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售罄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新時代雜誌社的發行策略更改。

  本來打算對標孟溫書,現在,孟溫書是哪位?不熟。

  我有自己的節奏。

  新時代上一期給地心人打了首頁的宣傳GG後,下一期直接刊登《老人與海》,首頁宣傳,同時在雜誌背面彩皮上預告了地心人後續五部作品都會在他們這獨家刊登。

  搞文學的人,對電子書是有種天然的排斥。

  他們會覺得紙墨氣味的書本,更符合他們對文字閱讀載體的需求。

  就算之前已經在網站上閱讀過地心人的作品,花個幾塊錢買一本有新人王作品的雜誌做收藏也不虧。

  還能給家裡小孩看,培養文學素養。

  所以士夫子新人王的流量,士夫子本身沒吃到,給報刊亭吃到了。

  「老闆,來一本《新時代》雜誌。」

  報刊亭老闆:「這一期的賣完了,但還有上一期的要不要?或者《悅讀》、《故事》本期的都還有貨。」

  「沒有就算了,我只要《新時代》這一期的。」

  老闆看著客戶走,來不及遺憾,下一位客人又問道:

  「有沒有——」

  「沒有。」報刊亭老闆已經會搶答了,「這一期的《新時代》已經賣完了。」

  客人一個白眼:「連這都沒有,你開什麼報刊亭?」

  又走了一個客人。

  報刊亭老闆看著擺在最顯眼的位置,卻無人問津的《故事》和《悅讀》,連它們原本的固定讀者這一期都改選了《新時代》。

  報刊亭老闆悄咪咪拿出一本《新時代》,背後封面預告著未來五期分別會連載地心人的作品。

  老闆正準備給書商打電話,之前離開的顧客又殺了個回馬槍,指著他手中的書道:

  「你這不是有書的嗎?憑什麼不賣?」

  「介個是我自己看的,不賣。」

  「我出兩倍價。」

  「沒必要,你要是喜歡,我下回訂書給你帶一本。」

  「三倍。我是不愛看字多的文,但小孩老師群里發作業,這周的作文就是《老頭下海》什麼的讀後感。」中年男客人略顯愁容,「我跑了好幾個街道的報刊亭,全賣完了,就看到你手上這一本。」

  報刊亭老闆支招道:「可以去網上看,士夫子上就有。」

  男顧客:「早看了,士夫子把相關徵文全關閉了,我現在都不知道去哪裡找。」

  「那就去另一個網站,茅安屋,作者就是這個網站的。」

  男顧客一搜,還真有。

  「多謝了啊。」

  「小事。」報刊亭老闆等男顧客走遠後,給書商打電話,「《悅讀》和《故事》下一期,不,下五期的訂貨少一半,然後《新時代》增加三倍。」

  書商:「還三倍?新時達產量有限,預約額就那麼點,看你是老主顧,撐死兩倍。其他多的沒有。」

  「嘖,也行,沒想到地心人這麼火。」

  ……

  ……

  這些天新時代雜誌所有編輯臉都紅撲撲的,喜事,大喜事。

  銷量激增不說,不少圈裡的作者也向他們雜誌社投稿。

  以前是追著有潛力的作者當爹做媽地幫他改文。

  現在爽了,直接選文就行。

  改?

  可沒那功夫。

  總編這段時間也很忙。

  地心人雖然收了稿費,但和新時代雜誌社得到的相比,就很微不足道。

  同時也了解到《故事》和《悅讀》兩家雜誌都在拼命接觸地心人。

  為了進一步強化地心人和《新時代》的友誼,同時開發深度合作……

  總編就牽頭和官方聯繫,這幾天終於是有了一個結果。

  周彥博的級別不夠,這個好消息得他這個總編親自傳達。

  「江作家,我把你的作品推薦給教育部門,他們表示對你的作品很感興趣,想納入教材中。」

  江朗:「是不是要實名?」


  「要是要,但這一整個流程耗時非常長。初選很多作品,擇優錄取。之後還要跟現在已經在教材上的文學作品進行比較,如果不行,還是會被退回。」

  「加上還要進行試點,畢竟是新作品,顧慮總是有的。」

  「一來二去,怎麼也要六七年以上。」

  六七年,這時間夠長,到那時自己財富自由,無所謂這些影響。

  「多謝。」

  現在而言,新時代幫的這些忙更多都是用在茅安屋上。

  有了官方合作,茅安屋也算是未來可期。

  「哪裡哪裡。」總編道,「接下去要是再有什麼作品,我們新時代願意當第一個閱讀者。最近我們其實也有在拓寬市場,將這些優秀作品進行影視化改編。如果機會合適,江作家的作品有望成為第一批……」

  ……

  ……

  青青娛樂。

  「江老師,你的電話。」

  賈富貴叩江朗的辦公室門。

  「又是哪所學校打來的?」

  「我也沒聽過。」賈富貴回道,「但他們自己說是藝術一類院校,可能是自封的。」

  「也是來約合作的?」

  「嗯,他自我介紹是招生辦的職工,估計就那事。」

  「都推了吧。」

  可能是高考在即,很多藝術院校陸續開始著手招生宣傳的事。

  之前還是用郵件聯繫,這幾天跟被人用撥號軟體轟炸一樣,電話打個不停。

  江朗的手機早就設置了拒絕陌生來電的功能。

  青青娛樂的總機有業務,不能這麼做,就是苦了賈富貴這幾天一直充當客服。

  不知道是不是錯覺,江朗覺得賈富貴的右耳朵比左耳朵更厚,更大,好像是腫了。

  林玉淑姐弟和孫浩安也都不在,就靠他一個人頂著。

  「賈叔,青青娛樂過段時間可以招些人,擴大一下公司規模。」

  「嗯……」賈富貴明顯是經過長久考慮後才回道,「是該招點人了。」

  江朗手上那首《記念》其實挺符合學校招生辦的宣傳,但至少現在沒有考慮通過這種方式來發表歌曲。

  學校這種官方性質的單位和商業公司不同,錢少事多。

  市場上兩三百萬的價位,跟學校做生意就得打個七折。

  且公司就一個甲方,服務好一個「爸爸」就行。

  學校就不一樣了,這個領導,那個主任,一堆「爸爸」要服務。

  就連林玉淑姐弟和孫浩安的學校使用的歌曲版權費都比市場價低。

  和學校有關的活,不接。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