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章:首戰告捷
第二天一早,韓徹神采奕奕的在瀟湘的服侍下穿戴整齊,吃了早餐,這才離開教坊司。
出了瀟湘的閨房,沒想到剛好看到陳景芝從對面的房間內出來。
二人四目相對,一切盡在不言中。
......
京城的兵力部署主要包括城內和城外,城內主要是巡防營和禁軍。
而城外則是四大營,分別駐紮在京城的四周。
每營三萬人,總計十二萬。
此次負責跟隨韓徹南征的兩萬先鋒部隊便是是那個四大營中挑選的精銳,每營五千人。
按照慣例大軍出征之前,主帥必須前往皇宮向皇帝請行,韓徹自然也不例外。
韓徹先回府換了朝服,然後便直奔皇宮向皇帝請行。
第二天,便是出征的日子。
南山營外的校場上,旌旗獵獵,戰鼓擂動。
兩萬大軍如鋼鐵長城般矗立,陽光灑下,鎧甲閃耀著奪目的光芒,兵刃泛著凜冽的寒光。
點將台上,主帥韓徹身姿挺拔如蒼松,眼神堅毅似寒星。
韓徹身穿雁翎甲,白色披風在風中烈烈作響,眼神堅毅的看著這兩萬將士。
台下,將士們隊列整齊,個個精神抖擻。
「將士們此次出征,乃為平定南蠻之亂,此是我們保家衛國,報效朝廷大好機會,在此我我希望每一位戰士都能夠奮勇殺敵,建功立業!」
「大軍開拔,必須紀律嚴明,為此在出征之前必須嚴明軍紀。」
「第一,行軍途中不得踐踏農田,違者,斬!」
「第二,不得搶奪百姓財物,違者,斬!」
「第三,臨陣,將不顧軍先退者,斬;軍不顧將先退者,後對斬前隊。」
聽到這殺氣騰騰的三條軍機,眾人眼神頓時嚴肅了起來。
起初軍隊中不少人並不看好韓徹,畢竟一個不滿二十歲的少年,擔任統帥實在是難以服眾。
然而在這一刻,所有人都被韓徹這充滿殺氣的言語給震撼到了。
韓徹神色凜然的看著台下的諸位將領。
「諸位將軍,可有異議?」
台下四大營的幾名將領,異口同聲道:「謹遵將令!」
在殘酷的戰場上弱者是無法生存下來的,只有最為堅強者才能活下來。
而一支能夠打勝仗的軍隊,必須是軍紀嚴明的軍隊。
「既如此,大軍開拔,擂鼓壯行!」
戰鼓如雷,聲聲震撼人心。
隨著韓徹一聲令下,兩萬大軍開始緩緩移動。
旌旗在風中飄揚,如同一面面勝利的旗幟引領著大軍前行。
陽光灑在將士們的鎧甲上,反射出耀眼的光芒。
馬蹄聲如驟雨般響起,揚起陣陣塵土,讓整個隊伍籠罩在一片朦朧之中。
韓徹騎著高頭大馬,白色披風隨風舞動。
因韓徹言明在先,大隊人馬各以隊伍而行。
一路上,飢餐渴飲、夜住曉行,大軍所過之處,於百姓秋毫無犯。
李三必在韓徹的建議下,擔任軍中文書,沿途之中高舉聖旨,宣揚朝廷仁政。
徐達開、常逢秋等人,在軍中也各自擔任百夫長一職。
卻說建寧守將呂鋒投降孟通之後,整日憂心忡忡。
聽聞朝廷大兵已經開拔,立即會同越郡守將王建、興古守將蔣川商議對策。
同時飛馬傳報南王孟通。
南王孟通得知消息,立即令三人兵分三路,卻敵於南境之外。
