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7章 這個男人來自地球
第317章 這個男人來自地球
掠過十數間標準模板的民舍,再前進數十步,馮漢民發現村頭聚集了不少人。
人群分成兩撥,一撥人是數十名佩刀軍漢。
一撥人是普通村民擁擠在一起瑟瑟發抖,還有些許村民只敢在家門口探頭探腦向外張望。
那領頭的軍漢騎在戰馬上,一身的布面甲絕非尋常小兵。
那騎手揚起馬鞭指了指眼前的老者,後者低垂看腦袋乖乖挨罵。
十餘名村民癱坐在地,腦袋上,胳膊上掛了彩,腳邊散落一個個草叉、
鋤頭之類的農具。
馮漢民靠近之後才搞清軍漢的來歷。
他們是遼西出身的官軍,此番護送方撫台就任遼東巡撫。
考慮到遼東收復「未久」,方撫台特意調遣遼西各部前往四處駐防,清繳散落的虜,務必維持地方治安。
還遼的部隊很多,這一支卻是祖家的軍隊,嚴格來說是屬於祖大壽堂弟祖大成的心腹部下。
祖家勢力在遼西盤根錯節,換做以前遼東陷落時期,任何遼東巡撫必須跟祖家搞好關係,否則三天兩頭一兵變,政令不出衙署是常有的。
即使眼下遼東收復,祖家的影響力還很強大,仍然是遼東巡撫不得不給三分薄面的存在。
強軍還遼,自然需要錢糧物資,軍事駐地,還要「圈定」自己的軍田,
以補軍隊的日常補給。
不過嘛,朝廷的軍費一向吃緊,軍費、駐地、軍田之類的,就只能靠關寧軍自行籌措。
所以遼西各部剛到遼東腹地,就派遣家丁隊下鄉征糧、征人,順便挑些不錯的熟田「劃」成軍田,遼西軍就算安頓下來了。
至於百姓的想法?
再苦一苦百姓唄,貧民們千百年來都是苦過來的。
再說這支官軍可是「很有禮貌」的,第一時間把一村之長叫出來,命其想辦法貢獻糧食和勞動力,就不勞官軍親自動手了。
這叫先禮後兵,省得鬧起來不好看。
誰料這些百姓一聽說要征糧、征人、征地就開始叫屈。
說什麼遼中的氣候比以往更冷,只能種植春小麥,不像遼南還能種植冬小麥,家家戶戶就收了一批土豆,剛夠一家人混個肚圓。
若是按照常規繳納賦稅,也能應付,但官軍張口就是「三餉」加耗,均瑤錢,貢料錢,足足要收走百姓手中大半的糧食。
虜都被趕走了,居然還要征遼,是個人都想不明白這個道理。
退一萬步說,只收糧食還能忍耐,可是還要征勞動力是怎麼回事?
均瑤錢不就是免役的費用嗎,收了錢還要征人,那這雜稅不就白交了?
要知道春播的時間在即,沒了勞動力,就意味著一家的春播都要受影響,到時候秋收之後靠什麼熬過冬天?
於是兩伙人發生了衝突。
儘管這些村民在農閒時接受了一些時日的軍事訓練,但終歸不是披掛整齊的官軍對手,很快被打垮組織。
官軍眼見村民持械「抗稅」登時就怒了,這幫泥腿子不知道從哪學會的「壞習慣」!
他們遼西官軍打不過韃子,還治不了你們這幫泥腿子?
只要打不死就往死里打。
那十餘名村民的傷勢便是這樣來的,而官軍們還在間歇性地毆打村民·—
搞清楚前因後果的馮漢民驚了,一股熟悉的氣質撲面而來。
這才是大明官軍的軍紀與脾氣,相比之下紀律嚴明的背軍簡直是「佛軍」!
眼看看官軍毆打村民,這屬於絕對的不平之事,
馮漢民的腦子還沒做出決策,雙腳已經迅速踏過去,嘴裡也大聲喊道,「放開那個小伙!」
一眾官軍循聲看去,只見一名兵丁模樣的年輕小伙緩緩走出。
「哪來的毛頭小子——」一名官軍剛說完,就被頭領甩了一馬鞭。
頭領狠狠瞪了部下一眼,隨後翻身下馬,換上一副笑臉盈盈的模樣迎上去,心中篤定此人一身戎裝,必定是友軍部隊的兵。
不過營兵都有兵營駐地,怎麼此人單單住在村子裡,還是房屋如此標準化的房屋?
