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5章 加官
第515章 加官
席上,馬元道:「多虧公明哥哥與軍師設計,不然,如何能這般輕易取勝。」
一眾頭領紛紛點頭稱是。
來永兒道:「計策雖好,也要眾兄弟出力。公明哥哥那裡,自有賞賜下來。我明日回師,【鐵背狼】崔豪、【撞天塌】殷泰,【鑽地鬼】殷春三個兄弟跟我同去,準備抵敵另一路朝廷官軍。臨淄城裡,依舊是馬元哥哥坐鎮,清剿官軍餘孽。」
第二日,來永兒一眾,出城返回益都。臨淄城裡,馬元並不著急出城剿滅官軍,只派出斥候,打探官軍落腳地。
高廉大敗的消息一下傳遍青州,青州賊聽了,萎靡不振之氣盡消。
趙禎這裡也打聽到高廉大敗,行軍路上,召集諸將議事。
見禮後,趙禎開口道:「諸位,北路高知州大敗,只怕這益都怕是不易攻取。」
呼延灼聽了,起身道:「相公,我等備受朝恩,當盡忠報國。小將為一軍統制,殊無功勳,願為前鋒。」
張清也道:「呼延統制征戰多日,已有戰將破城之功。前日原已說定,小將為先鋒,如何能改?」
魏定國、單廷圭也急忙起身,說道:「今時不同往日。如今北路殺將覆軍,朝廷必然震怒。我二人出征以來,無半分功勞,反損兵折將,只怕也要嚴懲,祈相公允我二人為先鋒,戴罪立功。」
趙禎見三人有爭功之心,笑道:「諸位一心為國,今日到臨朐休整一日,等候天使宣旨。而後我等就直抵益都城下。到時,少不得諸位出力。」
臨朐城外,趙禎率一眾將士出郭迎接。頒旨的正是趙禎熟識的侯蒙,捧齎聖旨入城,擺列龍亭香案。
趙禎以下諸將,整整齊齊,朝北跪著。拜罷,侯蒙面南,立於龍亭之左,將詔書宣讀道:
制曰:朕以敬天法祖,纘紹洪基,惟賴傑宏股肱,維持大業。邇來地方多儆,國祚少寧,幸賴征東都先鋒,管勾京東路剿匪事趙澤,跋履山川,平虜有功,朕實嘉賴。
今特差侍御史侯蒙,齎捧詔書,給賜金銀、袍緞、名爵,以彰爾功。茲者又因強賊宋江,作敵山東,占據青州,尚未夷平,特敕趙澤為招討使,掌軍管民,管勾剿匪事。除高唐州高廉一路,其餘諸將,悉聽節制。
詔書到日,即統領軍馬,攻打青州。爾等將士,協力盡忠,功奏蕩平,定行封賞。爾其欽哉!特諭。
宣和二年四月初八日。
侯蒙讀罷丹詔,不等趙禎等山呼萬歲,又取聖旨,或是封誥,或是申飭,不一而足。讀罷,眾將再拜謝恩。
侯蒙放下詔書,笑著上前對趙禎道:「恭賀招討相公,加官晉爵,喜得美嬌娘。」
趙禎道:「托聖上洪福齊天,我不過賴眾兄弟之功。今宋江尚未授首,青州未平,尚需用命。如今北路高知州大敗,只怕剿滅宋江,非一時可成。」
侯蒙聽了大驚:「什麼?高知州大敗?」
趙禎點頭,把探來的消息告知侯蒙。
侯蒙倒吸一口氣道:「高知州等人可有消息?」
「青州賊還不曾宣揚斬殺高知州一眾,想來不曾殞命。青州到處都是青州賊寇,只怕藏不住。」趙禎道。
侯蒙道:「招討相公可使人接應···」
趙禎搖頭道:「益都橫梗在此,大軍如何過的去?我這裡」
侯蒙聽了,嘆了口氣。
對趙禎道:「既是如此,我不好多留,這就回返汴京,稟告聖上。」
趙禎力邀侯蒙歇息一日再走,侯蒙不允,執意要走。
趙禎無奈,讓人托出一盤金銀送與侯蒙,又齎發護送的禁軍些許銀兩。
送走侯蒙,呼延灼等人盡皆上前恭賀趙禎。一眾出征的將士,只有趙禎這一路得了官家獎賞,除了剛來的東昌府張清這一路,其餘人都受到申飭,不但不能加官晉爵,能保有現在的官位就不錯了。
如今趙禎升任安撫使,節制諸人,梁山軍又是兵強馬壯,多有功勳,眾人自然想著在趙禎麾下能立下功勳,也不枉親冒矢石廝殺一場。
趙禎對眾人道:「明日發兵,直抵益都城下。依舊是張清為先鋒,其餘兵馬合兵一處,押運糧草輜重。」
眾人聽令,各去準備。
第二日,張清先行,趙禎等人次第啟程。
