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 故土
故土——走過的路,經歷的事物,促成一個人成長的過往都算得上。我心歸處即吾鄉的要旨大概就在於此,遠行的人,是需要通過過往去汲取能量的,沒有歷史、沒有過往的人是沒有的,去追尋,守望,或大江大河,或崇山峻岭,足以見到本心。
同餘沉沉的談話得出的結論就是這樣,在我們之間的談判桌上,得出一個充滿感性的、需要時間和光陰來佐證的論斷,至於具體的論斷是什麼,誰也不知道,都在蒙昧當中。
被我堅決的否定之後,她也就不再勉強,可能因為知道單憑道理是說不通的,微微抿抿嘴唇,「這些天裡,我在認真的考慮,考慮著一切,我像是一棵小樹,現在,我要去回過頭去找到自己的枝枝葉葉,那樣比較容易一些。」在寒冷的冬天,我看見她乾澀的眼角硬擠出幾滴眼淚出來,百感交集。甚至於我認為我該是順著她的意願就好了。
「尋找到之後呢?等你變成了參天大樹。是不是就看不上那些小樹苗了?」
「應該不會,從來都沒有說去看不上別人,而且,我一般都比較看重某個人的優點。」
「很好的性格。」
「不,不能這樣下定論,太簡單,失真。」她思慮悠遠,就好像是這「天梯」抬起頭往上看,就是深邃的天空,望不見盡頭,「你如何看待我們兩個人?」
「充滿希望,我覺得我們是相宜的伴侶,我們現在很像,不是嗎?」
「不然是不會在一起的。」她補充一句,但是意猶未盡,並未說出她的最想說的,「但,我們又有不一樣的地方,很明顯,我有病。」就到這裡,一下就停住,似乎再也進行不下去,一股忍耐的氣咽到肚子裡去。
「不!不!不!我們是同一種人。」
「不一樣,你比我好。」幾乎就在一瞬間就否定掉自己,我剛想著反駁回去,算是安慰,可是,想想還是止於此,因為她已經認定好的事情,是很難改變的,她是這樣,別人也是這樣。
一艘船向著深淵航行,憑著一己之力,是阻擋不了的,不去順水推舟就行。
」那要怎麼樣呢?你就對我這麼沒有信心?」抬眼望一望山頭,雲霧繚繞下的寬廣,陡然就縮小了自我,如浮游,如細小的松枝,如螞蟻一般的經不起風霜。
「我對我自己都沒有信心。」話匣子嘭的一聲就關掉。
「那我呢?」心裡很急切,已然覺得自己又成了孤身一個人,又將要失去很多自己已經習慣的東西——而且是最珍貴的那一部分。失去珍貴的東西,那種你一直竭力守護的東西,突如其來的風暴一場,席捲了所有。不是得而復失去,諸如理想的破敗。
「我們都已不是小孩子,不能以小孩子的方式來講話和思考,不都有每個人的命途麼?是天意也好,後天努力的結果也好,總歸我們會踏上我們自己的路。」
「路遙馬急的人間,風雨兼程,兩個人總是比一個人要好,苦難,總是兩個人去經歷要比孤身一人強很多。」
「不可以感同身受,不論什麼時候,人都是孤獨的,本質上的問題。」這時候,可以想見,我們似乎就像是古典哲學家坐在一起談論哲學,幾乎把所受的教育,被灌輸的思想全部運用上。
哲學是一個長久的問題,且永遠存在,而我,真實在意的,是現下的時光,不需要、也沒有必要去思索長遠,未來的虛空的,是靠著想像誕生的產物,就連明天都不一定抓得住。
她是浪漫主義者——力求糾正以往,然後可以左右將來。我是現實主義者——現在的難受,不習慣、不適應是非常要命的東西,至於以後的將來,就等著稍微喘一口氣之後再作定奪。
一個很容易滿足,一個很不知足。
她在等,等我的回覆,眼睛直勾勾的看著,像是一場戰役,在這一刻就是總攻,勝負一瞬間,木訥的看著,天地,白雪都在作見證。
