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3章 千年恩怨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322章 千年恩怨

  在孔雀國眾王公大臣口中,大秦成了一明明遠不如他們強大,卻很狂妄的蠻夷之邦。

  這不是他們蠢,想不到大秦可能很強,而是他們自認為強大了太久,在這片地區久無敵手,已經養成了自己是天朝上國的想法。

  在他們眼中,不會再有比他們孔雀國更強之國,同等強的也不會有,就算有,只要事實沒有直接擺在他們面前,也不會想承認。

  就好像在我大清那會兒,你要給它們說在西方亦有文明,亦有強國,在日後可能會發展超過大清,對大清產生威脅。

  我大清的君臣不僅不會聽,反而會傲慢地不以為然,嘲諷譏笑於你:西方蠻夷之地,有何文明,有何強國,再強能強過我大清?

  我大清乃天朝上國,中央繁盛之地,文禮昌盛之所,西方蠻夷異邦,居蠻荒之土,即便給他們百年發展時間,也不可能超過我大清!

  西方那都是些蠻夷異族,居住在荒涼的地方,物產不豐富,人口也不多,他們也沒有孔孟朱子這等聖賢,不讀聖賢書,更不會用聖賢的道理治國,能發展趕上我大清?

  孔雀國王公大臣的心理和我大清君臣心理一樣,在他們看來,大秦就一蠻夷異邦,咋可能和他們孔雀國一樣強大優秀?

  既是覺得不可能,也是不想承認。

  這種情況,不被狠狠痛打一次,不會從夢裡醒來,不會睜眼看世界,而在未經受痛打之前,很難扭轉他們的心理。

  就像某不知名的十全老人、蓋章狂魔,其曾接見過英國使者,可英國使者給他介紹的世界地理和各種知識完全不感興趣,反而惱怒西夷不知禮,不肯跪下來給他磕頭。

  面對英國使者提出的要求,十全老人駁回,並說:「天朝物產豐盈,無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貨物以通有無。」

  雖說英國使者所提條件沒安好心,但十全老不死那句話中也體現了「吾乃天朝上國,爾乃小國蠻夷」的想法。

  這不僅是十全老不死的想法,也是當時及之後我大清君臣的想法,直到被洋人和腳盆雞抽打了一番。

  聽著其他王公大臣不斷提出各種言論佐證秦國是蠻夷小國,幾名想要說那秦國可能是一強國的王公大臣理智地管住了嘴。

  就眾王公大臣熱切的分析大秦國是怎樣一個蠻夷小國時,一王公突然想到一事:「那秦國國王派使者過來,依照慣例,我等也該派使者回訪……」

  這個問題吸引住了眾人,一人道:「確實該派,到時定要問那秦國國王,他所派使者為何如此狂妄不懂禮?那治瘧之藥若真有效,還要讓其將藥方交出,其中藥材如只有秦國有,便讓其多多送於我等!」

  其他人隨即出聲附和,仿佛已看到秦國國王在他們使者面前戰戰兢兢、惟恐惟懼、小心翼翼回答的場面。

  那幾名認為大秦國可能真是個強國的王公大臣在心中暗嘆:這些人這樣做,萬一那秦國真的很強,豈不是要惹到一個大敵?

  譏諷秦國是蠻夷小國,還能忍,但這種為國樹敵之事,一人忍不住,當即道:「諸位!」

  聲音很大,所有人都看向發聲者,只聽他道:「諸位所言都建立在一個基礎上,即秦國為蠻夷小國,弱於吾國,可倘若秦國並非小國,而是一國力不下於吾國的強大之國,依諸位之言行事,將為吾國樹敵!」

  這人又向孔雀國國王道:「王,治國當謹慎,吾國的確很強,然秦國實力未明,須小心行事,莫要因一時之氣而樹敵!」

  這話讓孔雀國其他王公大臣們不爽了,和這名大臣爭吵起來,那幾名和他同樣想法的大臣也加入了爭吵。

  一方說你長他人威風,滅自己志氣,為秦國說話,是不是收了秦國人好處,要當孔雀國賊,孔雀國奸?

