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國國王帶來的恐慌
2024年12月2日星期一天氣陰
我的領導羅斯特今天終於出差回來了。
早上進公司後,在去往F棟的路上碰到他:他中等身高有點發福,我瞥見他,突然發現出差的這一個月他又蒼老了一些,面容略顯憔悴,依稀可見新增的白髮。我不禁感慨不到40歲的人,當部門領導兩年以來,肉眼可見地變老!
我和他一同步行進辦公室,落座到各自的座位上。他坐在我的右手邊,頓時我感覺那種緊迫感又回來了,我變得很精神很積極。的確,領導在與不在的工作狀態還是有區別的。
我突然想起上周五一留洋的同學回來看我,聊到國內外的工作對比,他說:「我們每周只上4天班,32個小時。」
我打趣到:「難怪你們工作的反饋總是那麼慢,我國外的幾個供應商總是不能及時回復我郵件。」
他興致高昂地說:「嘿,Yolanda,Haven't you noticed that Chinese people are getting older faster and faster?」
我笑笑,竟無言以對!
看著羅斯特這兩年的變化,我不禁感慨:Yes,Chinese people are getting older faster and faster!
言歸正傳,今天一來先是杜常找我要變更排查的收集情況,他11月22號發的郵件要求11月29號反饋。說實話,這期間羅斯特不在(然後還有另外兩個同事出差),部門只有4個人,我雖然當天郵件分發給大家了,但是包括我在內都還沒開始行動這件事情。
這件事情的起因便是上次TR資質審查深市啟輝地址變更未及時通知到TR備案機構的事情,雖然外部審查老師未追究,但是發現的問題內控要改善到底。因此,杜常才鬧了這麼一出。
我在微信工作群里提醒大家今天完成排查並收集回執,羅斯特此時出來助力於我:「@蘭達,請今天下午16:00點前更新表格完成情況,並發郵件出來。」
大家看到他發話了,都紛紛行動了起來,當然包括我!
正在向各個供應商分發排查函之際,郵箱彈出來一封秦牧的郵件:「客戶中揚進口原材料戰略儲備會議,9:30分,A棟705會議室。」
我瞥了一眼時間,9:23分。趕緊抱起電腦往A棟沖,半路接到秦牧的電話:「蘭達姐......」
還沒等他說完,我連忙回答:「在路上了,在路上了,莫催。」
沖攏會議室,發現只有我和秦牧兩個人到了。
「什麼意思,我倆個人開會嗎?」
「他們還沒來,我在催。」
「你看嘛,我從F棟都跑過來了,你們本地的還沒到。」
秦牧是個高高的帥小伙,顏值高的人總讓人賞心悅目,因此時不時開開玩笑來調劑枯燥乏味的工作。
參會的人陸陸續續到齊了,秦牧將中揚的產品投影出來,一共12款產品,客戶要求12月4日回復是否能滿足未來兩年的供貨。
秦牧介紹了事情的來龍去脈,並進行了分工,會後大家分頭行動。
我的工作量比較大,而且時間比較緊張,我必須從他們提供的各產品的物料清單中,識別出來進口物料。
因此,我要求他們上午將這12款產品的物料清單提供給我。
散會後,我一遍又一遍地跟催,終於在11:40分,工程師將12個產品的物料清單發了出來。
一堆零散的東西,粗糙的像毛坯房,我無奈地搖搖頭,嘆了口氣。心裡默念:「干吧,下午上班就開始干!任重而道遠。」
下午13:00上班,我就開始幹起來。
我新建了一個表格,把這12張物料清單的表格匯總到我的一個表格中,匯總到一半的時候,我發現應該將每個產品的名稱體現在我的表格中,而不只是內容,不然他們拿過去不知道對應的是哪些產品。雖然,我只需要物料清單,但是為了他們方便,我又重新匯總了一遍。
匯總工作做完以後,我專注地開始識別裡面的進口原材料。