「你除了我,還有別人,曾經自負的認為,別人怎麼樣,也沒有我對你的好,楊風也好,還是別的人都是,憑著這一點,我就充滿信心,我們之間的現在和將來也都明確了。你看得見將來,可以擇優而取,可我呢?我只有你呀。」並非是怨聲載道,裝著可憐的樣子,而是異乎尋常的充滿理性、平和將這話講出來,話一說完,自心底里便湧起一陣酸意,是愁腸百結。
她也被觸動,眼睛作逃避狀,看也不看,我勉強、或者強求她,看看我這副樣子,從淡定變成的悲哀,千言萬語隨風飄蕩,輕飄飄的落到我們彼此的心上。
」我們都給彼此一段時間和空間,可好?」
」這麼長的時間,難道還不夠?」我心想,我們實質上在一起的時間是不多的,奈何現如今卻有這樣的想法,我對她的掛念,出自本心,又被理智壓下去不下千百回,她呢,好像是走錯了路一樣,現在極力的將自己拖拽回去——要離開我。
「也好!也好。」無奈的點點頭。
就好像是一個走了很長的路的人,迷了路了,很悲哀的、很可惜的事情就這樣發生了。
「如果你想好了,就回來,好不?我等你呀,不管到了什麼時候,我都願意等你。」投入了真摯的、感人的情意。
「好吧~」她發嗲的俏皮聲,倏忽間便將我心底里久久僵持的頑固趕走,變動的好快,不知道是不是我堅持到底的成果,「可你不許再找別人,要是讓我知道了,你就小心點兒。」
「保證不找!誰找誰是小狗!」
「那可不行!口說無憑,拉鉤!」一根小指頭伸向我,我伸過手去,小孩童一般拉鉤,念著「拉鉤,上吊,一百年不許變,誰變誰是小狗!」
要走了,大埡村的下頭,我依稀見到她頭上的白雪,倘若白雪知心,是要將我二人送到白頭的,對不對?
「難為你了。」我拂去她頭上的白頭,她像一隻乖乖的大白兔,等我息數拂盡她頭上的冰霜,她捂著袖子,「你也是。」將衣袖捏在手裡,微微拂掉我頭上的雪。
「若是我們像這樣一直可以走到白頭,該多好!」
「就你貧……」頓了頓,「我需要你原諒,我只不過是暫時失憶,我要去想,去講自己的過往。」
「我樂意做你的傾聽者。」
」好了,走吧,挺長時間了。」我回過頭去,下山,她叫住我,「你要好好的,豬兒蟲!」
「嗯吶!」
這下,就有足夠的時間來思索,思考我們之間、青春的意義、考慮自由和愛的情狀,既然我們所追尋的都是這些,那就很有必要考慮。
我想起李萌,她雖有著一顆感性、富有感情的心靈,卻是在十分理智的面對現實的生活,拿得起,也還能夠及時放下,在普遍的認知當中,是很多人通過一定的生活的磨鍊才能生成的。我們不是一路人,在物質上,早早就印證,僥倖的是物質都是身外之物,人和別的自然萬物是一樣的——從起點走到終點,是一個時間和空間的轉換的過程,故而人人生而平等,便以為精神上或者思想上的契合度完全可以債蓋住物質上的差別。
殊途同歸而已,又有什麼不可以的呢?又有什麼是不可能的呢?
沒有不可能,也沒有不可以,存在即是合理,但,沒有任何兩樣東西嚴絲合縫,毫無差別,小學的老師教育我們說世界上找不到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更加奇特的地方在於,那些看起來很相宜的事物,往往天差地別。
李萌和我之間大概可以這樣形容。
以為余沉沉會冷落我很長一段時間,事實上沒有,她首先談起的是《人魚淚》裡面的小男孩貝克,那天她說貝克是一個十分幸運的男孩兒。
為什麼和我的想法相反?勾起了我的疑問和好奇心。
明明是極其悽慘的孤單的故事,在余沉沉那裡,卻硬生生的變成適當美好的事物,她說,貝克他有渴望,有渴望就有希望,不是麼?言下之意就是她已不作指望,不論是在張玉林、楊風還是我,都是如此。
大廈一下崩塌掉,再也沒有重建的可能,滅頂之災,也不過如此吧。如果要找尋過往,首先就推翻掉一切,符合她的心性,卻不對我的胃口。
每個想著回歸的人都是這麼絕情?每個想回過頭去找到初心的人都要捨棄最重要的東西嗎?
