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漁舟
張觀致神情惶恐,跪在一片冰天雪地當中。
先前的傾盆大雨、幽謐古林盡數消失,與之而來是一片白茫茫的雪地,天空飛著雪花,一個巨大的爐鼎巋然放置在雪地中央。
這爐鼎三孔六眼,八角矗立,形如一座精美的宮殿,飛檐翹角,美輪美奐。
爐中燃燒熊熊烈焰,火光沖天,令人不敢直視。
天上的雪花一片片打著轉兒,落入爐鼎,沒有融化,反而如柴薪一般,添火加油,每落下一片,火光明亮便明亮一分,火焰愈發燃得烈了,甚至還傳來噼里啪啦的聲響。
這紅爐,這點雪,頗有天地為洪爐,造化為大冶的古意景象。
張觀致就跪在爐鼎之前,熱得汗流浹背,又瞧見這神詭的場面,越是驚恐萬狀,將頭埋在懷裡,大氣都不敢出。
「劍呢?」
那個縹緲而淡泊的女聲忽然從爐鼎之中傳來。
「回羽士,那人、那人他不願意換。」
張觀致被嚇了一跳,急急開口,發現自己說話還是有些不利索,
「在市坊里,弟子不敢出手強奪…」
「荒謬。」
爐鼎之中傳來一聲輕叱,卻能聽出隱隱透出一絲怒意,
「我讓你換劍,誰讓你強奪,堂堂仙宗屬地,豈能行小人行徑?」
爐鼎中的火焰呼地一聲,拔高了一丈有餘,雪花裹著火焰,開始在漫天飛舞,造就出水火相融的奇異景象。
「弟、弟子明白,所以才不敢壞了市坊的規矩…」
「他為何不願意換,可是你拿的劍太過尋常?」
張觀致連忙解釋道:「弟子不敢,我所拿之劍也是出自南淮仙宗劍弈閣前輩之手,是如假包換的「坎水」一脈築基法器。」
「這就怪了。」
爐鼎之中輕輕說道一聲,過得片刻,又問道,
「可去輪值殿管事處查了,今日是誰人當值?」
張觀致稟奏道:「回羽士,查了,今日是江左當值,管事為陳抱沖。」
「是他…」
爐鼎中頓了頓,淡淡說道,
「我聽說過他,江左霧隱陳家後起之輩的領袖,十八歲凝元九層,這孩子不錯,二十歲當築基有望。」
「嗯,他怎麼說?」
張觀致覷著天上的雪中火漸漸凋零,懸到嗓子眼的心總算是放了下來,低聲說道:
「陳管事說此二人一人來自南淮,是南淮東柯費家的人,叫做費文玉,另外一人則是修劍之人,來自郁川風青許家,叫做…許伯陽。」
「許家?」
爐鼎之中傳來一道奇怪的聲音,聲音空空蕩蕩,哼哼輕笑了兩聲,聽不出是喜是怒,只說道:
「哪裡有什麼郁川風青許家?你這南淮張家弟子,說起話來不爽利,畏畏縮縮,沒有半點修士氣概,不成氣候!罷了!」
「轟!」
「師兄師兄!你醒醒!」
張觀致悠悠醒了過來,發現自己躺在店面門口的石階上,旁邊扁師弟在呼喚自己,努力搖了搖頭,發覺頭昏昏沉沉,心中奇怪道:
「我這是怎麼了?」
「師兄,你剛才拿著一把劍就出門了,怎麼會倒在了店門口?」
「劍?什麼劍?」
張觀致心中一驚,雙手上下摸索,果然發現腰間挎著一把劍,心頭更加奇怪:
「我拿著一把劍做什麼?要去哪裡?」
思慮半天,不得其解,掙扎著爬起來。
「師兄,你怕是喝靈酒喝醉了,以後當值別再喝酒了,被掌柜發現又要被責罰。」
「喝酒?我喝酒了嗎?」
張觀致正要辯解,突然發現自己說不出話來,嘴中塞滿了異物。
立刻心驚肉跳,彎著腰用力一吐,一團白噗噗的東西噴了出來。
地上點點碎碎,卻是一團雪渣子。
張觀致驚恐萬分,說道:「這、這東西哪來的?」
………
霧隱鎮,心月湖南岸,蘆葦盪。
「嘩啦!」
一聲水響!
