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4章 孔雀國摩葉上師
第313章 孔雀國摩葉上師
『此時的大秦已經入秋了吧,此地卻還是如此炎熱。』
姚直帶著甘煜等人正站在一座寺廟的門口,只見進出的香客不斷,明顯是座香火相當不錯的寺廟。
塔坎部落小人口少,哪裡有這等寺廟,所以姚直他們此時已經沒在塔坎部落,而是到了塔坎部落南邊一個大的部落中。
佛寺內的建築風格一看就和當地不同,也和大秦不一樣,給姚直等人一種非常奇妙的感覺,總感覺像能聞到什麼味兒。
姚直等人那不同與他們的外貌和衣裝,引起了一些香客好奇,有人小聲談論:這些人就是最近傳得沸沸揚揚的秦部落之人?秦部落在哪,與孔雀國相鄰嗎?聽說他們有很多寶貝,真的假的?
他們就是從秦部落過來的外來者,秦部落不和孔雀國相鄰,據說在我們的北邊,是一個非常強盛富有的部落,部落中有上千萬人,城池過百,秦部落的人也的確有很多寶貝。
有人不信,世上怎麼可能有上千萬人的部落?
議論聲入姚直等人之耳,姚直等人能聽懂,但此類議論聽的次數多,便也不以為意,任由這些當地民談論。
過了會兒,一名穿著奇怪衣衫的年輕當地民從佛寺內走出,朝姚直等人走來,姚直等人知道這位當地民所穿的這種衣衫是僧侶服,是那些被稱為「僧侶」的佛教弟子才穿的服飾。
走到姚直等人面前後,當地民僧侶向幾人行了一個奇怪的禮,以當地語道:「摩葉上師正在廟內等候幾位施主,請隨我來!」
姚直回禮:「有勞小師傅!」
姚直幾人跟著當地民僧侶進了佛寺,從外只能看到部分的建築,此刻以全貌展現於他們眼前,果然和大秦的建築很不一樣,不僅從造型上,還從顏色和材質上。
像那種形似葫蘆的建築用的是白色,給人一種雅潔素淨的感覺,而那些有香客進出的佛殿,又主要採用的是紅色和金色,看起來莊嚴神聖。
很多建築有一個共同點:修了好幾層,還有一個尖尖的頂,也不知道修那尖頂幹嘛,但看起來確實很有異域風情。
姚直幾人被引到了寺廟後院,這裡比於有香客往來的前院要幽靜,尚未至,便有一聲音傳來:「方才在同一位施主講經,未能親自迎接幾位施主,還請幾位施主勿怪!」
姚直幾人循聲看去,只見一長相和他們有所不同的中年僧侶正站在一間禪室門口,笑盈盈地看向他們。
中年僧侶的長相不僅和他們不同,和當地民也不一樣,其眼窩更深,鼻樑更高,皮膚也比當地民要白一些,和姚直幾人在仿佛之間。
這名中年僧侶正是姚直幾人前來拜訪這座佛寺的原因,據聞其來自孔雀國,來此向民眾傳播那佛教。
聽聞到這消息後,姚直幾人便來了,想從中年僧侶這探聽到有關孔雀國的消息。
聽到中年僧侶的話,姚直幾人也知道見到正主了,趕緊行禮,姚直以還不算熟練的當地語笑回道:「見過摩葉上師!上師哪的話,上師願見我等已是給我等顏面,豈有怪責之理?」
摩葉上師將姚直幾人請進禪室落座,方才引路的年輕僧侶去為幾人準備了飲品,不是茶,而是用果汁、清水再混合了某些作料而成的一種東西。
姚直喝了一口,發現此物喝起來的口味並不刺激,反而還挺清爽,淡淡的果香留於唇齒之間。
摩葉上師看著姚直幾人,知道這些人以姚直為首,遂向姚直問道:「據聞幾位施主是從北方秦部落而來?」
姚直放下手中之杯,笑道:「上師,不是『部落』,而是『大秦』,我大秦乃是一國,區區部落豈能概括?」
當地人還沒建立過國家,不太能理解國家是什麼概念,稱大秦為秦部落也就罷了,可摩葉來自那孔雀國,應該能懂。
聽了姚直話後,摩葉愣了下後,搖頭道:「原來是大秦國,貧僧還真以為幾位施主來自一名為『秦』的部落。」
說完這句,摩葉好奇問道:「既然大秦為一國,那大秦豈非也有國王?」
姚直笑著糾正道:「我大秦之主非國王,而是偉大的皇帝陛下。『王』不足以述陛下之功,唯有以『皇』相稱方可。」
「在我大秦的土地上,曾經有七位國王,然如今只有皇帝陛下,六王畢,四海一,皇帝陛下是王上之王!」
摩葉點了點頭,他聽懂了姚直這番話的意思,不就是大秦現在的那位國王不再被稱為王,而以那「皇帝」稱之,在大秦曾經還有六位國王和現在的大秦王相爭,只是被大秦王給滅掉。
這讓摩葉心中有點不喜,因為這說明大秦王可能是位殺伐無數的君王,不知有多少性命因其身亡。
但摩葉並未表露出來,他之所以願意見姚直等人,是因他也想通過姚直幾人了解大秦。
在他得知北方有個人口非常多、非常強盛富有的秦部落時,第一反應是:如果真有這個部落,那他一定要前往去傳教,將佛的智慧播撒到那片蒙昧之地!