我將近幾年的採購訂單從B系統導出來,在用EXCEL中VLOOKUP的功能將供應商抓取到我的匯總表,根據熟悉的進口供應商將進口器件識別出來,這一步解決了我60%的識別工作;剩下的40%,只能老老實實一條一條去識別,我不僅識別了是否是進口原材料,還將品牌產地寫出來了,之所有做這一步,是為了讓自己更加清楚哪些原材料是哪些國家進口的,同時也能排查出在當前形勢下,哪些國家的物料需要重點關注。不認識的品牌通過詢問供應商+百度搜索的形勢,終於在15:00前完成了識別工作。
我將識別過的清單發送給秦牧和工程師,希望他們對我識別的結果加以二次確認,以及排查出已經國產化替代的原材料,這樣就可以減少一部分需要關注的原材料。
完成識別工作後,我給秦牧發了一條微信:「秦帥,我識別好的清單已經發過去了,請跟進工程師二次確認後在16:00前反饋給我,因為外發跟供應商摸底貨期和價格是很耗時間的過程,需要兩三天才能收集齊全。所以,請儘快完成!」
在等他回復之際,我思索著近來國際發生的一些事情,M國的國王競選結果出爐,該國王喜歡打貿易經濟戰,此舉可能會影響原材料的採購。所以,我們要未雨綢繆,雖然大家都覺得不依賴進口原材料才是出路,但是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尤其我們航空行業,涉及到安全性能。
此番不禁讓我回憶起那痛苦的兩年:2018年7月6日M國和我國開始打貿易戰,一開始是各種關稅不斷增收,到後來2019開始限制高新技術原材料出口,2020年很多原材料的價格一夜之間爆翻無數倍,訂貨周期也跟著以年為單位延長。未見過此舉,便未意識到此形勢將帶來的巨大影響,當時負責該塊業務的同事每一次匯報都停留在中基層領導間,直到一款40多元的原材料價格飆升至5-600多的單價,全公司才猛然醒悟,成本上漲千萬,驚動了所有的高層。
然後,荒唐的是審計部門開始下來追責(寫到此處,我是相當痛心疾首的),追究為何沒有提前識別風險上報,為何沒有預警機智,甚至要將這些損失作為對當時負責人的罰款依據!
那時候,人人自危,如履薄冰,所有的矛頭齊刷刷地擲向供應鏈,整個供應鏈的氣壓每天都很低,大家仿佛生活在一隻易碎的冰瓶中,不敢說話甚至喘氣!
經過一年多的折磨,當時直接負責進口原材料的同事被審計調查了幾次後,心灰意冷,毅然決然地選擇了辭職。
她離職的前幾天,當時的領導找到我,讓我接手該部分工作。我當然是不願意的,如此一個燙手的山芋,我唯恐我小命不保。
然後就是各層領導給我做思想工作,我有種臨危受命的感覺。按理說如此困局交付於我,我應當順杆往上提點要求,可是當時我並未提出任何要求,因為我不確定這條黑暗的通道要持續多久,我也不確定我是否能全身而退!
我從未負責過進口原材料,英語也馬馬虎虎,在接手初期,我每天不停地一顆一顆地翻看這幾百顆原材料,記住它們的英文名稱,記住它們的產地,記住它們國外的供應商,學著用英語去跟他們交流,不停地在找原材料,找能滿足貨期的,找價格更低的。最痛苦的是,找到了貨源,剛走完一大堆繁瑣的流程,貨沒了;或者價格又漲了;如此往復一遍又一遍地絕望。
除此之外,每天還要寫匯報PPT,一遍又一遍地修改,經常弄到晚上11-12點才下班。22年中,在接手快一年的時間後,我實在有些堅持不住了,我也發起了離職申請。
可是,在我提交申請的第二天供應鏈的負責人突然被要求離開,於是四面八方都知道該人已經被公司開了。
又過了一天,新來了一位負責人付總。猶記得當時我們正在會議室討論進口原材料的應對策略,我的導師同時也是公司的總經理明總帶了一位男士進來,簡單的介紹後,大家才知道他是新來的供應鏈負責人。他愛笑,一口潔白的牙呲,自身散發著平易近人的魅力。
他參加了我們的會議,下來他就找到我,要跟我單獨聊一下,我知道他應該是想勸我留下來,他說:「我到一個公司無非追求的三點,1.能不能學到東西;2.能不能養活家人;3.乾的開不開心。希望你給我一個機會,看看我接下來能不能讓供應鏈的現狀好轉。」
我受寵若驚,這麼大的領導讓我給他機會,我躲都不知道往哪兒躲。這個台階我是下也的下,不下也得下啊!
