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六、葉公好龍
借著月色,陳衣研究了許久陶藝,似乎也沒什麼進展,看看時辰,三更時候了,這鬼國王應該要來了。
果不其然,只聽得門前撲剌剌一聲響亮,淅零零刮陣狂風。禪堂虛掩的大門,被風吹開,裡邊點的蠟燭瞬間熄滅,陳衣收了四大神通,起身,手指了指那蠟燭,燭火便又跳動起來,任那風怎麼刮,也吹不熄。
他關好門,抬眼轉頭,那天上明月已被烏雲遮蓋,地上黑漆漆一團,若不是陳衣眼力了得,怕只能摸瞎。
這風颳來,禪堂外林木颯颯,佛殿裡燈燭滅,花瓶落,香灰灑。幢幡寶蓋亂搖,鐘鼓無人自撞,驚得那寺中僧人個個蒙頭不敢起,山坳里烏鴉悲鳴。
好一股陰風到禪堂。
陰風停定,只聞落水聲,滴答作響。循聲望去,禪堂槐下,一條漢子渾身上下水淋淋,眼中也不知是淚還是水。他朝陳衣拜了一拜,淒涼聲起:「師父!」
陳衣仔細看去,果然是烏雞國王。
只見他頭戴一頂沖天冠,腰束一條碧玉帶,身穿一領飛龍舞鳳赭黃袍,足踏一雙雲頭繡口無憂履,手執一柄列斗羅星白玉珪。面如東嶽長生帝,形似文昌開化君。
陳衣禮道:「施主找我何事?」
那烏雞國王道:「師父不知,我家住正西四十里的城池,當年我創業興基,改此地名,號烏雞國。」
「為何落得如此下場?」
那烏雞國王便將事情始末告知陳衣。
五年前大旱,民不聊生,國庫空虛,錢糧盡絕,朝臣停俸。這烏雞國王亦餐餐食素,仿大禹治水,與民同受,並晝夜焚香祈禱。如此三年,卻是河枯井涸。危急時,忽終南山來了個全真,能呼風喚雨,點石成金。請了那全真登壇祈雨,乾旱之災終是過去。這國王與全真八拜為交,以兄弟稱之。卻不料那全真博取了國王信任,兩年後,將國王推入御花園殺害,並封了那口井。他自己變成了國王模樣,占了江山。
假國王神通廣大,城隍、龍王皆與他親,東嶽天齊、十代閻羅盡皆是友,真國王這才無門投告,找到了唐僧。那假國王怕被發現,露了馬腳,因此告知太子和皇后那全真卷了自己白玉圭回終南山了。後又將太子與皇后隔離,太子三年前就被禁入皇宮,只在金鑾殿上五鳳樓中。
陳衣知道,此玉佩是那文殊菩薩故意露的破綻,這國王也是夜遊神奉上旨意,帶來他面前的。文殊菩薩果然是文殊菩薩,這智慧第一,一舉兩得,又免了這國王之災,又讓陳衣掙點兒功績。
陳衣問道:「陛下,你可還記得你八年前,還做了什麼事麼?」
那國王一臉無辜道:「我自創立烏雞國以來,一直樂善好施,與民為樂,還建了佛寺禮佛,八年前,亦是如此,若問具體,已然是忘了。」
陳衣道:「國王大概不記得了,但從這寶林寺僧人口中,我倒是能猜到一二。」
國王問道:「還望師父明示,我實不知。」
陳衣道:「我初入這寶林寺時,曾被這院主趕走,他看我衣著,認我是游僧,不允我住宿。若我真被趕走了,估摸也沒這個緣分,能見到陛下。」
國王怒道:「竟有此事,這寺中僧人怎如此不像話。」
陳衣道:「院主對我說,七八年前,也來了幾眾游僧,來這寺院不幹些佛事,一住七八年,到現在都沒趕走。」
國王道:「我記得這院主還是我批的僧官,怎連這一座寺院都管得亂七八糟。」
陳衣搖頭道:「非也,所謂上樑不正下樑歪。陛下,你說是這院主管理不善,還是……」
國王羞愧低頭道:「倒是朕的錯了。」
陳衣道:「其實,根本這僧官也沒收留這眾游僧。」
國王又是一驚,道:「師父,你……」