要知道小兵是沒有人權的,能住在將官周邊的草棚區就是莫大的恩賜,
怎麼可能擁有單獨的房屋?
將官最多給親兵分房子,根本不可能給農奴一般的小兵給房屋。
所以頭領首先斷定,此人應當是某個下級軍官,大概率是這處「屯堡」
的首領,不是總旗官,就是直轄此地的百戶。
「敢問兄台一身戎裝,在哪位將官魔下任職啊?」頭領的語氣和善,一改方才漠視百姓的輕蔑面孔。
馮漢民聽到聲音就愣住了,手足變得酥麻起來,仿佛被抽乾了氣血,
他是被教官的教誨硬推到這的,走到這裡已經散盡勇氣,根本不知道該繼續說什麼。
他幾乎沒打過實戰,過去也是跟在背鬼軍後面做點運輸、收割的輔兵活。
要是跟人起了衝突,以他的膽子真的敢動手嗎?
要是真動手了,會不會引起兩支部隊的上官發生衝突,引發禍端?
「我、我是背鬼軍第五步兵團·」馮漢民一開口就露了怯。
官軍頭領原本還有顧慮,這下聽出馮漢民話語中的屏弱,還知道後者只是個「軍官速成班」的兵。
大概也就是個家丁而已,那沒什麼好怕的了。
這頭領一眼看透馮漢民的「外強中乾」,湊到後者耳邊低語道,「你小子最好給我讓開點。你也不想給你背鬼軍的將爺招麻煩吧?」
馮漢民渾身一顫,一句話也說不出口,直到官軍頭目旋即拍了拍他的肩,他甚至有種劫後餘生的放鬆感。
「韃虜未滅,流寇未除,報效朝廷乃是天經地義,豈有不繳三餉之理!」頭目大聲吶喊幾句,隨後命令部下進村「征糧」。
幾個兵丁還沒進村,就瞅見一位探頭探腦的村婦,當即冒出一陣邪惡的眼神。
三人快步上前闖進屋內,室內頓時響起一陣尖叫。
那村婦打開窗戶跳了出來,沖看村民聲嘶力竭地求援。
奈何勇敢的村民都被打倒在地上,剩下的村民只敢默默低下頭,不去看不去聽。
忽然那村婦一下抓住馮漢民的胳膊,仿佛抓住一根救命稻草。
她的眼神在向馮漢民求救,但他臉上下意識露出的膽怯面容,卻叫村婦絕望地叫出聲來,「不!」
尖叫聲仍在身後響起,村婦拼了命的掙扎,隨即又多了一些村民被毆打的慘叫聲。
面對這些悲劇,馮漢民腦中忽然響起一句句話語。
這就難道就是教官對他的教誨嗎,眼睜睜看著一位村婦被官軍糟蹋,看著村民被痛扁嗎,看著官軍肆意搶劫?
就像過去一樣,見到任何不平之事都只能默默忍受?然後等著救星從天而降,把他救出火海?
你馮漢民訓練數個月吃下的糧食,難道都被狗吃了麼?
背鬼軍把你從地獄裡拽出來,就是讓你繼續做慫蛋的嗎?!
馮漢民握了握手掌,一股熱血緩緩湧入腦海,這一回鬆軟的手掌握緊成拳。
就算自己是個弱者,但不能,也不該在該站出來的時候袖手旁觀!
他應該出手!
「都他娘的給我住手!」
要時間,馮漢民重掌了意識,衝垮了軟弱,使出全力將那村婦拽了過來,然後揮出重拳狠狠砸在一名官軍臉上。
似乎沒想到預料中的「軟蛋」竟敢出手,其他官軍文好氣又好笑地紛紛走來。
村裡的婦女見狀趕緊退到村莊的外圈,還敢留在村裡的不是寡婦,就是老太婆。
由於村莊的大道不算寬敲,只能站立幾個糙漢,使得馮漢民不至於同時面對多人,這樣減小了直接面對多人的劣勢。
曾經在訓練中學習過的肉搏技巧湧上腦海,馮漢民面對率先撲來的官軍,一個閃身躲過攻擊,隨後拽住對方的胳膊,以一個相當標準姿勢將對方摔過肩頭。
隨著一聲噗通悶響,一名「敵人」摔倒在地。
好!
