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7章 更無豪傑怕熊羆
第357章 更無豪傑怕熊羆
漢家是有豪傑的。
這句話被許多人重複過。
如果說數個月之前,還有人之以鼻的話,到山東義軍龐大到如今難製程度之後,還敢反駁這句話的人就越來越少了。
不只是漢人信了,女真人也有許多人信了。
就在李道在大江上大發神威之時,數百里之外的東平府,威毅軍總管石盞斜也心中就升騰起了這句話:
漢家是有豪傑的。
天下事的發展畢竟不是一本劣質小說,所有人都圍著主角轉悠。當聚焦於主角的鏡頭偏離之時,其他人不可能如同背景板一樣呆立不動。
如果從事後情報匯總算起來,宋國陣營中發動戰略反擊並且做出有效成果的,竟然不是什麼名師大將,或者在來日彪炳史冊,為萬世傳唱的人物。
而是此時聲名不顯,只是個邊角料的耿京。
其實耿京也不願意當出頭鳥,可誰讓形勢所迫呢?
究其原因還是因為泰安州與費縣實在是過於貧瘠,無法養活這麼多人,
以至於整個天平大軍都有了些狗急跳牆之感。
懷著拼死一搏的念頭,耿京將十多萬義軍中整飾出的一萬五千天平軍精銳兵分兩路,一路五千人從泰安州出發,由天平軍大將葉師禪親率,沿著大汶河直接攻入了東平府境內,並依託大汶河與周邊山勢作防禦,與在東平府須城的威毅軍隔著百里遙遙對峙。
而耿京則是親率一萬主力,從費縣出發,沿看泗水攻入了充州,勢如劈竹一般攻下了泗水、曲阜等要地,並且圍住了兗州州治陽縣。
耿京所在的位置已經出了山東丘陵地帶,算是平原腹地,正好適合金軍大規模騎兵作戰。如果威毅軍果斷下定決心,全軍南下,說不得真的就能將天平大軍主力全都弄死了。
但是接到求援信息的石盞斜也根本不敢動。
原因也很簡單,他身後沒人了。
這不是說朝中靠山之類的隱喻,而是說應該南下山東,與他作配合的金國地方部隊,全都沒了。
原本應該拖家帶口南下的完顏福壽一看山東是這個局面,還南下個吊毛,直接率領魔下兩個萬戶的軍民回到遼東,準備去迎立完顏雍去了。
當然,這次擁立十分不成功,石烈良弼當機立斷將完顏雍帶到了上京,使得身在遼陽府石城一線的完顏福壽此時進退不能,頗為尷尬。
完顏福壽是什麼情況石盞斜也管不著,也不想管,但他這麼一撤,原本用來補位的兵馬就全沒了。
這倒不是說完顏福壽那兩個拖家帶口的萬戶有多強,而是說有這兩個萬戶的存在,石盞斜也就能有後路依託,在山東找到自己人來互相照應。
哪怕完顏福壽是戰力不強的地方部隊,石盞斜也也能放心的將其放在交通要道上,不必分心再擔心後路。
但是現在全完了。
威毅軍總共一萬一千兵馬,在山東這麼大的地方撒開,跟往黃河裡撒泡尿差不多,顧得了這裡,卻又顧不了那裡。
就比如如今這種情況,如果威毅軍全軍殺向充州,信不信從泰安州蹦出來的五千天平軍會立即奪取空虛的須城?
到時候東平府也特麼沒了!
至於東平府的地方官員與猛安謀克戶,說句難聽的,如果他們能靠得住,那麼金國中樞就不會千里迢迢讓完顏福壽南下山東了。
真以為金國高官都是傻子嗎?真以為他們不知道讓百姓千里遷徙是多麼殘酷的一件事嗎?真以為他們不知道會有極大可能性出岔子嗎?
但他們沒辦法。
劉淮那句結論堪稱精準。
金國是軍隊擁有國家,而不是國家擁有軍隊。
在此時大軍盡皆南下征宋之時,金國內部不出亂子就真的見鬼了!
