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八、寶林講經
卻說那悟空行者,一筋斗雲去了正西四十里地,見那皇宮上空,有怪霧愁雲漠漠,妖風怨氣紛紛。
悟空嘆道:「若是真王,定有祥光五色雲,這妖怪侵了龍位,這才見了騰騰黑氣。」
他又朝城中望去,城中百姓個個滿面紅光,街道小販林立,鋪里生意興隆,偶見巡邏士兵,也不欺壓百姓,盡職盡責。這城中一片欣欣向榮、安居樂業之景。
「若是尋常妖魔侵了王位,還不天天酒池肉林,縱情享樂,即使是菩薩的童子、坐騎,怕是也難免俗。那金銀童子不還有私心,想吃了師父?這妖怪倒還會做事,將這烏雞國治理得井井有條。這麼看來,原來的那個烏雞國王,確實是弱了些。」
悟空正在感嘆,忽聽得炮聲響亮,東門開處閃出一路人馬,真箇是採獵之軍,果然勢勇。
彩旗開路,白馬帶風。鼉鼓咚咚擂,標槍對對沖。架鷹軍猛烈,牽犬將驍雄。火炮連天振,粘竿映日紅。人人支弩箭,個個挎雕弓。張網山坡下,鋪繩小徑中。
那些人出城,散步東郊。到了那二十里向高田地,軍中有小小的一個將軍:頂著盔,貫著甲,果肚花,十八札,手執青鋒寶劍,坐下黃驃馬,腰帶滿弦弓。真箇是:隱隱君王像,昂昂帝主容。規模非小輩,行動顯真龍。
一看就是太子。
悟空搖身一變,化作一隻玉兔,假意在太子面前晃蕩,引太子射箭。他則佯裝中箭,帶箭跑遠。太子少年心性,怎能讓到手的獵物飛了,自然追去。
馬兒快,行者快;馬兒慢,行者慢。就這般,將太子哄到了寶林寺山門之下。
悟空現了本身,將箭插到門檻上,徑直去找陳衣。
那太子也追到了山門前,不見了玉兔,只見門檻上插住一支雕翅箭。太子大驚失色:「怪哉!怪哉!分明我箭中了玉兔,玉兔怎麼不見,只見箭在此間!想是年多日久,成了精魅也。」
太子拔了箭,抬頭看那蹭亮的牌匾,上書「敕建寶林寺」五個大字。
太子道:「早年間曾記得我父王在金鑾殿上差官送了些金帛與這和尚修理佛殿佛像,不期今日到此。正是『因過道院逢僧話,又得浮生半日閒』。我且進去走走。」
那太子跳下馬,回頭望去,那保駕的官將與三千人馬,竟還未趕來。他笑道:「想來我這一路趕得太急,這些人竟未跟上,倒也無妨,我先將馬留在此地,見馬便知我在此間。」
太子栓了馬,逕往寺里走。他哪裡知道,這山裡有個長嘴大耳的和尚,使了一陣狂風,雖不至於將那三千人馬吹得人仰馬翻,卻昏昏暗暗,看不清晰身前境況,一時間,那三千人馬困在山中,走也走不出來。
「二哥,你這風颳得妙!師父叫我倆堵了這三千人馬,我本以為要假意爭鬥,沒成想,你這一招,倒是省了不少事。」沙僧夸道,八戒洋洋自得。
再說回那太子,他入了山門,舉目望去,這寺里此刻卻連一個接駕的人都沒有,甚是奇怪。他道:「這寺里和尚,不曾想如此憊懶。」
再往裡走,只聽得講經堂處有陣陣佛音傳來。
「原來這寺里和尚都去念經去了,我且去看看。」太子說罷,便朝那處走去。
陳衣此刻正在講經堂傳《金剛經》,講到三十二相。他見悟空進門,微微點頭。
堂下僧人問道:「大法師,為何經文中說『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若是這樣,那這滿院的塑像,不是白塑了?我們每日誦經念佛,卻也不能見如來,那不是白誦了?」
陳衣道:「非也,如來有三十二相,轉輪王亦有三十二相,可若以三十二相見如來,你覺得眼前這是轉輪王?亦或是如來?」
眾僧齊道:「不知,還請法師解疑。」