陳衣道:「今日堂上,院主要趕我走,我不走,他卻也叫了十多個和尚來抬我,甚至還要將我打出去。若不是我自身有些小本事,怕早就被當作無賴趕走了。此院僧眾五百,禪堂中站立時,一個不少。若真有那幾眾游僧,怎可能如此整齊?至於那七八年前,游僧來寺裏白吃不幹事,他自己也默認了是騙我的。」
陳衣提醒道:「我如此說,你可還記得你八年前做了甚?」
國王只是慚愧道:「我一直都敬僧道,卻不知我治下竟出了此等事。」
陳衣道:「我提醒得如此明顯,陛下卻仍不知發生了何事,如此說來,陛下確實沒把此事放在心上。你又怎麼能讓你治下的人,真的敬僧道哩?」
國王急道:「師父,我確實不知,還請師父莫要怪罪,望師父能解我苦難,如今,這十方之處,我只能依仗您了。」
陳衣道:「八年前,你國內雖說表面敬僧道,但怕只是做做樣子。你說你自己打下的這片江山,想必初登大寶時,國庫空虛,既是如此,又為何要大興土木,建這金碧輝煌的寶林寺?這寺中一磚一瓦,難道是鬼神菩薩自己壘起來的?當真是為了崇善信佛?又或是有其他目的?」
國王眼中慌亂可見,見陳衣朝他跨了一步,心虛後退。
陳衣繼續道:「你若當真敬僧敬道,就該知,不是建廟就能立了功德,而是真正以民為本,以眾生為本,行善利民,這才是真敬。若只是為了宣揚自己功德,做做表面功夫,這誰都會。不僅都會,上面怎麼做,下面就怎麼來。是以,我才差點兒被那院主給趕出來。」
國王道:「冤枉啊,師父,我自開國以來,兢兢業業,何錯之有啊?」
陳衣道:「你錯在,只知治表,不知治心。若你真的是信善,為何八年前,有凡僧到你面前化緣,你卻將其泡在水中三天三夜。需知,天上一天,地上一年。你以人間皇帝威嚴懲了菩薩,菩薩自然以天上之日懲了你。」
這國王一聽,如晴天霹靂,敢情,那八年前,闖到自己座前,要飯的癩痢和尚,竟然是個菩薩!若他知是菩薩臨凡,定是好好供奉。真是糊塗,糊塗了!
果不其然,只聽得門前撲剌剌一聲響亮,淅零零刮陣狂風。禪堂虛掩的大門,被風吹開,裡邊點的蠟燭瞬間熄滅,陳衣收了四大神通,起身,手指了指那蠟燭,燭火便又跳動起來,任那風怎麼刮,也吹不熄。
他關好門,抬眼轉頭,那天上明月已被烏雲遮蓋,地上黑漆漆一團,若不是陳衣眼力了得,怕只能摸瞎。
這風颳來,禪堂外林木颯颯,佛殿裡燈燭滅,花瓶落,香灰灑。幢幡寶蓋亂搖,鐘鼓無人自撞,驚得那寺中僧人個個蒙頭不敢起,山坳里烏鴉悲鳴。
好一股陰風到禪堂。
陰風停定,只聞落水聲,滴答作響。循聲望去,禪堂槐下,一條漢子渾身上下水淋淋,眼中也不知是淚還是水。他朝陳衣拜了一拜,淒涼聲起:「師父!」
陳衣仔細看去,果然是烏雞國王。
只見他頭戴一頂沖天冠,腰束一條碧玉帶,身穿一領飛龍舞鳳赭黃袍,足踏一雙雲頭繡口無憂履,手執一柄列斗羅星白玉珪。面如東嶽長生帝,形似文昌開化君。
陳衣禮道:「施主找我何事?」
那烏雞國王道:「師父不知,我家住正西四十里的城池,當年我創業興基,改此地名,號烏雞國。」
「為何落得如此下場?」
那烏雞國王便將事情始末告知陳衣。
五年前大旱,民不聊生,國庫空虛,錢糧盡絕,朝臣停俸。這烏雞國王亦餐餐食素,仿大禹治水,與民同受,並晝夜焚香祈禱。如此三年,卻是河枯井涸。危急時,忽終南山來了個全真,能呼風喚雨,點石成金。請了那全真登壇祈雨,乾旱之災終是過去。這國王與全真八拜為交,以兄弟稱之。卻不料那全真博取了國王信任,兩年後,將國王推入御花園殺害,並封了那口井。他自己變成了國王模樣,占了江山。
