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挑釁林瑾(求月票啊,求追讀,新書期很重要!跪謝!)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林瑾靜靜地伴在衛若銘身側,與幾位名師大儒一處交談。大儒們的目光皆落在林瑾身上,皆是讚許之色。

  一位白須老者,笑意盈盈,不住地點頭贊道:「且看這林小公子,年紀輕輕,卻有如此沉穩之態,實乃難得吶!」一旁身著青衫的學者趕忙附和:「正是,正是。這孩子不只是才華橫溢,還機靈非常呢,真真是個奇才。」

  衛若銘在旁,臉上綻出欣慰的笑容,如那盛開的春花般燦爛。又有人道:「好好雕琢這孩子,日後必成大器,前途定是不可限量啊!」林瑾聞此,忙微微躬身,謙遜說道:「各位前輩謬讚了,小子尚需加倍努力才是。」

  不多會兒,衛若銘帶著林瑾去見一位中年文士。尚未走近,便見那文士周遭圍了好些年輕學子。瞧去,有的學子滿臉虔誠,口中問題不斷,似那求知若渴的雛鳥;有的則是豎著耳朵,眼睛眨也不眨,全神貫注地聆聽,仿若稍一分神,便會錯失珍寶;更有甚者,心急地拿出筆墨,只待將所聞一一記下。

  待林瑾走近一瞧,竟是宴席上眾人推舉的那位山長。衛若銘向林瑾說道:「這位是殷翰殷先生,生於書香世家,是江南名門之後呢。」

  「這殷先生啊,心思不在科考,獨鍾情於教書育人。不過,他聲名遠揚,卻非因教書之能與自身學問,而是擅長科舉押題。」

  「每至京中會試時,他總會給他門下弟子押上幾道題,常常是十有八九都能押中。再者,殷先生於傳授科考技巧與規則上,亦是頗有一套。」

  「只是近些年,他身子不大好,已極少收徒授課了,故而今日他難得現身,這些學子們哪肯放過這大好時機,都纏著他問個不停呢。」

  林瑾聽了,心中豁然開朗,暗自思忖:「這可不就似那後世的考前培訓輔導班一般嘛。」

  林瑾心下琢磨,這位殷先生出身名門,交友廣泛,學問又深,他所結交之人必非尋常之輩。似他這般人物,能觸及平常學子難以企及之層面與事物。想必他對每次會試之考官,乃至主考官都有鑽研,知曉其喜好文風,故而押題才如此精準。

  只是,這世間哪有絕對公平之事?就如自己,在參加童生試前,承蒙衛若銘先生引薦,得以結識揚州知府、知縣和學正。他輕易便拿到那些外面學子求之不得的文章,那些大人還仔細審閱他的文章,予以指點。由此可見,自己在童生試時,便較其他學子有優勢,起點本就不同,何況自己的恩師是險些連中六元的衛若銘呢。

  這讓林瑾不由聯想到後世的英語學習。大城市和富裕地區的孩子,有諸多資源與錢財,可上各類輔導班。他們初始便比偏遠貧窮地區的孩子學得好。就說那課文試題里的內容,於發達地區的孩子而言,不過是尋常之物,可山區的孩子呢,怕是見都未見過,聞所未聞呢。即便如此,高考在後世仍算是最為公平公正的選材之法。

  於普通人家的孩子而言,這是改變家庭階層的唯一契機。且待上了大學,他們所能觸及的人脈與階層,許是此生所能達之最高層級了。

  同理,在古代,科舉是天下學子實現抱負的唯一路途。可這科舉之路,可比後世高考艱難許多倍呢。中國千年科考歷史,總共才出了四百多位狀元!

  就說那范進中舉,他中舉之前,眾人皆喚他「現世寶」「爛忠厚沒用的人」,可一旦中舉,胡屠夫都改稱他「賢婿老爺」,鄰居朋友也都紛紛前來巴結,連鄉紳都主動送錢送地,要與他結交。這般變化,任誰處在其中,怕都要癲狂了。

  林瑾暗自搖頭,心想自己如今要做之事尚無頭緒,哪有閒心去想這些,還是得將心思放於眼前才是。

  在這男席之中,林瑾因那絕妙詩句出盡了風頭,可這也招來了他人的嫉妒。

  有一位名叫蘇琰的公子,他的伯父是吏部左侍郎,在朝堂之上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原本,他伯父與衛老太爺同樣有資格繼任吏部尚書之位,可如今眾人包括皇上都更傾向於衛老太爺,這讓蘇家上下皆是不滿。

  蘇琰在家中頗受寵愛,又聰慧異常,自是心高氣傲、目空一切,見林瑾如此受眾人誇讚,心中的嫉妒之火「噌」地一下就燒起來了。

  暗自思忖:「哼,這林瑾不過是運氣好,偶然想出一句好詩罷了,哪裡就真有那麼大的才學?說不定是衛家故意安排,好為他揚名呢。如今衛家勢大,還想再捧出個什麼才子來?想得倒美。」

  這蘇琰一心想著要把林瑾比下去,既能彰顯自己的才華,也能給衛家一個下馬威,順便也挫挫林瑾的銳氣,讓眾人知道他才是真正的才學之士。

  於是,蘇琰便出言不遜,高聲道:「林瑾,你莫要以為憑一句詩句就能稱才學之士了,不過是運氣罷了,可敢與我再比試一番?」

  他這話一出,周圍頓時安靜了下來,眾人都有些驚愕。有的學子暗暗皺眉,覺得這蘇琰太過於張狂;有的則是抱著看好戲的心態,想看看林瑾如何應對。

  林瑾倒是神色從容,並未因這挑釁而惱怒,他微微躬身,禮數周全道:「蘇公子既然有此雅興,林瑾自當奉陪。只是單比一樣,恐也難見真才學,不若我們就比『琴棋書畫』四藝,也好讓大家評判。」說罷,他環顧四周,又對其他學子說道:「若有願意一起的,都可參加,人多也更熱鬧些。」

  眾學子一聽,頓時炸開了鍋,紛紛議論起來。有那心思活絡的,心想這可是揚名的好機會,若是表現得好,日後在這文人圈子裡也能有一席之地;有的則是單純好勝,想與其他學子一較高下;還有一部分人,本就對林瑾風頭太盛有些不滿,想著趁此機會把林瑾比下去。更有一些只是喜歡熱鬧的,也跟著摩拳擦掌,躍躍欲試。

  那蘇琰聽了林瑾的話,心中暗恨。

  他本想激怒林瑾,讓他在慌亂中應下比試,這樣自己勝券會更大一些。

  可沒想到林瑾不僅不怒,還將這一場兩人的比試變成了眾學子的競技,如此一來,不管結果如何,林瑾都在眾學子心中留下了大度的印象。

  眾人還會贊他大氣,感謝他給了大家這個機會。這可與他的初衷完全相悖,他怎能不惱恨?

  但話已出口,也不好收回,只能硬著頭皮準備比試,眼中閃過一絲陰鷙,誓要在比試中讓林瑾出醜,也好讓衛家知道,與他們蘇家作對沒什麼好果子吃!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