離開一個地方,然後經過很長時間,再回去,就像遠走他鄉的遊子,回歸故土一樣,但是要注意的是,此去並非想像中原有的故土,物不是而人也非是很常見的。
希望余沉沉心中的那一方故土一寸未動,還是原來模樣。
鞭炮徹底嘶吼開來的時候大約就是在大年初一,冷風從東邊吹到西邊,竹枝子輕輕的嘩啦啦作響,每個新年都會有不一樣的感受,除了往年都有的煙火味,很明顯的、也很直觀的感受就是父母的年邁,幾乎從他們的一言一行當中都能夠體現出來,而不一定得等到他們說:「我老了……」
身體的成長帶來的恐懼一下就變得突兀,「做個小孩,該多好,沒有這麼多事情。」有些事情,已經變得身不由己,比如說自己還沒有完全準備好,就要去找工作,要知道,學校在下一學期便組織了實習,或者工廠,或是公司,或是小地方的某處,那些當初五湖四海相聚的人,已經如同綻開過的花朵一樣,遭遇到深秋的冷霜,逐漸凋零散落到各處。
我很擔心,因為基本沒有任何的打算,我該到那兒去,從事什麼樣的職業,以後的職業規劃應該是怎麼樣的,以後自己想要什麼,總之有很多為什麼盤結在心裡,上限是生活,底線是生存。
像什麼?像秋天就飄落的黃葉,隨風一吹,四處晃悠,慘然落下,加之信仰的匱乏,理想的薄弱,就被將要來臨的轉折點擠兌的皺眉頭。
感情世界的豐盈和變化多端已經緩緩的向現實的生存需求滑移。
車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橋頭自然直?這是不行的。
一邊要向前走,一邊要去追溯,在前進的浪潮中激盪,在回憶的路上不知道又會見到何樣的光景?
我同餘沉沉講這些,充滿憂傷和不甘,開啟了一個全新的話題,「我應該把自己這麼大的一個人放置在哪個位置才合適?」
心寬就好。她的心底里是很喪的,對待這種的辦法便是造成比她更甚的心態,便得到安慰她的法門,苦難最怕比較級。
「要相信自己,不論什麼時候,都是這樣。」……「萬事萬物都會有它既定的去處,人也是這般,做好你自己,就比什麼都重要。」……「或許現實的狀況,並沒有想像的那麼糟糕。」……「你自己認為的不優秀,也比自恃清高的人要強很多。」
不知道是要為自己的聰明驕傲,還是要感激余沉沉的鼓勵。
大雪封山,斷水斷電,初七發生的事情,早上接到余沉沉的電話,她告訴我,連那通往大埡村的「天梯」也被冰雪封死,叫我不要再過去,也不必擔心。
我把這件事情同李萌講,余沉沉的情況她是知道的,她會告訴別人如何作出正確的抉擇,也是出於信任。
「你笨吶!不知道陪伴?不懂得安慰?先天性的情商殘疾?」她為此大發雷霆,「你這是在褻瀆別人對你的信任和好感。」
細細一想,的確是這樣,如果不曾需要,又如何會如此大費周章?只是因為含蓄,不明說而已,要知道她的總是怕給別人添麻煩的習慣。
不論怎樣,都要再去大埡村,不管山高,不論冰封,這都是必須要執行的命令一般在心裏面生成。
輕車熟路,與往常相同的地方在於一直行進在風雨中,近乎沒有給絲毫的改變,這種氣候好像預示什麼,又好像什麼都沒有顯示。
冥冥之中自有天意?
