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尋劍
「弟子不敢,弟子在江左時,常跪於榻下聆聽師父教誨,素常聽得師父在講習劍經之時,提起「琨玉秋霜」,推崇備至!」
陳抱沖不矜不伐,說了一句。
「你這孩子倒是會說話。」
殿上輕輕說了一聲,聲音中帶著些許笑意,又似乎透著一絲蕭索,又問道,
「我聽聞你是霧隱陳家子弟,是也不是?」
「是…」
陳抱沖聽她話題一轉,提起自己本家來,心頭暗驚,不知道所為何事,連忙又補充了一句,
「弟子家在心月湖南岸,蘆葦村,是為霧隱鎮陳家小宗遠親,並非嫡系。」
「哦,原來是小宗子嗣,難怪只聽你名聲,無人提及你家長輩。」
大殿上的聲音若有所思,過得片刻,方才說道,
「你入蒼羽十年,想來許久不曾回家了罷?家中可還有人在?」
陳抱沖聽得莫名,忽而隱隱感覺到一絲心喜,卻不敢表露出來,趕忙說道:「回坊主,家中尚有老父老母,還有兩位哥哥,弟子從到了江左,勤修苦練,夙夜不輟,十年間未能回去。」
「嗯。」大殿上淡淡應聲,問道,「你江左修士輪值到什麼時候?」
「回坊主,穀雨當日。」
「好,等此番你輪值完,你可回去一趟,給你三月時間瞧瞧家中老小,輪值殿那邊我自會派人告知,我輩修士,縱證長生大道,也不可忘記首丘之情。」
陳抱沖還不曾想果真如此,大喜過望,連忙躬身拱手行禮,道:「多謝坊主關懷!」
「不過回來之前,你須為我辦一件事情。」
殿上冷不丁又冒出來一句,陳抱沖立馬笑容僵硬,如墜冰窟,心中復起了波瀾,可這聲名赫赫的黃庭羽士的話,又是自己能拒絕得了?
頓了頓,只得硬著頭皮說道:
「坊主但有吩咐,弟子萬死不辭。」
「你不必擔心,此事一來不涉及仙宗,二來不涉及海內,只不過就是一件再小不過的小事。」
陳抱沖點了點頭:「弟子明白。」
「我要你幫我去尋一個人。」
殿上的聲音忽然變了,縈縈繞繞,猶如天外之音,又好似近在耳畔,鼓鼓蕩蕩,只一字字說道,
「這人你前不久見過,姓許,是郁川的人。」
面對這傳音入密的神通,陳抱沖終於才算明白過來,為何今日自己能來到這裡,又為何能突然回家?
這一切不過就是為了這人罷了。
「姓許?郁川的人?」
這幾日他接待的修士沒有八十也有一百個,陳抱沖回憶了一陣,方才想了起來,似乎之前有位劍弈閣的修士也來問過。
這尋人之事在方寸間太過平常,總有修士粗心訂了靈物付了靈石,而忘記留下地址,這檔子事情管事處經常碰到,都沒人注意。
「敢問坊主,可是先前到過方寸間的淮右仙家子弟許伯陽?」
陳抱沖不敢托大,同樣用靈識回應,再確認一遍。
「嗯,不錯,此事說與你也沒什麼,我年少築基之時,曾鑄造一劍,名為【青元】,是我一生心愛之物。」
「可惜那時候年少氣盛,和仙宗的前輩打了一架,缺了一口,後來我成就黃庭,去南荒闖蕩,碰上了那隻黑虎,我敵他不過,受了點傷,儲物袋也不慎遺失在了山谷之中,青元劍遂也跟著丟了。」
陳抱沖聽她說得輕描淡寫,心頭卻悚然一驚,那西南十萬大山蠻妖遍地,豈能說是闖蕩輕易便可為之,這其中的兇險只怕更甚百倍。
