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葉盛李葉盛
在前世,葉盛常把小山村想像成溫馨寧靜的田園詩;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仿佛時間在這裡變得緩慢,生活也顯得格外悠閒,遠離了城市的喧囂和紛擾。
其實呢,真相卻往往更為樸素直接。
無論是前世的燈紅酒綠,還是這偏遠異世山村,眾人皆為生計奔波,各有其憂,各有其難。
在哪都一樣,悠閒的前提是有錢,沒錢的悠閒,叫遊手好閒,叫二流子。
李葉盛就是這樣的一個二流子!
空有閒情,難解生計之困。
盛的本意是黍稷在器中以祀者也,是李葉盛父親對他的野望,期望他能夠有朝一日,望其能如他大伯般,龍騰虎躍,光耀門楣,乃至以庶代嫡祭祀先祖之靈。
遺憾的是,葉盛之母早逝,其父為培養其成才,日夜勞碌,終致積勞成疾。
一朝病倒,不僅使其學業受阻,更令家境一落千丈,外債高築。
自此,少年的世界被陰霾籠罩,再看不到一絲光亮。
李葉盛心生絕望,開始自暴自棄,沉淪於種種卑劣之行中。
他終日無所事事,遊蕩於村野山間,輕薄村婦稚童,行竊里財物,潑皮無賴,討要無度,淪為了村中人人唾棄的對象,全然背離了其父昔日的殷切期望。
咻——
一道璀璨華光破空而出,劃破葉盛頭頂的青天白日,帶著呼嘯之聲,將他自沉思中驚醒。
此時,田間地頭,眾人皆惶恐不安,紛紛跪倒在地,額頭緊貼濕潤泥土,一片肅穆。
葉盛見狀,亦慌忙仿效,跪伏其間,良久,他才緩緩抬眼望向天際,依稀可見一道人影漸行漸遠,終歸於虛無。
待那天際光影徹底消散,葉盛方緩緩起身,嘴角勾起一抹略帶酸澀的不屑,低聲嘟囔道:
「呸……會飛了不起啊!」
繼承了原身的記憶,半個月的時間,足夠葉盛了解並熟悉這副身軀的自己。
前身亦是姓李,名同葉盛。
尚有一幼弟,乖巧聰慧,惹人疼愛。
十一二歲大的人兒,日日既要放鴨,又要替人看牛,勞碌不堪。
歸家之時,往往難覓飽腹之物,反遭李葉盛猥褻打罵,其遭遇之苦,更勝前身百倍。
若非有大伯一家時常接濟,恐怕早就餓死了。
念及前身所作所為,葉盛不禁對原主的行為感到厭惡,覺得不是個東西。
不過話說回來,如今的自己與前身相比,境遇未見得好上多少。
前世,他乃一網紅,生活雖光鮮亮麗,實則虛有其表。
而今,卻需在這田間地頭,以鋤頭為伴,刨土為生。
每每扛起鋤頭,那笨拙之態,讓葉盛心中萬分不自在,周圍的鄉親們亦是紛紛投來嘲笑的目光。
更有甚者,更是不客氣地打趣道:
「咳,李葉盛,能做主不,瞧你這扛鋤頭的模樣,比那大姑娘還扭捏,不如把地分了給大伙兒種,回頭給你兩成收成,也總比你這般荒著強。」
「好啊!」
葉盛眉宇間尚算清朗,眼中閃爍著狡黠之光,他輕巧一腳,將鋤頭踢至一旁,高聲應和。
「不過嘛,這地租就免了,乾脆直接賣給你得了!」
……
黎涇村,有一山兩峰,曰黎涇、眉尺,不過村民更喜以「乃頭山」昵之。