石盞斜也猶豫了兒日,就立即不再內耗了。
因為磁陽縣被天平軍攻占,於此同時寧陽縣大戶也殺了金國官吏,打著耿京的旗號起兵反正了。
短短數日,消息都還沒有理清楚,充州全境就在石盞斜也目瞪口呆中,
被摧枯拉朽的拿下了。
事實上,不僅僅是石盞斜也,耿京對於這個結果也是驚訝異常。
原來整編之後的天平軍竟然這麼強啊!
投靠而來的各個大戶與文人也是各自振奮,原本看著天平軍磕磕絆絆的整軍,還以為耿京只是想守著一畝三分地當個富家翁罷了。
沒想到的是,耿大頭領不動如山動若雷霆,打兗州這種富庶大州竟然能打出侵襲如火的態勢來。
天雄軍節度使王友直更是徹底服氣。
耿京隱隱在魏勝之下,那也只在魏勝之下而已,比他一個敗軍之將強多了。
但其人還是暗自有些憂愁。
天雄軍起事的時候,雖然不像天平軍這般利索,卻也是攻城略地勢不可擋,然而在面對金國正軍的時候依舊顯得太無力了一些。
天平軍如此糾糾,卻終究沒有忠義大軍那般正面擊敗金國正軍的先例,
面對盤踞在東平府的威毅車,難道真的能穩贏嗎?
耿京似乎並不擔心這個,在簡單記功封賞之後,復又招募了一些豪強兵馬,南路的一萬兩千正軍加上八千民夫,合計兩萬人自兗州直撲汶陽,與身處大汶河的五千天平軍一南一東,如同一把大鉗子一般向須城鉗去。
而就在此時,須城西北陽穀縣在耿京派人煽動下,殺掉了金國的官更正式造反了。
這下子算是有了示範效應,除了被石盞斜也著重清理了一番的博州之外,周圍數個州縣都有了騷動,甚至大名府都有人起事。
石盞斜也知道自己不能再等了。
再這麼等下去,自己手中這一萬兵馬就要不戰而敗了。
威毅軍全軍出動,做出攻打大汶河五千天平軍的架勢之後,復又急速南下,沖向了汶陽。
石盞斜也的戰略目標很簡單,他想要畢其功於一役,直接將天平軍主力弄死!
然而威毅軍剛剛轉向,石盞斜也就發現情況有些不對頭。
整個東平府所有百姓,所有豪強,所有官吏仿佛都在與威毅軍作對,強征的民夫一個看不見就會迅速逃散,原本要維持秩序的豪強與官吏也跟著一起逃。
如果單單是這也就罷了。
什麼路過林子挨幾輪冷箭,過河的時候發現橋被拆了,走過岔路行進數里之後才發現路牌指示有錯誤,捉來的嚮導瞎指揮一氣,簡直如同家常便飯這種騷擾性質的進攻不見得對威毅軍造成多大損失,但將其打得有些發懵那是肯定的。
如果用後世的行話來說,那就是威毅軍陷入了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之中。
這自然不是說耿京有後世那支鐵軍的能耐,而是因為金國的恩情比山重,要將東平府百姓與豪強一起壓死,不得不反了。
不說王友直來回折騰,石盞斜也也跟看颳了好幾次地皮,就說東平府可是山東首善之地,南征所用的錢糧,營造汴京宮殿的人力物力,建造水軍的錢帛大木,東平府不出誰出?
以前有金國大軍鎮著,誰反誰死,東平府還能維持一時平靜。現在你從須城出來了,誰還會怕你?
到了此等反要死,不反亦死的時候還不反,真當出了張榮、宋江這等狠人的東平府是什麼善地嗎?
石盞斜也也覺得事情開始艱難起來。
與忠義大軍對戰武興軍的時候不同,當時金軍主力還沒有南下,所以無論是野心家還是義軍都在等待天時,也因此,彼時忠義軍與武興軍的戰鬥更像是純軍事對戰。
現在不同了。
宋金已經開戰,金國沒有大軍鎮看了。
因此,此時不是天平軍與威毅軍之間的對決,而是整個充州、東平府的自平民到豪強的力量匯聚起來,與天平軍配合,一起來打威毅軍!