「可不知為何此劍過了百餘年,重見天日,落入了這郁川小修手中。」
「你此番去尋他,切莫豪取強奪,這不是我仙宗風範,他要什麼你就給他什麼,只要你把劍帶回來就行,他一個小修也沒什麼見識,應不會有什麼過分要求,如果有什麼需要,你只管問扶搖閣要即可。」
「如果他實在不願,你將此令牌贈予他,權當我方寸間欠他一個人情,你直接把劍拿回來,當然,點到為止,你別傷他。」
「還有,別忘了,此事切不可為外人道。」
話說完,一枚青銅令牌從殿中飛出,形如天圓地方,散發著瑩瑩亮光,飄飄然落在陳抱沖身前。
陳抱衝心頭頓松,連忙接過,這果真就是一件再小不過的事情,一把築基法器,頂多不就是多花些靈石的事情。
區區凝元小修,晾他也不敢拂黃庭羽士之意,更何況這本就是坊主之劍,只不過是物歸原主罷了。
瞧那人不像是胡攪蠻纏之輩,到時候好言相勸便是。
於是恭恭敬敬道:「弟子領命,定不負坊主所託。」
待陳抱沖興沖沖告退後,大殿上寂靜下來,過得良久,只聽得幽幽傳來一聲嘆息。
白紗垂幔之下,銀光一閃,一名身穿白金道袍的女子出現在殿前,年紀瞧著不過三旬,蛾眉螓首,膚白勝雪,眉心刻著一道雲紋,一雙眸子顧盼之間,宛若金石划過。
只見她收袖負手,仰立殿上,蹙眉沉思,心中暗忖:
「眼下天道不古,四派離心,這淮右之地都是凌家、荀家的天下,哪裡還有什麼許家?」
「想當年名震東海的伏龍許氏,睥睨天下,何等氣勢,如今遭人所害,盡數凋零,只如落花流水。」
「只剩下一個「秋水長天」被困於東海,生死未卜,許家早已名存實亡,都只不過是人云亦云、朝花夕拾罷了。」
「這小子也姓許,只怕是原來伏龍山下尋龍鎮的小宗子弟。」
「只可惜如今汜水之圍方方成就,此乃我青神百年不遇之機緣,四派仙宗皆已入局,坐等收網,倘若我不坐鎮在這方寸間,只怕南邊早已生靈塗炭。」
「也罷,就讓這姓陳的小子替我去郁川走一趟,難說能替我找到此人,幫我把劍取回來。」
…………
心月湖南岸。
許伯陽忽然睜眼,微微感受到心月湖的東方起了波瀾,夜空之下,星光閃爍,湖邊的蘆葦開始搖曳起尾巴。
「起風了!」
第一縷春風襲來,一而再,再而三,不一陣,這裹挾著大湖氣息的大風終於開始猛烈地吹來。
立春時節,這【春風沂水】好似東方的春神,踏著輕盈而暢快的步伐,如約而至!
許伯陽欣喜,拿出採氣小瓶,托在掌心,默念起丁天石傳授的法訣。
不過片刻,小瓶的瓶口亮起綠瑩瑩的微光,遠遠望著就像夜空中一隻螢火蟲,貪婪肆意地吸吮著這無比清爽的靈氣。
許伯陽靜靜感受這一道輕盈縹緲的天地靈氣,與【山陰夜雪】大有不同,這些靈氣猶如頑皮的小孩,繞著他的身子,戳戳弄弄,似乎想進入他的黃庭之中。
不由暗自思忖:
「是了,按照《天皞道啟常說經注》和丁天石所述,築基之前,當采一道天地靈氣,煉就靈識,以破神元三關,最終引神化元,築成仙基,就是不知倘若再采第二道靈氣入體,會有何作用?」