假國王神通廣大,城隍、龍王皆與他親,東嶽天齊、十代閻羅盡皆是友,真國王這才無門投告,找到了唐僧。那假國王怕被發現,露了馬腳,因此告知太子和皇后那全真卷了自己白玉圭回終南山了。後又將太子與皇后隔離,太子三年前就被禁入皇宮,只在金鑾殿上五鳳樓中。
陳衣知道,此玉佩是那文殊菩薩故意露的破綻,這國王也是夜遊神奉上旨意,帶來他面前的。文殊菩薩果然是文殊菩薩,這智慧第一,一舉兩得,又免了這國王之災,又讓陳衣掙點兒功績。
陳衣問道:「陛下,你可還記得你八年前,還做了什麼事麼?」
那國王一臉無辜道:「我自創立烏雞國以來,一直樂善好施,與民為樂,還建了佛寺禮佛,八年前,亦是如此,若問具體,已然是忘了。」
陳衣道:「國王大概不記得了,但從這寶林寺僧人口中,我倒是能猜到一二。」
國王問道:「還望師父明示,我實不知。」
陳衣道:「我初入這寶林寺時,曾被這院主趕走,他看我衣著,認我是游僧,不允我住宿。若我真被趕走了,估摸也沒這個緣分,能見到陛下。」
國王怒道:「竟有此事,這寺中僧人怎如此不像話。」
陳衣道:「院主對我說,七八年前,也來了幾眾游僧,來這寺院不幹些佛事,一住七八年,到現在都沒趕走。」
國王道:「我記得這院主還是我批的僧官,怎連這一座寺院都管得亂七八糟。」
陳衣搖頭道:「非也,所謂上樑不正下樑歪。陛下,你說是這院主管理不善,還是……」
國王羞愧低頭道:「倒是朕的錯了。」
陳衣道:「其實,根本這僧官也沒收留這眾游僧。」
國王又是一驚,道:「師父,你……」
陳衣道:「今日堂上,院主要趕我走,我不走,他卻也叫了十多個和尚來抬我,甚至還要將我打出去。若不是我自身有些小本事,怕早就被當作無賴趕走了。此院僧眾五百,禪堂中站立時,一個不少。若真有那幾眾游僧,怎可能如此整齊?至於那七八年前,游僧來寺裏白吃不幹事,他自己也默認了是騙我的。」
陳衣提醒道:「我如此說,你可還記得你八年前做了甚?」
國王只是慚愧道:「我一直都敬僧道,卻不知我治下竟出了此等事。」
陳衣道:「我提醒得如此明顯,陛下卻仍不知發生了何事,如此說來,陛下確實沒把此事放在心上。你又怎麼能讓你治下的人,真的敬僧道哩?」
國王急道:「師父,我確實不知,還請師父莫要怪罪,望師父能解我苦難,如今,這十方之處,我只能依仗您了。」
陳衣道:「八年前,你國內雖說表面敬僧道,但怕只是做做樣子。你說你自己打下的這片江山,想必初登大寶時,國庫空虛,既是如此,又為何要大興土木,建這金碧輝煌的寶林寺?這寺中一磚一瓦,難道是鬼神菩薩自己壘起來的?當真是為了崇善信佛?又或是有其他目的?」
國王眼中慌亂可見,見陳衣朝他跨了一步,心虛後退。
陳衣繼續道:「你若當真敬僧敬道,就該知,不是建廟就能立了功德,而是真正以民為本,以眾生為本,行善利民,這才是真敬。若只是為了宣揚自己功德,做做表面功夫,這誰都會。不僅都會,上面怎麼做,下面就怎麼來。是以,我才差點兒被那院主給趕出來。」
國王道:「冤枉啊,師父,我自開國以來,兢兢業業,何錯之有啊?」
陳衣道:「你錯在,只知治表,不知治心。若你真的是信善,為何八年前,有凡僧到你面前化緣,你卻將其泡在水中三天三夜。需知,天上一天,地上一年。你以人間皇帝威嚴懲了菩薩,菩薩自然以天上之日懲了你。」
這國王一聽,如晴天霹靂,敢情,那八年前,闖到自己座前,要飯的癩痢和尚,竟然是個菩薩!若他知是菩薩臨凡,定是好好供奉。真是糊塗,糊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