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2章 調撥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512章 調撥

  看著空蕩蕩的營寨,宋江乾脆一不做、二不休,傳訊後頭接應的【艾葉豹子】狄雷,合兵一處,銜枚疾走,去攻二里外的凌州軍大寨。

  因曾頭市大寨頂在最前頭,凌州大寨戒備鬆懈,竟然讓宋江領【蟠海龍】秦會、【拔山熊】趙富、【艾葉豹子】狄雷,一舉攻入凌州大寨,就勢放起火起,糧草營帳焰騰騰的燒起來。大寨內士卒,受了驚,哪裡約束的住,一齊發喊,拔翻排柵,各自逃生。

  天明,單廷珪、魏定國清點兵馬,上萬兵馬,只逃出三千餘人。幸喜兩人心腹五百【玄甲軍】、五百【神火兵】安然無恙,半個不曾折損。

  一次偷營,兩方兵力相差愈發懸殊,呼延灼不敢出戰。只得收攏了凌州兵馬,合兵一處,退守奉符。

  趙禎大軍到時,萊蕪城早就人去城空。不但青州賊撤走了,城中百姓、輜重也半點不留。

  等東昌府張清三千兵馬一到,趙禎就下令讓退守奉符的呼延灼、韓滔、高昂、姚剛、單廷圭、魏定國六人領剩餘八千餘兵馬前來。

  汴京城裡,朝廷先後接到趙禎報捷請功的文書和呼延灼求取援兵文書。朝堂之上,爭論不休。

  對於趙禎,朝堂上自然多有讚譽,加官晉爵已是必然,為趙禎一直以來都是羈靡官,以此爭論的焦點確是要賞賜趙禎何職。趙禎如今已是實封的梁山州節度使領觀察使,再往上只有路一級武官可任命。

  或為安撫司安撫使,掌軍管民,理訴訟、管財政、軍事等事務。或為都部署司都總管,掌軍隊屯戍、防守、訓練、教閱、賞罰事務。

  爭論半晌,兩職都不合天子之意。這些日子,高俅常在天子面前說起趙禎手段高強,能以一村做到羈靡一州。收攏的一幫朝廷逃犯,為朝廷出力剿賊,是個不可多得的人才。

  說的多了,天子對趙禎卻是起了戒備之意。

  蔡京道:「聖上,如今趙節度使麾下占據京東、京西兩路州縣,青州宋江也還未剿滅,莫如設招討使一職。一個臨時差遣,將來平定青州賊,也好廢置。到時候京東、京西挑選一路,讓趙節度使就任漕司轉運使,也顯聖上天恩浩蕩。」

  天子道:「太師之言有理。仍著光祿寺挑選金牌、表里、御酒、緞匹、宮娥另從左藏庫選些寶物一併賜下。我聽皇城司奏報,趙招討使又娶了一房美妾,也賜個出身。」

  「有功當賞,有過當罰。朝廷指派了如此多兵馬,只有趙澤這一路多有功勳。呼延灼前次求援,也撥了火炮局執事高昂帶火炮去援。如今仍舊是覆軍殺將,卻是不頂用的,當行文申飭。再有凌州兩個團練使、東昌府兵馬都監,都嚴令其歸於趙招討使麾下,青州戰事盡委趙招討使一人。」

  高俅聽了,急忙出班奏道:「聖上,趙招討使多有功勳,對同出於草莽的宋江這伙最是了解,以此能屢戰屢勝。北路高廉、雲天彪阻於淄河,建康府劉夢龍克日就到,只要戰敗了盤踞淄河的青州水賊,攻入青州,正能和南路趙招討使呼應。」

  天子問道:「這宋江劫掠了刀魚寨,劉夢龍只帶5000將士,150艘大小船隻,可是對手?」

  高俅奏道:「聖上,淄河水淺,刀魚寨海船並不能暢通,淄河水賊船隻仍舊是搜羅的大小漁船為主。劉夢龍慣於水戰,如何能輸於幾個打漁的。」

  天子聞言道:「高廉是你兄弟,多曾聽你誇贊,只盼他能早立功勳,也不枉了太尉舉薦一場。」

  散朝後,天子差官一員,齎擎聖旨並賞賜,前去梁山賞軍。

  卻說萊蕪城裡,趙禎召集諸將議事,趙禎上首坐了,劉慧娘、扈三娘、陳麗卿等女將列於背後。

  左邊主位上依次坐著卞祥,楊志、唐斌、王天霸、召忻、解珍、解寶、龐萬春、凌振九個主將,後頭是火萬城、王良、劉麒、周謹、乜恭、楊騰蛟、文仲容、崔埜、高粱氏、花貂、雷炯、計稷、郁保四一十三個副將。

  右邊客席上,依次是呼延灼、韓滔、高昂、姚剛、單廷圭、魏定國、張清、龔旺、丁得孫九人。

  趙禎見人來的齊了,說道:「諸位將軍,我已使人打探的清楚,宋江已從淄河逃回益都。諸位可有主意?」

  說罷,趙禎看向呼延灼等人。

  呼延灼見了,起身拱手道:「相公,小將敗軍之將,只怕朝廷不久就要調離小將。相公是征東都先鋒,管勾京東路剿匪事,小將願入相公麾下,待罪立功。將來回京,不至降為白身。」

  單廷圭、魏定國二人聽了,也道要戴罪立功。

  後來的張清聽了,也起身道:「小將原就要在相公麾下作戰,自然都聽相公的。」

  趙禎道:「青州賊雖勝了一陣,卻撇了萊蕪城退走,之所以如此,卻是我使人收復了密州、濰州,另有青州賊一部被圍於萊州掖縣。青州臨朐也被我攻下。北路臨淄,高知州那裡,受淄河阻擋,雖還不能進入青州,卻也分散青州兵力。臨淄高知州只要能牽制一部青州賊,對我等來說,壓力就要小上一分。益都城池堅固,宋江龜縮於此,看來要與我等在此決戰。」

  「剿滅青州賊,朝廷已調撥許多人馬,靡費許多錢糧,我等也當奮力向前,早日剿滅宋江,以報天子。稍後你等回營,今日拔營,殺奔益都。」

  「張清、龔旺、丁得孫聽令,你等初來,正是生力軍,你部為前鋒。」

  「呼延灼、韓滔、高昂、姚剛,你等所領大半是馬軍,做第二起,以為策應。」

  「單廷圭、魏定國,你二人為第三撥。你等只帶三日口糧,攻打益都,絕不能使宋江分兵救援臨淄。我領梁山大軍押後,運送輜重。」

  眾人聽了,起身垂首聽令。

  各處大營按照趙禎要求,把輜重都交給梁山軍,而後拔營而起,沿著官路,浩浩蕩蕩奔向益都。

  (本章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