許伯陽想歸想,但卻不敢輕易嘗試,如今自己體內已經有了【山陰夜雪】,倘若再將這道【春風沂水】引入,真不知道會出現什麼情況,弄不好走火入魔,那豈不是自尋死路。
當下強忍著想吸納靈氣的衝動,默默運起自身的靈氣,來驅使周遭如陰魂不散的【春風沂水】,使其儘量往小瓶中去。
如此過了一夜,風力漸小,許伯陽收功站起來,身心俱疲,瞧了瞧小瓶內部,也瞧不出收進去了多少,想來只怕還是因為自己沒有靈識的緣故,心忖道:
「看來這採氣任務雖然沒有打打殺殺,但也十分勞苦,想賺這五十枚靈石當真不易!」
一念至此,忽見陳老漢一搖一擺,背著魚簍,大老早就來出船。
經過那晚的一頓飯,兩人早已熟稔,各自笑著打了招呼,陳老漢不敢打擾許伯陽修行,遠遠招了招手,就去撐船。
許伯陽瞧著他慢悠悠撐船出去,水波蕩漾,值此時節,春風往東方一來,在南岸行船往北未免吃力,想來他多半是知曉這時候風力變小,趕緊趁機來出船。
「這老頭平時一臉笑呵呵,看來也是一個聰明的主。」
許伯陽不覺會心一笑,瞧著瞧著,忽然臉色微變,直盯著岸邊水面,驀然縱身一躍,只三兩步就走到古渡口處,蹲下身子,皺眉細細觀察。
心月湖的湖水微微蕩漾,打在渡口木棧道之上,被陽光曬得幾近發白的木樁,留存著湖水沖刷的痕跡。
「這湖水怎麼突然上漲了?」
許伯陽自言自語,內心升一絲詫異,不覺摸了摸下巴,此時雖然立春,但這段時間並未下雨,按理來說,這湖水不應該上漲才是。
不過轉念一想,這心月湖極大,說不準東岸或是別處春雨來得早些,又覺得自己疑神疑鬼,當下洒然一笑,不再理會。
又過了幾日,心月湖的湖水依舊在微微上漲,許伯陽方才感覺不對勁,拿出青元劍在木樁上刻了一道,以觀後效。
轉眼過了十日,春雷陣陣,終是下起雨來,許伯陽習得了「滌塵術」,自是不懼風雨,任它電閃雷鳴,依舊穩坐巨石之上採氣不輟。
春雨如酥,一連下了好幾場,等到雲銷雨霽,這心月湖的湖水竟然漲了一大截,許伯陽心生不妙。
這日雨過天晴,見到陳老漢又過來捕魚,當下把他叫住,喚他過來瞧瞧情況。
陳老漢低著頭瞟了一眼,笑道:「仙人不妨事,小老兒我在這湖裡摸爬滾打了一輩子,下了這七八日的雨,不就是漲了一掌高的水,不妨事不妨事。」
許伯陽聽完一時無語,心道:
「這老兒也是沒見識,這屁大點的春雨下得了多少,這麼大的湖漲一掌高的水說不妨事?罷了,懶得與他說。」
想罷意興闌珊,搖頭笑笑,不願再多說。
不想陳老漢察言觀色,笑道:「仙人放心,這心月湖南岸安生得很,你說那些流民的事情,我跟村里管事都打聽了,那些人都是東岸金光鎮竄過去南邊的,咱們這地方靠西南,有霧隱鎮的仙人守著,小老兒記得上次好像和仙人說過了?我有些記不太清了。」
許伯陽一笑,道:「說過,上次你來就說過了。」
對於這件事,許伯陽其實一直有疑惑,對於兩家爭鬥之事,始終都是道聽途說,也看不清個真假,但東柯鎮費家封山避禍卻是不爭的事實。
而且他之前走鏢那幾年也抓過幾個賊寇訊問過,都說是漸水那邊來的,那不就是心月湖北岸,可既然北岸都亂成一鍋粥了,為何南岸卻太平無事?
難道說這些流民都是從東岸跑,不往西岸去?