那大秦王殺戮很多,了不起就是個和阿育王一樣的人,不,肯定不如偉大的阿育王。
阿育王雖在前半生殺戮甚多,為「黑阿育王」,但其後半生卻是「白阿育王」,一心向善,讓更多人聆聽到了佛音。
他會在此處,便是受了阿育王的影響,到這片蒙昧之地向這裡的蒙昧之人傳播佛音。
那大秦王有何德、有何能,能同偉大的阿育王相比?
但就算不能和阿育王相比,那大秦王也是一位王,大秦國即便不如孔雀國大,應該也比他現在待的這地方強。
如果他能引導那大秦王尊佛信佛禮佛,將之變成類似阿育王一樣的人物,那他摩葉的功果……
一想到此處,摩葉心中不由激動,這滔天功果,他摩葉要了!
姚直幾人是不知道摩葉心中所想,否則只怕會當場打死摩葉,什麼阿育王,也配和皇帝陛下相比?這禿瓢敢瞧不起皇帝陛下?
君辱臣死,臣等今日就要替皇帝陛下出了這口惡氣!
摩葉又問道:「那大秦地有多廣,人有幾何?貧僧聽說大秦地有萬里之廣,人有千萬之數,此為真否?」
姚直點頭笑道:「為真!」
對姚直所言,摩葉不太信,認為肯定有水分,這些秦人必是誇大了他們的國家。
但也無所謂,即便有水分,比孔雀國遜色,那大秦國應該也是個不小的國家。
摩葉又問道:「那大秦國內可有佛法?亦或如我佛一般智慧者?」
能被選中作為大秦使者前往孔雀國,姚直自然不是笨人,在摩葉問出這兩問題後,就明白了摩葉的用意,這個頭上沒毛的孔雀國禿子是想到大秦去傳播這佛教。
這一路過來,他對佛教了解了不少,姚直認為這不是一個好的教派,至少他不喜歡,也不希望傳到大秦。
這些佛教僧侶不主動從事生產,反而向信徒索取財貨,吃肉喝酒不說,某些地方的僧侶還要求女子在出嫁前先去寺廟……
簡直讓姚直等人開了眼了,覺得非常離譜,但更離譜的是,當地民居然還能接受。
他眼睛微微眯了眯,笑道:「大秦境內並無佛法,但如佛陀一般智慧者卻有不少,儒家之孔子、墨家之墨子、道家之老子……及皇帝陛下、李念公子,皆有大智慧。」
摩葉皺了皺眉,那大秦境內有這麼多如佛陀一般的大智慧者?
儒家孔子、墨家墨子、道家老子……
絕對不可能,一個國家哪能有這麼多大智慧者?
連孔雀國都未曾有,大秦國更不可能有,定是這秦人在騙他!
摩葉很確信姚直在騙他,如果只說墨家孔子、道家墨子、儒家老子……就算了,興許還能騙到他,可這秦人千不該萬不該將大秦國王和那啥李念公子也算在其中。
那大秦王能有多大智慧?
無一錯一首一發一內一容一在一一看!
是能和阿育王相比,還是能同佛陀一較高下?