馮漢民忍不住在心中喝彩。
教官訓練的肉搏技巧沒有白費,這是他第一次憑藉自己的實力擊敗對手,一種難以言喻的成就感與自豪感油然而生。
他真的能做到!
只要一個接一個擊敗對手,大概能打垮對手的士氣,叫對方見好就收。
新的攻擊又來了,馮漢民繼續擺好架勢,打算故技重施。
誰料襲來的軍漢中途變了一套攻擊姿勢,騙得馮漢民防守動作落空,緊接著揮出一拳追擊。
敵人的攻擊速度很慢,馮漢民暗想自己能躲過去,甚至可以追加一發上勾拳,打痛對方的下巴。
磅喊一拳,馮漢民被打的暈頭轉向。
對方的攻擊很慢,但他的閃避速度更慢。
果然理想很美好,現實很骨感,他有心勇敢一把,奈何實力不濟,沒法像戰無不勝的背鬼軍一般,把敵人全部擊敗。
馮漢民酸軟無力地倒在地上,隨後被數名軍漢一起拳打腳踢。
拳腳如雨水般落下,村民的慘叫聲在耳邊迴蕩。
軍漢們猶如一鬨而散的鴿子一般四處尋找糧食財物。
村裡的小黃狗豪叫起來,但是這些桀驁不馴的官軍可不怕狗,只聽一聲短促的悲鳴,倒地的小黃狗身下涸出一片深紅色的血液。
村長小心翼翼地跪伏在地上,視線的餘角範圍皆是官軍四處亂走的官靴,以及男女青壯被打倒拖拽的草鞋、赤腳。
被眾人棄置至一邊的馮漢民遍體鱗傷。
他一瞬間回想起過去被官軍、貪官、韃虜支配的恐懼。
生活不怕好壞,就怕對比。
在上述歲人的治下,他是一頭豬狗,可在背軍的庇護下,他終於有了點人樣。
只可惜他的實力不夠,還是守不住自已的生活,守不住這些村民。
他這才意識到,自已想關起門過安逸生活的念頭簡直幼稚。
他不想紛爭,可是紛爭會找上他。
如果沒有自保的實力,任何強敵都能隨時剝奪他的一切。
他一兩八錢的月,他的一日三餐,他的一身裝備,在此時又能派上什麼用場?
只要這些兵匪、貪官存在一天,他就永遠不會有好日子過,過去的悲慘生活隨時都會捲土重來。
可惡啊,為什麼他想安逸活下去的小小願望,都不能實現!
這些該死的狗賊,永遠想著踐踏他的生活,奪走他辛辛苦苦積贊的一切!
村民的土豆正在被奪走,原本村裡的歡聲笑語被悽厲哭豪所取代。
望著一個個悲慘的村民,馮漢民腦子裡忽然閃過一絲念頭。
如此慘狀可以消失不見。
貪官兵匪沒來之前,在背鬼軍的治下不就是美好公平的麼?
只有背軍才能救他,才能拯救這些村民。
要想讓今日的悲劇不再重演,除非幫助背鬼軍掃清一切魅,讓背鬼軍繼續向上,一步步做到最高!
馮漢民頓時被自己「大逆不道」的想法震驚了,但這一次卻覺得有些理所當然。背鬼軍就該如此!