  一方說我沒有,我只是就事論事,為國家利益考慮,秦國確實有可能是強國,隨意樹敵非明智之舉。

  但站在他們這邊的王公大臣不多,更多支持秦國是蠻夷小國。

  孔雀國王看著兩撥人吵鬧,也終於忍不了了,抬起右手,呵斥道:「夠了!」

  見國王發怒,兩撥人這才停下,孔雀國王以嚴厲的目光掃過眾王公大臣:「眾位皆是吾國支柱,要是給秦國人知道眾位為他們如此爭吵,豈不得連牙齒也笑掉?」

  孔雀國王最後拍板道:「秦國是強是弱,暫未可知,與其相處須謹慎。不過,秦國使者確有些狂妄,不可讓其等小覷,七日後,於王宮演武,邀秦國使者一同觀看!」


  「至於這幾日,好生招待,多讓人從其等口中探聽些秦國消息,尤其那治瘧之藥,在這七日中令人一試,確定真假!」

  與此同時,姚直等人正在偏殿內吃點心喝飲品,一人小聲道:「大使,你說這孔雀國國王和那些王公大臣在商量個啥呢?」

  姚直瞥了這人一眼,道:「還能有啥?不外乎在商量如何對待我等和大秦。」

  「在他們眼中,我大秦是一蠻夷小國,方才我所言讓其等感到了狂妄,由而會生憤生怒,十有八九在論證大秦確實是蠻夷小國,然後商議要如何向我等展示其等實力。」

  「而要展露實力,最直接的方法便是讓我等觀摩其等軍士操演。」

  「此番出行也讓姚某領會出一個道理,不可妄自尊大,在面對一情況不明的國邦時,不能想當然便認為其是蠻夷小國!」

  「否則就會變得和孔雀國這些人一樣,用公子給我們講的故事,便是井底的青蛙……」

  眾人點了點頭,從最初被人認為是蠻夷小國時的憤怒,十分想向這些人證明一番大秦很強,遠比你們的國邦更強,到現在只覺得這群人既可憐又滑稽。

  當然,他們依舊期待有機會在未來狠狠痛打這群人一頓,最好是這些人都活著看到他們的國家被大秦攻破,他們走到這些人面前,沖其等道:各位,這就是你們眼裡的蠻夷小國!

  未等太久,姚直等人又被孔雀國國王召見,但這次不為其他,是要宴請他們。

  外邦來使,作為東道主的孔雀國國王,自然要設宴招待。

  宴會的食物和在耽摩栗底差別不大,來孔雀國已有一段時日的姚直等人,已經清楚孔雀國食物的製作流程,不抱有太多期待。

  只是相較於耽摩栗底,這次宴會規模更大,規格更高,還有樂師和歌女。

  但宴會雖是招待,也不全然是放鬆享受之時,孔雀國的王公大臣們會詢問有關大秦之事,也會比較兩國在各方面的優劣長短。

  其實,主要是孔雀國王公大臣們覺得剛剛在姚直那丟了顏面,現在想要找補回來,向這群秦人彰顯他們的厲害。

  像現在,一名孔雀國王公在吹捧阿育王,他道:「阿育王不僅是位偉大的君王,還是位偉大的將軍,其攻下的城池數不勝數,打下的土地難以計量。」

  「在黑阿育王時代,征服羯陵伽國時,有十五萬人被俘,十萬人被殺,死傷數十萬。」

  「這是何等殘忍,又是何等功績,世上絕沒有能勝過阿育王的將軍,即便西方那位大帝(亞歷山大大帝)和阿育王生在同一時代,也一定會被阿育王擊敗!」

  這名王公一邊講,一邊在注意姚直等人的反應,發現這些秦人根本不為所動,一副雲淡風輕、就這就這的態度。

  這讓這名王公有些惱怒,你們這是什麼態度?

  你們大秦有這麼強的君王、將軍?

  覺得可能是這些秦人見識少,畢竟小國蠻夷出身,也許不知道西方那位大帝的含金量。

  這名孔雀國王公又道:「百年前,西方那位大帝從遙遠的西方而來,一路征伐,途中甚至滅掉了一個強大的帝國,但他到了我孔雀國後,被同樣偉大的月護王擊退。」

  這話讓姚直看了他一眼,這名王公以為他的話終於把秦人驚到了,相當高興。

  孰不知姚直看他,是因為他的話和姚直所知道的情況有些不同。

  無一錯一首一發一內一容一在一一看!