我並未正面回復他,我有點亂,需要考慮。
第二天,明總又找我過去聊聊,沒想到一個辭職居然驚動了明總。聊了很多,我也說了我內心很多想法。最後,在明總的誠懇挽留下,我答應留下來。
第三天,CEO,明總,以及付總邀請我們供應鏈相關的幾個同事一起聚餐吃飯,CEO說明了公司出現了這些問題,不是下面員工的問題,是管理出了問題,希望我們能一如既往地繼續為公司奉獻。
我幾乎要落淚,為了不丟人,我不停地強忍並轉移注意力。終究沒讓淚水掉下來,我知道如果掉下來後,就會如泄洪般無法停止,那麼多的心酸,那麼多的委屈,那麼多的不容易,那麼多在黑暗中砥礪前行還不被理解的日子.....一一在腦海中閃過。
這頓飯,猶如如來終於將壓著孫悟空的大手翻了過來,供應鏈的氛圍逐日好轉,在付總和明總的影響下,公司各內部各部門也對供應鏈的看法逐步改觀,插在身上的矛頭終於被一一拔出。
當然領導也對我們做出了升職加薪的嘉獎,熬過2022年的冬天,終於迎來了2023年的春天,進口原材料的狀況像當初惡化的趨勢那樣急劇好轉,一直持續到現在。
可是,四年一個輪迴,M國的國王一上台,接下來是否又將回到噩夢中......
我的領導羅斯特今天終於出差回來了。
早上進公司後,在去往F棟的路上碰到他:他中等身高有點發福,我瞥見他,突然發現出差的這一個月他又蒼老了一些,面容略顯憔悴,依稀可見新增的白髮。我不禁感慨不到40歲的人,當部門領導兩年以來,肉眼可見地變老!
我和他一同步行進辦公室,落座到各自的座位上。他坐在我的右手邊,頓時我感覺那種緊迫感又回來了,我變得很精神很積極。的確,領導在與不在的工作狀態還是有區別的。
我突然想起上周五一留洋的同學回來看我,聊到國內外的工作對比,他說:「我們每周只上4天班,32個小時。」
我打趣到:「難怪你們工作的反饋總是那麼慢,我國外的幾個供應商總是不能及時回復我郵件。」
他興致高昂地說:「嘿,Yolanda,Haven't you noticed that Chinese people are getting older faster and faster?」
我笑笑,竟無言以對!
看著羅斯特這兩年的變化,我不禁感慨:Yes,Chinese people are getting older faster and faster!
言歸正傳,今天一來先是杜常找我要變更排查的收集情況,他11月22號發的郵件要求11月29號反饋。說實話,這期間羅斯特不在(然後還有另外兩個同事出差),部門只有4個人,我雖然當天郵件分發給大家了,但是包括我在內都還沒開始行動這件事情。
這件事情的起因便是上次TR資質審查深市啟輝地址變更未及時通知到TR備案機構的事情,雖然外部審查老師未追究,但是發現的問題內控要改善到底。因此,杜常才鬧了這麼一出。
我在微信工作群里提醒大家今天完成排查並收集回執,羅斯特此時出來助力於我:「@蘭達,請今天下午16:00點前更新表格完成情況,並發郵件出來。」
大家看到他發話了,都紛紛行動了起來,當然包括我!