他總算明白那些「逆黨」的狂熱情緒從何而來失而復得,得而復失的痛,他親身體會一次,才深刻地明白了。
不能用自己雙手保住的美好,只是鏡花水月,一場夢啊。
他掙扎地扭過頭,瞧見一位縮在門前的年輕小伙,朝著對方拋出自己的小刀。
他告訴對方,去找附近的背軍駐軍,去求援。
那小伙似乎找到了迷途中的方向,接過小刀便趕緊奔出村莊—
官軍兩人一組,將村裡的牲畜挨個捆在木棍上,有人搶來一些粗布直接蓋在馬背上。
有人則是將農民糧櫃的糧食搜刮一空,更把村里為數不多的馬車也一併笑納,村里接連響起一陣陣撕心裂肺的哭豪。
農民們跪在地上哭天喊地,但一旁的官軍毫無情緒波動,甚至還想笑。
「俺們替你們打了多少年韃子,以後還要幫你們防著北逃的韃虜。收你們點糧食算什麼!」
背著一袋糧食的官軍狠狠2了一口唾沫,一腳端飛抱住自己大腿的農民。
「耕牛可不能帶走啊!」
一聲尖銳的悽厲叫聲劃破長空,一名老婦人拼死一般撲到一頭耕牛身上。
這是背軍低價賣給村子的耕生,簡直比她這般的老婦還要值錢!
任憑官軍如何拖拽,老婦人也不許官軍帶走村里為數不多的耕牛。
「礙事!」
官軍衝著那老婦狠狠端一腳,正中心腹,那老婦當場兩眼泛白,暈倒在地上昏死過去。
村子裡一片雞飛狗跳,官軍到處尋找雞公車、板車等載貨的用具。
就在此時,受傷倒地的馮漢民再度站起身。
「住手!我叫你們住手!」馮漢民苦苦支撐受傷的身體。
面對強敵的威壓,他即便渾身顫抖,也要直面自己軟弱無力的內心。
「這小子還能站起來。」官軍紛紛笑,好似無聊生活新添了一份笑料。
「啊啊啊啊啊!」馮漢民吶喊著揮拳衝鋒。
「不自量力。」官軍輕鬆一拳擊中馮漢民的肚腹。
宛如有一把匕首在腸胃處攪動,馮漢民下意識捂住肚子跪倒在地,
既然想過安逸的生活,就要靠自己的力量去爭取———
他艱難地爬起,鍥而不捨地揮出比方才還要弱上三分的一拳。
官軍像是玩鬧似的,輕鬆躲過他的拳擊,隨後緩慢抓住他的胳膊,只用很小的氣力就把他掀翻在地。
翻滾,翻滾,翻滾馮漢民覺得自己好像花費了好久的時間,才重新站了起來。
臉上糊滿了頭上流下來的血,馮漢民發現自己連再次拉近與兵匪的距離都難以做到。
兩人之間的間距仿佛有一道無法跨越的鴻溝,身體傳來一陣陣警告,告誡他不要再重複徒勞的舉動,他需要救助和休息,他可能會死頭暈目眩的馮漢民看到了哭嚎的村民。
他知道自己只是在逼能,知道自己的戰鬥力打不過幾個人但明知不可為而為之,是背軍一直傳達過的勇氣。
人類的讚歌就是勇氣的讚歌!
文化課上就是這般教的啊!
從他下定決心不再做一個懦夫時,他就忘卻了所有的恐懼。
他擺出學來的肉搏技巧,懇求努力學習的記憶給予更多幫助。
馮漢民決定不再旁觀一切悲劇,要像背鬼軍一樣,勇敢地戰鬥到最後一刻。
背鬼軍告訴他的那句話,你願意堂堂正正戰死,還是窩囊地苟活,甚至可能被折磨致死·.·
過去他的回答可能是能活一天是一天,但現在他終於能認真回答一次,
他想要堂堂正正站著,再也別跪下去。
今天輪到他親自守護村民,守護自己安逸的生活!