一隻青黑色的魚鷹從水中鑽出來,長喙叼著一條肥碩金黃的大鯽魚,撲騰在水面之上。
「誒喲!」
陳老漢站在船邊,眼疾手快,趕緊用手中的長畢去兜住,只怕再慢上半分,這魚就要下了魚鷹的肚子。
魚鷹沒了食物,心有不甘地飛上橫在船艄上的竹竿,喈喈叫了兩聲。
「呵呵…好了好了,給你給你!」
陳老漢將魚丟進竹篾簍之中,聽見叫聲,不禁乾笑了兩聲,轉頭從旁邊放著的一個小罐之中,抓了一把小白魚,挨條丟了過去。
那魚鷹彎曲脖頸,張開大嘴,一嘴一條,轉眼五條下了肚,又撲騰翅膀,喈喈叫了起來。
「不早了!別去了,該回家了!」
陳老漢拱著掌,遮在眉上,瞧了瞧日頭,用竹撐「邦邦」兩聲敲了敲船舷,示意魚鷹不要下水。
魚鷹收了翅膀,在竹竿上走來走去。
「走嘍!回家造飯!」
陳老漢用力一撐,小漁船在水面上輕輕搖晃,劃出水紋,向岸邊去了。
夕陽西下,一人一鷹一舟,徜徉於密密疏疏的蘆葦盪中,正是那漁舟向晚的逸景。
陳老漢在小渡頭上栓了繩索,提著竹篾簍背在身上,撮嘴打了一聲呼哨,那魚鷹撲哧飛到了肩膀上,乖巧地蜷縮起來,畏著脖頸眯著眼不動了。
「好鷹兒!」
陳老漢聞聲抬頭,卻見岸邊一塊兩丈多高的大石頭上盤坐著一名身穿白袍,相貌俊氣的年青人,面帶微笑,目光炯炯正瞧著自己。
這塊石頭在這岸邊不知道多少年了,又高又大,四面滑不溜秋,尋常人不藉助工具,難以上去,陳老漢渾沒有注意,直到聽見聲音,才發覺上面有人。
這年青人白衣一塵不染,眉飛入鬢,一瞧之下就不是普通人。
陳老漢眯著眼笑了笑,點頭哈腰,算是打個招呼,並不敢搭話。
這年青人自然是來採氣的許伯陽。
他與費文玉出了方寸間,便駕著飛梭來到心月湖南岸,在天上尋了一圈,找了一個相對隱秘的地方,遂落了地。
這採氣時間從立春到穀雨,足足需要三個月,許伯陽自然不能讓費文玉在此白白乾等著,兩人約定好,穀雨過後,費文玉再來接他。
本來許伯陽打算採好之後,自個兒回去,可惜費文玉堅持要來接他,難得有位同道中人如此關懷,許伯陽盛情難卻,只好應了下來。
等費文玉告辭之後,許伯陽一路尋尋覓覓,找到了這一處岸邊巨石,四周蘆葦茂密,相對僻靜,只是湖岸上有一個破敗的渡口。
他瞧這渡口年久失修,料來只怕早已廢棄,遂安安心心坐在大石之上開始練功。
眼下離立春堪堪還有六日,一時也采不了氣,當然,他自己修煉的【山陰夜雪】也沒辦法采,只得老老實實揣摩道法,領悟真意。
許伯陽本打算進【紫微命宮】一趟,瞧瞧能不能兌換更高一級的道法,但一來靈石捉襟見肘,二來眼下離凝氣六層只有一步之遙,硬生生被他壓住了念頭。
他生性好強,既然靈官當面撂了話,自然不能讓人瞧不起。
如此枯坐了一日,忽然雙耳一動,察覺到了動靜,不禁睜開雙眼,便瞧見陳老漢從蘆葦盪中慢悠悠地撐船而來。
眼瞅這老漢身子佝僂,背著滿滿一簍肥魚,那隻魚鷹毛光羽亮,又乖巧懂事,心中會心一笑,忍不住出口誇讚。