陳衣繼續道:「那我做個比方,這世道有妖魔成精,可幻化人形,若是有妖魔變作你,這世間是否就有兩個你?」
眾僧搖頭。
陳衣道:「可若真是妖魔化了你形,你自己知道,別人卻如何得知?」
眾僧面面相覷。
陳衣笑道:「不如我們來試試。悟空,院主,還請來此堂上。」
悟空笑笑,跳了過去,院主不知是何意,也上了去。
陳衣道:「如此,讓爾等來分辨分辨。」
說完,那悟空叫了聲「變」,陳衣便變成了院主。陳衣又使了陣小風,將兩人位置打亂。
台前兩個院主,讓台下眾僧驚詫非常,也讓在外止步觀望的太子吃了一驚。
那真院主道:「老爺!你這是什麼神通?怎變成了我的樣子。」
那陳院主學道:「老爺!你這是什麼神通?怎變成了我的樣子。」
真院主道:「你學我說話?」
陳院主道:「你才學我說話。」
兩人相貌神態、表情語氣,皆是一樣,那台下眾僧亦開始哄哄鬧鬧辯了起來,爭執不下。
後出來個小沙彌,陳衣看去,是那掃地做飯的雜役,他懦懦舉手,陳衣道:「可是認出來了?」
那小沙彌指著右邊真院主道:「我以為,這是我們院主。」
悟空問道:「為何?你可有證據?」
小沙彌憨笑道:「這還真沒有,就突然有這一種感覺,左邊法師確實學得很像,但卻總感覺少了點兒什麼。」
陳衣變回了原身,笑道:「就是這種靈光乍現,用真心的感覺。以此真心,方可見如來。」
一時引來眾僧稱讚這小沙彌,院主也對這小沙彌另眼相看。
又有僧問道:「大法師,那這世間有沒有誰能變出一模一樣的人?連心都一模一樣的。」
陳衣笑道:「當然有。」
僧道:「真有啊!」
陳衣道:「打盆水,把頭伸過去,照一照,不就是了。」
眾僧哄堂大笑。
「好!」一聲清亮之聲從後門外傳出,眾僧回頭看去,一身鐵甲銀盔,劍眉星目的年輕將軍,佇在那裡,他在眾人詫異的目光下,緩步朝陳衣走去。
這少年將軍,龍行虎步,氣宇軒昂,正是那烏雞國王的太子。
悟空嘆道:「若是真王,定有祥光五色雲,這妖怪侵了龍位,這才見了騰騰黑氣。」
他又朝城中望去,城中百姓個個滿面紅光,街道小販林立,鋪里生意興隆,偶見巡邏士兵,也不欺壓百姓,盡職盡責。這城中一片欣欣向榮、安居樂業之景。
「若是尋常妖魔侵了王位,還不天天酒池肉林,縱情享樂,即使是菩薩的童子、坐騎,怕是也難免俗。那金銀童子不還有私心,想吃了師父?這妖怪倒還會做事,將這烏雞國治理得井井有條。這麼看來,原來的那個烏雞國王,確實是弱了些。」
悟空正在感嘆,忽聽得炮聲響亮,東門開處閃出一路人馬,真箇是採獵之軍,果然勢勇。
彩旗開路,白馬帶風。鼉鼓咚咚擂,標槍對對沖。架鷹軍猛烈,牽犬將驍雄。火炮連天振,粘竿映日紅。人人支弩箭,個個挎雕弓。張網山坡下,鋪繩小徑中。
那些人出城,散步東郊。到了那二十里向高田地,軍中有小小的一個將軍:頂著盔,貫著甲,果肚花,十八札,手執青鋒寶劍,坐下黃驃馬,腰帶滿弦弓。真箇是:隱隱君王像,昂昂帝主容。規模非小輩,行動顯真龍。
一看就是太子。
悟空搖身一變,化作一隻玉兔,假意在太子面前晃蕩,引太子射箭。他則佯裝中箭,帶箭跑遠。太子少年心性,怎能讓到手的獵物飛了,自然追去。
馬兒快,行者快;馬兒慢,行者慢。就這般,將太子哄到了寶林寺山門之下。
悟空現了本身,將箭插到門檻上,徑直去找陳衣。
那太子也追到了山門前,不見了玉兔,只見門檻上插住一支雕翅箭。太子大驚失色:「怪哉!怪哉!分明我箭中了玉兔,玉兔怎麼不見,只見箭在此間!想是年多日久,成了精魅也。」
太子拔了箭,抬頭看那蹭亮的牌匾,上書「敕建寶林寺」五個大字。