當然,這些還不是最糟的事情。
就當威毅軍抵達汶陽境內,剛剛渡過了大汶河時,就有一個晴天霹靂般的消息傳來。
東平府首府須城掛上了,『天平」旗幟,其中豪強百姓正式起事了。
後路已斷,威鎮軍被堵在了西邊梁山泊,東邊大汶河,南邊汶陽的方圓不過百里的狹長地帶。
這下子不僅僅是普通將官,就連石盞斜也也慌了。
然而金國正軍畢竟還是有些狠勁的,在經過簡單的軍議後,高階軍官們達成了統一意見。
這時候逃跑那是絕對不可能的,距離這麼近,甚至斥候已經開始接觸作戰了,如果轉身就逃那就是被銜尾追殺,莫名潰散的下場。
別忘了,一路上還是東平府本地的義軍在進行阻攔騷擾。
到時候,能逃回大名府三千人就謝天謝地了。
如果一直向前,不一定要擊破天平軍,甚至可以不與天平軍作戰,只要南下至濟州任城,就算是逃出生天了。
至於東平府這特麼東平府愛誰守誰守,老子不伺候了。
想法很美好,現實很骨感。
在東平府本地義軍的騷擾之下,威毅軍行軍速度極其緩慢。
趁著這耽擱的工夫,耿京也終於摸清楚了周邊情況,放心的將五千屯駐在大汶河的天平軍喚來,以作夾擊。
當葉師禪率五千天平軍抵達的時候,正是十一月九日清晨,天平軍合計一萬七千正軍,正式向看威毅軍發動了進攻。
早已被小部隊騷擾而弄得身心俱疲的威毅軍,面對鋪天蓋地突襲而來的天平軍,只能拋下輻重,向西撤退,以獲得空間從行軍隊列轉變成作戰大陣。
可誰也沒有想到的是,這一撤就出了大事。
應該說威毅軍的軍事素養還是足夠的,並沒有隨著氣力精神的磨滅而消失,他們派遣騎兵與天平軍糾纏,掩護大軍列陣,關鍵時刻,甚至就連石盞斜也親自向前,以作突擊,穩定了大軍的陣型。
但威鎮軍行軍路線的西側是梁山泊說的明白一點就是八百里水泊梁山,也就是宋江等人曾經聚嘯的地方,
張榮張敵萬曾經起家的地方。
如果僅僅是梁山泊便也罷了,威鎮軍又不是傻子,不會讓甲士甲騎到湖水中作戰。
關鍵就是自黃河改道之後,梁山泊也受到了許多影響,範圍漸漸縮小。
此時威毅軍所列陣的地方,正是梁山泊曾經的灘涂甚至湖床。
在夏日之時,這片湖床是被蘆葦盪掩蓋的沼澤,而到了冬日時,地面被凍得相對結實,使得金軍認為這是一片可以立足的堅地。
然而別說此時不是寒冬臘月,地面只有一個硬殼,就算是三九寒冬,地面凍得再硬實,也架不住上方人的同時踩踏!
不多時,就有列陣的馬軍就陷入了泥濘之中,披上盔甲的步卒也隨即行動遲緩起來,有金軍軍官發現此事之後大驚失色,卻已經無法改變。
因為天平軍已經殺到眼前了。
耿京原本已經做好了今日付出巨大傷亡的準備了,可展開陣型,開始正面進攻之後,他方才發現,威毅軍竟然自己踏進了泥沼之中,幾乎瞬間就將威力最大的甲騎自廢武功了。
而金軍甲士雖然可以移動,卻是艱難無比,幾乎無法維持陣型,
耿京不由得大喜過望,召集弓弩手向金軍開始了贊射,復又組織光著腳只穿看鐵補襠的輕兵發動一次次的突襲。
在這種戰場環境中,金軍的重甲反而成了催命的符咒,在泥濘的沼澤中倒下之後,很難再次站立起來。
面對了一次次弓弩贊射與輕兵突襲之後,威毅軍終於開始散亂,終於有少部分人開始了潰逃。
然而逃又能逃去哪裡呢?