貌似不合理,這都兵荒馬亂了,自然哪裡太平去哪裡,萬無只往一個地方去的道理。
可偏偏現實就如此,當真是好生令人不解。
到最後,許伯陽只能得出一個令人匪夷所思的結論。
這些流民是被人控制了流向,只往一個地方去。
所幸這些問題,並沒有困擾許伯陽太久,畢竟自己目前這點三瓜倆棗,還真不用去操著天下大勢的心。
不過說也奇怪,自那日天晴之後,春雨就沒了,湖水也不漲了,許伯陽直瞧得納悶,這又是一個想不通的事情,想到最後只能歸結於天地造化神奇云云。
白駒過隙。
這日,陳老漢總算來托許伯陽寫信,許伯陽算算,貌似明日就是穀雨,不覺啞然失笑,心想這老頭可是真夠磨蹭,估摸著腦袋漿糊,想不出來寫什麼。
結果沒想到一去他家,老兩口你一句我一句說個沒完,許伯陽洋洋灑灑寫了大幾張草紙,後來實在受不了,直接強行草草結尾。
瞧著這滿滿的墨跡,許伯陽不由地暗暗擦了一把汗。
臨走之時,老兩口又落下淚來,送到門口,還磕了幾個頭。
是夜,許伯陽托著採氣小瓶站了起來,只見瓶口瑩瑩綠光縈繞著呼呼風聲,舒了口氣,忖道:「好險,明日便是穀雨,最後一日,總算是把這【春風沂水】給采足了。」
心情振奮,當下收了小瓶,眼看月到中稍,距離天明為時尚早,遂拿出青元劍練起劍來。
劍芒耀眼,在黑夜中宛若流星舞動,這三月來,許伯陽每日都抽出一兩個時辰來磨鍊劍法。
從丁天石贈劍訣到今日,足足兩年多,這一道凝元期的《滄浪劍訣》所有劍招劍式已經被他練得爛熟於心。
一道道劍法隨心所欲使了出來,飄逸如風,利落如雨,聲勢如雷,威力如電。
殊不知,自從他拿出青元劍舞動的那一刻,百丈之外的蘆葦叢中,在一顆扭曲在水裡的老水松上,有一雙眼睛驀然睜開。
這雙眸子在黑暗中顯得有些淺灰,宛如織布的紡錘。
但依舊不妨礙它在夜色中格外醒目。
當然,這並不是引人注目的地方。
唯一令人毛骨悚然的地方。
是豎瞳!
此刻整個心月湖的南岸夜深人靜,蘆葦影影重重,微風輕拂,除了揮劍的聲音之外,只聽得些許窸窸窣窣之聲。
許伯陽渾然不知在遠處,有這麼一雙詭譎而凶戾的豎瞳正在盯著他,依舊我行我素,劍出如風。
那雙豎瞳的目光宛若一把抹上毒藥的劍刃,一直死死落在他騰挪的身影之上,從未移開,過了許久,方才驀然閉上。
再睜開時,已在許伯陽十丈之外!
陳抱沖不矜不伐,說了一句。
「你這孩子倒是會說話。」
殿上輕輕說了一聲,聲音中帶著些許笑意,又似乎透著一絲蕭索,又問道,
「我聽聞你是霧隱陳家子弟,是也不是?」
「是…」
陳抱沖聽她話題一轉,提起自己本家來,心頭暗驚,不知道所為何事,連忙又補充了一句,
「弟子家在心月湖南岸,蘆葦村,是為霧隱鎮陳家小宗遠親,並非嫡系。」
「哦,原來是小宗子嗣,難怪只聽你名聲,無人提及你家長輩。」
大殿上的聲音若有所思,過得片刻,方才說道,
「你入蒼羽十年,想來許久不曾回家了罷?家中可還有人在?」
陳抱沖聽得莫名,忽而隱隱感覺到一絲心喜,卻不敢表露出來,趕忙說道:「回坊主,家中尚有老父老母,還有兩位哥哥,弟子從到了江左,勤修苦練,夙夜不輟,十年間未能回去。」
「嗯。」大殿上淡淡應聲,問道,「你江左修士輪值到什麼時候?」
「回坊主,穀雨當日。」
「好,等此番你輪值完,你可回去一趟,給你三月時間瞧瞧家中老小,輪值殿那邊我自會派人告知,我輩修士,縱證長生大道,也不可忘記首丘之情。」
陳抱沖還不曾想果真如此,大喜過望,連忙躬身拱手行禮,道:「多謝坊主關懷!」
「不過回來之前,你須為我辦一件事情。」
殿上冷不丁又冒出來一句,陳抱沖立馬笑容僵硬,如墜冰窟,心中復起了波瀾,可這聲名赫赫的黃庭羽士的話,又是自己能拒絕得了?