見著這陳老漢點頭笑了笑,不覺嘴角微抿,遂又閉上了雙目。
陳老漢見狀,趕緊快步溜了,等到走出去二里路,方才緩下步子來,喘了口氣,自言自語道:
「這年青人臉上瞧著俊氣,那雙招子倒似鷹兒一樣,刺人眼珠子,還別說,和我家沖兒有幾分相像。」
他忽然想起家中小兒,不覺臉上微黯,心道:
「沖兒這娃子被鎮上的仙家接去整整十年,也不知道過得怎麼樣,再不回來,爹都老了,恐怕都見不著你嘍。」
一念至此,有些傷心,搖了搖頭,邁著步子回家去。
次日一早,天才蒙蒙亮,陳老漢從家裡起來,與老伴吃了早飯,趕著家裡的小馬驢就去霧隱鎮上去,集市上竹篾簍子一垛,開始吆喝起來。
魚兒肥美,還沒到中午就賣了個精光,老漢數了數褡褳里的布,足足有六十幾麻,不禁眉開眼笑,背著空簍子,轉頭去集上買些吃穿。
回到家後,放了家當,瞧了瞧日頭,遂去鳥籠里捉了魚鷹出來,取了竹撐子和斗笠,往湖邊那個古渡口走去。
陳老漢家中有三兒,只是都在鎮上,大兒二兒都已經成家立業,最小兒更是入了仙家,他本來早就已經可以去鎮上納福,只是這老頭住不習慣,還是喜歡每日在自家蘆葦村裡的蘆葦盪轉悠。
不過小半時辰,就到了古渡口。
這個渡口廢棄多年,周圍的水道曲徑通幽,像迷宮一般,所以村子裡那些年輕漁民路不熟,都不喜歡來這裡,唯獨陳老漢在此地混了一輩子,處處瞭若指掌,自己力氣又不夠,便琢磨著和那些年富力強的同行躲著點,自己反而收穫頗豐。
可沒想到一到渡口,頓時呆住了。
過了一夜,那名坐在大石頭上的白衣青年,仍然盤膝閉目一動不動,如同一尊神像杵在那裡。
陳老漢有些咋舌,急忙壓著斗笠,低頭快步走了過去。
許伯陽早已發現了,只不過此刻心中有些頓悟,懶得理會。
等到傍晚,陳老漢打魚歸來,情況依舊,只不過瞧見那白袍青年睜開雙眼笑了笑,老漢也只得跟著笑了笑,慌忙去了。
等到回家和老伴黃氏一說,黃氏也覺得稀奇,問道:「一天一夜不吃不喝,那不餓得慌?」
「你說些廢話,你餓一天試試你慌不慌?」陳老漢沒好氣罵了一句,丟下竹篾簍,又道,
「我明日再去瞅瞅,若還在那裡,指不定真是仙人!」
黃氏眼前一亮:「若是仙人,那只怕是把沖兒接去的仙人,你明兒好生送他些魚獲,問問沖兒的情況。」
「我自理會得!」
陳老漢拿了筷子一跺,扒了兩嘴飯,忽然想起什麼,罵道,「我說你蠢你還不高興,他都不吃不喝了,還要什麼魚獲?真是糊塗!明日一早你給我數三百麻布來,等晚上歇船我自送去。」
「你倒是管好你那張嘴,別出去村子裡亂叫,真是仙人,那可是要了命!」
黃氏瞅他一眼,癟了癟嘴,起身轉進裡屋去了。
…………
餘暉晚照,映得蘆葦盪半幕通紅。
陳老漢放了船背著簍子,站在渡口,躊躇不敢過去,手心裡攥著一個布包,裝著滿滿三百麻布。
不一陣,手心裡全是汗。
「老丈,有何事?」
只見那白袍青年睜開眼睛,笑盈盈問道。
聲音不大,卻清清楚楚傳到了陳老漢的耳朵里。