正在向各個供應商分發排查函之際,郵箱彈出來一封秦牧的郵件:「客戶中揚進口原材料戰略儲備會議,9:30分,A棟705會議室。」
我瞥了一眼時間,9:23分。趕緊抱起電腦往A棟沖,半路接到秦牧的電話:「蘭達姐......」
還沒等他說完,我連忙回答:「在路上了,在路上了,莫催。」
沖攏會議室,發現只有我和秦牧兩個人到了。
「什麼意思,我倆個人開會嗎?」
「他們還沒來,我在催。」
「你看嘛,我從F棟都跑過來了,你們本地的還沒到。」
秦牧是個高高的帥小伙,顏值高的人總讓人賞心悅目,因此時不時開開玩笑來調劑枯燥乏味的工作。
參會的人陸陸續續到齊了,秦牧將中揚的產品投影出來,一共12款產品,客戶要求12月4日回復是否能滿足未來兩年的供貨。
秦牧介紹了事情的來龍去脈,並進行了分工,會後大家分頭行動。
我的工作量比較大,而且時間比較緊張,我必須從他們提供的各產品的物料清單中,識別出來進口物料。
因此,我要求他們上午將這12款產品的物料清單提供給我。
散會後,我一遍又一遍地跟催,終於在11:40分,工程師將12個產品的物料清單發了出來。
一堆零散的東西,粗糙的像毛坯房,我無奈地搖搖頭,嘆了口氣。心裡默念:「干吧,下午上班就開始干!任重而道遠。」
下午13:00上班,我就開始幹起來。
我新建了一個表格,把這12張物料清單的表格匯總到我的一個表格中,匯總到一半的時候,我發現應該將每個產品的名稱體現在我的表格中,而不只是內容,不然他們拿過去不知道對應的是哪些產品。雖然,我只需要物料清單,但是為了他們方便,我又重新匯總了一遍。
匯總工作做完以後,我專注地開始識別裡面的進口原材料。
我將近幾年的採購訂單從B系統導出來,在用EXCEL中VLOOKUP的功能將供應商抓取到我的匯總表,根據熟悉的進口供應商將進口器件識別出來,這一步解決了我60%的識別工作;剩下的40%,只能老老實實一條一條去識別,我不僅識別了是否是進口原材料,還將品牌產地寫出來了,之所有做這一步,是為了讓自己更加清楚哪些原材料是哪些國家進口的,同時也能排查出在當前形勢下,哪些國家的物料需要重點關注。不認識的品牌通過詢問供應商+百度搜索的形勢,終於在15:00前完成了識別工作。
我將識別過的清單發送給秦牧和工程師,希望他們對我識別的結果加以二次確認,以及排查出已經國產化替代的原材料,這樣就可以減少一部分需要關注的原材料。
完成識別工作後,我給秦牧發了一條微信:「秦帥,我識別好的清單已經發過去了,請跟進工程師二次確認後在16:00前反饋給我,因為外發跟供應商摸底貨期和價格是很耗時間的過程,需要兩三天才能收集齊全。所以,請儘快完成!」
在等他回復之際,我思索著近來國際發生的一些事情,M國的國王競選結果出爐,該國王喜歡打貿易經濟戰,此舉可能會影響原材料的採購。所以,我們要未雨綢繆,雖然大家都覺得不依賴進口原材料才是出路,但是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尤其我們航空行業,涉及到安全性能。
此番不禁讓我回憶起那痛苦的兩年:2018年7月6日M國和我國開始打貿易戰,一開始是各種關稅不斷增收,到後來2019開始限制高新技術原材料出口,2020年很多原材料的價格一夜之間爆翻無數倍,訂貨周期也跟著以年為單位延長。未見過此舉,便未意識到此形勢將帶來的巨大影響,當時負責該塊業務的同事每一次匯報都停留在中基層領導間,直到一款40多元的原材料價格飆升至5-600多的單價,全公司才猛然醒悟,成本上漲千萬,驚動了所有的高層。
然後,荒唐的是審計部門開始下來追責(寫到此處,我是相當痛心疾首的),追究為何沒有提前識別風險上報,為何沒有預警機智,甚至要將這些損失作為對當時負責人的罰款依據!
