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7章 歐洲有變
第1087章 歐洲有變
科舉考試和各地的私塾、縣學、州學、書院關閉一部分、保留一部分,改為五年一考,隨之錄取人數降低。
考取了進士之後,如果沒有通過選拔考試,只能到一些特定的部門任職,比如禮部、刑部中的某些司,翰林院管轄的藏書館,多是文書和經史研究工作,不接觸民政和軍事。
大學和皇家學院成為了官員選拔的新路徑,其畢業生中如有願意從政者,可以通過每年一次的選拔考試,報考相應的職位。
而吏部也會在每年臘月,公布要在第二年補充的官員種類、職位和數量。這樣一來,朝廷各部門可以根據報考學生的來源和志向更精準的安排職務。學生也能通過官方公布的數據,找尋自己感興趣的工作,判斷第二年的考試難易。
從最大程度上避免了盲目從政,卻沒有實職差遣,還要耗費朝廷錢糧供養的現象,更不用到處拉關係、走門路、塞銀子謀取實差。
很多職務即便白給也幹不了,那都是有具體考核標準的,不懂點相應的知識、沒有幾年實習經驗,連稅率都算不清的趁早別去,免得給錦衣衛添麻煩。
現在當官不合格,不再是罷官回家那麼簡單了,要把從上任起的所有收入和家產變化帳目都交代清楚,否則很容易被打上貪墨的罪名,然後抄家苦役。
在這方面皇帝也沒有太多特權,所有皇家產業每年都在清算,完成一家在戶部和宗人府備案一家。以後皇家家產有多少,每年收入了多少、從何而來,也是有據可查的。
皇帝都如此了,讓官員們申報家產,誰還能說不樂意嗎?不樂意也可以,只要禁得住錦衣衛和東廠的查驗,不怕本鄉本土有人告發,可以馬上辭官。
不得不說權力的誘惑是真大,雖然現在當官不再是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的暴利行業了,還有一朝不慎連累全族的巨大風險,卻依舊比農工商兵搶手。
首先是收入有保障,要說景陽皇帝對官員苛求吧,確實有點,動不動就拿抄家苦役說事兒。可登基三十多年以來,官員的俸祿已經翻了兩倍多,時不常還會帶著一大群官員買產業、搞實業。
凡是跟著皇帝腳步走的,幾年下來靠股份掙的也不止十萬兩。而且這些錢都禁得住調查、可以站在大街上高聲喊出來、不怕任何人彈劾的清白收入。
掙的越多,皇帝越夸其有本事。可見皇帝並不在意官員們掙錢,只是不想讓官員們拿不該拿的錢。
具體哪個該拿、哪個不該拿,其實很容易分辨。先把《新大明律》仔細研讀一番,基本就有八成把握了,剩下兩成可以問問同僚、或者上疏請教皇帝,肯定能補上。
改革科舉制度的舉措,和之前推行的所有政策一樣,在民間既有褒又有貶,有人支持也有人反對。而且反對之聲還挺大,至少在士人階層里引起了震盪。
但這些聲音大多停留在報紙和茶館中,傳播、閱讀、議論都可以,沒人會管。有時候朝廷某位大員實在忍不住了,還會撰寫一篇文章加入其中。
可也僅僅是討論,該執行必須執行,誰膽敢用各種方法阻撓,當地官府會立刻出手制止。還不停止的,錦衣衛就該登門了。
聚眾鬧事就更不可以了,現在各地州府已經沒有調兵權了,只保留了少量捕快獄卒維持地面治安。這點人手肯定對付不了此種場面,但當地駐軍可以。
如果輪到軍隊出場了,那結局肯定會非常慘烈。有對抗行為的會被當場射殺,活下來的也得面臨抄家苦役套餐。
難道民間就沒有申訴的機會嗎?絕對不是,在新大明律中對此種情況有詳細解釋,並給出了相應的解決途徑,還允許越級上告,且沒有殺威棒之類的懲罰。
皇帝給出了這麼多途徑,遇到問題如果還不能依法走流程,那就是亂民。朝廷對待亂民的手段只有一個,用大海船運到海外領地苦役,永遠也別想再踏上家鄉土地半步。
大明帝國就像是一座巨大的鐘表,皇帝、大臣、士農工商軍都是小零件,雖然權重不同,卻各有各的工作範疇。誰都不能越界,也誰都不能掉鏈子,全要在一套相同的規則下日日月月運轉。
誰不遵守這套規則,誰想跳出來單幹,誰就會影響鐘表的計時準確,然後被新零件無情替換掉。關於這一點,皇帝在御前會議上明確闡述過。
他說如果哪一天自己成了影響鐘表計時準確的因素,又不肯主動退位讓賢,就請在座的諸位國家棟樑一起下手剷除。千萬別客氣,誰不忍下手就是對家人、對帝國、對百姓的戕害,也是對這些年不斷努力成果的踐踏!
