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1章 肯把牛刀試手不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351章 肯把牛刀試手不

  在這個時代,水軍作戰不似後世那般動靜巨大,雙方只是一陣號角聲與鼓聲齊作,就在寬闊的大江對攻起來。

  今日有西北風,身處北方下游的金軍原本還在張大船帆,借著風力來抵消宋軍處於上游的優勢。

  然而甫一接戰,金軍就發現自己錯的太離譜了。

  宋軍將船帆降下,可不是單單為了發揮水輪船在內河的靈活性,更是因為防火才是水戰的第一要素。

  與後世感嘆文人所感嘆的「水面偏能用火攻』不同,在兩宋這個火器大發展時期,黑火藥早就已經發明了出來,爆燃物不好找,但助燃物可就太多了。

  尤其是洞庭湖水軍這種從幾十年前就在江上廝殺的水上豪傑,更是有好幾種適用於江上作戰的火藥彈。

  而在水上作戰經驗方面更是相距巨大。

  與此時洞庭湖水軍前軍指揮官,副統制楊欽相比,倪詢、商簡、梁三兒這幾名降將水匪出身的金國水軍總管,真的如同幼兒一般稚嫩。

  楊欽那可是跟著楊麼起事的悍將,後來又被岳飛收服,在橫江軍中當統制官,雖然此時也已經年過五旬,卻依舊是江上弄潮兒,不是什麼阿貓阿狗可以授虎鬚的。

  眼見最為前鋒的船隻越來越近,金軍卻依舊沒有降下船帆,楊欽不由得大笑出聲,花白的鬍子一顫一顫:「金賊這副德行,竟然還敢與咱們打水戰!兒郎們,讓金賊見識一下,在這大江上論資排輩,咱們是他們的祖宗!」

  應諾聲紛紛響起,很快,由旗幟傳達的簡單命令就在前鋒二十條船上傳了開來,一枚枚拳頭大由稻草包裹著黑火藥製作而成的霹靂彈被放在了船頭的小型投石機上。火盆與特製的火箭也都已經準備好,每條船的甲板上都有十餘名弓手肅立,一邊觀察著風向,一邊等待著命令。

  大約相距到了七八十步後,第一輪箭雨先由金軍的船上激射而出。

  江上又是風,又是浪,在這個距離中,除了一些最精銳的射鵰手,箭一射出,就不知道射到哪裡去了,根本就沒有準頭。

  宋軍前鋒的二十艘航船幾乎沒有受到任何傷害,依舊繼續順流而下雙方相向而行,不過一瞬,就到了三十步之內,宋金雙方的水手甚至都能看到對方的表情。伴隨著楊欽手中紅旗重重一揮,點燃的霹靂彈被小型拋石機與力士們扔到了金軍船上。

  這些霹靂彈都是拳頭大小,由網兜盛住,在飛到金軍船上後,網兜被燒斷,霹靂彈瞬間灑遍了整條甲板。

  然而這還不是最慘的,因為霹靂彈是由稻草包裹黑火藥,所以一開始燃燒並不劇烈,給了金軍一種不過如此的錯覺,然而當火焰將黑火藥引燃之後,金軍船上幾乎瞬間就成了七處冒煙八處起火的窘境,船上水手一時間大亂。