其中越郡王建取中路、呂鋒、蔣川分從左右。
韓徹深知兵貴神速,於是聯合、常逢秋、張定邊、楊復興等人率領五千騎兵率先而行。
著李三必、徐達開、陳景芝等人跟隨大軍而行。
王建端坐城中,正思慮戰事,忽有探子來報朝廷援兵僅五千人,為首之人乃一白袍小將。
王建一聽,心情大喜。
「區區五千人馬,何足懼哉!」
當即命手下大將王煥領一萬軍馬前往迎敵。
嚴令道:「務必將朝廷五千先鋒擊潰,挫其銳氣,揚我軍威!」
王煥得令,即刻點齊一萬兵馬,浩浩蕩蕩出城而去。
馬蹄聲如雷,旌旗蔽日,士氣高昂。
此時,韓徹率領五千騎兵正飛速前行,行至疆界。
忽有探馬回報,前方有敵軍一萬兵馬殺來。
韓徹神色鎮定,勒馬而立,目光如電。
「來的正好,此正是揚我軍威之際!」
常逢秋、張定邊、楊復興等人摩拳擦掌,興奮異常。
「張定邊,你率一千騎兵從左翼迂迴,待敵軍與我正面交鋒時,突襲其後軍。楊復興,你領一千騎兵從右翼包抄,截斷敵軍退路。常逢秋,你與我率三千騎兵正面迎敵。」
眾將得令,各自行動。
不多時,雙方兵馬相遇。
王煥見韓徹兵馬稀少,心中輕視,大聲喝道:「居然派一黃口小兒為將,看來朝廷真是無人可用了!」
說罷,揮軍掩殺而來。
韓徹毫無懼色,挺槍躍馬,迎向敵軍。
常逢秋緊隨其後,帶領三千騎兵奮勇衝鋒。
一時間,喊殺聲震天動地。
雙方兵馬激烈交鋒,刀光劍影,血肉橫飛。
王煥雖兵力占優,但韓徹武藝高超,身先士卒,一馬當先而行沖入敵陣,如入無人之境。
韓徹手中長槍如龍,在敵陣中肆意翻飛。
胯下戰馬疾馳,白色披風在風中獵獵作響,仿佛一道白色閃電穿梭於戰場之上。
戰馬嘶鳴,韓徹眼神如炬,所過之處敵軍紛紛倒下。
他的長槍每一次揮舞,都帶著凌厲的風聲,或挑或刺,或掃或劈,槍尖所指,血花飛濺。
那些不知韓徹厲害的敵軍士兵,在他的威猛攻勢下如同脆弱的稻草般被輕易斬斷。
韓徹一路衝殺,無人可擋。
在他的身後,常逢秋帶領的三千騎兵也士氣大振,緊緊跟隨。
如同一股鋼鐵洪流,不斷衝擊著敵軍的防線。
韓徹斬殺數人後,目光緊緊鎖定在敵軍大將王煥身上。
他雙腿一夾馬腹,戰馬如離弦之箭般朝著王煥衝去。
王煥見韓徹直奔自己而來,心中大驚,但身為大將亦不能退縮,只得硬著頭皮提刀迎戰。
只有開脈境八重境界的王煥哪裡會是韓徹的對手。
雙方剛一交手便被韓徹一槍刺下馬來。
王煥正待引頸就戮之時,卻不曾想韓徹長槍抵在他的胸前並未刺下去。
周圍敵軍見主將被擒,頓時陣腳大亂,立即潰散。
此時張定邊和楊復興各令一千騎兵分從兩翼掩殺而至,一時間戰場之上殺聲震天,鮮血橫流。
此一戰,韓徹一方斬首兩千餘,俘虜三千。
敵軍其餘人人馬潰散而逃。
韓徹成功地以五千騎兵擊敗了王煥的一萬軍馬,首戰告捷。
此戰,為朝廷大軍的南征之路打開了一個良好的開端。
正當眾人以為韓徹會乘勝追擊之際,韓徹卻下令大軍就地安營紮寨。
黃昏時分,王煥被五花大綁,押至韓徹的中軍大帳。
.....
