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余旋風來了(五)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121章 余旋風來了(五)

  訪日期間,任何採訪或者活動中的趣事,都被發到媒體上,中國作家們成為了「工具人」,有時候一天能有四五篇不同的事情出來:

  中國作家們出現在川端康成的故居,然後餘切同文學新人獎獲得者村上春樹進行交談。

  村上春樹問他:「羅曼·羅蘭在閱讀《阿Q正傳》法文譯本時曾流下眼淚,魯迅的文學是不是具有世界的普適性呢?」

  餘切說:「我們常常以為魯迅批判了當時中國人的劣根性,但實際他批判了所有的小市民……阿q這種欺善怕惡,自我欺騙的國民性,不僅僅是當時的中國人有,顯然羅曼羅蘭認為法國人也有。」

  村上春樹問:「那日本人是不是有阿q精神?」

  「我的文學水準還不能回答這個問題,請你來答。」

  村上春樹笑道:「我也不敢回答這個問題,我只能代表我自己,我有阿q精神。」

  餘切說:「不如說這是一種鴕鳥精神,就是我們把腦袋埋在沙漠當中,什麼也不看,假裝身邊沒有危險。」

  村上春樹站起來了:「你說的太好了!我就是個鴕鳥!」

  「啪!」於是新出爐的《朝日新聞》,把這一幕寫在報紙上:「中國作家餘切批評我國人民善於『自我欺騙』!」

  讀者來信:餘切是一個知道了日本人的中國人,他是個日本通!

  ——————

  中國作家們出現在吳清源的住所內,餘切和這位華裔「日本棋聖」下棋。

  結果是他被一頓慘虐,根本下不過,然後瞎幾把下一通。

  五十目之內就分了勝負。

  吳清源誇讚他:「圍棋的核心是爭奪主動權,雖然他(餘切)下的十分激進(瞎幾把下),但他卻理解對了圍棋應該怎麼去下。」

  「可以說,他不會下,但其實,他會下。」

  記者採訪餘切:「那麼,你為什麼要下的那麼激進呢?」

  餘切肯定不能說實話:「我的棋藝不如棋聖,但我要是循規蹈矩,我就敗局已定,如果找一些其他的機會,說不能還能有一些發揮。」

  記者:「即便是萬分之一的機會,你也要去嘗試嗎?」

  餘切說:「雖萬分之一吾往矣。」

  「啪!」共同通訊社發了一條短訊:中國作家批評我國國民劣根性,過於死板。

  讀者來信:這是一位偉大的作家,他一針見血。

  ——————

  文京區立根津小學正在搞「小學生夏令營」活動,該所小學的孩子們,大多出自中產階級以上家庭,很多人把時間用於學習功課和藝術,因此體能較差。

  一些作家被請去給小學生上中文課,他們看到了日本小學生們步履蹣跚,背著小書包,在操場上集合、訓練。

  因當天天氣較熱,暈倒了兩個女孩子。

  記者問餘切:「中國有夏令營嗎?」

  「中國有夏令營,但我們不是這種形式……我來自一個江邊的小地方,我們那個地方沒有柏油馬路,孩子們都要背著書包,在湍急的河流中用繩索滑過去,然後走接近十里的山路。」

  「中國孩子的夏令營,強度這麼高嗎?」

  「我想可能是的。」

  「啪!」本地的《東京新聞》報上,刊登了這一消息:《夏令營中的較量》,日本孩子遠不如十年前的中國孩子。

  讀者這一次的來信痛心疾首:我們可以享受,但為了國家的未來,務必要先苦一苦孩子!

  ——————

  並不是採訪越多越好,每一次的活動都要注意影響,整過頭了容易被國內指責。

  這可是八十年代。

  餘切找巴老來取經,巴老立刻給他出了個主意:去掃墓。

  於是,餘切推了大部分採訪,最後出現在世田谷區豪德寺,作為中國青年作家,為中島健藏掃墓。

  中島健藏是兩國友好交流協會的創始人,協會現任老大白土吾夫和佐藤純子,以及坐著輪椅的巴老全在這。

  大批記者在豪德寺門外聚集,想要得到採訪的機會。有的人通過迭人的方式,爬到了牆上趴著,用相機拍攝這可能具有歷史性的一幕。


  中國の文豪の傳承!

  豪德寺入口有幾座木結構的建築,後面是一大片墓地,巴老沿著砂石小路,由余切來推著他的輪椅,默默向前,直到一個墓碑前,巴老就站起來了。

  餘切攙扶著他。

  墓碑上刻著中島健藏和夫人的名字,但夫人的名字是紅色的。代表中島健藏這人死了,但他老婆還沒有。

  白土吾夫指著墓碑說:「這是我們的習慣。」巴老點點頭,說:「我們過去也這樣,這又是兩國文化相通的地方。」

  然後他向餘切介紹這個中島健藏:

  一直以來,有一批日本的活動家為兩國關係而努力。當時是五十年代,兩國友好的氛圍還沒有產生,中島健藏曾多次接到恐嚇信和恐嚇電話,有時還會收到子彈。

  中島健藏的朋友為促進兩國友好被激進分子刺殺,他本人六十年代來中國訪問,因為英國控制下的港地不允許他過境,不得不遠繞金邊才能來到中國。

  在一一看無一錯版本!

  所以,這確實是一個真朋友。

  這一次的訪談之後,已經有一批出版商接觸餘切,想要趁著東風試著出版餘切的作品。

  尤其是那個核時代文學,大核民族很感興趣。

  餘切來掃他的墓,既方便進一步在日本這邊賣書,表達他的善意,又不會影響到他在國內的立場。

  這些舉動是有效果的,日本媒體漸漸把餘切塑造為一個有鋒芒,敢於說實話,但是懷有善意的鄰國年輕作家。

  在這種輿論引導下,餘切要求日本人道歉的那一面被弱化,而他為了日本人說「公道話」,反核的那一面被廣泛宣傳。

  在當夜的NHK的晚間新聞里,女主持人熱情讚揚了這位「中國旋風」,電視台在鋪設有巴老書籍的書店門口,對路人進行採訪。

  路人當然是被選出來的。

  先是一個戴著眼鏡的學生:「你知道什麼中國作家嗎?」

  「魯迅,巴老……」

  「你知道餘切嗎?」

  「不知道。」

  節目於是介紹了這一次的東京筆會,以及餘切在先前訪談節目上的觀點。

  這個日本學生說:「他的想法有意思。」

  「那你會看中國作家的書嗎?」

  「可能……好吧,我願意看。」

  又是一個買了魯迅雜文集的中年男人,簡單詢問之後,得知這個人是汽車公司豐田的工程師,常年派駐美國。

  豐田車在美國很受歡迎,但是也引起美國人的厭惡,前幾年在美國汽車城底特律,憤怒的美國工人砸爛了日本車。

  記者問這個路人:「你知道餘切嗎?」

  「我知道,但沒看過他的書,只是這幾天有他的新聞。」

  記者介紹餘切對核武器的批評。這個中年人就激動起來了:「餘切敢批評美國?我願意看他寫的東西。」

  (本章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