連偉大的阿育王智慧都不及佛陀,只能成為追隨佛陀的信徒,何況一異邦國王?
摩葉也沒揭破這名秦人的謊話,他知道在某些事上,心知肚明即可,不要拆穿為好,但他已斷定大秦國沒有像佛一樣的大智慧者,也不存在佛教一樣的教派。
唉,這大秦國果然也是一蠻荒愚昧之地,那裡的人必定也是不知我佛智慧的一幫蠻夷。
然我佛和阿育王慈悲,欲使天下人皆知我佛智慧,今已知大秦國愚昧,自當為我佛度化。
摩葉笑道:「未想大秦國竟有這般多智慧者,想必大秦國定然國富力強,百業安好,不知貧僧有生之年能否去往,聆聽大秦諸位智慧者妙音。」
果然,這個孔雀國的禿子想去大秦傳播那什麼佛教佛法,但姚直也不好直接對摩葉說:你那佛教什麼玩意兒,就不要去大秦了。
他笑道:「大秦海納百川,上師只要想往,自然可去。」
姚直相信以陛下和公子的智慧,定會看出這佛教的缺點,不會讓這禿子心思得逞,也正好讓這禿子好生見識見識什麼叫真正的智慧。
省得其就像那塔坎部落的首領一樣,問出「秦孰與我大?」這等可笑的問題。
姚直門清這孔雀國的禿子肯定沒信他的話,認為他在誇誇其談,指不定在心裡嘲諷,他很想看到摩葉見識到大秦的強盛,知道他沒說謊時的表情,那一定會很精彩。
摩葉的問題問的差不多,姚直開始問他的問題:「上師,我等是奉大秦皇帝陛下之命前往貴邦出使,敢問上師,如何前往貴邦?」
摩葉並沒立即回答這個問題,他發現了一個盲點,好奇道:「幾位施主,貧僧在國內時,從未聽聞大秦之名,也未見過大秦之人,幾位施主是從哪得知我國?」
摩葉問的問題其實是:我們不知你們大秦,你們大秦也不該知道我們啊,你們現在是從哪知道的?
姚直笑道:「蓋因我大秦有一位公子,其才學蓋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是得其告知,我等才知貴邦。我等以往也不知矣!」
摩葉道:「是那位李念公子?」
姚直點頭道:「正是!」
摩葉沒再問李念是如何知道,興許那位李念公子曾經遊歷到過孔雀國,興許其在別處聽聞,殊為正常。
「這般說來,李念公子當是知曉我邦的第一位大秦人!」
摩葉話一轉,又道:「請問幾位施主出使我邦所為何事?」
姚直笑道:「自然是為兩家交好,互通有無,皇帝陛下在從公子那聽聞貴邦後,不勝欣喜,言『朕以為天下之大唯有大秦,竟還有此邦,當與之交好,互通有無,以大秦之奇換此邦之瑰,察其風土人情,曉其飲食建築,還報於朕知之!』」
這番話當然是姚直編的,始皇帝壓根兒沒給他們說過這些,是李念在培訓他們時,交代他們至少在名義上要打著「兩家交好,互通有無」的旗號。
總不能擺明了說「我們來打探你們情況,獲取你們當地物產」,那肯定會惹人不快。
摩葉也沒怎麼懷疑姚直所言,其實在他心裡,就算這些秦人來者不善,對孔雀國抱有強烈的惡意,他也不怕。
因為在他看來,孔雀國是天底下最強的國,也就這些年由於信奉佛陀,國內趨於平和,要知道在黑阿育王時代,阿育王可是殺得血流成河,人頭滾滾。
大約在四十年前,阿育王征服羯陵伽國時,俘十五萬人,殺十萬人,死傷數十萬,其他哪個國家能做到?
而大秦國肯定沒孔雀國強,這些秦人吹噓他們有千萬人,但真實人口說不定不足百萬,還不夠孔雀國一戰滅的。
因此,有何可畏,有何可懼?
反倒是這些秦人見識到了他們和孔雀國的巨大差距,才會更加心悅誠服信奉佛陀,利於他以後去往大秦國傳教。
這般想後,摩葉上師臉上的笑容更加濃郁起來,讓姚直等人摸不著頭腦。
這孔雀國的禿子又想到什麼了?