益都宋江早就打探的清楚,來永兒一眾也從臨淄迴轉,益都城頭兵馬齊聚,城裡有貫廝殺的青州賊五萬,丁壯三萬,頭領一十四人,軍馬十分整齊。
這十四人都是誰,都頭領【及時雨】宋江,軍師【鬼見愁】來永兒,頭領【飛廉】皇甫雄、【艾葉豹子】狄雷、【鐵羅漢】法通、【蟠海龍】秦會、【拔山熊】趙富、【攪海大將】趙貴、【擎天柱】任原、【丑秀才】万俟德。【鐵背狼】崔豪、【撞天塌】殷泰、【鑽地鬼】殷春、阮招兒。
再說趙禎這裡,也不遑多讓,戰將軍士也不輸青州賊。
呼延灼、張清等九人擁兵一萬一千人,連環甲馬軍。
趙禎這裡馬軍四營,弓弩手5000,火器營2500人,山地營2500人,廣惠、鄧元覺2500人,召忻、高粱氏、花貂2500人,李應、施恩領2000人巡視後路。加上女騎,也有兩萬軍士。運送攻城器械、糧草輜重的民夫也有五千。一路往益都趕去。
張清直抵城下,見益都城頭上擂木炮石,踏弩梗弓,灰瓶金汁齊備。兼則益都城池堅固,人馬強壯,張清只三千兵馬,不敢搦戰,緩緩退去,等候趙禎大隊兵馬。
於路無話,大軍直抵益都城下。
歇息一日,趙禎盡起大軍,離城二里,擺開軍陣。張清奉命,領【花項虎】龔旺、【中箭虎】丁得孫上前搦戰。
益都城上,宋江見城下大隊人馬問道:「軍師,可要出城廝殺?」
來永兒道:「公明哥哥且看,趙禎這廝果然有手段,多方人馬都叫他糾合一處。左右兩翼各有三千馬軍,左邊的連環甲馬必是呼延灼。右翼當是梁山馬軍。陣中炮架,當是梁山火炮營。」
「當初萊蕪監有逃回的士卒曾說過,梁山軍每日施炮,城牆都打壞了。有此利器,死守城池必然不成。」
「好在趙禎這廝自大慣了,看規模,軍士還不足四萬,不足我這裡一半。攻打城池,他可不見得能攻下,以趙禎這廝算計,必不肯蟻附攻城。相持城下,正是我等機會。」
「我等兄弟有的是武藝高強的,城外搦戰,我等應戰就是。斬他幾人,正能提振士氣。等馬元哥哥那裡清理了官軍殘部,前來增援,我等優勢更盛。」
(本章完)
席上,馬元道:「多虧公明哥哥與軍師設計,不然,如何能這般輕易取勝。」
一眾頭領紛紛點頭稱是。
來永兒道:「計策雖好,也要眾兄弟出力。公明哥哥那裡,自有賞賜下來。我明日回師,【鐵背狼】崔豪、【撞天塌】殷泰,【鑽地鬼】殷春三個兄弟跟我同去,準備抵敵另一路朝廷官軍。臨淄城裡,依舊是馬元哥哥坐鎮,清剿官軍餘孽。」
第二日,來永兒一眾,出城返回益都。臨淄城裡,馬元並不著急出城剿滅官軍,只派出斥候,打探官軍落腳地。
高廉大敗的消息一下傳遍青州,青州賊聽了,萎靡不振之氣盡消。
趙禎這裡也打聽到高廉大敗,行軍路上,召集諸將議事。
見禮後,趙禎開口道:「諸位,北路高知州大敗,只怕這益都怕是不易攻取。」
呼延灼聽了,起身道:「相公,我等備受朝恩,當盡忠報國。小將為一軍統制,殊無功勳,願為前鋒。」
張清也道:「呼延統制征戰多日,已有戰將破城之功。前日原已說定,小將為先鋒,如何能改?」
魏定國、單廷圭也急忙起身,說道:「今時不同往日。如今北路殺將覆軍,朝廷必然震怒。我二人出征以來,無半分功勞,反損兵折將,只怕也要嚴懲,祈相公允我二人為先鋒,戴罪立功。」
趙禎見三人有爭功之心,笑道:「諸位一心為國,今日到臨朐休整一日,等候天使宣旨。而後我等就直抵益都城下。到時,少不得諸位出力。」
臨朐城外,趙禎率一眾將士出郭迎接。頒旨的正是趙禎熟識的侯蒙,捧齎聖旨入城,擺列龍亭香案。
趙禎以下諸將,整整齊齊,朝北跪著。拜罷,侯蒙面南,立於龍亭之左,將詔書宣讀道:
制曰:朕以敬天法祖,纘紹洪基,惟賴傑宏股肱,維持大業。邇來地方多儆,國祚少寧,幸賴征東都先鋒,管勾京東路剿匪事趙澤,跋履山川,平虜有功,朕實嘉賴。
今特差侍御史侯蒙,齎捧詔書,給賜金銀、袍緞、名爵,以彰爾功。茲者又因強賊宋江,作敵山東,占據青州,尚未夷平,特敕趙澤為招討使,掌軍管民,管勾剿匪事。除高唐州高廉一路,其餘諸將,悉聽節制。