太子道:「早年間曾記得我父王在金鑾殿上差官送了些金帛與這和尚修理佛殿佛像,不期今日到此。正是『因過道院逢僧話,又得浮生半日閒』。我且進去走走。」
那太子跳下馬,回頭望去,那保駕的官將與三千人馬,竟還未趕來。他笑道:「想來我這一路趕得太急,這些人竟未跟上,倒也無妨,我先將馬留在此地,見馬便知我在此間。」
太子栓了馬,逕往寺里走。他哪裡知道,這山裡有個長嘴大耳的和尚,使了一陣狂風,雖不至於將那三千人馬吹得人仰馬翻,卻昏昏暗暗,看不清晰身前境況,一時間,那三千人馬困在山中,走也走不出來。
「二哥,你這風颳得妙!師父叫我倆堵了這三千人馬,我本以為要假意爭鬥,沒成想,你這一招,倒是省了不少事。」沙僧夸道,八戒洋洋自得。
再說回那太子,他入了山門,舉目望去,這寺里此刻卻連一個接駕的人都沒有,甚是奇怪。他道:「這寺里和尚,不曾想如此憊懶。」
再往裡走,只聽得講經堂處有陣陣佛音傳來。
「原來這寺里和尚都去念經去了,我且去看看。」太子說罷,便朝那處走去。
陳衣此刻正在講經堂傳《金剛經》,講到三十二相。他見悟空進門,微微點頭。
堂下僧人問道:「大法師,為何經文中說『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若是這樣,那這滿院的塑像,不是白塑了?我們每日誦經念佛,卻也不能見如來,那不是白誦了?」
陳衣道:「非也,如來有三十二相,轉輪王亦有三十二相,可若以三十二相見如來,你覺得眼前這是轉輪王?亦或是如來?」
眾僧齊道:「不知,還請法師解疑。」
陳衣繼續道:「那我做個比方,這世道有妖魔成精,可幻化人形,若是有妖魔變作你,這世間是否就有兩個你?」
眾僧搖頭。
陳衣道:「可若真是妖魔化了你形,你自己知道,別人卻如何得知?」
眾僧面面相覷。
陳衣笑道:「不如我們來試試。悟空,院主,還請來此堂上。」
悟空笑笑,跳了過去,院主不知是何意,也上了去。
陳衣道:「如此,讓爾等來分辨分辨。」
說完,那悟空叫了聲「變」,陳衣便變成了院主。陳衣又使了陣小風,將兩人位置打亂。
台前兩個院主,讓台下眾僧驚詫非常,也讓在外止步觀望的太子吃了一驚。
那真院主道:「老爺!你這是什麼神通?怎變成了我的樣子。」
那陳院主學道:「老爺!你這是什麼神通?怎變成了我的樣子。」
真院主道:「你學我說話?」
陳院主道:「你才學我說話。」
兩人相貌神態、表情語氣,皆是一樣,那台下眾僧亦開始哄哄鬧鬧辯了起來,爭執不下。
後出來個小沙彌,陳衣看去,是那掃地做飯的雜役,他懦懦舉手,陳衣道:「可是認出來了?」
那小沙彌指著右邊真院主道:「我以為,這是我們院主。」
悟空問道:「為何?你可有證據?」
小沙彌憨笑道:「這還真沒有,就突然有這一種感覺,左邊法師確實學得很像,但卻總感覺少了點兒什麼。」
陳衣變回了原身,笑道:「就是這種靈光乍現,用真心的感覺。以此真心,方可見如來。」
一時引來眾僧稱讚這小沙彌,院主也對這小沙彌另眼相看。
又有僧問道:「大法師,那這世間有沒有誰能變出一模一樣的人?連心都一模一樣的。」
陳衣笑道:「當然有。」
僧道:「真有啊!」
陳衣道:「打盆水,把頭伸過去,照一照,不就是了。」
眾僧哄堂大笑。
「好!」一聲清亮之聲從後門外傳出,眾僧回頭看去,一身鐵甲銀盔,劍眉星目的年輕將軍,佇在那裡,他在眾人詫異的目光下,緩步朝陳衣走去。
這少年將軍,龍行虎步,氣宇軒昂,正是那烏雞國王的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