他頓時慌了,急沖沖走了過來,撲通跪下,語無倫次道:「仙、仙人,我是附近蘆葦村的陳老漢,敢問仙人可是山上的仙人?」
聽得這話,前言不搭後語,許伯陽啞然失笑,不知這每日都來打魚的老頭是要做什麼,身影一閃,便落下地來,輕輕將他扶起來,道:
「還請起來,在下習了些仙術,不敢稱仙人,不知道老丈有何事?」
陳老漢見許伯陽平易近人,喜上眉梢,連忙打開手中的布包,雙手捧著布幣,笑道:「小老兒給仙人送點錢財,只問一兩件事情,還請仙人收下。」
許伯陽見狀啼笑皆非,推了回去,道:「我輩修行之人,錢財不過是身外之物,老丈有事只管問便是,無須如此。」
「不行不行,這怎麼好意思,小老兒每日打擾了仙人修行,小小心意,仙人請拿去。」
陳老漢就是直爽性子,眼見許伯陽不收,又哪裡敢問,只一個勁兒地往許伯陽懷裡塞,兩人一時拉扯起來。
許伯陽推脫不過,只說道:「要不這樣,我瞧你每日打得不少魚獲,不如你請我吃上一頓,權當作抵,你看如何?」
「那好啊!」
陳老漢哈哈一笑,遂高高興興將布幣收了,歡喜道,
「既然這樣,仙人且隨我回家,我讓家中孩兒他娘好好弄幾道菜!」
說罷連忙快走兩步,上前帶路。
許伯陽瞧著這老頭面善心熱,不由地想起家中老父,心口一片溫熱,笑道:「叨擾。」
先前的傾盆大雨、幽謐古林盡數消失,與之而來是一片白茫茫的雪地,天空飛著雪花,一個巨大的爐鼎巋然放置在雪地中央。
這爐鼎三孔六眼,八角矗立,形如一座精美的宮殿,飛檐翹角,美輪美奐。
爐中燃燒熊熊烈焰,火光沖天,令人不敢直視。
天上的雪花一片片打著轉兒,落入爐鼎,沒有融化,反而如柴薪一般,添火加油,每落下一片,火光明亮便明亮一分,火焰愈發燃得烈了,甚至還傳來噼里啪啦的聲響。
這紅爐,這點雪,頗有天地為洪爐,造化為大冶的古意景象。
張觀致就跪在爐鼎之前,熱得汗流浹背,又瞧見這神詭的場面,越是驚恐萬狀,將頭埋在懷裡,大氣都不敢出。
「劍呢?」
那個縹緲而淡泊的女聲忽然從爐鼎之中傳來。
「回羽士,那人、那人他不願意換。」
張觀致被嚇了一跳,急急開口,發現自己說話還是有些不利索,
「在市坊里,弟子不敢出手強奪…」
「荒謬。」
爐鼎之中傳來一聲輕叱,卻能聽出隱隱透出一絲怒意,
「我讓你換劍,誰讓你強奪,堂堂仙宗屬地,豈能行小人行徑?」
爐鼎中的火焰呼地一聲,拔高了一丈有餘,雪花裹著火焰,開始在漫天飛舞,造就出水火相融的奇異景象。
「弟、弟子明白,所以才不敢壞了市坊的規矩…」
「他為何不願意換,可是你拿的劍太過尋常?」
張觀致連忙解釋道:「弟子不敢,我所拿之劍也是出自南淮仙宗劍弈閣前輩之手,是如假包換的「坎水」一脈築基法器。」
「這就怪了。」
爐鼎之中輕輕說道一聲,過得片刻,又問道,
「可去輪值殿管事處查了,今日是誰人當值?」
張觀致稟奏道:「回羽士,查了,今日是江左當值,管事為陳抱沖。」
「是他…」
爐鼎中頓了頓,淡淡說道,