頓了頓,只得硬著頭皮說道:
「坊主但有吩咐,弟子萬死不辭。」
「你不必擔心,此事一來不涉及仙宗,二來不涉及海內,只不過就是一件再小不過的小事。」
陳抱沖點了點頭:「弟子明白。」
「我要你幫我去尋一個人。」
殿上的聲音忽然變了,縈縈繞繞,猶如天外之音,又好似近在耳畔,鼓鼓蕩蕩,只一字字說道,
「這人你前不久見過,姓許,是郁川的人。」
面對這傳音入密的神通,陳抱沖終於才算明白過來,為何今日自己能來到這裡,又為何能突然回家?
這一切不過就是為了這人罷了。
「姓許?郁川的人?」
這幾日他接待的修士沒有八十也有一百個,陳抱沖回憶了一陣,方才想了起來,似乎之前有位劍弈閣的修士也來問過。
這尋人之事在方寸間太過平常,總有修士粗心訂了靈物付了靈石,而忘記留下地址,這檔子事情管事處經常碰到,都沒人注意。
「敢問坊主,可是先前到過方寸間的淮右仙家子弟許伯陽?」
陳抱沖不敢托大,同樣用靈識回應,再確認一遍。
「嗯,不錯,此事說與你也沒什麼,我年少築基之時,曾鑄造一劍,名為【青元】,是我一生心愛之物。」
「可惜那時候年少氣盛,和仙宗的前輩打了一架,缺了一口,後來我成就黃庭,去南荒闖蕩,碰上了那隻黑虎,我敵他不過,受了點傷,儲物袋也不慎遺失在了山谷之中,青元劍遂也跟著丟了。」
陳抱沖聽她說得輕描淡寫,心頭卻悚然一驚,那西南十萬大山蠻妖遍地,豈能說是闖蕩輕易便可為之,這其中的兇險只怕更甚百倍。
「可不知為何此劍過了百餘年,重見天日,落入了這郁川小修手中。」
「你此番去尋他,切莫豪取強奪,這不是我仙宗風範,他要什麼你就給他什麼,只要你把劍帶回來就行,他一個小修也沒什麼見識,應不會有什麼過分要求,如果有什麼需要,你只管問扶搖閣要即可。」
「如果他實在不願,你將此令牌贈予他,權當我方寸間欠他一個人情,你直接把劍拿回來,當然,點到為止,你別傷他。」
「還有,別忘了,此事切不可為外人道。」
話說完,一枚青銅令牌從殿中飛出,形如天圓地方,散發著瑩瑩亮光,飄飄然落在陳抱沖身前。
陳抱衝心頭頓松,連忙接過,這果真就是一件再小不過的事情,一把築基法器,頂多不就是多花些靈石的事情。
區區凝元小修,晾他也不敢拂黃庭羽士之意,更何況這本就是坊主之劍,只不過是物歸原主罷了。
瞧那人不像是胡攪蠻纏之輩,到時候好言相勸便是。
於是恭恭敬敬道:「弟子領命,定不負坊主所託。」
待陳抱沖興沖沖告退後,大殿上寂靜下來,過得良久,只聽得幽幽傳來一聲嘆息。
白紗垂幔之下,銀光一閃,一名身穿白金道袍的女子出現在殿前,年紀瞧著不過三旬,蛾眉螓首,膚白勝雪,眉心刻著一道雲紋,一雙眸子顧盼之間,宛若金石划過。
只見她收袖負手,仰立殿上,蹙眉沉思,心中暗忖:
「眼下天道不古,四派離心,這淮右之地都是凌家、荀家的天下,哪裡還有什麼許家?」
「想當年名震東海的伏龍許氏,睥睨天下,何等氣勢,如今遭人所害,盡數凋零,只如落花流水。」
「只剩下一個「秋水長天」被困於東海,生死未卜,許家早已名存實亡,都只不過是人云亦云、朝花夕拾罷了。」
「這小子也姓許,只怕是原來伏龍山下尋龍鎮的小宗子弟。」
「只可惜如今汜水之圍方方成就,此乃我青神百年不遇之機緣,四派仙宗皆已入局,坐等收網,倘若我不坐鎮在這方寸間,只怕南邊早已生靈塗炭。」
「也罷,就讓這姓陳的小子替我去郁川走一趟,難說能替我找到此人,幫我把劍取回來。」
…………
心月湖南岸。
許伯陽忽然睜眼,微微感受到心月湖的東方起了波瀾,夜空之下,星光閃爍,湖邊的蘆葦開始搖曳起尾巴。
「起風了!」
第一縷春風襲來,一而再,再而三,不一陣,這裹挾著大湖氣息的大風終於開始猛烈地吹來。
立春時節,這【春風沂水】好似東方的春神,踏著輕盈而暢快的步伐,如約而至!