一路風雪,一路哀傷,一路散不盡的憂愁。
同餘沉沉的談話得出的結論就是這樣,在我們之間的談判桌上,得出一個充滿感性的、需要時間和光陰來佐證的論斷,至於具體的論斷是什麼,誰也不知道,都在蒙昧當中。
被我堅決的否定之後,她也就不再勉強,可能因為知道單憑道理是說不通的,微微抿抿嘴唇,「這些天裡,我在認真的考慮,考慮著一切,我像是一棵小樹,現在,我要去回過頭去找到自己的枝枝葉葉,那樣比較容易一些。」在寒冷的冬天,我看見她乾澀的眼角硬擠出幾滴眼淚出來,百感交集。甚至於我認為我該是順著她的意願就好了。
「尋找到之後呢?等你變成了參天大樹。是不是就看不上那些小樹苗了?」
「應該不會,從來都沒有說去看不上別人,而且,我一般都比較看重某個人的優點。」
「很好的性格。」
「不,不能這樣下定論,太簡單,失真。」她思慮悠遠,就好像是這「天梯」抬起頭往上看,就是深邃的天空,望不見盡頭,「你如何看待我們兩個人?」
「充滿希望,我覺得我們是相宜的伴侶,我們現在很像,不是嗎?」
「不然是不會在一起的。」她補充一句,但是意猶未盡,並未說出她的最想說的,「但,我們又有不一樣的地方,很明顯,我有病。」就到這裡,一下就停住,似乎再也進行不下去,一股忍耐的氣咽到肚子裡去。
「不!不!不!我們是同一種人。」
「不一樣,你比我好。」幾乎就在一瞬間就否定掉自己,我剛想著反駁回去,算是安慰,可是,想想還是止於此,因為她已經認定好的事情,是很難改變的,她是這樣,別人也是這樣。
一艘船向著深淵航行,憑著一己之力,是阻擋不了的,不去順水推舟就行。
」那要怎麼樣呢?你就對我這麼沒有信心?」抬眼望一望山頭,雲霧繚繞下的寬廣,陡然就縮小了自我,如浮游,如細小的松枝,如螞蟻一般的經不起風霜。
「我對我自己都沒有信心。」話匣子嘭的一聲就關掉。
「那我呢?」心裡很急切,已然覺得自己又成了孤身一個人,又將要失去很多自己已經習慣的東西——而且是最珍貴的那一部分。失去珍貴的東西,那種你一直竭力守護的東西,突如其來的風暴一場,席捲了所有。不是得而復失去,諸如理想的破敗。
「我們都已不是小孩子,不能以小孩子的方式來講話和思考,不都有每個人的命途麼?是天意也好,後天努力的結果也好,總歸我們會踏上我們自己的路。」
「路遙馬急的人間,風雨兼程,兩個人總是比一個人要好,苦難,總是兩個人去經歷要比孤身一人強很多。」
「不可以感同身受,不論什麼時候,人都是孤獨的,本質上的問題。」這時候,可以想見,我們似乎就像是古典哲學家坐在一起談論哲學,幾乎把所受的教育,被灌輸的思想全部運用上。
哲學是一個長久的問題,且永遠存在,而我,真實在意的,是現下的時光,不需要、也沒有必要去思索長遠,未來的虛空的,是靠著想像誕生的產物,就連明天都不一定抓得住。
她是浪漫主義者——力求糾正以往,然後可以左右將來。我是現實主義者——現在的難受,不習慣、不適應是非常要命的東西,至於以後的將來,就等著稍微喘一口氣之後再作定奪。
一個很容易滿足,一個很不知足。
她在等,等我的回覆,眼睛直勾勾的看著,像是一場戰役,在這一刻就是總攻,勝負一瞬間,木訥的看著,天地,白雪都在作見證。
「你除了我,還有別人,曾經自負的認為,別人怎麼樣,也沒有我對你的好,楊風也好,還是別的人都是,憑著這一點,我就充滿信心,我們之間的現在和將來也都明確了。你看得見將來,可以擇優而取,可我呢?我只有你呀。」並非是怨聲載道,裝著可憐的樣子,而是異乎尋常的充滿理性、平和將這話講出來,話一說完,自心底里便湧起一陣酸意,是愁腸百結。
