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0章 鬢衰似雪挽硬弓
第350章 鬢衰似雪挽硬弓
「大郎?醒醒,大郎!」在江心洲的營寨中迷迷糊糊睡了一會兒之後,
劉淮就覺得有人在搖晃自己的骼膊。
揉看悍松的睡眼,劉淮扶看被甲胃得生疼的後背,看清楚了眼前之人,正是辛棄疾。
「五郎,你來了,現在幾時了?
2
辛棄疾笑道:「都到已時了(上午九點),我等不在的時候,大郎做得好大事。」
劉淮打了個哈欠,從懷中摸出半個干硬的餅子,剛想塞到嘴裡,就有一個熱乎乎的肉饅頭塞到眼前:「剛從伙夫那裡拿的,趁熱吃。」
劉淮三兩口解決了吃食,復又伸了個懶腰,繫著牛皮帶向營帳外走去:
「剛剛五郎說的什麼好大事?」
辛棄疾扶看腰間重劍,如同侍衛一般跟在劉淮身側,言語間卻是抑制不住的興奮:「大軍入營的時候就已經聽淮西軍傳遍了,大郎兩日三戰,直接覆滅了武平軍第一猛安,連他們的第一將都捉住了,這不算大事是什麼?」
劉淮搖頭:「不是我的功勞,所賴將土用命而已。
辛棄疾當即有些驚奇:「為何如此謙虛,這可不像大郎你的作風啊。」
劉淮披著盔甲,做了幾個伸展動作:「昨夜淮西軍死了一個統制官,兩個統領官,他們是真的在拼命。不說這些了,靖難大軍如何了?抵達了多少?」
見說起了正事,辛棄疾也肅容以對:「現在三千人已經到了,而且已經進駐採石大營,剩餘兵馬在後方,由何伯求統帥,一邊收攏掉隊兵馬,一邊護著輻重前來,大約午時前就能抵達。」
劉淮連連點頭:「有沒有留著力氣的兵馬?」
辛棄疾連忙回答:「一千天平軍,現在即可作戰。」
劉淮想了想:「不用這麼多人,喚五百人來,守住江心洲。淮西軍經歷此戰,雖然可以脫胎換骨,卻還得整訓一番才可以,我還不放心他們。」
辛棄疾剛要拱手應諾,劉淮卻是直接摁住了對方的雙手:「我先將風險說與你,今日會有洞庭湖水軍自上游抵達參戰,我對他們完全不了解。若這些水軍跟建康水軍一般不堪用,接下來江上金賊水軍獨大,你曉得會發生什麼嗎?」
辛棄疾點頭,同時不由自主的看向來時的那條連接江心洲與東岸的浮橋到時候金國水軍一家獨大,肯定試圖截斷這條江心洲上的生命線,若他們萬一得逞,五百天平軍駐守江心洲的肯定會陷入孤立無援的苦戰。
然而江心洲的地理位置又不得不守,所以劉淮與辛棄疾此時又要作艱難抉擇了。
辛棄疾深吸一口氣:「那我讓大鐵槍親自率軍鎮守此地。」
劉淮艱難點頭。
這不是什麼陷害,而是絕對信任。
如果劉淮處在與辛棄疾同樣的位置,他也只能令張小乙率軍來此地堅守,其他人不是沒有能力,而是根本不夠格。
就在軍令剛剛傳出的時候,江面上的號角聲突然連成了一片。
劉淮與辛棄疾連忙登上望樓,首先見到的是西採石渡口已經銀光閃閃,
不知道多少甲士盔甲的輝光在上午的日光下映照著光芒,熠熠生輝之處竟然奪過了大江的粼粼波濤。
而那片甲士簇擁的中心處已經壘成了一座土山,一面金吾蠢高高佇立兩支龐大艦隊在江心洲西側的長江主脈上一南一北遙遙對峙,身處下游的,正是金國水軍。
身處上游的,則是剛剛抵達的洞庭湖水軍。
與劉淮所擔憂的不同,洞庭湖水軍抵達戰場,並且發現目標之後,只是稍稍停頓來整理隊形,傳遞命令,隨即就是角聲大作,催動全軍正面作戰。
洞庭湖水軍統制李道竟然是等都不想等,一刻不停的主動向金國水軍發動了進攻。
面對此情此景,劉淮也只能失笑。
那句被魏勝與陸遊說了好幾次的話再次迴響到了耳邊。
大宋是有豪傑的!
