為了家中生計,她毅然放下自尊,以看似憨拙實則巧妙之法與賈府眾人周旋應對。
她用那質樸無華的言行和新奇有趣的故事,引得眾人哄堂大笑,這笑聲之中,既有眾人對她的戲謔調侃,亦有她對賈府富貴奢華的驚嘆與竭力適應。
劉姥姥之善良感恩,亦是令人動容。
得賈府些許接濟後,她銘記於心,二進賈府之時,便攜來新鮮的瓜果蔬菜,此乃她所能奉獻的最誠摯心意。
待賈府衰敗,她仍不忘舊情,全力營救落難的巧姐,盡顯底層之人的質樸情義與俠義胸懷。
她仿若一面明鏡,既映照著賈府的富貴榮華與興衰榮辱,亦凸顯出社會底層百姓的堅韌不拔、狡黠聰慧與純善本心。
於這紛繁複雜的紅樓世界之中,獨樹一幟。
林瑾還記得以前在前世看電視劇那會,看到劉姥姥好不容易、費了好大的勁湊夠了錢,把巧姐兒給贖出來。
然後劉姥姥抱著巧姐兒,小心翼翼地把她頭上的那些珠花給拔下來扔掉。
那時候林瑾心裡就有好多感觸,想著王熙鳳這人一輩子都在精打細算、機關算盡,就那麼為數不多的幾次發了善心,沒想到還就給自己唯一的親生孩子留下了一條活路。
林升領著劉姥姥尋到周瑞家的後,便回了梨香園向林瑾復命。林瑾又對林升細細吩咐一番,而後自往黛玉處而去,他欲與黛玉言說二人即將回揚州之事。
周瑞家的聞得有人尋她,趕忙迎了出來,問道:「是哪位?」
劉姥姥忙迎上前去,笑問道:「好呀,周嫂子!」
周瑞家的細細辨認了半晌,方笑道:「劉姥姥,你可好呀!瞧瞧,才幾年工夫,我竟差點忘了!」
劉姥姥賠著笑說道:「你老是貴人多忘事,哪裡還能記得我們呢。」
說罷,二人又敘了些別後閒話。周瑞家的又問道:「今日你是路過,還是特地前來?」
劉姥姥忙道:「原是特來瞧瞧嫂子你,二則也想給姑太太請安。若能得見自是最好,若不能,便煩勞嫂子代為轉達心意罷了。」
周瑞家的聽了,心中已猜著幾分來意,道:「皆因你原是太太的親戚,又信得過我,投奔於我,我便破個例,給你通個信去。」
「只是有一事,姥姥有所不知,如今這府里不比五年前了。現今太太已不大管事,皆是璉二奶奶管家。」
「你可知這璉二奶奶是誰?便是太太的內侄女,當日大舅老爺的女兒,小名鳳哥的。」
劉姥姥聽了,驚詫道:「原來是她!怪道呢,我當日就說她定有出息。如此說來,我今兒個還能見到她了?」
周瑞家的道:「這是自然。如今太太事多心煩,有客來訪,但凡能推的便推了,皆是鳳姑娘出面周旋迎待。」
「今兒個寧可不見太太,也定要見鳳姑娘一面,才不枉來這一遭。」
劉姥姥連聲道:「阿彌陀佛!全仗嫂子成全,行個方便了。」
林瑾來至黛玉處,黛玉這兩日正因秦可卿之事憂心忡忡,見林瑾前來,忙問道:「兄長可知秦姐姐那裡如何了?」
林瑾此來,本就是要告知此事,當下笑著坐下,雪雁見狀,忙端了茶來。
林瑾接過茶盞,輕抿一口,對黛玉道:「那賈蓉已簽了和離書,秦姑娘自此與寧府再無瓜葛,如今怕是嫁妝都已拉回秦家了。」
黛玉聞得此言,面露欣喜之色,道:「如此甚好,如此甚好,但願秦姐姐往後能遇良人。」
林瑾卻微微嘆息,道:「只是那賈珍恐不會善罷甘休,待他回過神來,定會與秦家糾纏不休,不死不休。」