她也被觸動,眼睛作逃避狀,看也不看,我勉強、或者強求她,看看我這副樣子,從淡定變成的悲哀,千言萬語隨風飄蕩,輕飄飄的落到我們彼此的心上。
」我們都給彼此一段時間和空間,可好?」
」這麼長的時間,難道還不夠?」我心想,我們實質上在一起的時間是不多的,奈何現如今卻有這樣的想法,我對她的掛念,出自本心,又被理智壓下去不下千百回,她呢,好像是走錯了路一樣,現在極力的將自己拖拽回去——要離開我。
「也好!也好。」無奈的點點頭。
就好像是一個走了很長的路的人,迷了路了,很悲哀的、很可惜的事情就這樣發生了。
「如果你想好了,就回來,好不?我等你呀,不管到了什麼時候,我都願意等你。」投入了真摯的、感人的情意。
「好吧~」她發嗲的俏皮聲,倏忽間便將我心底里久久僵持的頑固趕走,變動的好快,不知道是不是我堅持到底的成果,「可你不許再找別人,要是讓我知道了,你就小心點兒。」
「保證不找!誰找誰是小狗!」
「那可不行!口說無憑,拉鉤!」一根小指頭伸向我,我伸過手去,小孩童一般拉鉤,念著「拉鉤,上吊,一百年不許變,誰變誰是小狗!」
要走了,大埡村的下頭,我依稀見到她頭上的白雪,倘若白雪知心,是要將我二人送到白頭的,對不對?
「難為你了。」我拂去她頭上的白頭,她像一隻乖乖的大白兔,等我息數拂盡她頭上的冰霜,她捂著袖子,「你也是。」將衣袖捏在手裡,微微拂掉我頭上的雪。
「若是我們像這樣一直可以走到白頭,該多好!」
「就你貧……」頓了頓,「我需要你原諒,我只不過是暫時失憶,我要去想,去講自己的過往。」
「我樂意做你的傾聽者。」
」好了,走吧,挺長時間了。」我回過頭去,下山,她叫住我,「你要好好的,豬兒蟲!」
「嗯吶!」
這下,就有足夠的時間來思索,思考我們之間、青春的意義、考慮自由和愛的情狀,既然我們所追尋的都是這些,那就很有必要考慮。
我想起李萌,她雖有著一顆感性、富有感情的心靈,卻是在十分理智的面對現實的生活,拿得起,也還能夠及時放下,在普遍的認知當中,是很多人通過一定的生活的磨鍊才能生成的。我們不是一路人,在物質上,早早就印證,僥倖的是物質都是身外之物,人和別的自然萬物是一樣的——從起點走到終點,是一個時間和空間的轉換的過程,故而人人生而平等,便以為精神上或者思想上的契合度完全可以債蓋住物質上的差別。
殊途同歸而已,又有什麼不可以的呢?又有什麼是不可能的呢?
沒有不可能,也沒有不可以,存在即是合理,但,沒有任何兩樣東西嚴絲合縫,毫無差別,小學的老師教育我們說世界上找不到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更加奇特的地方在於,那些看起來很相宜的事物,往往天差地別。
李萌和我之間大概可以這樣形容。
以為余沉沉會冷落我很長一段時間,事實上沒有,她首先談起的是《人魚淚》裡面的小男孩貝克,那天她說貝克是一個十分幸運的男孩兒。
為什麼和我的想法相反?勾起了我的疑問和好奇心。
明明是極其悽慘的孤單的故事,在余沉沉那裡,卻硬生生的變成適當美好的事物,她說,貝克他有渴望,有渴望就有希望,不是麼?言下之意就是她已不作指望,不論是在張玉林、楊風還是我,都是如此。
大廈一下崩塌掉,再也沒有重建的可能,滅頂之災,也不過如此吧。如果要找尋過往,首先就推翻掉一切,符合她的心性,卻不對我的胃口。
每個想著回歸的人都是這麼絕情?每個想回過頭去找到初心的人都要捨棄最重要的東西嗎?