辛棄疾同樣失笑以對:「這場景應該讓陸先生與何三爺來看看,說不得陸先生的腰杆子還能直一些,何三爺說話也能客氣一些。」
劉淮想到陸游與何伯求這二人針鋒相對的模樣,不由得也是搖頭失笑。
淮西軍中現在只有幾十艘小板,巢湖水軍殘部雖有人手,卻在盛新陣亡的情況下不可能迅速組織起來參戰,因此劉淮也只能作壁上觀。
就在劉淮望著自西南大江上游順流而下的洞庭湖水軍時,洞庭湖水軍副統制王懷也在望著江心洲。
待能眺望到宋字大旗之後,王懷方才長長舒了一口氣,回身望著舵樓上的高大身影高聲喊道:「大哥,淮西軍那幫廢物倒不是一廢到底,把江心洲保住了!」
銜航點俱沈為北作來笑了一聲,復又憤憤道:「那也是一幫廢物。兩淮水網密布,堅城遍地,
竟然還能敗成這個程度。如今還得讓我李道來給他們擦屁股,年年供給他們的栗米算是都扔大江里了!」
李道的憤怒理所應當。
南北朝對峙,一般分為三大戰區,蜀地、荊襄、兩淮,這三個戰區雖然可以沿看長江互相支援,但每個戰區的軍事力量都是固定的,尤其是如洞庭湖水軍這般的技術兵種,支援別處,就代表看原本鎮守的方向會出現缺口。
事實上,洞庭湖水軍原本是要北上襄樊,以水軍遮住荊襄門戶的。
金國主力水軍都在兩淮,進攻荊襄的水軍都是地方上的雜牌部隊,只要洞庭湖水軍能開入漢水,荊襄就能萬無一失。
但兩淮被打穿的後果就是江南直接處於金國的兵鋒之下,趙構哪裡還顧得上什麼天下大局,一日三封急令,命屯駐荊襄的大軍速速來援,不得有誤。
也因此,作為先鋒的洞庭湖水軍只能放棄了進駐襄陽府,反而要沿著大江,順流而下,來到採石參戰。
雖然在歷史上也是這般,以至於在襄陽府茨湖之戰時,吳拱也只能派出一夥子雜牌水軍來對抗金國的雜牌水軍,打得異常艱難,卻終究是宋軍獲得大勝。
然而如今,仆散忠義的戰力被加強了何止數倍,在洞庭湖水軍依舊南下的情況下,襄樊的戰局到底會發展到什麼程度,真的是誰都說不準了。
將襄樊與兩淮之間的戰略位置在心中盤算一圈之後,李道復又抬頭看了自家大旗一眼,低下頭來戴上頭盔,將花白的頭髮與鬍鬚都隱藏起來,隨即冷然下令:「升白虎幡!今日我等在上游,正好讓完顏亮小兒見識一下鄂州大軍還有沒有爪牙!」
片刻之後,二百艘宋軍艦船上歡呼聲響徹一片,同樣紛紛升起來白虎幡。
李道與諸將相約,白虎幡升起,則要死戰到底。
此時的金國水軍也反應過來,知道這是終於碰到敢戰的宋軍了,當即就有些手忙腳亂。
然而金軍畢竟是初來乍到,一時間根本無法建立堅固的水寨,只能不顧身處下游,擺開陣勢迎戰。
若是沒有水寨就縮成一團防守,說不得就會被一把火燒個精光。
而且,金軍船隊連綿,有大小戰艦近五百艘,數量是洞庭湖水軍的兩倍還多。
五百對二百。
優勢在我!
懷著如此想法,宋軍與金軍緩慢而堅定的在大江上互相撞在了一起。
「大郎?醒醒,大郎!」在江心洲的營寨中迷迷糊糊睡了一會兒之後,
劉淮就覺得有人在搖晃自己的骼膊。
揉看悍松的睡眼,劉淮扶看被甲胃得生疼的後背,看清楚了眼前之人,正是辛棄疾。
「五郎,你來了,現在幾時了?
