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 永昌之圍
韓徹不僅放了孟通,還送了他一匹戰馬當做腳力。
孟通騎著戰馬,一路狂奔,奔出數十里便和之前被釋放的俘虜以及前來找尋的殘兵相遇。
士兵們一個個大喜過望,立即上前參拜。
其中一名大將道:「大王,如何能夠迴轉?」
孟通傲然道:「本王斬殺了關押我的數十人,趁著黑夜逃走,路上遇到一隊搜尋的人馬,也被我當場殺了領頭,奪了他的戰馬,一路狂奔至此!」
眾兵士聞言,皆大讚大王英勇。
孟通於是率領殘兵敗將一路返回,並派出人馬傳令四方重新聚集人馬。
另一邊蚩黎被放回後,一路馬不停蹄地趕回族地。
當蚩黎的身影回到大本營時,負責守衛的族人先是一愣,隨後爆發出一陣驚喜的呼喊。
消息迅速在族內傳開,族中的將領們紛紛趕來。
一位年長的將領走上前來,眼中含著淚光:「首領,您能平安歸來,真是天佑我族。」
其他將領也紛紛點頭,七嘴八舌地表達著心中的喜悅。
在眾人的簇擁下,蚩黎走進族內的議事大廳。
將領們圍坐在一起,氣氛有些凝重。
蚩黎沉默片刻,緩緩開口道:「此次被擒,本以為必死無疑,卻沒想到韓徹竟放我歸來。」
將領們面面相覷,有人疑惑道:「首領,那韓徹為何要放您回來?難道有什麼陰謀?」
蚩黎微微搖頭:「我看那韓徹並非陰險狡詐之人,他放我回來,或許是想以仁義之舉換取和平。」
說到這裡,蚩黎心中不禁有些動搖。
第二天,孟通得知蚩黎亦已回歸,當即便派心腹去請。
蚩黎畏懼孟通勢大,心中雖有不願,但也只得領兵前去。
大帳之內!
孟通、蚩黎、巫八月、安邦司徒連同各自麾下的心腹將領,共同議大事。
孟通率先開口:「韓徹小兒確有些手段,本王一時不慎中了他的詭計!」
「但諸位不要氣餒,本王已經看穿韓徹小兒,如今他兵微將寡,在兵力上難以與我們抗衡,只要我們布置得當,這一次定叫韓徹小兒成為我們的階下囚!」
安邦司徒見孟通說的自信滿滿,當即問道:「大王,是否已經有了對策?」
孟通道:「韓徹率大軍南來,日廢千金絕不能久長,我們只需渡過湛水,沿岸構築土牆,且看他如何攻破我們的防線?」
韓徹在軍中一直密切關注著孟通等人的動向,早已派出了數名精明能幹的探子。
一日,一名探子匆匆趕回軍營,求見韓徹。
韓徹正與幾位將領在中軍帳中商議軍事,聽聞探子歸來,立刻命其進帳稟報。
「將軍,卑職打探到孟通等人有了新的動作。南蠻兵馬已渡過湛水,正在沿岸全力構築土牆,看其規模,綿延數十里,防守森嚴。」
韓徹微微皺眉,目光中透露出沉思。
李三必面露憂慮之色,其中一人問道:「可看清他們具體的兵力部署和防禦工事構造?」
探子回應道:「回將軍及各位大人,南蠻此次行動極為迅速,兵力眾多,土牆高築,且設有多處瞭望台,還有士兵來回巡邏。他們似乎還在土牆之後布置了陷阱,具體情況尚待進一步探查。」
韓徹沉默片刻,然後緩緩說道:「看來孟通是想以逸待勞,逼我們主動進攻。」
李三必皺眉道:「孟通等人占據地利之便,又有南蠻百姓做支持,若是他們堅守不出,時間一久不僅糧草輜重跟不上,只怕軍中亦會生變。」
韓徹微微點頭:「以孟通的性格他會選擇堅守不出卻是出乎我的意料,不過如此一來也好!」
常逢秋不解道:「敵人堅守不出按老常就不能上陣殺敵,一點都不好。」
韓徹笑道:「老常,別著急,仗有你打的。」
此言一出,常逢秋立即興奮了:「是要主動進攻嗎?」
韓徹走到《南境全輿圖》前,手指點了點圖上的永昌城。
李三必立即會意:「將軍是說要進攻祝由的部隊?」
「不錯,孟通的確有點腦子但不多,或許說太過貪心,自己都已經率領大軍渡過湛水,卻不捨得撤回圍困永昌城的四萬人馬。」
「既然如此,那這四萬人馬,我們就只好笑納了!」
此次出征人人都以為韓徹會率先解救永昌之圍,但韓徹卻先拿建寧、越郡和興古三城開刀,解決後顧之憂。
事前韓徹早就知道此次平叛絕非一朝一夕能夠做到。
皆是料准了南境百姓目前而言仍是心向南王孟通者居多,向他們征糧顯然不太可能。
相反,只有拿下三城才能在一定程度上解決糧草輜重的問題,為打持久戰做好準備。
「常靈常萱兄妹那邊有什麼新消息嗎?」
李三必從懷中掏出一張紙條,遞到韓徹手中。
「常兄他們已經按照你的吩咐和永昌太守閆慶取得了聯繫,因有你的印信在,閆慶對他二人十分倚重。」
韓徹笑道:「現如今只有我們能解永昌之圍,由不得他閆慶不重視。」
「立即通知常萱他們,兩日後,子時,以煙火為號,夾擊祝由所部!」
李三必聞言立即出了大帳,安排飛鴿傳書去了。
韓徹接著道:「陳景芝,張定邊著你二人帶領一萬人馬前往湛水之畔作出強渡湛水的態勢,以惑敵軍!」
陳景芝,張定邊立即領命而去。
......
