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零五、聖嬰大王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面板顯示:

  【階位:修行住菩薩】

  【他心通:可聽周圍三丈內眾人心聲。】

  菩薩走後,幾人準備回皇宮,路上悟空問道:「師父,這文殊菩薩智慧第一,他手中那把火焰劍,可是專斬愚痴。他當真不知如何度那國王,反被那國王拿捏,泡水裡三天三夜?」

  八戒和沙僧也有此疑惑。

  陳衣笑道:「菩薩度人,當以何身得度,則現何身與之說法。」

  八戒道:「這文殊菩薩,派了個獅子精下來,也沒給那國王講什麼法,而是直接將他屍身泡了三年,等我們來了,那國王才得救。師父怎說菩薩在說法?」

  陳衣道:「菩薩觀烏雞國亂象,知國王脾性暴躁,嗔心頗重,名利心盛,此時無法以菩薩之身得度,只能現凡僧相,與其先結個惡緣,讓其知因果報應,而後才能以此機緣,使國王幡然悔悟。又以此讓獅猁怪修正惡習,最後還成就我等功績。此後烏雞國內,人人都有對因果的敬畏之心,從此真心行善,而非流於表面功夫。此亦是說法耶。」

  悟空笑道:「文殊菩薩果然好算計,一箭三雕,不愧是智慧第一的法王子。」

  沙僧疑惑道:「師父,不是都讓我們廣結善緣,怎菩薩結惡緣也能度人。」

  陳衣道:「文殊菩薩、觀世音菩薩、地藏王菩薩、普賢菩薩,皆是等覺位菩薩,就我這凡夫都知道善惡無別,苦樂自受,他們怎麼會不知。早已遊戲人間,隨緣度人罷了。走吧,這事也算是了了。」

  卻說師徒四人徑至朝內,只見君臣儲後,幾班兒拜接謝恩。

  悟空將菩薩收怪過程與眾人陳述,個個頂禮不盡,只憾未能親見菩薩莊嚴。

  正都賀喜之間,那黃門官來奏,有四個和尚捧皇冠龍袍而來。

  陳衣道:「定是那寶林寺中僧人。」即命宣進來。

  但見院主及三和尚,捧著那沖天冠、碧玉帶、赭黃袍、無憂履進得來也。

  悟空道:「來的好!」

  那淨人過來,換了衣冠,又叫太子拿了白玉圭來,與他執在手裡,早請上殿稱孤。

  那皇帝哭哭啼啼,不肯上坐,只想與皇后歸隱,做個平頭百姓。又推陳衣做這烏雞國國王,陳衣自是不肯。

  陳衣道:「陛下,這烏雞國本是你打下的,馬上江山得來不易,守業更難,我等只是西天取經的和尚,怎會處理什麼朝中事?」

  皇帝又請了悟空即位。

  悟空道:「不瞞列位,我老孫若要做皇帝,這天下萬國九州皇帝怕是都坐遍了。只是我們做慣了和尚,是這般懶散。若做了皇帝,顧不得那些繁文縟節,理不了這朝中政事。你還做你皇帝,我們還做我們和尚,修功行去也。」

  那國王苦讓不過,只得上了寶殿,南面稱孤,大赦天下,封贈了寶林寺僧人回去。又開了東閣,筵宴師徒幾人,又宣了丹青,將他們幾人喜容,供養在金鑾殿上。

  陳衣不肯久留,倒換了關文,辭王駕西去。皇帝攜家眷及文武百官相送,寶林寺五百僧人亦在其中,陳衣拒了財帛,只受了些乾糧,又接了一套僧衣僧鞋與八戒,這才與烏雞國眾人道別。

  師徒五人,一路禪語,上了羊腸大路,西行而去。

  悟空道:「師父,這烏雞國一難,我似對《金剛經》中所講的無相,又有了新的領悟。」

  陳衣笑道:「悟空啊,你若能將這諸相非相,領悟透徹,還怕飛不出如來的五指山麼?」

  八戒道:「師父,這經文有如此厲害?若猴哥真能悟透,那到了西天,必須得再試試五指山。」

  沙僧道:「我在想,說不準我們師父什麼時候就可以使出個五指山來。」

  小白龍道:「我贊同。」

  陳衣手中骨串也輕輕抖動了一下。陳衣抬手道:「老白,想來,你也有所悟了。」

  骨串出聲道:「不再執著。」

  陳衣滿意點頭道:「很好,再試試把這『不執著』放下。」

  一片紅楓飄來,陳衣接下,萬分感慨道:「竟已是秋盡冬初。」

  師徒們離了烏雞國,夜住曉行,將半月有餘,忽又見一座摩天高山,遮雲蔽日。

  陳衣抬頭望去,見那山十分險峻,山中隱有妖魔之氣,怕不是那個熊孩子的山頭到了。


  陳衣道:「悟空啊,你可還記得你從前在花果山時,稱王稱霸的日子?」

  悟空道:「師父怎今日問起這個?」

  陳衣道:「你以前在花果山時,有多少個結拜的兄弟?」

  悟空得意道:「想當初,我在花果山逍遙自在,廣交賢友,兄弟多了去了。最親的有六個,我生得最小巧,故排行老七。」

  陳衣道:「若你兄弟阻我等西去之路,你當如何?」

  「這還能如何?既是我兄弟,自然應當與我讓路,誰敢來害?」

  「怕就怕真敢來害。若是你兄弟的兒子要來阻,你又當如何?」

  悟空不屑道:「他老子都要與我讓路,何況兒子。」

  「怕就怕是個難纏的熊孩子。」

  悟空笑道:「師父,都說生子如父,我那六個大哥里,可沒有熊精。」

  陳衣道:「且看看罷,我還沒收拾過熊孩子。悟言,我們可以跑快些。」

  小白龍聽令,噠噠噠就往山上跑,奔至山岩處,陳衣勒馬,好生見了這山中景色。

  這山峰奇高聳雲霄,山澗幽深入地府。黑霧騰騰繞山前,鬼魅聲聲盪山間。萬丈懸崖誅神仙,古怪洞穴藏魔邪。猿鹿獐豕急奔走,蟒行虎視顫心尖。山神廟頂無片瓦,土地門前破爛罐。

  這三百歲的熊孩子,還真讓人頭疼。

  這不,這山凹里,那朵紅雲,就悠悠飄來,冒到九霄空內,結聚了一團火氣。

  悟空道:「兄弟們,不要走了,妖怪來矣。」

  此話一出,慌得八戒扔了擔子,急掣釘耙,沙僧掄了寶杖,小白龍亦駐足不動,神情戒備。

  那朵紅雲,不是別人,正是那讓人頭疼的熊孩子,聖嬰大王,紅孩兒。他數年前,就聞得人講了那唐僧來歷,眈眈等著這和尚自投羅網,不期今日到了。

  紅孩兒在半空中觀看,只見三個徒弟將唐僧圍護在馬上,各各準備。

  他誇讚道:「那白面唐僧,細皮嫩肉,頭頂祥雲,真真是個十世修行的好人哩。只是怎被三個丑和尚護持住了!一個個伸拳斂袖,各執兵器,似乎要與人打起一般。噫!不知是哪個有眼力的,想應認得我了。似此模樣,莫想得那唐僧的肉吃。」

  陳衣面無表情,但天耳通已開,他暗自道:這熊孩子,該好好吊起來打屁股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