兩峰之間,流淌著一條眉尺河,眉尺河又淺又寬,河畔蘆葦叢生,灘涂廣布。
村中人家飼養的鵝鴨幾十幾百,無需刻意餵養,清晨只需將其放逐河中,它們便自在覓食。
到晚些,著一個人走到河邊一聲喚,那些鵝鴨都是養熟的,聽慣的聲音,拖拖的都跟了回家。
「嘎嘎嘎——回家嘍!」
夕陽斜照,葉盛肩扛鋤頭,手提一瓜,眉宇間流露著不羈之態,悠然漫步於河沿。
遠遠的就看見弟弟雙手攏在嘴邊,向著那片波光粼粼的水面大聲呼喊,似在召喚嬉戲的鴨群歸家。
葉盛見狀,遠遠地招呼了一聲,抬手輕輕晃動著手中的米肉瓜果,未再多言,便徑直身沿著眉尺河的上游緩步而行。
行至山腳附近,一座土牆小院映入眼帘。
這座小院由三間土坯草頂的房屋構成,中央既是堂屋亦是廚房,其左右則分別為東屋與西屋。
小院中央,一條由鵝卵石鋪就的小徑蜿蜒而過,兩旁幾排蔬菜綠意盎然,生機勃勃。
而在院落的邊角,幾塊木板簡單地圍合成了一個廁所,雖簡陋卻也實用。
就這樣的院子,在村中已經是少有了。
它的由來,還得歸功於李葉盛的爺爺李根水。
李根水精明能幹,偏偏花心得很,娶了妻子不夠,還去道上收留了兩個女人做妾。
正妻為他誕下兩子,小妾們則又添了三兒四女,李葉盛的父親,便是這眾多子女中的老二。
他的長子李木田早年便離了故鄉,嫡幼子則留在身旁,悉心教養。
而對於三個庶子,李根水在他們成年後,也都為他們尋得了合適的土地,建了房屋,人各分了一畝地。
然而,歲月不饒人,李根水行將就木,唯一陪伴在側的小兒子卻突然暴斃。
李葉盛的三叔四叔對著家裡的十幾畝地虎視眈眈。
這時離家出走的大伯李木田提著刀帶著人回來了,很是兇殘一刀就砍死了吃裡扒外的管家,毒死二伯準備行兼併之舉的那家大戶滿門被殺了個乾乾淨淨,連條狗都沒有放過。
大伯和他那兩位弟兄提著滴著血的刀,用推車拖著屍體,血淋淋的痕跡從村尾拖到村頭,村子裡家家閉戶,人人自危。
最後大伯將幾個兄弟喚來,說什麼是嫡庶之間本是同氣連枝,將大戶的土地一人兩畝分了。
李葉盛父親因多得了兩畝田地,自是更加勤於耕作,雖初期家業有所積累,還送他進了學,卻也因此落下了病根。
一病窮三代啊!
時至昨日,除這三間簡陋的土屋與賴以餬口的三畝薄田之外,家中已別無長物,空空如也。
幸而李老二的性格憨厚,自己不搶不爭,因此,李木田歸家後也多與其親近,時常伸出援手,李葉生父子不至於餓死。
今天,葉盛第一次去地里揮了幾下鋤頭,感覺有些累,還未進門便扯著脖子喚道:
「爹!」
「爹!今天吃肉……」
喊了兩聲,沒人答應,他索性將鋤頭「哐當」一聲丟在一旁,步入堂屋,不見李老二身影,便將東西輕輕放在正中的桌上,隨即步入東屋。
只見李老二正斜倚在屋內,雙眼微眯,似在養神,卻也在靜靜地注視著他。
「咳咳,肉?說……你又是在哪家院裡偷來的!」
李老二猛地咳嗽兩聲,突然開口,語氣中滿是恨鐵不成鋼的意味。
「爹,您說什麼呢!這是我在陳伯家的小鋪子裡正經買來的!」
望著李老二那疑惑的眼神,葉盛生怕他繼續誤會。
畢竟,前身劣跡斑斑,在黎涇村早已聲名狼藉,誰人不知?