兩日之後,深夜!
韓徹率領兩萬五千人馬悄然抵達永昌城外,將士們屏氣凝神,只等進攻的時刻到來。
夜風吹過,韓徹眼神冷峻,緊緊盯著前方祝由部的營地,敵人並未察覺到即將到來的危險。
終於,子時到。
一道絢爛的煙火瞬間在夜空中綻放,光芒照亮了整個天際。
這是進攻的信號,韓徹猛地一揮手,將士們如猛虎下山般沖向祝由部的營地。
喊殺聲瞬間打破了夜的寧靜,韓徹一馬當先,手中長槍揮舞,所到之處敵人紛紛倒地。
兩萬五千人馬如潮水般湧進敵營,祝由部的士兵們從睡夢中驚醒,驚慌失措地拿起武器抵抗。
與此同時,永昌城內,太守閆慶早已率領人馬做好了準備。
看到煙火信號後,果斷下令打開城門,帶著士兵們沖向城外。
城內的士兵們被圍困數月,早就憋了一肚子火,此刻如猛虎出籠,氣勢如虹。
祝由部的敵人被這突如其來的攻擊打得措手不及,陷入了極度的混亂之中。
交戰不到半個時辰,祝由部大軍四處逃竄,卻被韓徹和閆慶的人馬緊緊包圍。
戰場上,刀光劍影,喊殺聲震天。
韓徹的大軍士氣高昂,奮勇殺敵,而祝由部的敵人則漸漸失去了抵抗的意志。
在韓徹和閆慶的緊密配合下,祝由部四萬人馬幾近全軍覆沒。
祝由本人被韓徹生擒,永昌之圍遂解。
......
孟通騎著戰馬,一路狂奔,奔出數十里便和之前被釋放的俘虜以及前來找尋的殘兵相遇。
士兵們一個個大喜過望,立即上前參拜。
其中一名大將道:「大王,如何能夠迴轉?」
孟通傲然道:「本王斬殺了關押我的數十人,趁著黑夜逃走,路上遇到一隊搜尋的人馬,也被我當場殺了領頭,奪了他的戰馬,一路狂奔至此!」
眾兵士聞言,皆大讚大王英勇。
孟通於是率領殘兵敗將一路返回,並派出人馬傳令四方重新聚集人馬。
另一邊蚩黎被放回後,一路馬不停蹄地趕回族地。
當蚩黎的身影回到大本營時,負責守衛的族人先是一愣,隨後爆發出一陣驚喜的呼喊。
消息迅速在族內傳開,族中的將領們紛紛趕來。
一位年長的將領走上前來,眼中含著淚光:「首領,您能平安歸來,真是天佑我族。」
其他將領也紛紛點頭,七嘴八舌地表達著心中的喜悅。
在眾人的簇擁下,蚩黎走進族內的議事大廳。
將領們圍坐在一起,氣氛有些凝重。
蚩黎沉默片刻,緩緩開口道:「此次被擒,本以為必死無疑,卻沒想到韓徹竟放我歸來。」
將領們面面相覷,有人疑惑道:「首領,那韓徹為何要放您回來?難道有什麼陰謀?」
蚩黎微微搖頭:「我看那韓徹並非陰險狡詐之人,他放我回來,或許是想以仁義之舉換取和平。」
說到這裡,蚩黎心中不禁有些動搖。
第二天,孟通得知蚩黎亦已回歸,當即便派心腹去請。
蚩黎畏懼孟通勢大,心中雖有不願,但也只得領兵前去。
大帳之內!