「啊啊啊啊啊!」世界仿佛失去聲音,難以掌握平衡的馮漢民義無反顧地發起了整腳的衝鋒。
就連一旁放棄抵抗的村民,都在勸他別打了,再打下去真要沒命的——
馮漢民不聽,只是一味地發起衝鋒。
他被官軍戲耍著踢飛、掀翻,卻又一次次站起身。
除非他被打死,否則他能跟這些官軍耗到太陽落山。
就在村民都以為馮漢民會被活活打死之際,忽然聽見村外傳出一陣號角聲。
隆隆的號角聲綿長且肅穆,那熟悉的聲音節奏使得馮漢民嘴角微微揚起一道弧度。
他一向崇拜的背冤軍,來了。
掠過十數間標準模板的民舍,再前進數十步,馮漢民發現村頭聚集了不少人。
人群分成兩撥,一撥人是數十名佩刀軍漢。
一撥人是普通村民擁擠在一起瑟瑟發抖,還有些許村民只敢在家門口探頭探腦向外張望。
那領頭的軍漢騎在戰馬上,一身的布面甲絕非尋常小兵。
那騎手揚起馬鞭指了指眼前的老者,後者低垂看腦袋乖乖挨罵。
十餘名村民癱坐在地,腦袋上,胳膊上掛了彩,腳邊散落一個個草叉、
鋤頭之類的農具。
馮漢民靠近之後才搞清軍漢的來歷。
他們是遼西出身的官軍,此番護送方撫台就任遼東巡撫。
考慮到遼東收復「未久」,方撫台特意調遣遼西各部前往四處駐防,清繳散落的虜,務必維持地方治安。
還遼的部隊很多,這一支卻是祖家的軍隊,嚴格來說是屬於祖大壽堂弟祖大成的心腹部下。
祖家勢力在遼西盤根錯節,換做以前遼東陷落時期,任何遼東巡撫必須跟祖家搞好關係,否則三天兩頭一兵變,政令不出衙署是常有的。
即使眼下遼東收復,祖家的影響力還很強大,仍然是遼東巡撫不得不給三分薄面的存在。
強軍還遼,自然需要錢糧物資,軍事駐地,還要「圈定」自己的軍田,
以補軍隊的日常補給。
不過嘛,朝廷的軍費一向吃緊,軍費、駐地、軍田之類的,就只能靠關寧軍自行籌措。
所以遼西各部剛到遼東腹地,就派遣家丁隊下鄉征糧、征人,順便挑些不錯的熟田「劃」成軍田,遼西軍就算安頓下來了。
至於百姓的想法?
再苦一苦百姓唄,貧民們千百年來都是苦過來的。
再說這支官軍可是「很有禮貌」的,第一時間把一村之長叫出來,命其想辦法貢獻糧食和勞動力,就不勞官軍親自動手了。
這叫先禮後兵,省得鬧起來不好看。
誰料這些百姓一聽說要征糧、征人、征地就開始叫屈。
說什麼遼中的氣候比以往更冷,只能種植春小麥,不像遼南還能種植冬小麥,家家戶戶就收了一批土豆,剛夠一家人混個肚圓。
若是按照常規繳納賦稅,也能應付,但官軍張口就是「三餉」加耗,均瑤錢,貢料錢,足足要收走百姓手中大半的糧食。
虜都被趕走了,居然還要征遼,是個人都想不明白這個道理。
退一萬步說,只收糧食還能忍耐,可是還要征勞動力是怎麼回事?
均瑤錢不就是免役的費用嗎,收了錢還要征人,那這雜稅不就白交了?
要知道春播的時間在即,沒了勞動力,就意味著一家的春播都要受影響,到時候秋收之後靠什麼熬過冬天?
於是兩伙人發生了衝突。
儘管這些村民在農閒時接受了一些時日的軍事訓練,但終歸不是披掛整齊的官軍對手,很快被打垮組織。
官軍眼見村民持械「抗稅」登時就怒了,這幫泥腿子不知道從哪學會的「壞習慣」!
他們遼西官軍打不過韃子,還治不了你們這幫泥腿子?
只要打不死就往死里打。
那十餘名村民的傷勢便是這樣來的,而官軍們還在間歇性地毆打村民·—
搞清楚前因後果的馮漢民驚了,一股熟悉的氣質撲面而來。
這才是大明官軍的軍紀與脾氣,相比之下紀律嚴明的背軍簡直是「佛軍」!
眼看看官軍毆打村民,這屬於絕對的不平之事,
馮漢民的腦子還沒做出決策,雙腳已經迅速踏過去,嘴裡也大聲喊道,「放開那個小伙!」
一眾官軍循聲看去,只見一名兵丁模樣的年輕小伙緩緩走出。
「哪來的毛頭小子——」一名官軍剛說完,就被頭領甩了一馬鞭。
頭領狠狠瞪了部下一眼,隨後翻身下馬,換上一副笑臉盈盈的模樣迎上去,心中篤定此人一身戎裝,必定是友軍部隊的兵。
不過營兵都有兵營駐地,怎麼此人單單住在村子裡,還是房屋如此標準化的房屋?