詔書到日,即統領軍馬,攻打青州。爾等將士,協力盡忠,功奏蕩平,定行封賞。爾其欽哉!特諭。
宣和二年四月初八日。
侯蒙讀罷丹詔,不等趙禎等山呼萬歲,又取聖旨,或是封誥,或是申飭,不一而足。讀罷,眾將再拜謝恩。
侯蒙放下詔書,笑著上前對趙禎道:「恭賀招討相公,加官晉爵,喜得美嬌娘。」
趙禎道:「托聖上洪福齊天,我不過賴眾兄弟之功。今宋江尚未授首,青州未平,尚需用命。如今北路高知州大敗,只怕剿滅宋江,非一時可成。」
侯蒙聽了大驚:「什麼?高知州大敗?」
趙禎點頭,把探來的消息告知侯蒙。
侯蒙倒吸一口氣道:「高知州等人可有消息?」
「青州賊還不曾宣揚斬殺高知州一眾,想來不曾殞命。青州到處都是青州賊寇,只怕藏不住。」趙禎道。
侯蒙道:「招討相公可使人接應···」
趙禎搖頭道:「益都橫梗在此,大軍如何過的去?我這裡」
侯蒙聽了,嘆了口氣。
對趙禎道:「既是如此,我不好多留,這就回返汴京,稟告聖上。」
趙禎力邀侯蒙歇息一日再走,侯蒙不允,執意要走。
趙禎無奈,讓人托出一盤金銀送與侯蒙,又齎發護送的禁軍些許銀兩。
送走侯蒙,呼延灼等人盡皆上前恭賀趙禎。一眾出征的將士,只有趙禎這一路得了官家獎賞,除了剛來的東昌府張清這一路,其餘人都受到申飭,不但不能加官晉爵,能保有現在的官位就不錯了。
如今趙禎升任安撫使,節制諸人,梁山軍又是兵強馬壯,多有功勳,眾人自然想著在趙禎麾下能立下功勳,也不枉親冒矢石廝殺一場。
趙禎對眾人道:「明日發兵,直抵益都城下。依舊是張清為先鋒,其餘兵馬合兵一處,押運糧草輜重。」
眾人聽令,各去準備。
第二日,張清先行,趙禎等人次第啟程。
益都宋江早就打探的清楚,來永兒一眾也從臨淄迴轉,益都城頭兵馬齊聚,城裡有貫廝殺的青州賊五萬,丁壯三萬,頭領一十四人,軍馬十分整齊。
這十四人都是誰,都頭領【及時雨】宋江,軍師【鬼見愁】來永兒,頭領【飛廉】皇甫雄、【艾葉豹子】狄雷、【鐵羅漢】法通、【蟠海龍】秦會、【拔山熊】趙富、【攪海大將】趙貴、【擎天柱】任原、【丑秀才】万俟德。【鐵背狼】崔豪、【撞天塌】殷泰、【鑽地鬼】殷春、阮招兒。
再說趙禎這裡,也不遑多讓,戰將軍士也不輸青州賊。
呼延灼、張清等九人擁兵一萬一千人,連環甲馬軍。
趙禎這裡馬軍四營,弓弩手5000,火器營2500人,山地營2500人,廣惠、鄧元覺2500人,召忻、高粱氏、花貂2500人,李應、施恩領2000人巡視後路。加上女騎,也有兩萬軍士。運送攻城器械、糧草輜重的民夫也有五千。一路往益都趕去。
張清直抵城下,見益都城頭上擂木炮石,踏弩梗弓,灰瓶金汁齊備。兼則益都城池堅固,人馬強壯,張清只三千兵馬,不敢搦戰,緩緩退去,等候趙禎大隊兵馬。
於路無話,大軍直抵益都城下。
歇息一日,趙禎盡起大軍,離城二里,擺開軍陣。張清奉命,領【花項虎】龔旺、【中箭虎】丁得孫上前搦戰。
益都城上,宋江見城下大隊人馬問道:「軍師,可要出城廝殺?」
來永兒道:「公明哥哥且看,趙禎這廝果然有手段,多方人馬都叫他糾合一處。左右兩翼各有三千馬軍,左邊的連環甲馬必是呼延灼。右翼當是梁山馬軍。陣中炮架,當是梁山火炮營。」
「當初萊蕪監有逃回的士卒曾說過,梁山軍每日施炮,城牆都打壞了。有此利器,死守城池必然不成。」
「好在趙禎這廝自大慣了,看規模,軍士還不足四萬,不足我這裡一半。攻打城池,他可不見得能攻下,以趙禎這廝算計,必不肯蟻附攻城。相持城下,正是我等機會。」
「我等兄弟有的是武藝高強的,城外搦戰,我等應戰就是。斬他幾人,正能提振士氣。等馬元哥哥那裡清理了官軍殘部,前來增援,我等優勢更盛。」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