南北皆是泥濘的冰凍沼澤,西面則是結著薄冰的梁山泊,而唯一的生路卻又被天平軍堵著。
申時(下午四點),經歷了數個時辰作戰的威毅軍終於徹底崩潰,原本能踏破數萬起義軍的金國正軍四散而逃。有人甚至慌不擇路之下,穿著盔甲跳進了水泊,在冰上砸出個人形的孔洞,就瞬間沉入湖中,打了個旋之後消失不見了。
石盞斜也望著這一幕,心中被巨大的悔恨與哀傷填滿,可隨後而至的巨大恐懼迅速壓過了一些。
他不是擔心個人前途,船長要隨船一起沉沒,作為一軍總管,他損兵折將,如果不能一死,如何能對得起聽從他命令,走入戰場的袍澤呢?
石盞斜也唯一恐懼的是,當山東唯一一路正軍甚至都沒給天平軍極大殺傷,就以如此滑稽的方式覆滅,山東的局勢會向什麼方向發展?
以後山東還是大金的領土嗎?
南征至兩淮的大軍又會有什麼下場?
陛下將國家大事託付,竟然是這個結果嗎?
石盞斜也心中恐懼放到了極致,以至於他都不敢繼續想下去,猶如迫不及待般扳出於佩,任品半之中1
洛的抹了脖子。
隨著石盞斜也跌落下馬,戰事抵達了尾聲。
「殺金賊!」
「奪得賊人大旗者,乃是張安國張七郎!」
「降者免死!」
「兵刃丟下,盔甲解下,衣服脫光!」
天平軍歡呼著對金軍發動了總攻,少數還在結陣反抗的金軍在『威毅」大旗被奪之後,也徹底失去了反抗的意志,跪地乞降。
「大勝!」
「大勝!」
「天平軍萬歲!」
「萬歲!萬歲!萬歲!」
七嘴八舌的歡呼聲在最後統一起來在一片萬歲聲中,耿京緊繃了一天的嘴角也終於翹了起來。
然而其人卻沒有在第一時間發出任何軍令,只是在一片夕陽的餘暉中,
向著西垂的落日伸出了右手。
此時太陽的下邊沿已經接觸到了梁山泊的湖面,裹挾著薄冰的湖水波光粼粼,與太陽相映成輝。
眾目之下,耿京猛然緊了拳頭,如同將落日在了手心,隨後將拳頭高高舉起,對著四面歡呼的將士喊道:「這東平府,是咱們天平軍的了!萬歲!」
「萬歲!」
「萬歲!」
「萬歲!」
漢家是有豪傑的。
這句話被許多人重複過。
如果說數個月之前,還有人之以鼻的話,到山東義軍龐大到如今難製程度之後,還敢反駁這句話的人就越來越少了。
不只是漢人信了,女真人也有許多人信了。
就在李道在大江上大發神威之時,數百里之外的東平府,威毅軍總管石盞斜也心中就升騰起了這句話:
漢家是有豪傑的。
天下事的發展畢竟不是一本劣質小說,所有人都圍著主角轉悠。當聚焦於主角的鏡頭偏離之時,其他人不可能如同背景板一樣呆立不動。
如果從事後情報匯總算起來,宋國陣營中發動戰略反擊並且做出有效成果的,竟然不是什麼名師大將,或者在來日彪炳史冊,為萬世傳唱的人物。
而是此時聲名不顯,只是個邊角料的耿京。
其實耿京也不願意當出頭鳥,可誰讓形勢所迫呢?