於是,忙解釋道:
「這瓜真的是買回來的,那新園菜地那兩畝荒地我種不來,給賣了錢,好給、給……」
葉盛的話還未說完,便聽到李老二發出一陣急促的嗚咽聲,只見他癟著嘴,張張合合,卻半天沒能說出一個字來。
……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仿佛時間在這裡變得緩慢,生活也顯得格外悠閒,遠離了城市的喧囂和紛擾。
其實呢,真相卻往往更為樸素直接。
無論是前世的燈紅酒綠,還是這偏遠異世山村,眾人皆為生計奔波,各有其憂,各有其難。
在哪都一樣,悠閒的前提是有錢,沒錢的悠閒,叫遊手好閒,叫二流子。
李葉盛就是這樣的一個二流子!
空有閒情,難解生計之困。
盛的本意是黍稷在器中以祀者也,是李葉盛父親對他的野望,期望他能夠有朝一日,望其能如他大伯般,龍騰虎躍,光耀門楣,乃至以庶代嫡祭祀先祖之靈。
遺憾的是,葉盛之母早逝,其父為培養其成才,日夜勞碌,終致積勞成疾。
一朝病倒,不僅使其學業受阻,更令家境一落千丈,外債高築。
自此,少年的世界被陰霾籠罩,再看不到一絲光亮。
李葉盛心生絕望,開始自暴自棄,沉淪於種種卑劣之行中。
他終日無所事事,遊蕩於村野山間,輕薄村婦稚童,行竊里財物,潑皮無賴,討要無度,淪為了村中人人唾棄的對象,全然背離了其父昔日的殷切期望。
咻——
一道璀璨華光破空而出,劃破葉盛頭頂的青天白日,帶著呼嘯之聲,將他自沉思中驚醒。
此時,田間地頭,眾人皆惶恐不安,紛紛跪倒在地,額頭緊貼濕潤泥土,一片肅穆。
葉盛見狀,亦慌忙仿效,跪伏其間,良久,他才緩緩抬眼望向天際,依稀可見一道人影漸行漸遠,終歸於虛無。
待那天際光影徹底消散,葉盛方緩緩起身,嘴角勾起一抹略帶酸澀的不屑,低聲嘟囔道:
「呸……會飛了不起啊!」
繼承了原身的記憶,半個月的時間,足夠葉盛了解並熟悉這副身軀的自己。
前身亦是姓李,名同葉盛。
尚有一幼弟,乖巧聰慧,惹人疼愛。
十一二歲大的人兒,日日既要放鴨,又要替人看牛,勞碌不堪。
歸家之時,往往難覓飽腹之物,反遭李葉盛猥褻打罵,其遭遇之苦,更勝前身百倍。
若非有大伯一家時常接濟,恐怕早就餓死了。
念及前身所作所為,葉盛不禁對原主的行為感到厭惡,覺得不是個東西。
不過話說回來,如今的自己與前身相比,境遇未見得好上多少。
前世,他乃一網紅,生活雖光鮮亮麗,實則虛有其表。
而今,卻需在這田間地頭,以鋤頭為伴,刨土為生。
每每扛起鋤頭,那笨拙之態,讓葉盛心中萬分不自在,周圍的鄉親們亦是紛紛投來嘲笑的目光。
更有甚者,更是不客氣地打趣道:
「咳,李葉盛,能做主不,瞧你這扛鋤頭的模樣,比那大姑娘還扭捏,不如把地分了給大伙兒種,回頭給你兩成收成,也總比你這般荒著強。」
「好啊!」
葉盛眉宇間尚算清朗,眼中閃爍著狡黠之光,他輕巧一腳,將鋤頭踢至一旁,高聲應和。
「不過嘛,這地租就免了,乾脆直接賣給你得了!」
……
黎涇村,有一山兩峰,曰黎涇、眉尺,不過村民更喜以「乃頭山」昵之。
兩峰之間,流淌著一條眉尺河,眉尺河又淺又寬,河畔蘆葦叢生,灘涂廣布。
村中人家飼養的鵝鴨幾十幾百,無需刻意餵養,清晨只需將其放逐河中,它們便自在覓食。