黛玉聽了,亦隨之憂心忡忡起來。
林瑾見黛玉憂慮,便又開口道:「我剛收到父親來信,說他前些日子偶感風寒,本以為是小恙,吃幾日湯藥便能痊癒,誰料竟纏綿多日不見好轉。」
「父親又思念你我,故而來信,盼你我兄妹速速回揚州去。」
黛玉一聽,心急如焚,忙追問道:「信中可提及病情究竟如何?我們何時動身回揚州?」
林瑾心中本欲如實相告,然恐黛玉在賈母面前露了破綻,無奈之下,只得忍心欺瞞。
只道:「便在這幾日,明日你我先去向老太太辭行,妹妹也可著手收拾行裝了。」
黛玉雖仍滿心焦急,然亦知曉事已至此,唯有聽從安排,只盼能早日回到揚州,探望父親病情。
更獨自設宴請了忠順王府的長史,諸事停當後,方回至榮國府。
方踏入府門,便瞧見一婆子,衣衫破舊,滿面貧寒之態,手中牽著個四五歲的小童,怯生生地站在榮國府大門之前。
那婆子面上滿是好奇,卻又透著幾分忐忑不安,欲上前卻又不敢擅動,只在原地焦灼地來回踱步。
時而抬手撣撣那滿是補丁的衣服,又對著小兒低聲叮囑幾句,末了似是下了決心,欲蹭到角門之處。
林瑾只一眼,見其穿著打扮,再觀這二人模樣,心中便即刻猜到是劉姥姥。
當下也不多言,只命林升前去問詢。
林升聞命,下馬穩步走到婆子跟前,和聲問道:「你是從何處來的?」
劉姥姥見有人問話,忙不迭地陪笑道:「我找這家太太的陪房周大爺,煩勞太爺替我請他出來。」
林升微微皺眉,道:「這家有好幾位太太,你尋的是哪一位?」
劉姥姥連忙接口道:「是姓王的太太。」
林升心下瞭然,知曉她說的陪房是周瑞家的,便讓她稍候片刻,自己轉身回去告知林瑾。
林瑾聽了,只輕輕道:「帶她過來吧。」
林瑾心中自是明白劉姥姥是來找周瑞家的,只是他有意要見一見這位質樸純善的劉姥姥。
劉姥姥見了林瑾,見這公子哥身著華服,氣質儒雅不凡,只當是賈府里的哪位大爺,忙不迭地拉著板兒就要下跪。
林瑾見狀,急忙止住,令林升將劉姥姥攙扶而起,而後溫言對劉姥姥道:「我是榮國府的外孫,姥姥可是要尋人?」
劉姥姥忙道:「是要找周瑞家的。」
林瑾聽了,便示意林升帶著劉姥姥去找周瑞家的。
林瑾有心幫扶劉姥姥一家,蓋因劉姥姥乃是紅樓原著里難得的至善之人。
想那劉姥姥,出身貧寒,卻懷有勇氣與生存智慧。
初入賈府之時,雖帶著鄉野之人的質樸土氣與些許拘謹,然為了家中生計,她毅然放下自尊,以看似憨拙實則巧妙之法與賈府眾人周旋應對。
她用那質樸無華的言行和新奇有趣的故事,引得眾人哄堂大笑,這笑聲之中,既有眾人對她的戲謔調侃,亦有她對賈府富貴奢華的驚嘆與竭力適應。
劉姥姥之善良感恩,亦是令人動容。
得賈府些許接濟後,她銘記於心,二進賈府之時,便攜來新鮮的瓜果蔬菜,此乃她所能奉獻的最誠摯心意。
待賈府衰敗,她仍不忘舊情,全力營救落難的巧姐,盡顯底層之人的質樸情義與俠義胸懷。
她仿若一面明鏡,既映照著賈府的富貴榮華與興衰榮辱,亦凸顯出社會底層百姓的堅韌不拔、狡黠聰慧與純善本心。
於這紛繁複雜的紅樓世界之中,獨樹一幟。
林瑾還記得以前在前世看電視劇那會,看到劉姥姥好不容易、費了好大的勁湊夠了錢,把巧姐兒給贖出來。