景陽三十三年(1637),在科舉改制的紛亂聲中到來。剛過開耕節沒多久,海軍參謀部和禮部幾乎同時得到了消息,歐洲出大事了!
首先是聯省共和國,鬱金香期貨就像景陽皇帝預料的那樣突然間從每顆幾千英鎊一瀉千里,不到三天就下跌了八成。
聯省共和國政府試圖強制市場以一成價格成交,但依舊沒人願意接手,還再次引發了恐慌,致使價格繼續飛速下跌。一時間大量投資者的錢化為虛無,破產者滿街都是。
帝國駐阿姆斯特丹大使也沒見過此種情況,更不知道該如何處置,連夜寫了密報,找到東印度公司高層,動用了手裡最大的權力。按照雙方之前的約定,強征了一艘荷蘭商船起錨前往恩鳥港送信,向禮部和皇帝請示。
無錯版本在讀!首一發一本小說。讀
還沒等這艘船抵達,一艘雙桅巡洋艦又從威尼斯出發,日夜兼程沖向了直布羅陀海峽,目的地同樣為恩鳥港。船上也同樣有一封用漢語拼音書寫的密信,裡面只有一句話:
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斐迪南二世,2月15日崩於維也納美泉宮,享年59歲。如不出意外,其長子匈牙利國王、波西米亞國王、奧地利大公將繼承皇位,成為費迪南三世皇帝。
(本章完)
科舉考試和各地的私塾、縣學、州學、書院關閉一部分、保留一部分,改為五年一考,隨之錄取人數降低。
考取了進士之後,如果沒有通過選拔考試,只能到一些特定的部門任職,比如禮部、刑部中的某些司,翰林院管轄的藏書館,多是文書和經史研究工作,不接觸民政和軍事。
大學和皇家學院成為了官員選拔的新路徑,其畢業生中如有願意從政者,可以通過每年一次的選拔考試,報考相應的職位。
而吏部也會在每年臘月,公布要在第二年補充的官員種類、職位和數量。這樣一來,朝廷各部門可以根據報考學生的來源和志向更精準的安排職務。學生也能通過官方公布的數據,找尋自己感興趣的工作,判斷第二年的考試難易。
從最大程度上避免了盲目從政,卻沒有實職差遣,還要耗費朝廷錢糧供養的現象,更不用到處拉關係、走門路、塞銀子謀取實差。
很多職務即便白給也幹不了,那都是有具體考核標準的,不懂點相應的知識、沒有幾年實習經驗,連稅率都算不清的趁早別去,免得給錦衣衛添麻煩。
現在當官不合格,不再是罷官回家那麼簡單了,要把從上任起的所有收入和家產變化帳目都交代清楚,否則很容易被打上貪墨的罪名,然後抄家苦役。
在這方面皇帝也沒有太多特權,所有皇家產業每年都在清算,完成一家在戶部和宗人府備案一家。以後皇家家產有多少,每年收入了多少、從何而來,也是有據可查的。
皇帝都如此了,讓官員們申報家產,誰還能說不樂意嗎?不樂意也可以,只要禁得住錦衣衛和東廠的查驗,不怕本鄉本土有人告發,可以馬上辭官。
不得不說權力的誘惑是真大,雖然現在當官不再是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的暴利行業了,還有一朝不慎連累全族的巨大風險,卻依舊比農工商兵搶手。
首先是收入有保障,要說景陽皇帝對官員苛求吧,確實有點,動不動就拿抄家苦役說事兒。可登基三十多年以來,官員的俸祿已經翻了兩倍多,時不常還會帶著一大群官員買產業、搞實業。
凡是跟著皇帝腳步走的,幾年下來靠股份掙的也不止十萬兩。而且這些錢都禁得住調查、可以站在大街上高聲喊出來、不怕任何人彈劾的清白收入。