出了瀟湘的閨房,沒想到剛好看到陳景芝從對面的房間內出來。
二人四目相對,一切盡在不言中。
......
京城的兵力部署主要包括城內和城外,城內主要是巡防營和禁軍。
而城外則是四大營,分別駐紮在京城的四周。
每營三萬人,總計十二萬。
此次負責跟隨韓徹南征的兩萬先鋒部隊便是是那個四大營中挑選的精銳,每營五千人。
按照慣例大軍出征之前,主帥必須前往皇宮向皇帝請行,韓徹自然也不例外。
韓徹先回府換了朝服,然後便直奔皇宮向皇帝請行。
第二天,便是出征的日子。
南山營外的校場上,旌旗獵獵,戰鼓擂動。
兩萬大軍如鋼鐵長城般矗立,陽光灑下,鎧甲閃耀著奪目的光芒,兵刃泛著凜冽的寒光。
點將台上,主帥韓徹身姿挺拔如蒼松,眼神堅毅似寒星。
韓徹身穿雁翎甲,白色披風在風中烈烈作響,眼神堅毅的看著這兩萬將士。
台下,將士們隊列整齊,個個精神抖擻。
「將士們此次出征,乃為平定南蠻之亂,此是我們保家衛國,報效朝廷大好機會,在此我我希望每一位戰士都能夠奮勇殺敵,建功立業!」
「大軍開拔,必須紀律嚴明,為此在出征之前必須嚴明軍紀。」
「第一,行軍途中不得踐踏農田,違者,斬!」
「第二,不得搶奪百姓財物,違者,斬!」
「第三,臨陣,將不顧軍先退者,斬;軍不顧將先退者,後對斬前隊。」
聽到這殺氣騰騰的三條軍機,眾人眼神頓時嚴肅了起來。
起初軍隊中不少人並不看好韓徹,畢竟一個不滿二十歲的少年,擔任統帥實在是難以服眾。
然而在這一刻,所有人都被韓徹這充滿殺氣的言語給震撼到了。
韓徹神色凜然的看著台下的諸位將領。
「諸位將軍,可有異議?」
台下四大營的幾名將領,異口同聲道:「謹遵將令!」
在殘酷的戰場上弱者是無法生存下來的,只有最為堅強者才能活下來。
而一支能夠打勝仗的軍隊,必須是軍紀嚴明的軍隊。
「既如此,大軍開拔,擂鼓壯行!」
戰鼓如雷,聲聲震撼人心。
隨著韓徹一聲令下,兩萬大軍開始緩緩移動。
旌旗在風中飄揚,如同一面面勝利的旗幟引領著大軍前行。
陽光灑在將士們的鎧甲上,反射出耀眼的光芒。
馬蹄聲如驟雨般響起,揚起陣陣塵土,讓整個隊伍籠罩在一片朦朧之中。
韓徹騎著高頭大馬,白色披風隨風舞動。
因韓徹言明在先,大隊人馬各以隊伍而行。
一路上,飢餐渴飲、夜住曉行,大軍所過之處,於百姓秋毫無犯。
李三必在韓徹的建議下,擔任軍中文書,沿途之中高舉聖旨,宣揚朝廷仁政。
徐達開、常逢秋等人,在軍中也各自擔任百夫長一職。
卻說建寧守將呂鋒投降孟通之後,整日憂心忡忡。
聽聞朝廷大兵已經開拔,立即會同越郡守將王建、興古守將蔣川商議對策。
同時飛馬傳報南王孟通。
南王孟通得知消息,立即令三人兵分三路,卻敵於南境之外。
其中越郡王建取中路、呂鋒、蔣川分從左右。
韓徹深知兵貴神速,於是聯合、常逢秋、張定邊、楊復興等人率領五千騎兵率先而行。
著李三必、徐達開、陳景芝等人跟隨大軍而行。