(本章完)
『此時的大秦已經入秋了吧,此地卻還是如此炎熱。』
姚直帶著甘煜等人正站在一座寺廟的門口,只見進出的香客不斷,明顯是座香火相當不錯的寺廟。
塔坎部落小人口少,哪裡有這等寺廟,所以姚直他們此時已經沒在塔坎部落,而是到了塔坎部落南邊一個大的部落中。
佛寺內的建築風格一看就和當地不同,也和大秦不一樣,給姚直等人一種非常奇妙的感覺,總感覺像能聞到什麼味兒。
姚直等人那不同與他們的外貌和衣裝,引起了一些香客好奇,有人小聲談論:這些人就是最近傳得沸沸揚揚的秦部落之人?秦部落在哪,與孔雀國相鄰嗎?聽說他們有很多寶貝,真的假的?
他們就是從秦部落過來的外來者,秦部落不和孔雀國相鄰,據說在我們的北邊,是一個非常強盛富有的部落,部落中有上千萬人,城池過百,秦部落的人也的確有很多寶貝。
有人不信,世上怎麼可能有上千萬人的部落?
議論聲入姚直等人之耳,姚直等人能聽懂,但此類議論聽的次數多,便也不以為意,任由這些當地民談論。
過了會兒,一名穿著奇怪衣衫的年輕當地民從佛寺內走出,朝姚直等人走來,姚直等人知道這位當地民所穿的這種衣衫是僧侶服,是那些被稱為「僧侶」的佛教弟子才穿的服飾。
走到姚直等人面前後,當地民僧侶向幾人行了一個奇怪的禮,以當地語道:「摩葉上師正在廟內等候幾位施主,請隨我來!」
姚直回禮:「有勞小師傅!」
姚直幾人跟著當地民僧侶進了佛寺,從外只能看到部分的建築,此刻以全貌展現於他們眼前,果然和大秦的建築很不一樣,不僅從造型上,還從顏色和材質上。
像那種形似葫蘆的建築用的是白色,給人一種雅潔素淨的感覺,而那些有香客進出的佛殿,又主要採用的是紅色和金色,看起來莊嚴神聖。
很多建築有一個共同點:修了好幾層,還有一個尖尖的頂,也不知道修那尖頂幹嘛,但看起來確實很有異域風情。
姚直幾人被引到了寺廟後院,這裡比於有香客往來的前院要幽靜,尚未至,便有一聲音傳來:「方才在同一位施主講經,未能親自迎接幾位施主,還請幾位施主勿怪!」
姚直幾人循聲看去,只見一長相和他們有所不同的中年僧侶正站在一間禪室門口,笑盈盈地看向他們。
中年僧侶的長相不僅和他們不同,和當地民也不一樣,其眼窩更深,鼻樑更高,皮膚也比當地民要白一些,和姚直幾人在仿佛之間。
這名中年僧侶正是姚直幾人前來拜訪這座佛寺的原因,據聞其來自孔雀國,來此向民眾傳播那佛教。
聽聞到這消息後,姚直幾人便來了,想從中年僧侶這探聽到有關孔雀國的消息。
聽到中年僧侶的話,姚直幾人也知道見到正主了,趕緊行禮,姚直以還不算熟練的當地語笑回道:「見過摩葉上師!上師哪的話,上師願見我等已是給我等顏面,豈有怪責之理?」
摩葉上師將姚直幾人請進禪室落座,方才引路的年輕僧侶去為幾人準備了飲品,不是茶,而是用果汁、清水再混合了某些作料而成的一種東西。
姚直喝了一口,發現此物喝起來的口味並不刺激,反而還挺清爽,淡淡的果香留於唇齒之間。
摩葉上師看著姚直幾人,知道這些人以姚直為首,遂向姚直問道:「據聞幾位施主是從北方秦部落而來?」
姚直放下手中之杯,笑道:「上師,不是『部落』,而是『大秦』,我大秦乃是一國,區區部落豈能概括?」
當地人還沒建立過國家,不太能理解國家是什麼概念,稱大秦為秦部落也就罷了,可摩葉來自那孔雀國,應該能懂。
聽了姚直話後,摩葉愣了下後,搖頭道:「原來是大秦國,貧僧還真以為幾位施主來自一名為『秦』的部落。」
說完這句,摩葉好奇問道:「既然大秦為一國,那大秦豈非也有國王?」
姚直笑著糾正道:「我大秦之主非國王,而是偉大的皇帝陛下。『王』不足以述陛下之功,唯有以『皇』相稱方可。」
「在我大秦的土地上,曾經有七位國王,然如今只有皇帝陛下,六王畢,四海一,皇帝陛下是王上之王!」
摩葉點了點頭,他聽懂了姚直這番話的意思,不就是大秦現在的那位國王不再被稱為王,而以那「皇帝」稱之,在大秦曾經還有六位國王和現在的大秦王相爭,只是被大秦王給滅掉。
這讓摩葉心中有點不喜,因為這說明大秦王可能是位殺伐無數的君王,不知有多少性命因其身亡。
但摩葉並未表露出來,他之所以願意見姚直等人,是因他也想通過姚直幾人了解大秦。
在他得知北方有個人口非常多、非常強盛富有的秦部落時,第一反應是:如果真有這個部落,那他一定要前往去傳教,將佛的智慧播撒到那片蒙昧之地!