  然而宋軍卻沒有反放過他們,火箭也被引燃,如同雨點一般潑灑到了金軍船帆之上。

  這些火箭可不是臨時裹上布澆上油的趕製品,而是真正有數道工序,其中夾雜著黑火藥的火箭。

  經過明礬等防火物處理過的船帆有人撐不住如此密集的火箭,在煙霧繚繞中,夾油絹終於被引燃,船帆很快就變成了一個個巨大的火炬。

  金軍前鋒的十餘艘艦船在接戰後,還不到一刻鐘就徹底無救。

  金軍水手原本還在試圖救火,然而看到船帆也被引燃,梳杆也燃起大火之後徹底絕望,紛紛跳進了冰冷的江水之中,將命運交與隨波逐流,

  楊欽幾乎沒有付出任何代價就擊敗了金國水軍的前陣後,卻沒有宋軍那種當即回身要賞的臭毛病,而是指揮前陣繞過燃燒看的航船,從側前方斜斜插入了金國水軍的第二陣。

  而似乎見到了身前袍澤的下場,第二陣大約三十艘艦船紛紛放下了船帆,並且不再與宋軍艦船拉開距離對射,而是試圖接近後進行跳幫作戰。

  在這一刻,宋軍水輪船在內河上的靈活性展露無遺,除了少數被逼停的艦船,其餘水輪船幾乎是一種戲耍的方式,將前來迎戰的金軍戰船點成了一根根火炬。

  其實到了這個時候,宋軍已經將氣勢打了出來,如果打得再堅決一些,

  金軍的反應再慢一點,很有可能打成倒卷珠簾、火燒連營的局面,一戰就將大江上的勝負定了。

  然而蘇保衡也不是什麼蠢蛋,僅僅是前兩陣的失敗,他就已經反應了過來,原本金軍水戰就要差一些,此時又被宋軍占據上游,這仗根本沒法打。

  在旗幟與號角的命令下,金國水軍在大江分股的北端完成了轉向,一溜煙的向下游而去了。


  這也就幸虧是大江,寬闊異常,否則近四百艘艦船根本不可能同時轉向。

  洞庭湖水軍想要追擊,然而戰場所在的位置是被江心洲分成兩股的大江偏西的這一支,雖然相對於東側要寬闊一些,可相對於大江來說,也要狹窄許多。

  金軍五十多艘大小艦船與楊欽所部二十艘艦船混雜在一起,徹底堵塞了整個江面。

  尤其當十餘艘已經成了江上火炬的艦船順流而下之後,就連試圖派遣甲士跳幫的楊欽也只能偃旗息鼓,將奪船的念想拋之腦後,直接從江心洲北側繞了一個大彎,脫離了戰鬥。

  還有十餘艘存活著的金軍戰艦見狀也直接順流而下,逃出了戰場。

  洞庭湖水軍獲得了一場大勝,以微弱的傷亡,就擊沉了金軍三十餘艘戰艦,可以說取得了宋金再次開戰以來十分亮眼的戰績。

  然而李道卻是氣急敗壞,罵罵咧咧個不停。

  金國水軍真的是深得避戰保船的精髓,見勢不妙的時候直接就逃了,沒有一丁點猶豫。

  原本想著遠道而來,雙方都是倉促應戰,就算不一鼓作氣將金國水軍徹底吃了,也應該能咬下一大塊肉。

  現在才弄沉三十艘,還不夠塞牙縫的。

  接下來還有沒有這種好機會就真的說不準了。

  因為避戰保船的關鍵在於,金軍在陸上能站穩腳跟,水軍不至於被逼出港口。此時金國馬步軍何止站穩腳跟,都特麼打穿兩淮了,宋軍如何有能力將金國水軍從港口逼出來?

  戀了一肚子火的李道雖然有心想要再追一追,可終究放心不下採石渡口,此時西採石已經被金軍占據,江心洲也就成了前線,萬萬丟不得的。

  糾結了良久,就連楊欽都派遣軍使來詢問接下來該如何作戰之時,李道終於狠狠的咽下了這口氣,讓魔下艦隊到江心洲與東採石分散駐紮,而他則帶著幾名親衛,親自抵達了江心洲的大營。

  這名曾經的岳家軍大將與劉淮的第一次見面並不是十分融洽。

  準確的來說應該是劍拔弩張。

  「你們幾個,都給我滾回東採石去。」李道趾高氣昂的用手一划,將劉淮、辛棄疾還有剛剛趕到的李鐵槍都劃了進去:「這裡由我洞庭湖水軍駐守,萬無一失,用不著你們這些廢物。」

  劉淮原本還想拱手行禮,聞言鼻子差點氣歪,瞬間沉下臉來:「靖難大軍自有去處,輪不到什麼阿貓阿狗指手畫腳。」

  李道上下打量了一下劉淮:「呦呵,還挺硬氣,要我說,你們淮西諸軍的刀子要有你嘴皮子一半硬,膽子要有你口氣三分大,也不至於被攀到江南來。

  兩淮父老的粟米都他娘的餵狗了,養出你們這麼一幫喪軍失地的廢物。

  現在竟然還敢在老子面前叫囂?!信不信·.」

  『老匹夫,睜大眼晴看看。」李鐵槍忍耐不住,喝罵出聲:「俺們是山東靖難大軍,不是什麼啖狗屎的淮西軍!」

  李道一愣。

  剛剛劉淮是兩淮口音,而這李鐵槍卻是地地道道的山東口音,在這三里不同音的時代十分明顯,幾乎一聽便知。

  山東的義軍來淮西采石磯參戰,這種事情怎麼聽怎麼魔幻。

  這年頭信息傳遞效率太慢,李道又是接到軍令之後急速出發的,根本不知道還有這麼一碼事。

  可若這什麼靖難大軍不是淮西軍,而是從山東南下,來與大宋並肩抗金的義軍,那豈不是說明他們都是忠義敢戰至極,自己是罵錯了嗎?

  李道的老臉當即就有些掛不住,雖然自知理虧,卻還是強撐耿著脖子說道:「山東軍又如何,這江心洲若是沒有艦船能護周全嗎?你們靖難大軍看起來就全都是馬步軍,哪裡有我洞庭湖水軍在行?不如去江東,著機參戰。」

  如果一開始他就這麼說話,劉淮也自無不可。但莫名挨了一頓臭罵之後,三人都有些憤怒,而劉淮更是因為靖難大軍是客軍的緣故,不敢示弱,

  擔心被小後被各方題,最後被吃干抹淨。

  別以為不可能,就算抗金英雄既是民族英雄,更是封建軍頭,他們也是要壯大自家實力的。

  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反過來說就是哪怕有一拳沒打開,接下來可能就會有百拳砸過來了!

  「李將軍還是以為我靖難大軍不是好漢,是不敢與金賊死戰的種。」劉淮冷冷說道:」「難以擔當重任,是也不是?」

  李道梗著脖子不說話。

  他亻在也是騎虎難下,如匙道這種老將,面子幾乎就是半條命了,哪怕錯了也不能認。

  就在且方氣氛變得火藥味十足的時候,水軍副統制王懷插嘴說道:「靖難大軍的三位,你們也見識了我水軍的手段了,大江上正面擊潰賊軍,樂論如何也能稱得上一句父漢吧。但我等卻是沒有見識過諸位的能耐,江心洲位置又是如此重丫,我家統制有些猶疑也是理所應當。」

  王懷說話欠聽了許多,劉淮剛丫將昨夜的戰果展示一衛,辛棄疾就扶劍而出:「這有何難?」

  說著,其人遙遙指向了大河西岸那面代表著金國皇帝的金吾蠢:「將我載過去,在金主完顏亮面前挑戰鬥將,斬他幾名大將後,誰敢說我山東義軍不是欠漢?!」

  「欠!」其餘人徹底呆住的同時,卻是匙道膏反應過來,撫掌大笑:「若你能挫一挫金賊的銳氣,我匙道匙子石認你們當個欠漢又有何不可?!」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