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甘興霸為荊州第一水將,尚是低估
在防範黃祖坐大之事上,蒯越自與蔡瑁同聲相應。
然其言之理,更見說服力。
劉表沉吟不語,權衡輕重。
久之,輕嘆一聲。
「孫策乃將門虎子,與吾有殺父之仇,其威脅確實重於劉備,不可不防。」
「便依汝等之策,暫不調黃祖北上。」
「德珪,望汝勿再令吾失望,務必堅守漢水之防!」
許都,司空府內。
「先是博望坡火攻,大敗四萬荊州兵,繼而奪取新野!」
「今又出奇制勝,襲取樊城,使劉備飲馬漢水。」
「梁翰之謀,層出不窮,真乃非凡之才!」
曹操細觀博望坡之戰報,讚嘆不已。
堂內眾謀士,亦紛紛稱奇。
「原以為劉表強而劉備弱,劉備必守。」
「未料梁翰屢出奇策,竟使劉備連戰連勝,重創劉表,荊州攻守之勢逆轉。」
「司空,梁翰之智,恐比吾等所想,更為深不可測。」
郭嘉感慨而言,語氣中流露出英雄相惜之情。
畢竟,二人皆出身寒門。
「奉孝之言甚是,梁翰用兵之奇,確令人防不勝防。」
「如此看來,劉備豈非真有以弱勝強,吞併荊州之勢?」
曹操對荊州戰局,看法已變。
此時,荀彧輕撫短髯,淡然道:
「劉備得梁翰相助,如魚得水,兵臨漢水,威脅襄陽。」
「但司空勿忘,劉備欲取襄陽,必先渡漢水。」
「水戰與陸戰迥異,非有精兵水師,且需善水戰之良將不可。」
「此方面,劉表占絕對優勢,陰謀詭計退居其次。」
「彧以為,劉備連勝之勢,止於漢水。」
「此後,二劉必將隔江對峙,進入持久之戰。」
荀彧一番分析,條理分明。
曹操沉思片刻,微微頷首道:
「文若之見,與吾不謀而合。」
「吾觀劉備梁翰,予吾驚喜,恐至此而止。」
隨後,曹操目光轉向東方。
「任二劉漢水對峙,耗至天荒地老。」
「許都南面之危,暫可解,當先除呂布那三姓家奴。」
「傳令,即日集結兵馬,準備東征徐州!」
…
樊城。
兩萬餘劉軍步騎,已聚於樊城。
然此刻,這些欲戰之士,只能望江興嘆。
他們只能等待。
待水軍統領文聘,將五千新降水卒整編,訓練成戰力。
唯有水軍得勝,方能載他們渡江。
江岸。
劉備立馬高坡,觀水營戰船操演。
因不通水戰,難以判訓練成效。
操演畢,文聘策馬至。
「稟主公,五千水軍已整編,待主公令而行!」
文聘拱手稟報。
劉備面露喜色,欣然問:
「既如此,吾等何時能渡漢水,攻南岸?」
「這…」
文聘面露愧色,嘆道:
「吾軍水師,雖與蔡瑁襄陽水師數量相當。」
「但末將不敢瞞主公,論水戰之能,末將實不及蔡瑁。」
「且吾軍新編,戰力自然不及往昔。」
「若即刻與蔡瑁戰,聘無必勝之把握。」
文聘坦率直言,承認自己水戰之能不及蔡瑁。
劉備臉上的喜色漸漸褪去,籠罩了一層陰霾。
「如此,仲業不敵蔡瑁,難道我們只能坐以待斃?」
「我聽聞曹操已攻呂布,若其奪下徐州,再轉而攻我,豈非陷入兩難之境?」
張飛喃喃自語,憂慮之情溢於言表。
眾將相視,面露憂色。
劉備嘆息,苦笑道:
「北人善騎,南人善舟,誠不我欺。」
「我軍雖有戰船水師,卻無水戰之將,正如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梁翰聞言,卻微微一笑,意味深長地反問:
「何人言我等不勝水戰?」
劉備眼中光芒一閃,急切問道:「軍師何出此言?」
梁翰手指漢水,言道:
「漢水之濱,便有一人精通水戰,堪稱荊州水將之首!」
「主公若得此人,破蔡瑁水師,渡漢水,易如反掌!」
此言一出,劉備精神大振。
張飛等諸將亦隨之振奮。
唯有文聘,面露疑色。
在他心中,荊州水將,黃祖居首,蔡瑁次之,自己至多第三。
梁翰卻言,尚有隱士之水戰之力,可稱荊州第一?