離開一個地方,然後經過很長時間,再回去,就像遠走他鄉的遊子,回歸故土一樣,但是要注意的是,此去並非想像中原有的故土,物不是而人也非是很常見的。
希望余沉沉心中的那一方故土一寸未動,還是原來模樣。
鞭炮徹底嘶吼開來的時候大約就是在大年初一,冷風從東邊吹到西邊,竹枝子輕輕的嘩啦啦作響,每個新年都會有不一樣的感受,除了往年都有的煙火味,很明顯的、也很直觀的感受就是父母的年邁,幾乎從他們的一言一行當中都能夠體現出來,而不一定得等到他們說:「我老了……」
身體的成長帶來的恐懼一下就變得突兀,「做個小孩,該多好,沒有這麼多事情。」有些事情,已經變得身不由己,比如說自己還沒有完全準備好,就要去找工作,要知道,學校在下一學期便組織了實習,或者工廠,或是公司,或是小地方的某處,那些當初五湖四海相聚的人,已經如同綻開過的花朵一樣,遭遇到深秋的冷霜,逐漸凋零散落到各處。
我很擔心,因為基本沒有任何的打算,我該到那兒去,從事什麼樣的職業,以後的職業規劃應該是怎麼樣的,以後自己想要什麼,總之有很多為什麼盤結在心裡,上限是生活,底線是生存。
像什麼?像秋天就飄落的黃葉,隨風一吹,四處晃悠,慘然落下,加之信仰的匱乏,理想的薄弱,就被將要來臨的轉折點擠兌的皺眉頭。
感情世界的豐盈和變化多端已經緩緩的向現實的生存需求滑移。
車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橋頭自然直?這是不行的。
一邊要向前走,一邊要去追溯,在前進的浪潮中激盪,在回憶的路上不知道又會見到何樣的光景?
我同餘沉沉講這些,充滿憂傷和不甘,開啟了一個全新的話題,「我應該把自己這麼大的一個人放置在哪個位置才合適?」
心寬就好。她的心底里是很喪的,對待這種的辦法便是造成比她更甚的心態,便得到安慰她的法門,苦難最怕比較級。
「要相信自己,不論什麼時候,都是這樣。」……「萬事萬物都會有它既定的去處,人也是這般,做好你自己,就比什麼都重要。」……「或許現實的狀況,並沒有想像的那麼糟糕。」……「你自己認為的不優秀,也比自恃清高的人要強很多。」
不知道是要為自己的聰明驕傲,還是要感激余沉沉的鼓勵。
大雪封山,斷水斷電,初七發生的事情,早上接到余沉沉的電話,她告訴我,連那通往大埡村的「天梯」也被冰雪封死,叫我不要再過去,也不必擔心。
我把這件事情同李萌講,余沉沉的情況她是知道的,她會告訴別人如何作出正確的抉擇,也是出於信任。
「你笨吶!不知道陪伴?不懂得安慰?先天性的情商殘疾?」她為此大發雷霆,「你這是在褻瀆別人對你的信任和好感。」
細細一想,的確是這樣,如果不曾需要,又如何會如此大費周章?只是因為含蓄,不明說而已,要知道她的總是怕給別人添麻煩的習慣。
不論怎樣,都要再去大埡村,不管山高,不論冰封,這都是必須要執行的命令一般在心裏面生成。
輕車熟路,與往常相同的地方在於一直行進在風雨中,近乎沒有給絲毫的改變,這種氣候好像預示什麼,又好像什麼都沒有顯示。
冥冥之中自有天意?
一路風雪,一路哀傷,一路散不盡的憂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