究其原因還是因為泰安州與費縣實在是過於貧瘠,無法養活這麼多人,
以至於整個天平大軍都有了些狗急跳牆之感。
懷著拼死一搏的念頭,耿京將十多萬義軍中整飾出的一萬五千天平軍精銳兵分兩路,一路五千人從泰安州出發,由天平軍大將葉師禪親率,沿著大汶河直接攻入了東平府境內,並依託大汶河與周邊山勢作防禦,與在東平府須城的威毅軍隔著百里遙遙對峙。
而耿京則是親率一萬主力,從費縣出發,沿看泗水攻入了充州,勢如劈竹一般攻下了泗水、曲阜等要地,並且圍住了兗州州治陽縣。
耿京所在的位置已經出了山東丘陵地帶,算是平原腹地,正好適合金軍大規模騎兵作戰。如果威毅軍果斷下定決心,全軍南下,說不得真的就能將天平大軍主力全都弄死了。
但是接到求援信息的石盞斜也根本不敢動。
原因也很簡單,他身後沒人了。
這不是說朝中靠山之類的隱喻,而是說應該南下山東,與他作配合的金國地方部隊,全都沒了。
原本應該拖家帶口南下的完顏福壽一看山東是這個局面,還南下個吊毛,直接率領魔下兩個萬戶的軍民回到遼東,準備去迎立完顏雍去了。
當然,這次擁立十分不成功,石烈良弼當機立斷將完顏雍帶到了上京,使得身在遼陽府石城一線的完顏福壽此時進退不能,頗為尷尬。
完顏福壽是什麼情況石盞斜也管不著,也不想管,但他這麼一撤,原本用來補位的兵馬就全沒了。
這倒不是說完顏福壽那兩個拖家帶口的萬戶有多強,而是說有這兩個萬戶的存在,石盞斜也就能有後路依託,在山東找到自己人來互相照應。
哪怕完顏福壽是戰力不強的地方部隊,石盞斜也也能放心的將其放在交通要道上,不必分心再擔心後路。
但是現在全完了。
威毅軍總共一萬一千兵馬,在山東這麼大的地方撒開,跟往黃河裡撒泡尿差不多,顧得了這裡,卻又顧不了那裡。
就比如如今這種情況,如果威毅軍全軍殺向充州,信不信從泰安州蹦出來的五千天平軍會立即奪取空虛的須城?
到時候東平府也特麼沒了!
至於東平府的地方官員與猛安謀克戶,說句難聽的,如果他們能靠得住,那麼金國中樞就不會千里迢迢讓完顏福壽南下山東了。
真以為金國高官都是傻子嗎?真以為他們不知道讓百姓千里遷徙是多麼殘酷的一件事嗎?真以為他們不知道會有極大可能性出岔子嗎?
但他們沒辦法。
劉淮那句結論堪稱精準。
金國是軍隊擁有國家,而不是國家擁有軍隊。
在此時大軍盡皆南下征宋之時,金國內部不出亂子就真的見鬼了!
石盞斜也猶豫了兒日,就立即不再內耗了。
因為磁陽縣被天平軍攻占,於此同時寧陽縣大戶也殺了金國官吏,打著耿京的旗號起兵反正了。
短短數日,消息都還沒有理清楚,充州全境就在石盞斜也目瞪口呆中,
被摧枯拉朽的拿下了。
事實上,不僅僅是石盞斜也,耿京對於這個結果也是驚訝異常。
原來整編之後的天平軍竟然這麼強啊!
投靠而來的各個大戶與文人也是各自振奮,原本看著天平軍磕磕絆絆的整軍,還以為耿京只是想守著一畝三分地當個富家翁罷了。
沒想到的是,耿大頭領不動如山動若雷霆,打兗州這種富庶大州竟然能打出侵襲如火的態勢來。
天雄軍節度使王友直更是徹底服氣。
耿京隱隱在魏勝之下,那也只在魏勝之下而已,比他一個敗軍之將強多了。
但其人還是暗自有些憂愁。
天雄軍起事的時候,雖然不像天平軍這般利索,卻也是攻城略地勢不可擋,然而在面對金國正軍的時候依舊顯得太無力了一些。
天平軍如此糾糾,卻終究沒有忠義大軍那般正面擊敗金國正軍的先例,
面對盤踞在東平府的威毅車,難道真的能穩贏嗎?
耿京似乎並不擔心這個,在簡單記功封賞之後,復又招募了一些豪強兵馬,南路的一萬兩千正軍加上八千民夫,合計兩萬人自兗州直撲汶陽,與身處大汶河的五千天平軍一南一東,如同一把大鉗子一般向須城鉗去。
而就在此時,須城西北陽穀縣在耿京派人煽動下,殺掉了金國的官更正式造反了。
這下子算是有了示範效應,除了被石盞斜也著重清理了一番的博州之外,周圍數個州縣都有了騷動,甚至大名府都有人起事。
石盞斜也知道自己不能再等了。
再這麼等下去,自己手中這一萬兵馬就要不戰而敗了。
威毅軍全軍出動,做出攻打大汶河五千天平軍的架勢之後,復又急速南下,沖向了汶陽。
石盞斜也的戰略目標很簡單,他想要畢其功於一役,直接將天平軍主力弄死!