到晚些,著一個人走到河邊一聲喚,那些鵝鴨都是養熟的,聽慣的聲音,拖拖的都跟了回家。
「嘎嘎嘎——回家嘍!」
夕陽斜照,葉盛肩扛鋤頭,手提一瓜,眉宇間流露著不羈之態,悠然漫步於河沿。
遠遠的就看見弟弟雙手攏在嘴邊,向著那片波光粼粼的水面大聲呼喊,似在召喚嬉戲的鴨群歸家。
葉盛見狀,遠遠地招呼了一聲,抬手輕輕晃動著手中的米肉瓜果,未再多言,便徑直身沿著眉尺河的上游緩步而行。
行至山腳附近,一座土牆小院映入眼帘。
這座小院由三間土坯草頂的房屋構成,中央既是堂屋亦是廚房,其左右則分別為東屋與西屋。
小院中央,一條由鵝卵石鋪就的小徑蜿蜒而過,兩旁幾排蔬菜綠意盎然,生機勃勃。
而在院落的邊角,幾塊木板簡單地圍合成了一個廁所,雖簡陋卻也實用。
就這樣的院子,在村中已經是少有了。
它的由來,還得歸功於李葉盛的爺爺李根水。
李根水精明能幹,偏偏花心得很,娶了妻子不夠,還去道上收留了兩個女人做妾。
正妻為他誕下兩子,小妾們則又添了三兒四女,李葉盛的父親,便是這眾多子女中的老二。
他的長子李木田早年便離了故鄉,嫡幼子則留在身旁,悉心教養。
而對於三個庶子,李根水在他們成年後,也都為他們尋得了合適的土地,建了房屋,人各分了一畝地。
然而,歲月不饒人,李根水行將就木,唯一陪伴在側的小兒子卻突然暴斃。
李葉盛的三叔四叔對著家裡的十幾畝地虎視眈眈。
這時離家出走的大伯李木田提著刀帶著人回來了,很是兇殘一刀就砍死了吃裡扒外的管家,毒死二伯準備行兼併之舉的那家大戶滿門被殺了個乾乾淨淨,連條狗都沒有放過。
大伯和他那兩位弟兄提著滴著血的刀,用推車拖著屍體,血淋淋的痕跡從村尾拖到村頭,村子裡家家閉戶,人人自危。
最後大伯將幾個兄弟喚來,說什麼是嫡庶之間本是同氣連枝,將大戶的土地一人兩畝分了。
李葉盛父親因多得了兩畝田地,自是更加勤於耕作,雖初期家業有所積累,還送他進了學,卻也因此落下了病根。
一病窮三代啊!
時至昨日,除這三間簡陋的土屋與賴以餬口的三畝薄田之外,家中已別無長物,空空如也。
幸而李老二的性格憨厚,自己不搶不爭,因此,李木田歸家後也多與其親近,時常伸出援手,李葉生父子不至於餓死。
今天,葉盛第一次去地里揮了幾下鋤頭,感覺有些累,還未進門便扯著脖子喚道:
「爹!」
「爹!今天吃肉……」
喊了兩聲,沒人答應,他索性將鋤頭「哐當」一聲丟在一旁,步入堂屋,不見李老二身影,便將東西輕輕放在正中的桌上,隨即步入東屋。
只見李老二正斜倚在屋內,雙眼微眯,似在養神,卻也在靜靜地注視著他。
「咳咳,肉?說……你又是在哪家院裡偷來的!」
李老二猛地咳嗽兩聲,突然開口,語氣中滿是恨鐵不成鋼的意味。
「爹,您說什麼呢!這是我在陳伯家的小鋪子裡正經買來的!」
望著李老二那疑惑的眼神,葉盛生怕他繼續誤會。
畢竟,前身劣跡斑斑,在黎涇村早已聲名狼藉,誰人不知?
於是,忙解釋道:
「這瓜真的是買回來的,那新園菜地那兩畝荒地我種不來,給賣了錢,好給、給……」
葉盛的話還未說完,便聽到李老二發出一陣急促的嗚咽聲,只見他癟著嘴,張張合合,卻半天沒能說出一個字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