然後劉姥姥抱著巧姐兒,小心翼翼地把她頭上的那些珠花給拔下來扔掉。
那時候林瑾心裡就有好多感觸,想著王熙鳳這人一輩子都在精打細算、機關算盡,就那麼為數不多的幾次發了善心,沒想到還就給自己唯一的親生孩子留下了一條活路。
林升領著劉姥姥尋到周瑞家的後,便回了梨香園向林瑾復命。林瑾又對林升細細吩咐一番,而後自往黛玉處而去,他欲與黛玉言說二人即將回揚州之事。
周瑞家的聞得有人尋她,趕忙迎了出來,問道:「是哪位?」
劉姥姥忙迎上前去,笑問道:「好呀,周嫂子!」
周瑞家的細細辨認了半晌,方笑道:「劉姥姥,你可好呀!瞧瞧,才幾年工夫,我竟差點忘了!」
劉姥姥賠著笑說道:「你老是貴人多忘事,哪裡還能記得我們呢。」
說罷,二人又敘了些別後閒話。周瑞家的又問道:「今日你是路過,還是特地前來?」
劉姥姥忙道:「原是特來瞧瞧嫂子你,二則也想給姑太太請安。若能得見自是最好,若不能,便煩勞嫂子代為轉達心意罷了。」
周瑞家的聽了,心中已猜著幾分來意,道:「皆因你原是太太的親戚,又信得過我,投奔於我,我便破個例,給你通個信去。」
「只是有一事,姥姥有所不知,如今這府里不比五年前了。現今太太已不大管事,皆是璉二奶奶管家。」
「你可知這璉二奶奶是誰?便是太太的內侄女,當日大舅老爺的女兒,小名鳳哥的。」
劉姥姥聽了,驚詫道:「原來是她!怪道呢,我當日就說她定有出息。如此說來,我今兒個還能見到她了?」
周瑞家的道:「這是自然。如今太太事多心煩,有客來訪,但凡能推的便推了,皆是鳳姑娘出面周旋迎待。」
「今兒個寧可不見太太,也定要見鳳姑娘一面,才不枉來這一遭。」
劉姥姥連聲道:「阿彌陀佛!全仗嫂子成全,行個方便了。」
林瑾來至黛玉處,黛玉這兩日正因秦可卿之事憂心忡忡,見林瑾前來,忙問道:「兄長可知秦姐姐那裡如何了?」
林瑾此來,本就是要告知此事,當下笑著坐下,雪雁見狀,忙端了茶來。
林瑾接過茶盞,輕抿一口,對黛玉道:「那賈蓉已簽了和離書,秦姑娘自此與寧府再無瓜葛,如今怕是嫁妝都已拉回秦家了。」
黛玉聞得此言,面露欣喜之色,道:「如此甚好,如此甚好,但願秦姐姐往後能遇良人。」
林瑾卻微微嘆息,道:「只是那賈珍恐不會善罷甘休,待他回過神來,定會與秦家糾纏不休,不死不休。」
黛玉聽了,亦隨之憂心忡忡起來。
林瑾見黛玉憂慮,便又開口道:「我剛收到父親來信,說他前些日子偶感風寒,本以為是小恙,吃幾日湯藥便能痊癒,誰料竟纏綿多日不見好轉。」
「父親又思念你我,故而來信,盼你我兄妹速速回揚州去。」
黛玉一聽,心急如焚,忙追問道:「信中可提及病情究竟如何?我們何時動身回揚州?」
林瑾心中本欲如實相告,然恐黛玉在賈母面前露了破綻,無奈之下,只得忍心欺瞞。
只道:「便在這幾日,明日你我先去向老太太辭行,妹妹也可著手收拾行裝了。」
黛玉雖仍滿心焦急,然亦知曉事已至此,唯有聽從安排,只盼能早日回到揚州,探望父親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