  李念公子在給他們講說陽洲(印度)和孔雀國歷史時,可不是這麼說的。

  人亞歷山大大帝好像是自己退走,咋在這孔雀國王公嘴裡,就變成了被那月護王擊退?

  公子肯定不會將錯的消息講給他們,那錯的是誰,不言自知……

  但姚直只看過他一眼,便沒其他反應,這名王公剛生出的那點高興也瞬間失去,變得更加惱怒。

  這秦國使者根本不是被他的話驚到,而是壓根兒就不認同他所言。

  這名王公看著姚直,裝作好奇問道:「使者似對我所言不以為然,難道秦國也有能征善戰之士?」

  姚直笑道:「在我大秦,身為君王,但領兵之能極高的君主雖不多,卻也有那麼些。」

  「如古之黃帝,其為君王可治天下,使四夷賓服,其領兵征戰可擊敗各部,為我華夏共主。」


  「再如在商時武丁,其為君王的同時,征戰之才同樣極高,便是那武丁之妻婦好……」

  說到這兒,姚直看了眼在宴會的諸位孔雀國王公大臣,清一色的高種姓。

  而按公子給他們講說過的那些事,孔雀國的高種姓人和低種姓人原本就不是一個民族。

  高種姓人其實是外來者,在公子那裡被稱為雅利安人,低種姓的首陀羅和達利特才是原來的當地民。

  是雅利安人到來,將此地征服,設立種姓制度將當地民變為了奴隸。

  而按公子所說那些事分析,征服此地的雅利安人可能也去過華夏,只是被狠狠暴打了一頓,這事大概發生在商朝,擊敗他們的將領正是那位婦好。

  你們的祖先被我們捶過,在這裝傻大尾巴象呢?象的耳朵都沒你們尾巴大!

  但這話不好給孔雀國的王公大臣說,姚直只能委婉道:「也是一位能征善戰的將領,曾在千年前擊敗過一支外來的敵軍,讓我華夏免受了一次災禍。當然,就算那支敵軍擊敗了婦好,也不可能打贏華夏其他將領。」

  千年前,外來的敵軍……

  一些知曉他們祖先在千年前有過一次出征,最後對此次出征記載不明的孔雀國王公大臣眉頭一蹙,沒這麼巧吧?

  該不會這個秦人使者講的就是他們祖先的那次記載不太詳細的出征?

  一般,這種記載不詳的事,大概率是祖先們吃了大虧,所以才不願意把這種糗事記錄下來給後世子孫看,以免有損他們在後世子孫心目中英明神武的形象。

  可如果這秦人使者所言的真是那記載不詳的出征,豈不是說秦人的祖先在千年前擊敗過他們的祖先,還是被一位女將軍!

  這讓這些孔雀國王公大臣心中不由生出一種尷尬的情緒。

  他們的祖先可能被秦人的祖先擊敗過,現在的秦人來出使,他們卻在秦人面前擺出「我等為強國,你們為蠻夷弱國」的姿態……

  但那又如何?

  這些孔雀國王公大臣很快又調整過來,就算千年前,秦人的祖先擊敗過他們的祖先,不代表今日的秦人就比他們強,今日的他們就會敗給秦人。

  千年過去,攻守之勢異也……

  今日的他們已不是千年前的祖先,正好,如果有機會,將祖先們的仇給一併報了!

  千年前祖先們做不成的事,他們來做成,千年前祖先們到不了的地方,由他們去。

  祖先們的骸骨還在秦國吧?

  千年之期已至,也是時候歸來了,不能讓祖先的屍骨遺失於外。

  姚直敏銳發現在他那番話後,某些孔雀國王公大臣看向他們的目光變得極具戰意,似乎想和他們較量較量。

  轉念間,姚直便明白過來,看來給他說中了,千年前入侵古華夏的真是這幫孔雀國人的祖先。

  但千年,商時的婦好能擊敗你們的祖先,把他們扔進祭祀坑,化為一具具白骨,今日的大秦更能,因為今日的大秦比千年前武丁時的商更強!

  大秦有英明神武的皇帝陛下,有才智蓋世的公子,正在蓬勃向上,變得更加強大,而你們的孔雀國卻江河日下,日漸衰頹!

  (本章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