要知道小兵是沒有人權的,能住在將官周邊的草棚區就是莫大的恩賜,
怎麼可能擁有單獨的房屋?
將官最多給親兵分房子,根本不可能給農奴一般的小兵給房屋。
所以頭領首先斷定,此人應當是某個下級軍官,大概率是這處「屯堡」
的首領,不是總旗官,就是直轄此地的百戶。
「敢問兄台一身戎裝,在哪位將官魔下任職啊?」頭領的語氣和善,一改方才漠視百姓的輕蔑面孔。
馮漢民聽到聲音就愣住了,手足變得酥麻起來,仿佛被抽乾了氣血,
他是被教官的教誨硬推到這的,走到這裡已經散盡勇氣,根本不知道該繼續說什麼。
他幾乎沒打過實戰,過去也是跟在背鬼軍後面做點運輸、收割的輔兵活。
要是跟人起了衝突,以他的膽子真的敢動手嗎?
要是真動手了,會不會引起兩支部隊的上官發生衝突,引發禍端?
「我、我是背鬼軍第五步兵團·」馮漢民一開口就露了怯。
官軍頭領原本還有顧慮,這下聽出馮漢民話語中的屏弱,還知道後者只是個「軍官速成班」的兵。
大概也就是個家丁而已,那沒什麼好怕的了。
這頭領一眼看透馮漢民的「外強中乾」,湊到後者耳邊低語道,「你小子最好給我讓開點。你也不想給你背鬼軍的將爺招麻煩吧?」
馮漢民渾身一顫,一句話也說不出口,直到官軍頭目旋即拍了拍他的肩,他甚至有種劫後餘生的放鬆感。
「韃虜未滅,流寇未除,報效朝廷乃是天經地義,豈有不繳三餉之理!」頭目大聲吶喊幾句,隨後命令部下進村「征糧」。
幾個兵丁還沒進村,就瞅見一位探頭探腦的村婦,當即冒出一陣邪惡的眼神。
三人快步上前闖進屋內,室內頓時響起一陣尖叫。
那村婦打開窗戶跳了出來,沖看村民聲嘶力竭地求援。
奈何勇敢的村民都被打倒在地上,剩下的村民只敢默默低下頭,不去看不去聽。
忽然那村婦一下抓住馮漢民的胳膊,仿佛抓住一根救命稻草。
她的眼神在向馮漢民求救,但他臉上下意識露出的膽怯面容,卻叫村婦絕望地叫出聲來,「不!」
尖叫聲仍在身後響起,村婦拼了命的掙扎,隨即又多了一些村民被毆打的慘叫聲。
面對這些悲劇,馮漢民腦中忽然響起一句句話語。
這就難道就是教官對他的教誨嗎,眼睜睜看著一位村婦被官軍糟蹋,看著村民被痛扁嗎,看著官軍肆意搶劫?
就像過去一樣,見到任何不平之事都只能默默忍受?然後等著救星從天而降,把他救出火海?
你馮漢民訓練數個月吃下的糧食,難道都被狗吃了麼?
背鬼軍把你從地獄裡拽出來,就是讓你繼續做慫蛋的嗎?!
馮漢民握了握手掌,一股熱血緩緩湧入腦海,這一回鬆軟的手掌握緊成拳。
就算自己是個弱者,但不能,也不該在該站出來的時候袖手旁觀!
他應該出手!
「都他娘的給我住手!」
要時間,馮漢民重掌了意識,衝垮了軟弱,使出全力將那村婦拽了過來,然後揮出重拳狠狠砸在一名官軍臉上。
似乎沒想到預料中的「軟蛋」竟敢出手,其他官軍文好氣又好笑地紛紛走來。
村裡的婦女見狀趕緊退到村莊的外圈,還敢留在村裡的不是寡婦,就是老太婆。
由於村莊的大道不算寬敲,只能站立幾個糙漢,使得馮漢民不至於同時面對多人,這樣減小了直接面對多人的劣勢。
曾經在訓練中學習過的肉搏技巧湧上腦海,馮漢民面對率先撲來的官軍,一個閃身躲過攻擊,隨後拽住對方的胳膊,以一個相當標準姿勢將對方摔過肩頭。
隨著一聲噗通悶響,一名「敵人」摔倒在地。
好!