然而威毅軍剛剛轉向,石盞斜也就發現情況有些不對頭。
整個東平府所有百姓,所有豪強,所有官吏仿佛都在與威毅軍作對,強征的民夫一個看不見就會迅速逃散,原本要維持秩序的豪強與官吏也跟著一起逃。
如果單單是這也就罷了。
什麼路過林子挨幾輪冷箭,過河的時候發現橋被拆了,走過岔路行進數里之後才發現路牌指示有錯誤,捉來的嚮導瞎指揮一氣,簡直如同家常便飯這種騷擾性質的進攻不見得對威毅軍造成多大損失,但將其打得有些發懵那是肯定的。
如果用後世的行話來說,那就是威毅軍陷入了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之中。
這自然不是說耿京有後世那支鐵軍的能耐,而是因為金國的恩情比山重,要將東平府百姓與豪強一起壓死,不得不反了。
不說王友直來回折騰,石盞斜也也跟看颳了好幾次地皮,就說東平府可是山東首善之地,南征所用的錢糧,營造汴京宮殿的人力物力,建造水軍的錢帛大木,東平府不出誰出?
以前有金國大軍鎮著,誰反誰死,東平府還能維持一時平靜。現在你從須城出來了,誰還會怕你?
到了此等反要死,不反亦死的時候還不反,真當出了張榮、宋江這等狠人的東平府是什麼善地嗎?
石盞斜也也覺得事情開始艱難起來。
與忠義大軍對戰武興軍的時候不同,當時金軍主力還沒有南下,所以無論是野心家還是義軍都在等待天時,也因此,彼時忠義軍與武興軍的戰鬥更像是純軍事對戰。
現在不同了。
宋金已經開戰,金國沒有大軍鎮看了。
因此,此時不是天平軍與威毅軍之間的對決,而是整個充州、東平府的自平民到豪強的力量匯聚起來,與天平軍配合,一起來打威毅軍!
當然,這些還不是最糟的事情。
就當威毅軍抵達汶陽境內,剛剛渡過了大汶河時,就有一個晴天霹靂般的消息傳來。
東平府首府須城掛上了,『天平」旗幟,其中豪強百姓正式起事了。
後路已斷,威鎮軍被堵在了西邊梁山泊,東邊大汶河,南邊汶陽的方圓不過百里的狹長地帶。
這下子不僅僅是普通將官,就連石盞斜也也慌了。
然而金國正軍畢竟還是有些狠勁的,在經過簡單的軍議後,高階軍官們達成了統一意見。
這時候逃跑那是絕對不可能的,距離這麼近,甚至斥候已經開始接觸作戰了,如果轉身就逃那就是被銜尾追殺,莫名潰散的下場。
別忘了,一路上還是東平府本地的義軍在進行阻攔騷擾。
到時候,能逃回大名府三千人就謝天謝地了。
如果一直向前,不一定要擊破天平軍,甚至可以不與天平軍作戰,只要南下至濟州任城,就算是逃出生天了。
至於東平府這特麼東平府愛誰守誰守,老子不伺候了。
想法很美好,現實很骨感。
在東平府本地義軍的騷擾之下,威毅軍行軍速度極其緩慢。
趁著這耽擱的工夫,耿京也終於摸清楚了周邊情況,放心的將五千屯駐在大汶河的天平軍喚來,以作夾擊。
當葉師禪率五千天平軍抵達的時候,正是十一月九日清晨,天平軍合計一萬七千正軍,正式向看威毅軍發動了進攻。
早已被小部隊騷擾而弄得身心俱疲的威毅軍,面對鋪天蓋地突襲而來的天平軍,只能拋下輻重,向西撤退,以獲得空間從行軍隊列轉變成作戰大陣。
可誰也沒有想到的是,這一撤就出了大事。
應該說威毅軍的軍事素養還是足夠的,並沒有隨著氣力精神的磨滅而消失,他們派遣騎兵與天平軍糾纏,掩護大軍列陣,關鍵時刻,甚至就連石盞斜也親自向前,以作突擊,穩定了大軍的陣型。
但威鎮軍行軍路線的西側是梁山泊說的明白一點就是八百里水泊梁山,也就是宋江等人曾經聚嘯的地方,
張榮張敵萬曾經起家的地方。
如果僅僅是梁山泊便也罷了,威鎮軍又不是傻子,不會讓甲士甲騎到湖水中作戰。
關鍵就是自黃河改道之後,梁山泊也受到了許多影響,範圍漸漸縮小。
此時威毅軍所列陣的地方,正是梁山泊曾經的灘涂甚至湖床。
在夏日之時,這片湖床是被蘆葦盪掩蓋的沼澤,而到了冬日時,地面被凍得相對結實,使得金軍認為這是一片可以立足的堅地。
然而別說此時不是寒冬臘月,地面只有一個硬殼,就算是三九寒冬,地面凍得再硬實,也架不住上方人的同時踩踏!