那大秦王殺戮很多,了不起就是個和阿育王一樣的人,不,肯定不如偉大的阿育王。
阿育王雖在前半生殺戮甚多,為「黑阿育王」,但其後半生卻是「白阿育王」,一心向善,讓更多人聆聽到了佛音。
他會在此處,便是受了阿育王的影響,到這片蒙昧之地向這裡的蒙昧之人傳播佛音。
那大秦王有何德、有何能,能同偉大的阿育王相比?
但就算不能和阿育王相比,那大秦王也是一位王,大秦國即便不如孔雀國大,應該也比他現在待的這地方強。
如果他能引導那大秦王尊佛信佛禮佛,將之變成類似阿育王一樣的人物,那他摩葉的功果……
一想到此處,摩葉心中不由激動,這滔天功果,他摩葉要了!
姚直幾人是不知道摩葉心中所想,否則只怕會當場打死摩葉,什麼阿育王,也配和皇帝陛下相比?這禿瓢敢瞧不起皇帝陛下?
君辱臣死,臣等今日就要替皇帝陛下出了這口惡氣!
摩葉又問道:「那大秦地有多廣,人有幾何?貧僧聽說大秦地有萬里之廣,人有千萬之數,此為真否?」
姚直點頭笑道:「為真!」
對姚直所言,摩葉不太信,認為肯定有水分,這些秦人必是誇大了他們的國家。
但也無所謂,即便有水分,比孔雀國遜色,那大秦國應該也是個不小的國家。
摩葉又問道:「那大秦國內可有佛法?亦或如我佛一般智慧者?」
能被選中作為大秦使者前往孔雀國,姚直自然不是笨人,在摩葉問出這兩問題後,就明白了摩葉的用意,這個頭上沒毛的孔雀國禿子是想到大秦去傳播這佛教。
這一路過來,他對佛教了解了不少,姚直認為這不是一個好的教派,至少他不喜歡,也不希望傳到大秦。
這些佛教僧侶不主動從事生產,反而向信徒索取財貨,吃肉喝酒不說,某些地方的僧侶還要求女子在出嫁前先去寺廟……
簡直讓姚直等人開了眼了,覺得非常離譜,但更離譜的是,當地民居然還能接受。
他眼睛微微眯了眯,笑道:「大秦境內並無佛法,但如佛陀一般智慧者卻有不少,儒家之孔子、墨家之墨子、道家之老子……及皇帝陛下、李念公子,皆有大智慧。」
摩葉皺了皺眉,那大秦境內有這麼多如佛陀一般的大智慧者?
儒家孔子、墨家墨子、道家老子……
絕對不可能,一個國家哪能有這麼多大智慧者?
連孔雀國都未曾有,大秦國更不可能有,定是這秦人在騙他!
摩葉很確信姚直在騙他,如果只說墨家孔子、道家墨子、儒家老子……就算了,興許還能騙到他,可這秦人千不該萬不該將大秦國王和那啥李念公子也算在其中。
那大秦王能有多大智慧?
無一錯一首一發一內一容一在一一看!
是能和阿育王相比,還是能同佛陀一較高下?