「我聽說過他,江左霧隱陳家後起之輩的領袖,十八歲凝元九層,這孩子不錯,二十歲當築基有望。」
「嗯,他怎麼說?」
張觀致覷著天上的雪中火漸漸凋零,懸到嗓子眼的心總算是放了下來,低聲說道:
「陳管事說此二人一人來自南淮,是南淮東柯費家的人,叫做費文玉,另外一人則是修劍之人,來自郁川風青許家,叫做…許伯陽。」
「許家?」
爐鼎之中傳來一道奇怪的聲音,聲音空空蕩蕩,哼哼輕笑了兩聲,聽不出是喜是怒,只說道:
「哪裡有什麼郁川風青許家?你這南淮張家弟子,說起話來不爽利,畏畏縮縮,沒有半點修士氣概,不成氣候!罷了!」
「轟!」
「師兄師兄!你醒醒!」
張觀致悠悠醒了過來,發現自己躺在店面門口的石階上,旁邊扁師弟在呼喚自己,努力搖了搖頭,發覺頭昏昏沉沉,心中奇怪道:
「我這是怎麼了?」
「師兄,你剛才拿著一把劍就出門了,怎麼會倒在了店門口?」
「劍?什麼劍?」
張觀致心中一驚,雙手上下摸索,果然發現腰間挎著一把劍,心頭更加奇怪:
「我拿著一把劍做什麼?要去哪裡?」
思慮半天,不得其解,掙扎著爬起來。
「師兄,你怕是喝靈酒喝醉了,以後當值別再喝酒了,被掌柜發現又要被責罰。」
「喝酒?我喝酒了嗎?」
張觀致正要辯解,突然發現自己說不出話來,嘴中塞滿了異物。
立刻心驚肉跳,彎著腰用力一吐,一團白噗噗的東西噴了出來。
地上點點碎碎,卻是一團雪渣子。
張觀致驚恐萬分,說道:「這、這東西哪來的?」
………
霧隱鎮,心月湖南岸,蘆葦盪。
「嘩啦!」
一聲水響!
一隻青黑色的魚鷹從水中鑽出來,長喙叼著一條肥碩金黃的大鯽魚,撲騰在水面之上。
「誒喲!」
陳老漢站在船邊,眼疾手快,趕緊用手中的長畢去兜住,只怕再慢上半分,這魚就要下了魚鷹的肚子。
魚鷹沒了食物,心有不甘地飛上橫在船艄上的竹竿,喈喈叫了兩聲。
「呵呵…好了好了,給你給你!」
陳老漢將魚丟進竹篾簍之中,聽見叫聲,不禁乾笑了兩聲,轉頭從旁邊放著的一個小罐之中,抓了一把小白魚,挨條丟了過去。
那魚鷹彎曲脖頸,張開大嘴,一嘴一條,轉眼五條下了肚,又撲騰翅膀,喈喈叫了起來。
「不早了!別去了,該回家了!」
陳老漢拱著掌,遮在眉上,瞧了瞧日頭,用竹撐「邦邦」兩聲敲了敲船舷,示意魚鷹不要下水。
魚鷹收了翅膀,在竹竿上走來走去。
「走嘍!回家造飯!」
陳老漢用力一撐,小漁船在水面上輕輕搖晃,劃出水紋,向岸邊去了。
夕陽西下,一人一鷹一舟,徜徉於密密疏疏的蘆葦盪中,正是那漁舟向晚的逸景。
陳老漢在小渡頭上栓了繩索,提著竹篾簍背在身上,撮嘴打了一聲呼哨,那魚鷹撲哧飛到了肩膀上,乖巧地蜷縮起來,畏著脖頸眯著眼不動了。
「好鷹兒!」
陳老漢聞聲抬頭,卻見岸邊一塊兩丈多高的大石頭上盤坐著一名身穿白袍,相貌俊氣的年青人,面帶微笑,目光炯炯正瞧著自己。
這塊石頭在這岸邊不知道多少年了,又高又大,四面滑不溜秋,尋常人不藉助工具,難以上去,陳老漢渾沒有注意,直到聽見聲音,才發覺上面有人。