文聘思索再三,想不出荊州尚有此等人物。
「文舟薦人,向來皆為英才。」
「不知此次所言,又是何方豪傑?」
劉備面露喜色,急切詢問。
「此人出身卑微,名聲不佳,人稱『錦帆賊』。」
「其名甘寧,字興霸!」
梁翰道出此名。
「甘寧?」
劉備對此名毫無印象。
一旁文聘,卻不禁暗驚。
「甘寧不過一水賊,常年出沒漢水,梁軍師竟知其人?」
文聘以敬佩的目光看向梁翰。
此刻,他由衷佩服梁軍師之廣博見識。
仿佛天下奇人異士,皆在其掌握之中。
魏延、伊籍,乃至甘寧,皆不顯眼之輩,卻皆能洞察秋毫。
「甘寧,甘興霸?」
「文舟,此人真如你所言,有勝蔡瑁之能?」
劉備心存疑慮。
「其實我言甘興霸為荊州第一水將,尚是低估。」
「依我之見,單論水戰,非但荊州,即便長江之上,能與其匹敵者,唯江東之主孫策耳。」
此言一出,眾人皆震動。
甘寧之名,他們或未聞,孫策之名卻如雷貫耳。
那位小霸王,僅憑數千之眾,一年之內便橫掃江東。
所向披靡,戰無不勝,攻無不克,幾無敵手。
陸戰無人可敵,水戰亦橫行長江,罕逢對手。
而甘寧。
一名「聲名狼藉」之水賊。
梁翰竟評其水戰之能,可與孫策相提並論?
眾人豈能不驚奇。
「仲業,甘寧之名,汝應有所耳聞。」
梁翰目光轉向文聘。
「甘寧之名,末將確有所聞。」
「傳聞此人曾受劉表派遣,往蜀地趁亂滲透。」
「然劉焉借東州兵平叛,甘寧等遂被逐出益州,退返荊州。」
「因其出身低微,性又自負,未得劉表重用。」
「遂憤而領八百親信,成水賊,專劫漢水官船。」
「末將只知,此人頗有手段。」
「至於軍師言其水戰之能,可與孫策相抗,末將實難確信。」
文聘據實陳述對甘寧所知。
雖未直言,但意中對甘寧實力,持保留之意。
張飛亦睜大雙眼,撓頭道:
「軍師,汝言之甘寧,果有那般厲害?」
眾人多有疑慮。
劉備眼中疑雲盡散,正色道:
「文舟薦人,何曾失准,汝等勿疑。」
「既言甘興霸能敵孫策,必無虛言!」
劉備深信不疑,向梁翰言道:
「大才者多自負,何足掛齒。」
「若其能助備興漢,備願請其出山,助我渡漢水,復興漢室!」
「軍師直言,如何能請得此人?」
梁翰微微頷首,對劉備之胸懷,暗自讚賞。
然其言之理,更見說服力。
劉表沉吟不語,權衡輕重。
久之,輕嘆一聲。
「孫策乃將門虎子,與吾有殺父之仇,其威脅確實重於劉備,不可不防。」
「便依汝等之策,暫不調黃祖北上。」
「德珪,望汝勿再令吾失望,務必堅守漢水之防!」
許都,司空府內。
「先是博望坡火攻,大敗四萬荊州兵,繼而奪取新野!」
「今又出奇制勝,襲取樊城,使劉備飲馬漢水。」
「梁翰之謀,層出不窮,真乃非凡之才!」
曹操細觀博望坡之戰報,讚嘆不已。
堂內眾謀士,亦紛紛稱奇。
「原以為劉表強而劉備弱,劉備必守。」
「未料梁翰屢出奇策,竟使劉備連戰連勝,重創劉表,荊州攻守之勢逆轉。」
「司空,梁翰之智,恐比吾等所想,更為深不可測。」
郭嘉感慨而言,語氣中流露出英雄相惜之情。
畢竟,二人皆出身寒門。
「奉孝之言甚是,梁翰用兵之奇,確令人防不勝防。」
「如此看來,劉備豈非真有以弱勝強,吞併荊州之勢?」
曹操對荊州戰局,看法已變。
此時,荀彧輕撫短髯,淡然道:
「劉備得梁翰相助,如魚得水,兵臨漢水,威脅襄陽。」
「但司空勿忘,劉備欲取襄陽,必先渡漢水。」
「水戰與陸戰迥異,非有精兵水師,且需善水戰之良將不可。」
「此方面,劉表占絕對優勢,陰謀詭計退居其次。」
「彧以為,劉備連勝之勢,止於漢水。」
「此後,二劉必將隔江對峙,進入持久之戰。」
荀彧一番分析,條理分明。
曹操沉思片刻,微微頷首道:
「文若之見,與吾不謀而合。」
「吾觀劉備梁翰,予吾驚喜,恐至此而止。」
隨後,曹操目光轉向東方。
「任二劉漢水對峙,耗至天荒地老。」
「許都南面之危,暫可解,當先除呂布那三姓家奴。」
「傳令,即日集結兵馬,準備東征徐州!」
…
樊城。
兩萬餘劉軍步騎,已聚於樊城。
然此刻,這些欲戰之士,只能望江興嘆。
他們只能等待。