許伯陽欣喜,拿出採氣小瓶,托在掌心,默念起丁天石傳授的法訣。
不過片刻,小瓶的瓶口亮起綠瑩瑩的微光,遠遠望著就像夜空中一隻螢火蟲,貪婪肆意地吸吮著這無比清爽的靈氣。
許伯陽靜靜感受這一道輕盈縹緲的天地靈氣,與【山陰夜雪】大有不同,這些靈氣猶如頑皮的小孩,繞著他的身子,戳戳弄弄,似乎想進入他的黃庭之中。
不由暗自思忖:
「是了,按照《天皞道啟常說經注》和丁天石所述,築基之前,當采一道天地靈氣,煉就靈識,以破神元三關,最終引神化元,築成仙基,就是不知倘若再采第二道靈氣入體,會有何作用?」
許伯陽想歸想,但卻不敢輕易嘗試,如今自己體內已經有了【山陰夜雪】,倘若再將這道【春風沂水】引入,真不知道會出現什麼情況,弄不好走火入魔,那豈不是自尋死路。
當下強忍著想吸納靈氣的衝動,默默運起自身的靈氣,來驅使周遭如陰魂不散的【春風沂水】,使其儘量往小瓶中去。
如此過了一夜,風力漸小,許伯陽收功站起來,身心俱疲,瞧了瞧小瓶內部,也瞧不出收進去了多少,想來只怕還是因為自己沒有靈識的緣故,心忖道:
「看來這採氣任務雖然沒有打打殺殺,但也十分勞苦,想賺這五十枚靈石當真不易!」
一念至此,忽見陳老漢一搖一擺,背著魚簍,大老早就來出船。
經過那晚的一頓飯,兩人早已熟稔,各自笑著打了招呼,陳老漢不敢打擾許伯陽修行,遠遠招了招手,就去撐船。
許伯陽瞧著他慢悠悠撐船出去,水波蕩漾,值此時節,春風往東方一來,在南岸行船往北未免吃力,想來他多半是知曉這時候風力變小,趕緊趁機來出船。
「這老頭平時一臉笑呵呵,看來也是一個聰明的主。」
許伯陽不覺會心一笑,瞧著瞧著,忽然臉色微變,直盯著岸邊水面,驀然縱身一躍,只三兩步就走到古渡口處,蹲下身子,皺眉細細觀察。
心月湖的湖水微微蕩漾,打在渡口木棧道之上,被陽光曬得幾近發白的木樁,留存著湖水沖刷的痕跡。
「這湖水怎麼突然上漲了?」
許伯陽自言自語,內心升一絲詫異,不覺摸了摸下巴,此時雖然立春,但這段時間並未下雨,按理來說,這湖水不應該上漲才是。
不過轉念一想,這心月湖極大,說不準東岸或是別處春雨來得早些,又覺得自己疑神疑鬼,當下洒然一笑,不再理會。
又過了幾日,心月湖的湖水依舊在微微上漲,許伯陽方才感覺不對勁,拿出青元劍在木樁上刻了一道,以觀後效。
轉眼過了十日,春雷陣陣,終是下起雨來,許伯陽習得了「滌塵術」,自是不懼風雨,任它電閃雷鳴,依舊穩坐巨石之上採氣不輟。
春雨如酥,一連下了好幾場,等到雲銷雨霽,這心月湖的湖水竟然漲了一大截,許伯陽心生不妙。
這日雨過天晴,見到陳老漢又過來捕魚,當下把他叫住,喚他過來瞧瞧情況。
陳老漢低著頭瞟了一眼,笑道:「仙人不妨事,小老兒我在這湖裡摸爬滾打了一輩子,下了這七八日的雨,不就是漲了一掌高的水,不妨事不妨事。」
許伯陽聽完一時無語,心道:
「這老兒也是沒見識,這屁大點的春雨下得了多少,這麼大的湖漲一掌高的水說不妨事?罷了,懶得與他說。」
想罷意興闌珊,搖頭笑笑,不願再多說。
不想陳老漢察言觀色,笑道:「仙人放心,這心月湖南岸安生得很,你說那些流民的事情,我跟村里管事都打聽了,那些人都是東岸金光鎮竄過去南邊的,咱們這地方靠西南,有霧隱鎮的仙人守著,小老兒記得上次好像和仙人說過了?我有些記不太清了。」
許伯陽一笑,道:「說過,上次你來就說過了。」
對於這件事,許伯陽其實一直有疑惑,對於兩家爭鬥之事,始終都是道聽途說,也看不清個真假,但東柯鎮費家封山避禍卻是不爭的事實。
而且他之前走鏢那幾年也抓過幾個賊寇訊問過,都說是漸水那邊來的,那不就是心月湖北岸,可既然北岸都亂成一鍋粥了,為何南岸卻太平無事?