掙的越多,皇帝越夸其有本事。可見皇帝並不在意官員們掙錢,只是不想讓官員們拿不該拿的錢。
具體哪個該拿、哪個不該拿,其實很容易分辨。先把《新大明律》仔細研讀一番,基本就有八成把握了,剩下兩成可以問問同僚、或者上疏請教皇帝,肯定能補上。
改革科舉制度的舉措,和之前推行的所有政策一樣,在民間既有褒又有貶,有人支持也有人反對。而且反對之聲還挺大,至少在士人階層里引起了震盪。
但這些聲音大多停留在報紙和茶館中,傳播、閱讀、議論都可以,沒人會管。有時候朝廷某位大員實在忍不住了,還會撰寫一篇文章加入其中。
可也僅僅是討論,該執行必須執行,誰膽敢用各種方法阻撓,當地官府會立刻出手制止。還不停止的,錦衣衛就該登門了。
聚眾鬧事就更不可以了,現在各地州府已經沒有調兵權了,只保留了少量捕快獄卒維持地面治安。這點人手肯定對付不了此種場面,但當地駐軍可以。
如果輪到軍隊出場了,那結局肯定會非常慘烈。有對抗行為的會被當場射殺,活下來的也得面臨抄家苦役套餐。
難道民間就沒有申訴的機會嗎?絕對不是,在新大明律中對此種情況有詳細解釋,並給出了相應的解決途徑,還允許越級上告,且沒有殺威棒之類的懲罰。
皇帝給出了這麼多途徑,遇到問題如果還不能依法走流程,那就是亂民。朝廷對待亂民的手段只有一個,用大海船運到海外領地苦役,永遠也別想再踏上家鄉土地半步。
大明帝國就像是一座巨大的鐘表,皇帝、大臣、士農工商軍都是小零件,雖然權重不同,卻各有各的工作範疇。誰都不能越界,也誰都不能掉鏈子,全要在一套相同的規則下日日月月運轉。
誰不遵守這套規則,誰想跳出來單幹,誰就會影響鐘表的計時準確,然後被新零件無情替換掉。關於這一點,皇帝在御前會議上明確闡述過。
他說如果哪一天自己成了影響鐘表計時準確的因素,又不肯主動退位讓賢,就請在座的諸位國家棟樑一起下手剷除。千萬別客氣,誰不忍下手就是對家人、對帝國、對百姓的戕害,也是對這些年不斷努力成果的踐踏!
景陽三十三年(1637),在科舉改制的紛亂聲中到來。剛過開耕節沒多久,海軍參謀部和禮部幾乎同時得到了消息,歐洲出大事了!
首先是聯省共和國,鬱金香期貨就像景陽皇帝預料的那樣突然間從每顆幾千英鎊一瀉千里,不到三天就下跌了八成。
聯省共和國政府試圖強制市場以一成價格成交,但依舊沒人願意接手,還再次引發了恐慌,致使價格繼續飛速下跌。一時間大量投資者的錢化為虛無,破產者滿街都是。
帝國駐阿姆斯特丹大使也沒見過此種情況,更不知道該如何處置,連夜寫了密報,找到東印度公司高層,動用了手裡最大的權力。按照雙方之前的約定,強征了一艘荷蘭商船起錨前往恩鳥港送信,向禮部和皇帝請示。
無錯版本在讀!首一發一本小說。讀
還沒等這艘船抵達,一艘雙桅巡洋艦又從威尼斯出發,日夜兼程沖向了直布羅陀海峽,目的地同樣為恩鳥港。船上也同樣有一封用漢語拼音書寫的密信,裡面只有一句話:
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斐迪南二世,2月15日崩於維也納美泉宮,享年59歲。如不出意外,其長子匈牙利國王、波西米亞國王、奧地利大公將繼承皇位,成為費迪南三世皇帝。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