馮漢民忍不住在心中喝彩。
教官訓練的肉搏技巧沒有白費,這是他第一次憑藉自己的實力擊敗對手,一種難以言喻的成就感與自豪感油然而生。
他真的能做到!
只要一個接一個擊敗對手,大概能打垮對手的士氣,叫對方見好就收。
新的攻擊又來了,馮漢民繼續擺好架勢,打算故技重施。
誰料襲來的軍漢中途變了一套攻擊姿勢,騙得馮漢民防守動作落空,緊接著揮出一拳追擊。
敵人的攻擊速度很慢,馮漢民暗想自己能躲過去,甚至可以追加一發上勾拳,打痛對方的下巴。
磅喊一拳,馮漢民被打的暈頭轉向。
對方的攻擊很慢,但他的閃避速度更慢。
果然理想很美好,現實很骨感,他有心勇敢一把,奈何實力不濟,沒法像戰無不勝的背鬼軍一般,把敵人全部擊敗。
馮漢民酸軟無力地倒在地上,隨後被數名軍漢一起拳打腳踢。
拳腳如雨水般落下,村民的慘叫聲在耳邊迴蕩。
軍漢們猶如一鬨而散的鴿子一般四處尋找糧食財物。
村裡的小黃狗豪叫起來,但是這些桀驁不馴的官軍可不怕狗,只聽一聲短促的悲鳴,倒地的小黃狗身下涸出一片深紅色的血液。
村長小心翼翼地跪伏在地上,視線的餘角範圍皆是官軍四處亂走的官靴,以及男女青壯被打倒拖拽的草鞋、赤腳。
被眾人棄置至一邊的馮漢民遍體鱗傷。
他一瞬間回想起過去被官軍、貪官、韃虜支配的恐懼。
生活不怕好壞,就怕對比。
在上述歲人的治下,他是一頭豬狗,可在背軍的庇護下,他終於有了點人樣。
只可惜他的實力不夠,還是守不住自已的生活,守不住這些村民。
他這才意識到,自已想關起門過安逸生活的念頭簡直幼稚。
他不想紛爭,可是紛爭會找上他。
如果沒有自保的實力,任何強敵都能隨時剝奪他的一切。
他一兩八錢的月,他的一日三餐,他的一身裝備,在此時又能派上什麼用場?
只要這些兵匪、貪官存在一天,他就永遠不會有好日子過,過去的悲慘生活隨時都會捲土重來。
可惡啊,為什麼他想安逸活下去的小小願望,都不能實現!
這些該死的狗賊,永遠想著踐踏他的生活,奪走他辛辛苦苦積贊的一切!
村民的土豆正在被奪走,原本村裡的歡聲笑語被悽厲哭豪所取代。
望著一個個悲慘的村民,馮漢民腦子裡忽然閃過一絲念頭。
如此慘狀可以消失不見。
貪官兵匪沒來之前,在背鬼軍的治下不就是美好公平的麼?
只有背軍才能救他,才能拯救這些村民。
要想讓今日的悲劇不再重演,除非幫助背鬼軍掃清一切魅,讓背鬼軍繼續向上,一步步做到最高!
馮漢民頓時被自己「大逆不道」的想法震驚了,但這一次卻覺得有些理所當然。背鬼軍就該如此!