難道說這些流民都是從東岸跑,不往西岸去?
貌似不合理,這都兵荒馬亂了,自然哪裡太平去哪裡,萬無只往一個地方去的道理。
可偏偏現實就如此,當真是好生令人不解。
到最後,許伯陽只能得出一個令人匪夷所思的結論。
這些流民是被人控制了流向,只往一個地方去。
所幸這些問題,並沒有困擾許伯陽太久,畢竟自己目前這點三瓜倆棗,還真不用去操著天下大勢的心。
不過說也奇怪,自那日天晴之後,春雨就沒了,湖水也不漲了,許伯陽直瞧得納悶,這又是一個想不通的事情,想到最後只能歸結於天地造化神奇云云。
白駒過隙。
這日,陳老漢總算來托許伯陽寫信,許伯陽算算,貌似明日就是穀雨,不覺啞然失笑,心想這老頭可是真夠磨蹭,估摸著腦袋漿糊,想不出來寫什麼。
結果沒想到一去他家,老兩口你一句我一句說個沒完,許伯陽洋洋灑灑寫了大幾張草紙,後來實在受不了,直接強行草草結尾。
瞧著這滿滿的墨跡,許伯陽不由地暗暗擦了一把汗。
臨走之時,老兩口又落下淚來,送到門口,還磕了幾個頭。
是夜,許伯陽托著採氣小瓶站了起來,只見瓶口瑩瑩綠光縈繞著呼呼風聲,舒了口氣,忖道:「好險,明日便是穀雨,最後一日,總算是把這【春風沂水】給采足了。」
心情振奮,當下收了小瓶,眼看月到中稍,距離天明為時尚早,遂拿出青元劍練起劍來。
劍芒耀眼,在黑夜中宛若流星舞動,這三月來,許伯陽每日都抽出一兩個時辰來磨鍊劍法。
從丁天石贈劍訣到今日,足足兩年多,這一道凝元期的《滄浪劍訣》所有劍招劍式已經被他練得爛熟於心。
一道道劍法隨心所欲使了出來,飄逸如風,利落如雨,聲勢如雷,威力如電。
殊不知,自從他拿出青元劍舞動的那一刻,百丈之外的蘆葦叢中,在一顆扭曲在水裡的老水松上,有一雙眼睛驀然睜開。
這雙眸子在黑暗中顯得有些淺灰,宛如織布的紡錘。
但依舊不妨礙它在夜色中格外醒目。
當然,這並不是引人注目的地方。
唯一令人毛骨悚然的地方。
是豎瞳!
此刻整個心月湖的南岸夜深人靜,蘆葦影影重重,微風輕拂,除了揮劍的聲音之外,只聽得些許窸窸窣窣之聲。
許伯陽渾然不知在遠處,有這麼一雙詭譎而凶戾的豎瞳正在盯著他,依舊我行我素,劍出如風。
那雙豎瞳的目光宛若一把抹上毒藥的劍刃,一直死死落在他騰挪的身影之上,從未移開,過了許久,方才驀然閉上。
再睜開時,已在許伯陽十丈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