孟通、蚩黎、巫八月、安邦司徒連同各自麾下的心腹將領,共同議大事。
孟通率先開口:「韓徹小兒確有些手段,本王一時不慎中了他的詭計!」
「但諸位不要氣餒,本王已經看穿韓徹小兒,如今他兵微將寡,在兵力上難以與我們抗衡,只要我們布置得當,這一次定叫韓徹小兒成為我們的階下囚!」
安邦司徒見孟通說的自信滿滿,當即問道:「大王,是否已經有了對策?」
孟通道:「韓徹率大軍南來,日廢千金絕不能久長,我們只需渡過湛水,沿岸構築土牆,且看他如何攻破我們的防線?」
韓徹在軍中一直密切關注著孟通等人的動向,早已派出了數名精明能幹的探子。
一日,一名探子匆匆趕回軍營,求見韓徹。
韓徹正與幾位將領在中軍帳中商議軍事,聽聞探子歸來,立刻命其進帳稟報。
「將軍,卑職打探到孟通等人有了新的動作。南蠻兵馬已渡過湛水,正在沿岸全力構築土牆,看其規模,綿延數十里,防守森嚴。」
韓徹微微皺眉,目光中透露出沉思。
李三必面露憂慮之色,其中一人問道:「可看清他們具體的兵力部署和防禦工事構造?」
探子回應道:「回將軍及各位大人,南蠻此次行動極為迅速,兵力眾多,土牆高築,且設有多處瞭望台,還有士兵來回巡邏。他們似乎還在土牆之後布置了陷阱,具體情況尚待進一步探查。」
韓徹沉默片刻,然後緩緩說道:「看來孟通是想以逸待勞,逼我們主動進攻。」
李三必皺眉道:「孟通等人占據地利之便,又有南蠻百姓做支持,若是他們堅守不出,時間一久不僅糧草輜重跟不上,只怕軍中亦會生變。」
韓徹微微點頭:「以孟通的性格他會選擇堅守不出卻是出乎我的意料,不過如此一來也好!」
常逢秋不解道:「敵人堅守不出按老常就不能上陣殺敵,一點都不好。」
韓徹笑道:「老常,別著急,仗有你打的。」
此言一出,常逢秋立即興奮了:「是要主動進攻嗎?」
韓徹走到《南境全輿圖》前,手指點了點圖上的永昌城。
李三必立即會意:「將軍是說要進攻祝由的部隊?」
「不錯,孟通的確有點腦子但不多,或許說太過貪心,自己都已經率領大軍渡過湛水,卻不捨得撤回圍困永昌城的四萬人馬。」
「既然如此,那這四萬人馬,我們就只好笑納了!」
此次出征人人都以為韓徹會率先解救永昌之圍,但韓徹卻先拿建寧、越郡和興古三城開刀,解決後顧之憂。
事前韓徹早就知道此次平叛絕非一朝一夕能夠做到。
皆是料准了南境百姓目前而言仍是心向南王孟通者居多,向他們征糧顯然不太可能。
相反,只有拿下三城才能在一定程度上解決糧草輜重的問題,為打持久戰做好準備。
「常靈常萱兄妹那邊有什麼新消息嗎?」
李三必從懷中掏出一張紙條,遞到韓徹手中。
「常兄他們已經按照你的吩咐和永昌太守閆慶取得了聯繫,因有你的印信在,閆慶對他二人十分倚重。」
韓徹笑道:「現如今只有我們能解永昌之圍,由不得他閆慶不重視。」
「立即通知常萱他們,兩日後,子時,以煙火為號,夾擊祝由所部!」
李三必聞言立即出了大帳,安排飛鴿傳書去了。
韓徹接著道:「陳景芝,張定邊著你二人帶領一萬人馬前往湛水之畔作出強渡湛水的態勢,以惑敵軍!」
陳景芝,張定邊立即領命而去。
......
兩日之後,深夜!
韓徹率領兩萬五千人馬悄然抵達永昌城外,將士們屏氣凝神,只等進攻的時刻到來。
夜風吹過,韓徹眼神冷峻,緊緊盯著前方祝由部的營地,敵人並未察覺到即將到來的危險。
終於,子時到。
一道絢爛的煙火瞬間在夜空中綻放,光芒照亮了整個天際。
這是進攻的信號,韓徹猛地一揮手,將士們如猛虎下山般沖向祝由部的營地。
喊殺聲瞬間打破了夜的寧靜,韓徹一馬當先,手中長槍揮舞,所到之處敵人紛紛倒地。
兩萬五千人馬如潮水般湧進敵營,祝由部的士兵們從睡夢中驚醒,驚慌失措地拿起武器抵抗。
與此同時,永昌城內,太守閆慶早已率領人馬做好了準備。
看到煙火信號後,果斷下令打開城門,帶著士兵們沖向城外。
城內的士兵們被圍困數月,早就憋了一肚子火,此刻如猛虎出籠,氣勢如虹。
祝由部的敵人被這突如其來的攻擊打得措手不及,陷入了極度的混亂之中。
交戰不到半個時辰,祝由部大軍四處逃竄,卻被韓徹和閆慶的人馬緊緊包圍。
戰場上,刀光劍影,喊殺聲震天。
韓徹的大軍士氣高昂,奮勇殺敵,而祝由部的敵人則漸漸失去了抵抗的意志。
在韓徹和閆慶的緊密配合下,祝由部四萬人馬幾近全軍覆沒。
祝由本人被韓徹生擒,永昌之圍遂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