待水軍統領文聘,將五千新降水卒整編,訓練成戰力。
唯有水軍得勝,方能載他們渡江。
江岸。
劉備立馬高坡,觀水營戰船操演。
因不通水戰,難以判訓練成效。
操演畢,文聘策馬至。
「稟主公,五千水軍已整編,待主公令而行!」
文聘拱手稟報。
劉備面露喜色,欣然問:
「既如此,吾等何時能渡漢水,攻南岸?」
「這…」
文聘面露愧色,嘆道:
「吾軍水師,雖與蔡瑁襄陽水師數量相當。」
「但末將不敢瞞主公,論水戰之能,末將實不及蔡瑁。」
「且吾軍新編,戰力自然不及往昔。」
「若即刻與蔡瑁戰,聘無必勝之把握。」
文聘坦率直言,承認自己水戰之能不及蔡瑁。
劉備臉上的喜色漸漸褪去,籠罩了一層陰霾。
「如此,仲業不敵蔡瑁,難道我們只能坐以待斃?」
「我聽聞曹操已攻呂布,若其奪下徐州,再轉而攻我,豈非陷入兩難之境?」
張飛喃喃自語,憂慮之情溢於言表。
眾將相視,面露憂色。
劉備嘆息,苦笑道:
「北人善騎,南人善舟,誠不我欺。」
「我軍雖有戰船水師,卻無水戰之將,正如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梁翰聞言,卻微微一笑,意味深長地反問:
「何人言我等不勝水戰?」
劉備眼中光芒一閃,急切問道:「軍師何出此言?」
梁翰手指漢水,言道:
「漢水之濱,便有一人精通水戰,堪稱荊州水將之首!」
「主公若得此人,破蔡瑁水師,渡漢水,易如反掌!」
此言一出,劉備精神大振。
張飛等諸將亦隨之振奮。
唯有文聘,面露疑色。
在他心中,荊州水將,黃祖居首,蔡瑁次之,自己至多第三。
梁翰卻言,尚有隱士之水戰之力,可稱荊州第一?
文聘思索再三,想不出荊州尚有此等人物。
「文舟薦人,向來皆為英才。」
「不知此次所言,又是何方豪傑?」
劉備面露喜色,急切詢問。
「此人出身卑微,名聲不佳,人稱『錦帆賊』。」
「其名甘寧,字興霸!」
梁翰道出此名。
「甘寧?」
劉備對此名毫無印象。
一旁文聘,卻不禁暗驚。
「甘寧不過一水賊,常年出沒漢水,梁軍師竟知其人?」
文聘以敬佩的目光看向梁翰。
此刻,他由衷佩服梁軍師之廣博見識。
仿佛天下奇人異士,皆在其掌握之中。
魏延、伊籍,乃至甘寧,皆不顯眼之輩,卻皆能洞察秋毫。
「甘寧,甘興霸?」
「文舟,此人真如你所言,有勝蔡瑁之能?」
劉備心存疑慮。
「其實我言甘興霸為荊州第一水將,尚是低估。」
「依我之見,單論水戰,非但荊州,即便長江之上,能與其匹敵者,唯江東之主孫策耳。」
此言一出,眾人皆震動。
甘寧之名,他們或未聞,孫策之名卻如雷貫耳。
那位小霸王,僅憑數千之眾,一年之內便橫掃江東。
所向披靡,戰無不勝,攻無不克,幾無敵手。
陸戰無人可敵,水戰亦橫行長江,罕逢對手。
而甘寧。
一名「聲名狼藉」之水賊。
梁翰竟評其水戰之能,可與孫策相提並論?
眾人豈能不驚奇。
「仲業,甘寧之名,汝應有所耳聞。」
梁翰目光轉向文聘。
「甘寧之名,末將確有所聞。」
「傳聞此人曾受劉表派遣,往蜀地趁亂滲透。」
「然劉焉借東州兵平叛,甘寧等遂被逐出益州,退返荊州。」
「因其出身低微,性又自負,未得劉表重用。」
「遂憤而領八百親信,成水賊,專劫漢水官船。」
「末將只知,此人頗有手段。」
「至於軍師言其水戰之能,可與孫策相抗,末將實難確信。」
文聘據實陳述對甘寧所知。
雖未直言,但意中對甘寧實力,持保留之意。
張飛亦睜大雙眼,撓頭道:
「軍師,汝言之甘寧,果有那般厲害?」
眾人多有疑慮。
劉備眼中疑雲盡散,正色道:
「文舟薦人,何曾失准,汝等勿疑。」
「既言甘興霸能敵孫策,必無虛言!」
劉備深信不疑,向梁翰言道:
「大才者多自負,何足掛齒。」
「若其能助備興漢,備願請其出山,助我渡漢水,復興漢室!」
「軍師直言,如何能請得此人?」
梁翰微微頷首,對劉備之胸懷,暗自讚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