王建端坐城中,正思慮戰事,忽有探子來報朝廷援兵僅五千人,為首之人乃一白袍小將。
王建一聽,心情大喜。
「區區五千人馬,何足懼哉!」
當即命手下大將王煥領一萬軍馬前往迎敵。
嚴令道:「務必將朝廷五千先鋒擊潰,挫其銳氣,揚我軍威!」
王煥得令,即刻點齊一萬兵馬,浩浩蕩蕩出城而去。
馬蹄聲如雷,旌旗蔽日,士氣高昂。
此時,韓徹率領五千騎兵正飛速前行,行至疆界。
忽有探馬回報,前方有敵軍一萬兵馬殺來。
韓徹神色鎮定,勒馬而立,目光如電。
「來的正好,此正是揚我軍威之際!」
常逢秋、張定邊、楊復興等人摩拳擦掌,興奮異常。
「張定邊,你率一千騎兵從左翼迂迴,待敵軍與我正面交鋒時,突襲其後軍。楊復興,你領一千騎兵從右翼包抄,截斷敵軍退路。常逢秋,你與我率三千騎兵正面迎敵。」
眾將得令,各自行動。
不多時,雙方兵馬相遇。
王煥見韓徹兵馬稀少,心中輕視,大聲喝道:「居然派一黃口小兒為將,看來朝廷真是無人可用了!」
說罷,揮軍掩殺而來。
韓徹毫無懼色,挺槍躍馬,迎向敵軍。
常逢秋緊隨其後,帶領三千騎兵奮勇衝鋒。
一時間,喊殺聲震天動地。
雙方兵馬激烈交鋒,刀光劍影,血肉橫飛。
王煥雖兵力占優,但韓徹武藝高超,身先士卒,一馬當先而行沖入敵陣,如入無人之境。
韓徹手中長槍如龍,在敵陣中肆意翻飛。
胯下戰馬疾馳,白色披風在風中獵獵作響,仿佛一道白色閃電穿梭於戰場之上。
戰馬嘶鳴,韓徹眼神如炬,所過之處敵軍紛紛倒下。
他的長槍每一次揮舞,都帶著凌厲的風聲,或挑或刺,或掃或劈,槍尖所指,血花飛濺。
那些不知韓徹厲害的敵軍士兵,在他的威猛攻勢下如同脆弱的稻草般被輕易斬斷。
韓徹一路衝殺,無人可擋。
在他的身後,常逢秋帶領的三千騎兵也士氣大振,緊緊跟隨。
如同一股鋼鐵洪流,不斷衝擊著敵軍的防線。
韓徹斬殺數人後,目光緊緊鎖定在敵軍大將王煥身上。
他雙腿一夾馬腹,戰馬如離弦之箭般朝著王煥衝去。
王煥見韓徹直奔自己而來,心中大驚,但身為大將亦不能退縮,只得硬著頭皮提刀迎戰。
只有開脈境八重境界的王煥哪裡會是韓徹的對手。
雙方剛一交手便被韓徹一槍刺下馬來。
王煥正待引頸就戮之時,卻不曾想韓徹長槍抵在他的胸前並未刺下去。
周圍敵軍見主將被擒,頓時陣腳大亂,立即潰散。
此時張定邊和楊復興各令一千騎兵分從兩翼掩殺而至,一時間戰場之上殺聲震天,鮮血橫流。
此一戰,韓徹一方斬首兩千餘,俘虜三千。
敵軍其餘人人馬潰散而逃。
韓徹成功地以五千騎兵擊敗了王煥的一萬軍馬,首戰告捷。
此戰,為朝廷大軍的南征之路打開了一個良好的開端。
正當眾人以為韓徹會乘勝追擊之際,韓徹卻下令大軍就地安營紮寨。
黃昏時分,王煥被五花大綁,押至韓徹的中軍大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