那時候,人人自危,如履薄冰,所有的矛頭齊刷刷地擲向供應鏈,整個供應鏈的氣壓每天都很低,大家仿佛生活在一隻易碎的冰瓶中,不敢說話甚至喘氣!
經過一年多的折磨,當時直接負責進口原材料的同事被審計調查了幾次後,心灰意冷,毅然決然地選擇了辭職。
她離職的前幾天,當時的領導找到我,讓我接手該部分工作。我當然是不願意的,如此一個燙手的山芋,我唯恐我小命不保。
然後就是各層領導給我做思想工作,我有種臨危受命的感覺。按理說如此困局交付於我,我應當順杆往上提點要求,可是當時我並未提出任何要求,因為我不確定這條黑暗的通道要持續多久,我也不確定我是否能全身而退!
我從未負責過進口原材料,英語也馬馬虎虎,在接手初期,我每天不停地一顆一顆地翻看這幾百顆原材料,記住它們的英文名稱,記住它們的產地,記住它們國外的供應商,學著用英語去跟他們交流,不停地在找原材料,找能滿足貨期的,找價格更低的。最痛苦的是,找到了貨源,剛走完一大堆繁瑣的流程,貨沒了;或者價格又漲了;如此往復一遍又一遍地絕望。
除此之外,每天還要寫匯報PPT,一遍又一遍地修改,經常弄到晚上11-12點才下班。22年中,在接手快一年的時間後,我實在有些堅持不住了,我也發起了離職申請。
可是,在我提交申請的第二天供應鏈的負責人突然被要求離開,於是四面八方都知道該人已經被公司開了。
又過了一天,新來了一位負責人付總。猶記得當時我們正在會議室討論進口原材料的應對策略,我的導師同時也是公司的總經理明總帶了一位男士進來,簡單的介紹後,大家才知道他是新來的供應鏈負責人。他愛笑,一口潔白的牙呲,自身散發著平易近人的魅力。
他參加了我們的會議,下來他就找到我,要跟我單獨聊一下,我知道他應該是想勸我留下來,他說:「我到一個公司無非追求的三點,1.能不能學到東西;2.能不能養活家人;3.乾的開不開心。希望你給我一個機會,看看我接下來能不能讓供應鏈的現狀好轉。」
我受寵若驚,這麼大的領導讓我給他機會,我躲都不知道往哪兒躲。這個台階我是下也的下,不下也得下啊!
我並未正面回復他,我有點亂,需要考慮。
第二天,明總又找我過去聊聊,沒想到一個辭職居然驚動了明總。聊了很多,我也說了我內心很多想法。最後,在明總的誠懇挽留下,我答應留下來。
第三天,CEO,明總,以及付總邀請我們供應鏈相關的幾個同事一起聚餐吃飯,CEO說明了公司出現了這些問題,不是下面員工的問題,是管理出了問題,希望我們能一如既往地繼續為公司奉獻。
我幾乎要落淚,為了不丟人,我不停地強忍並轉移注意力。終究沒讓淚水掉下來,我知道如果掉下來後,就會如泄洪般無法停止,那麼多的心酸,那麼多的委屈,那麼多的不容易,那麼多在黑暗中砥礪前行還不被理解的日子.....一一在腦海中閃過。
這頓飯,猶如如來終於將壓著孫悟空的大手翻了過來,供應鏈的氛圍逐日好轉,在付總和明總的影響下,公司各內部各部門也對供應鏈的看法逐步改觀,插在身上的矛頭終於被一一拔出。
當然領導也對我們做出了升職加薪的嘉獎,熬過2022年的冬天,終於迎來了2023年的春天,進口原材料的狀況像當初惡化的趨勢那樣急劇好轉,一直持續到現在。
可是,四年一個輪迴,M國的國王一上台,接下來是否又將回到噩夢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