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七十三章 ,三類師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774章 ,三類師

  A類陸軍單位,搞出來的效果,能夠達到組建時候的要求。

  帝國之中,有幾支部隊,能夠有A類師的戰鬥力?

  或許是有的,比如卡舍津之流。

  但是,差別就在於,這些帝國其他部隊,能夠達到類似戰鬥水平的,都是小規模部隊,是珍貴的精英,是在關鍵的時刻當尖刀使用的。

  哪兒有像是聯盟這樣,把這種級別的部隊,作為常規部隊來建設?

  當然,A類師這麼強,價格也是極為昂貴的。單一個步兵師的造價就要上到5000萬,其中最貴的是那幾百台反饋式動力甲。

  但僅僅就是這麼一個步兵師,怕是來一個星際戰士連隊,啃起來也要傷亡不小,並且要啃很久。

  連星際戰士都要很艱難才能取勝,更不要說換做是其他普通的部隊了。

  有這樣一個步兵師頂在某處關鍵位置,那就是戰線的一道保障。

  而A類裝甲師,造價則直接飆升到了1.2億,其中最昂貴的,是2台軍閥級泰坦,外加8台戰犬級泰坦。再搭配上幾百台坦克,其中包括了上百台的獅王、超過五十台聖劍坦克,哪怕有一個星際戰士連隊把手的陣地,A類裝甲師都是可以去嘗試進攻的。

  當然,前提是人家的終結者、無畏機甲數量不要太多,也別有太多的星際戰士專屬裝甲載具。要是那樣,打起來還是沒多大希望。

  然而,這僅僅是一個師,跟星際戰士這樣的超凡戰士做對比。

  放到一處焦點戰役上,聯盟一個A類集團軍可以拿出來八個這樣的A類師,並且還有大量的B類師可以協同作戰。

  哪怕是星際戰士,都頂不住這種攻勢。

  更何況,到那個程度,聯盟必然也會派遣星際戰士跟上,或者把榮耀近衛團給派過來。

  總要打對等作戰的,不會讓凡人戰士白白喪命的跟星際戰士血拼到底。

  在軍政部的計劃之中,聯盟陸軍未來的總兵力,會維持在150個集團軍群的規模,對比鐵鎧戰爭時期,減少了一半。

  其中,A/B/C三類集團軍群的比例,將會維持在1:1:1,各50個。

  總兵力大約30億,總造價近萬億。

  看似很多,然而這個數量對比起聯盟的控制面積、未來有可能的戰爭需求,是嚴重不足的。

  鐵鎧戰爭時期的聯盟就已經總兵力五十億了,現在的實控區域比當初何止大了兩倍,兵力反而大幅度縮減,那怎麼夠呢?

  哪怕是各個行星防衛軍也都算上,並且行星防衛軍中B類、C類部隊的數量也都做了要求,為的就是方便在有需要的時候,迅速從防衛軍之中徵召部隊,填補聯盟陸軍的需求。但儘管如此,仍然是不夠。

  更不要說,現在這150個集團軍群,甚至都不是實額,有很多部隊,是掛上了集團軍、師的編制,但缺人又缺裝備。老兵不斷退伍,聯盟各地的新兵訓練中心,徵召數量雖然很多,但是真正往陸軍裡面補的,卻少之又少,大部分在訓練完畢之後,就轉為預備役,重新回到社會了。

  在過去十五年間,聯盟是在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再加上整體環境平和,所以不可能投入大筆的資金去建設陸軍。也虧得陸軍總參謀部、陸軍組織部、軍政部等一應機構,相當給力,硬是在有限的預算之下,把150個集團軍群的框架給搭建出來,已經是殊為不易,實在不能要求更多。

  但是這些框架是很有意義的。

  只要預算到位,顏方詡大將拍著胸脯說,三個月內他就能夠完成準備,讓一半的部隊,達到巔峰戰鬥力;五個月,全部150個集團軍群恢復正常戰鬥力。

  而如果再有需要,超額培育出來的大量中低級軍官,能夠迅速拉出來新的部隊。磨鍊的經驗已經相當豐富的三類師,建設的方式是完全可以複製的,他們也做好了相應的準備。

  對此,顧航表示肯定之餘,也提出了要求。

  軍政部塔迪烏斯那邊,要全力配合好顏方詡,做好陸軍建設工作。聯盟需要具備在一年的時間,能夠將陸軍兵力,迅速擴充到300個集團軍群以上,並且嚴格保證三類師、集團軍、軍群的比例不變,軍隊的戰鬥力得有保障。

  當然,這是在錢給夠的前提下,顧航要求的是聯盟必須要有這種程度的動員能力和組織能力。

  還是個挺艱巨的任務的,顏方詡聽完苦笑,塔迪烏斯聽完眉頭緊皺。


  挑戰性頗大。

  不過也有好消息。

  往後,陸軍的預算會被提高,著重要建設的就是這種動員能力,在關鍵時候要派上用場。

  與顏方詡稍微討論了幾句後,塔迪烏斯接下了這項工作。

  這將會是陸軍部分在未來一兩年要做的方向。

  實際上,在過去十五年他們做的事情也是類似:建設軍隊框架,建設組織動員能力,在錢有限的前提下,保持軍隊戰鬥力,保證軍隊能夠在有需要的時候,迅速擴張出來。

  無一錯一首一發一內一容一在一一看!

  接下來,無非就是再在這些方面多加強一下罷了。

  ……

  到了海軍部分,情況就不一樣了。

  如果說,陸軍在過去十五年,就像是一隻蟄伏起來冬眠的熊,雖然沒吃的,但其實一直都在努力維持、甚至是擴大自己的骨架,就等著食物豐沛的時候,給自己一口吃胖。

  那麼,海軍就是有條不紊的在進行艦船的更新換代,並立足長遠的進行發展。

  海軍艦隊的整體規模,在這十五年之間,其實並沒有變大,仍舊保持在差不多兩千條船的樣子。

  但是,海軍的核心戰鬥力,相對於船隻數量來說,更注重艦船質量。

  尤其是巨艦大炮的數量。

  在這方面,聯盟卻是有進步的。

  海軍這種事情,下餃子的能力當然是很重要很關鍵。但是,下餃子總要時間,一艘船,尤其是戰列艦水平以上的巨艦,造船周期動輒就是三五年的,像是陸軍那樣搞肯定是不行,等打起仗來再開工,那艦船完工的時候,仗都不知道打到什麼地步了。

  海軍是必須要維持一支強力的艦隊,這錢實在省不了太多。

  ————

  補一章,睡了……

  (本章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