這年青人白衣一塵不染,眉飛入鬢,一瞧之下就不是普通人。
陳老漢眯著眼笑了笑,點頭哈腰,算是打個招呼,並不敢搭話。
這年青人自然是來採氣的許伯陽。
他與費文玉出了方寸間,便駕著飛梭來到心月湖南岸,在天上尋了一圈,找了一個相對隱秘的地方,遂落了地。
這採氣時間從立春到穀雨,足足需要三個月,許伯陽自然不能讓費文玉在此白白乾等著,兩人約定好,穀雨過後,費文玉再來接他。
本來許伯陽打算採好之後,自個兒回去,可惜費文玉堅持要來接他,難得有位同道中人如此關懷,許伯陽盛情難卻,只好應了下來。
等費文玉告辭之後,許伯陽一路尋尋覓覓,找到了這一處岸邊巨石,四周蘆葦茂密,相對僻靜,只是湖岸上有一個破敗的渡口。
他瞧這渡口年久失修,料來只怕早已廢棄,遂安安心心坐在大石之上開始練功。
眼下離立春堪堪還有六日,一時也采不了氣,當然,他自己修煉的【山陰夜雪】也沒辦法采,只得老老實實揣摩道法,領悟真意。
許伯陽本打算進【紫微命宮】一趟,瞧瞧能不能兌換更高一級的道法,但一來靈石捉襟見肘,二來眼下離凝氣六層只有一步之遙,硬生生被他壓住了念頭。
他生性好強,既然靈官當面撂了話,自然不能讓人瞧不起。
如此枯坐了一日,忽然雙耳一動,察覺到了動靜,不禁睜開雙眼,便瞧見陳老漢從蘆葦盪中慢悠悠地撐船而來。
眼瞅這老漢身子佝僂,背著滿滿一簍肥魚,那隻魚鷹毛光羽亮,又乖巧懂事,心中會心一笑,忍不住出口誇讚。
見著這陳老漢點頭笑了笑,不覺嘴角微抿,遂又閉上了雙目。
陳老漢見狀,趕緊快步溜了,等到走出去二里路,方才緩下步子來,喘了口氣,自言自語道:
「這年青人臉上瞧著俊氣,那雙招子倒似鷹兒一樣,刺人眼珠子,還別說,和我家沖兒有幾分相像。」
他忽然想起家中小兒,不覺臉上微黯,心道:
「沖兒這娃子被鎮上的仙家接去整整十年,也不知道過得怎麼樣,再不回來,爹都老了,恐怕都見不著你嘍。」
一念至此,有些傷心,搖了搖頭,邁著步子回家去。
次日一早,天才蒙蒙亮,陳老漢從家裡起來,與老伴吃了早飯,趕著家裡的小馬驢就去霧隱鎮上去,集市上竹篾簍子一垛,開始吆喝起來。
魚兒肥美,還沒到中午就賣了個精光,老漢數了數褡褳里的布,足足有六十幾麻,不禁眉開眼笑,背著空簍子,轉頭去集上買些吃穿。
回到家後,放了家當,瞧了瞧日頭,遂去鳥籠里捉了魚鷹出來,取了竹撐子和斗笠,往湖邊那個古渡口走去。
陳老漢家中有三兒,只是都在鎮上,大兒二兒都已經成家立業,最小兒更是入了仙家,他本來早就已經可以去鎮上納福,只是這老頭住不習慣,還是喜歡每日在自家蘆葦村裡的蘆葦盪轉悠。
不過小半時辰,就到了古渡口。
這個渡口廢棄多年,周圍的水道曲徑通幽,像迷宮一般,所以村子裡那些年輕漁民路不熟,都不喜歡來這裡,唯獨陳老漢在此地混了一輩子,處處瞭若指掌,自己力氣又不夠,便琢磨著和那些年富力強的同行躲著點,自己反而收穫頗豐。