不多時,就有列陣的馬軍就陷入了泥濘之中,披上盔甲的步卒也隨即行動遲緩起來,有金軍軍官發現此事之後大驚失色,卻已經無法改變。
因為天平軍已經殺到眼前了。
耿京原本已經做好了今日付出巨大傷亡的準備了,可展開陣型,開始正面進攻之後,他方才發現,威毅軍竟然自己踏進了泥沼之中,幾乎瞬間就將威力最大的甲騎自廢武功了。
而金軍甲士雖然可以移動,卻是艱難無比,幾乎無法維持陣型,
耿京不由得大喜過望,召集弓弩手向金軍開始了贊射,復又組織光著腳只穿看鐵補襠的輕兵發動一次次的突襲。
在這種戰場環境中,金軍的重甲反而成了催命的符咒,在泥濘的沼澤中倒下之後,很難再次站立起來。
面對了一次次弓弩贊射與輕兵突襲之後,威毅軍終於開始散亂,終於有少部分人開始了潰逃。
然而逃又能逃去哪裡呢?
南北皆是泥濘的冰凍沼澤,西面則是結著薄冰的梁山泊,而唯一的生路卻又被天平軍堵著。
申時(下午四點),經歷了數個時辰作戰的威毅軍終於徹底崩潰,原本能踏破數萬起義軍的金國正軍四散而逃。有人甚至慌不擇路之下,穿著盔甲跳進了水泊,在冰上砸出個人形的孔洞,就瞬間沉入湖中,打了個旋之後消失不見了。
石盞斜也望著這一幕,心中被巨大的悔恨與哀傷填滿,可隨後而至的巨大恐懼迅速壓過了一些。
他不是擔心個人前途,船長要隨船一起沉沒,作為一軍總管,他損兵折將,如果不能一死,如何能對得起聽從他命令,走入戰場的袍澤呢?
石盞斜也唯一恐懼的是,當山東唯一一路正軍甚至都沒給天平軍極大殺傷,就以如此滑稽的方式覆滅,山東的局勢會向什麼方向發展?
以後山東還是大金的領土嗎?
南征至兩淮的大軍又會有什麼下場?
陛下將國家大事託付,竟然是這個結果嗎?
石盞斜也心中恐懼放到了極致,以至於他都不敢繼續想下去,猶如迫不及待般扳出於佩,任品半之中1
洛的抹了脖子。
隨著石盞斜也跌落下馬,戰事抵達了尾聲。
「殺金賊!」
「奪得賊人大旗者,乃是張安國張七郎!」
「降者免死!」
「兵刃丟下,盔甲解下,衣服脫光!」
天平軍歡呼著對金軍發動了總攻,少數還在結陣反抗的金軍在『威毅」大旗被奪之後,也徹底失去了反抗的意志,跪地乞降。
「大勝!」
「大勝!」
「天平軍萬歲!」
「萬歲!萬歲!萬歲!」
七嘴八舌的歡呼聲在最後統一起來在一片萬歲聲中,耿京緊繃了一天的嘴角也終於翹了起來。
然而其人卻沒有在第一時間發出任何軍令,只是在一片夕陽的餘暉中,
向著西垂的落日伸出了右手。
此時太陽的下邊沿已經接觸到了梁山泊的湖面,裹挾著薄冰的湖水波光粼粼,與太陽相映成輝。
眾目之下,耿京猛然緊了拳頭,如同將落日在了手心,隨後將拳頭高高舉起,對著四面歡呼的將士喊道:「這東平府,是咱們天平軍的了!萬歲!」
「萬歲!」
「萬歲!」
「萬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