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海運糧入遼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當然並不是什麼強烈的信號,只是比較看好的而已。

  畢竟一個老大,親自為剛到來的新人,介紹團隊內每個人,這本就不尋常。

  一般而言,都是給他找個團隊內的老人,讓這個老人帶他熟悉環境。

  今天過來的人總共有十三個,這應該就是裕王麾下的核心力量了,大部分王遠都聽過。

  高拱、陳以勤、張春、胡正蒙、唐汝楫、陳景行……

  沒錯,此時張居正還沒有到來,他是在嘉靖四十三年,才來到裕王府當講官的。

  由此也能看出,王遠提前過來,究竟是有什麼樣的好處。

  裕王介紹的這十三人中,除了陳景行之外,其他人無不是五品以上的官員,而且都曾擔任過裕王府講官。

  至於陳景行,這個和王遠有些衝突的名字,他可不簡單。

  陳景行的女兒,正是去年才被封為裕王妃的陳氏,未來的那個孝安陳皇后。

  裕王在為王遠介紹了所有人之後,便宣布再次開始宴席。

  王遠以前在南昌府,跟著師父四處遊學的時候,也有見過舞姬跳舞,所以此刻王遠的注意力,更多是放在裕王身上。

  不過此舉倒是沒什麼用處。

  因為裕王真的在全神貫注的觀看舞蹈,驚訝肯定是有的,但是如果說意外那就沒有了。

  畢竟這位主,可就是死在女人肚皮上。

  不過在王遠打量其他客人的時候,這才瞧出不一樣的地方。

  在場人們的座次很有說法,場上雖然眾人表現的一幅其樂融融的景象,但是王遠也可以感覺到是兩股勢力涇渭分明。

  其一就是以高拱為主的裕王講師派系,其二就是徐階為首的清流派系了。

  雖然徐階也是裕王府一員,不過真的論起來,徐階所代表的清流,和裕王府的勢力是格格不入的。

  雙方就像是合作關係一般。

  徐階當初加入裕王府,也是因為被嚴嵩逼到了角落,也只能以投靠裕王才得以保存性命。

  所以雙方也只是暫時的合作而已。

  過去一個多時辰,高拱突然輕聲咳了幾下,驚醒了還沉迷於舞姬身影中的裕王。

  只見裕王揮了揮手,便有周圍侍奉的宮女太監上前,收走所有人桌上的杯盤。

  在舞女樂師都離開後,又來了一波宮女,他們端著點心茶盞走了過來,小心的放好之後,又快速的退了出去。

  王遠打眼一望,果然殿內除了裕王身邊的那個太監之外,就沒有其他下人了。

  這下王遠來了興趣,還以為這次真的只是普通的宴席,而現在一看馬上就要到談論大事的時候了。

  「高師傅,還是和以往的流程一樣,你來主持一下吧。」

  高拱當然不讓,直接站了出來衝著眾人說道。

  「各位同僚,我高拱雖然還只是一介侍講學士,但我也已經聽說了,巡撫遼東都御史侯汝諒,因遼東大機,欲開山東登萊及天津二海道,運糧入遼東。

  關於此,詔行海運輸糧入遼之策,爾等有什麼想法?」

  高拱是跟著裕王時間最長的人,雖然他現在還只是從五品的侍講學士,但是他的地位儼然是不同的。

  明眼人都能瞧得出,裕王已經是大位在即,而高拱這個最早跟隨的人和老師的身份,自然會得到最大的政治回報。

  所以在高拱說完這話之後,就連徐階也沒有反駁。

  聽完高拱所說之話,王遠仔細思索了起來。

  這個事情王遠記得比較清楚,因為這事很順利的完成了,而且因為這個引子,也牽引出後面隆慶開海的事情。

  這就參與到歷史大事件了嗎?

  因為徐階早就有過吩咐,所以王遠也是一言不發,靜靜聽著其他人的話語。

  「我覺得此計甚妙!山東之糧入遼東,若走陸路,損耗十有四五。

  但若是走海運,便可橫插渤海,若是天空作美,不渝四五日便可到達,而其損耗不足十之一二。」

  「不妥,侯汝諒當殺,他獻上此計是想做什麼?

  先前也說了,若是天空作美那自是極好的。但海上風雲變幻,誰可料一定無虞。


  只需一道水龍捲,頃刻間便能讓整艘船隊淹沒於海中,損耗能達十成十。

  這是極其不穩定的,正所謂兵馬未動糧草先行,遼東防線可謂是重中之重,怎可行如此不穩之事。」

  ……

  場上逐漸分成了三個聲音,贊同的、反對的,還有中立的。

  贊同的大部分是高拱那排的人,而反對派大部分是徐階這派的人,總的加在一塊,還是反對派的人更多。

  不過徐階和高拱都只是一言不發的看著下面的爭吵。

  感覺自己這方要輸了,高拱也坐不住了,立刻就下場。

  不過他可沒有和下面的人爭吵,而是直接就對徐階說道。

  「徐閣老,你對侯御史上的這道摺子怎麼看?」

  徐階聽到聲音,仿佛剛睡醒一般,慢慢睜開了眼睛。

  「呵呵,運糧是好事啊,不過山東自己的糧食夠嗎?可不能為了救遼東,而讓山東的百姓也受災了。

  至於海運,此事需要慎之又慎。

  畢竟這糧食乃是救命的糧食,若是沉沒在海上誰能負這個責任?我不行,你也不行。

  一動不如一靜啊,這種救災大事,豈可冒任何風險,這簡直就是拿遼東那百萬受災百姓的性命開玩笑。」

  「徐閣老,正是因為遼東災情刻不容緩,所以才要走海運。

  若不是遼東災情實在壓不住,那侯汝諒也不會上報,而如今已經過去了半個多月,誰也不知道遼東的情況如何。

  若是從其他地方調糧,至少也需要半個月的時間,這需要的時間實在太長。

  遼東不穩,瞬間便會影響到遼東的防線,家人受凍挨餓,將士們如何有戰意。

  現在事情的當務之急,便是儘快平息遼東的饑荒,為此哪怕多損失了些糧食,那也是能接受的。

  大不了之後,多從南方採購些糧食過來,補上缺口便是。」

  「嗯,你此言有道理,但是我大明禁海數十年之久,從何處尋找運糧之大船呢?

  若是短時間內找不到船舶,那還不如直接從陸路運輸,至少我們是不缺牲畜的。」

  「徐閣老,這些年剿滅倭寇我們也是得了些大船,山東的登萊水師便有數艘大福船。

  若是實在不夠,便是用一些漁船也可代替,反正橫穿渤海並不遙遠,有大福船作為依靠,料想應當是足夠的。」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