連偉大的阿育王智慧都不及佛陀,只能成為追隨佛陀的信徒,何況一異邦國王?
摩葉也沒揭破這名秦人的謊話,他知道在某些事上,心知肚明即可,不要拆穿為好,但他已斷定大秦國沒有像佛一樣的大智慧者,也不存在佛教一樣的教派。
唉,這大秦國果然也是一蠻荒愚昧之地,那裡的人必定也是不知我佛智慧的一幫蠻夷。
然我佛和阿育王慈悲,欲使天下人皆知我佛智慧,今已知大秦國愚昧,自當為我佛度化。
摩葉笑道:「未想大秦國竟有這般多智慧者,想必大秦國定然國富力強,百業安好,不知貧僧有生之年能否去往,聆聽大秦諸位智慧者妙音。」
果然,這個孔雀國的禿子想去大秦傳播那什麼佛教佛法,但姚直也不好直接對摩葉說:你那佛教什麼玩意兒,就不要去大秦了。
他笑道:「大秦海納百川,上師只要想往,自然可去。」
姚直相信以陛下和公子的智慧,定會看出這佛教的缺點,不會讓這禿子心思得逞,也正好讓這禿子好生見識見識什麼叫真正的智慧。
省得其就像那塔坎部落的首領一樣,問出「秦孰與我大?」這等可笑的問題。
姚直門清這孔雀國的禿子肯定沒信他的話,認為他在誇誇其談,指不定在心裡嘲諷,他很想看到摩葉見識到大秦的強盛,知道他沒說謊時的表情,那一定會很精彩。
摩葉的問題問的差不多,姚直開始問他的問題:「上師,我等是奉大秦皇帝陛下之命前往貴邦出使,敢問上師,如何前往貴邦?」
摩葉並沒立即回答這個問題,他發現了一個盲點,好奇道:「幾位施主,貧僧在國內時,從未聽聞大秦之名,也未見過大秦之人,幾位施主是從哪得知我國?」
摩葉問的問題其實是:我們不知你們大秦,你們大秦也不該知道我們啊,你們現在是從哪知道的?
姚直笑道:「蓋因我大秦有一位公子,其才學蓋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是得其告知,我等才知貴邦。我等以往也不知矣!」
摩葉道:「是那位李念公子?」
姚直點頭道:「正是!」
摩葉沒再問李念是如何知道,興許那位李念公子曾經遊歷到過孔雀國,興許其在別處聽聞,殊為正常。
「這般說來,李念公子當是知曉我邦的第一位大秦人!」
摩葉話一轉,又道:「請問幾位施主出使我邦所為何事?」
姚直笑道:「自然是為兩家交好,互通有無,皇帝陛下在從公子那聽聞貴邦後,不勝欣喜,言『朕以為天下之大唯有大秦,竟還有此邦,當與之交好,互通有無,以大秦之奇換此邦之瑰,察其風土人情,曉其飲食建築,還報於朕知之!』」
這番話當然是姚直編的,始皇帝壓根兒沒給他們說過這些,是李念在培訓他們時,交代他們至少在名義上要打著「兩家交好,互通有無」的旗號。
總不能擺明了說「我們來打探你們情況,獲取你們當地物產」,那肯定會惹人不快。
摩葉也沒怎麼懷疑姚直所言,其實在他心裡,就算這些秦人來者不善,對孔雀國抱有強烈的惡意,他也不怕。
因為在他看來,孔雀國是天底下最強的國,也就這些年由於信奉佛陀,國內趨於平和,要知道在黑阿育王時代,阿育王可是殺得血流成河,人頭滾滾。
大約在四十年前,阿育王征服羯陵伽國時,俘十五萬人,殺十萬人,死傷數十萬,其他哪個國家能做到?
而大秦國肯定沒孔雀國強,這些秦人吹噓他們有千萬人,但真實人口說不定不足百萬,還不夠孔雀國一戰滅的。
因此,有何可畏,有何可懼?
反倒是這些秦人見識到了他們和孔雀國的巨大差距,才會更加心悅誠服信奉佛陀,利於他以後去往大秦國傳教。
這般想後,摩葉上師臉上的笑容更加濃郁起來,讓姚直等人摸不著頭腦。
這孔雀國的禿子又想到什麼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