可沒想到一到渡口,頓時呆住了。
過了一夜,那名坐在大石頭上的白衣青年,仍然盤膝閉目一動不動,如同一尊神像杵在那裡。
陳老漢有些咋舌,急忙壓著斗笠,低頭快步走了過去。
許伯陽早已發現了,只不過此刻心中有些頓悟,懶得理會。
等到傍晚,陳老漢打魚歸來,情況依舊,只不過瞧見那白袍青年睜開雙眼笑了笑,老漢也只得跟著笑了笑,慌忙去了。
等到回家和老伴黃氏一說,黃氏也覺得稀奇,問道:「一天一夜不吃不喝,那不餓得慌?」
「你說些廢話,你餓一天試試你慌不慌?」陳老漢沒好氣罵了一句,丟下竹篾簍,又道,
「我明日再去瞅瞅,若還在那裡,指不定真是仙人!」
黃氏眼前一亮:「若是仙人,那只怕是把沖兒接去的仙人,你明兒好生送他些魚獲,問問沖兒的情況。」
「我自理會得!」
陳老漢拿了筷子一跺,扒了兩嘴飯,忽然想起什麼,罵道,「我說你蠢你還不高興,他都不吃不喝了,還要什麼魚獲?真是糊塗!明日一早你給我數三百麻布來,等晚上歇船我自送去。」
「你倒是管好你那張嘴,別出去村子裡亂叫,真是仙人,那可是要了命!」
黃氏瞅他一眼,癟了癟嘴,起身轉進裡屋去了。
…………
餘暉晚照,映得蘆葦盪半幕通紅。
陳老漢放了船背著簍子,站在渡口,躊躇不敢過去,手心裡攥著一個布包,裝著滿滿三百麻布。
不一陣,手心裡全是汗。
「老丈,有何事?」
只見那白袍青年睜開眼睛,笑盈盈問道。
聲音不大,卻清清楚楚傳到了陳老漢的耳朵里。
他頓時慌了,急沖沖走了過來,撲通跪下,語無倫次道:「仙、仙人,我是附近蘆葦村的陳老漢,敢問仙人可是山上的仙人?」
聽得這話,前言不搭後語,許伯陽啞然失笑,不知這每日都來打魚的老頭是要做什麼,身影一閃,便落下地來,輕輕將他扶起來,道:
「還請起來,在下習了些仙術,不敢稱仙人,不知道老丈有何事?」
陳老漢見許伯陽平易近人,喜上眉梢,連忙打開手中的布包,雙手捧著布幣,笑道:「小老兒給仙人送點錢財,只問一兩件事情,還請仙人收下。」
許伯陽見狀啼笑皆非,推了回去,道:「我輩修行之人,錢財不過是身外之物,老丈有事只管問便是,無須如此。」
「不行不行,這怎麼好意思,小老兒每日打擾了仙人修行,小小心意,仙人請拿去。」
陳老漢就是直爽性子,眼見許伯陽不收,又哪裡敢問,只一個勁兒地往許伯陽懷裡塞,兩人一時拉扯起來。
許伯陽推脫不過,只說道:「要不這樣,我瞧你每日打得不少魚獲,不如你請我吃上一頓,權當作抵,你看如何?」
「那好啊!」
陳老漢哈哈一笑,遂高高興興將布幣收了,歡喜道,
「既然這樣,仙人且隨我回家,我讓家中孩兒他娘好好弄幾道菜!」
說罷連忙快走兩步,上前帶路。
許伯陽瞧著這老頭面善心熱,不由地想起家中老父,心口一片溫熱,笑道:「叨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