他總算明白那些「逆黨」的狂熱情緒從何而來失而復得,得而復失的痛,他親身體會一次,才深刻地明白了。
不能用自己雙手保住的美好,只是鏡花水月,一場夢啊。
他掙扎地扭過頭,瞧見一位縮在門前的年輕小伙,朝著對方拋出自己的小刀。
他告訴對方,去找附近的背軍駐軍,去求援。
那小伙似乎找到了迷途中的方向,接過小刀便趕緊奔出村莊—
官軍兩人一組,將村裡的牲畜挨個捆在木棍上,有人搶來一些粗布直接蓋在馬背上。
有人則是將農民糧櫃的糧食搜刮一空,更把村里為數不多的馬車也一併笑納,村里接連響起一陣陣撕心裂肺的哭豪。
農民們跪在地上哭天喊地,但一旁的官軍毫無情緒波動,甚至還想笑。
「俺們替你們打了多少年韃子,以後還要幫你們防著北逃的韃虜。收你們點糧食算什麼!」
背著一袋糧食的官軍狠狠2了一口唾沫,一腳端飛抱住自己大腿的農民。
「耕牛可不能帶走啊!」
一聲尖銳的悽厲叫聲劃破長空,一名老婦人拼死一般撲到一頭耕牛身上。
這是背軍低價賣給村子的耕生,簡直比她這般的老婦還要值錢!
任憑官軍如何拖拽,老婦人也不許官軍帶走村里為數不多的耕牛。
「礙事!」
官軍衝著那老婦狠狠端一腳,正中心腹,那老婦當場兩眼泛白,暈倒在地上昏死過去。
村子裡一片雞飛狗跳,官軍到處尋找雞公車、板車等載貨的用具。
就在此時,受傷倒地的馮漢民再度站起身。
「住手!我叫你們住手!」馮漢民苦苦支撐受傷的身體。
面對強敵的威壓,他即便渾身顫抖,也要直面自己軟弱無力的內心。
「這小子還能站起來。」官軍紛紛笑,好似無聊生活新添了一份笑料。
「啊啊啊啊啊!」馮漢民吶喊著揮拳衝鋒。
「不自量力。」官軍輕鬆一拳擊中馮漢民的肚腹。
宛如有一把匕首在腸胃處攪動,馮漢民下意識捂住肚子跪倒在地,
既然想過安逸的生活,就要靠自己的力量去爭取———
他艱難地爬起,鍥而不捨地揮出比方才還要弱上三分的一拳。
官軍像是玩鬧似的,輕鬆躲過他的拳擊,隨後緩慢抓住他的胳膊,只用很小的氣力就把他掀翻在地。
翻滾,翻滾,翻滾馮漢民覺得自己好像花費了好久的時間,才重新站了起來。
臉上糊滿了頭上流下來的血,馮漢民發現自己連再次拉近與兵匪的距離都難以做到。
兩人之間的間距仿佛有一道無法跨越的鴻溝,身體傳來一陣陣警告,告誡他不要再重複徒勞的舉動,他需要救助和休息,他可能會死頭暈目眩的馮漢民看到了哭嚎的村民。
他知道自己只是在逼能,知道自己的戰鬥力打不過幾個人但明知不可為而為之,是背軍一直傳達過的勇氣。
人類的讚歌就是勇氣的讚歌!
文化課上就是這般教的啊!
從他下定決心不再做一個懦夫時,他就忘卻了所有的恐懼。
他擺出學來的肉搏技巧,懇求努力學習的記憶給予更多幫助。
馮漢民決定不再旁觀一切悲劇,要像背鬼軍一樣,勇敢地戰鬥到最後一刻。
背鬼軍告訴他的那句話,你願意堂堂正正戰死,還是窩囊地苟活,甚至可能被折磨致死·.·
過去他的回答可能是能活一天是一天,但現在他終於能認真回答一次,
他想要堂堂正正站著,再也別跪下去。
今天輪到他親自守護村民,守護自己安逸的生活!
「啊啊啊啊啊!」世界仿佛失去聲音,難以掌握平衡的馮漢民義無反顧地發起了整腳的衝鋒。
就連一旁放棄抵抗的村民,都在勸他別打了,再打下去真要沒命的——
馮漢民不聽,只是一味地發起衝鋒。
他被官軍戲耍著踢飛、掀翻,卻又一次次站起身。
除非他被打死,否則他能跟這些官軍耗到太陽落山。
就在村民都以為馮漢民會被活活打死之際,忽然聽見村外傳出一陣號角聲。
隆隆的號角聲綿長且肅穆,那熟悉的聲音節奏使得馮漢民嘴角微微揚起一道弧度。
他一向崇拜的背冤軍,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