2
辛棄疾笑道:「都到已時了(上午九點),我等不在的時候,大郎做得好大事。」
劉淮打了個哈欠,從懷中摸出半個干硬的餅子,剛想塞到嘴裡,就有一個熱乎乎的肉饅頭塞到眼前:「剛從伙夫那裡拿的,趁熱吃。」
劉淮三兩口解決了吃食,復又伸了個懶腰,繫著牛皮帶向營帳外走去:
「剛剛五郎說的什麼好大事?」
辛棄疾扶看腰間重劍,如同侍衛一般跟在劉淮身側,言語間卻是抑制不住的興奮:「大軍入營的時候就已經聽淮西軍傳遍了,大郎兩日三戰,直接覆滅了武平軍第一猛安,連他們的第一將都捉住了,這不算大事是什麼?」
劉淮搖頭:「不是我的功勞,所賴將土用命而已。
辛棄疾當即有些驚奇:「為何如此謙虛,這可不像大郎你的作風啊。」
劉淮披著盔甲,做了幾個伸展動作:「昨夜淮西軍死了一個統制官,兩個統領官,他們是真的在拼命。不說這些了,靖難大軍如何了?抵達了多少?」
見說起了正事,辛棄疾也肅容以對:「現在三千人已經到了,而且已經進駐採石大營,剩餘兵馬在後方,由何伯求統帥,一邊收攏掉隊兵馬,一邊護著輻重前來,大約午時前就能抵達。」
劉淮連連點頭:「有沒有留著力氣的兵馬?」
辛棄疾連忙回答:「一千天平軍,現在即可作戰。」
劉淮想了想:「不用這麼多人,喚五百人來,守住江心洲。淮西軍經歷此戰,雖然可以脫胎換骨,卻還得整訓一番才可以,我還不放心他們。」
辛棄疾剛要拱手應諾,劉淮卻是直接摁住了對方的雙手:「我先將風險說與你,今日會有洞庭湖水軍自上游抵達參戰,我對他們完全不了解。若這些水軍跟建康水軍一般不堪用,接下來江上金賊水軍獨大,你曉得會發生什麼嗎?」
辛棄疾點頭,同時不由自主的看向來時的那條連接江心洲與東岸的浮橋到時候金國水軍一家獨大,肯定試圖截斷這條江心洲上的生命線,若他們萬一得逞,五百天平軍駐守江心洲的肯定會陷入孤立無援的苦戰。
然而江心洲的地理位置又不得不守,所以劉淮與辛棄疾此時又要作艱難抉擇了。
辛棄疾深吸一口氣:「那我讓大鐵槍親自率軍鎮守此地。」
劉淮艱難點頭。
這不是什麼陷害,而是絕對信任。
如果劉淮處在與辛棄疾同樣的位置,他也只能令張小乙率軍來此地堅守,其他人不是沒有能力,而是根本不夠格。
就在軍令剛剛傳出的時候,江面上的號角聲突然連成了一片。
劉淮與辛棄疾連忙登上望樓,首先見到的是西採石渡口已經銀光閃閃,
不知道多少甲士盔甲的輝光在上午的日光下映照著光芒,熠熠生輝之處竟然奪過了大江的粼粼波濤。
而那片甲士簇擁的中心處已經壘成了一座土山,一面金吾蠢高高佇立兩支龐大艦隊在江心洲西側的長江主脈上一南一北遙遙對峙,身處下游的,正是金國水軍。
身處上游的,則是剛剛抵達的洞庭湖水軍。
與劉淮所擔憂的不同,洞庭湖水軍抵達戰場,並且發現目標之後,只是稍稍停頓來整理隊形,傳遞命令,隨即就是角聲大作,催動全軍正面作戰。
洞庭湖水軍統制李道竟然是等都不想等,一刻不停的主動向金國水軍發動了進攻。
面對此情此景,劉淮也只能失笑。
那句被魏勝與陸遊說了好幾次的話再次迴響到了耳邊。
大宋是有豪傑的!
辛棄疾同樣失笑以對:「這場景應該讓陸先生與何三爺來看看,說不得陸先生的腰杆子還能直一些,何三爺說話也能客氣一些。」
劉淮想到陸游與何伯求這二人針鋒相對的模樣,不由得也是搖頭失笑。
淮西軍中現在只有幾十艘小板,巢湖水軍殘部雖有人手,卻在盛新陣亡的情況下不可能迅速組織起來參戰,因此劉淮也只能作壁上觀。
就在劉淮望著自西南大江上游順流而下的洞庭湖水軍時,洞庭湖水軍副統制王懷也在望著江心洲。
待能眺望到宋字大旗之後,王懷方才長長舒了一口氣,回身望著舵樓上的高大身影高聲喊道:「大哥,淮西軍那幫廢物倒不是一廢到底,把江心洲保住了!」
銜航點俱沈為北作來笑了一聲,復又憤憤道:「那也是一幫廢物。兩淮水網密布,堅城遍地,
竟然還能敗成這個程度。如今還得讓我李道來給他們擦屁股,年年供給他們的栗米算是都扔大江里了!」
李道的憤怒理所應當。
南北朝對峙,一般分為三大戰區,蜀地、荊襄、兩淮,這三個戰區雖然可以沿看長江互相支援,但每個戰區的軍事力量都是固定的,尤其是如洞庭湖水軍這般的技術兵種,支援別處,就代表看原本鎮守的方向會出現缺口。
事實上,洞庭湖水軍原本是要北上襄樊,以水軍遮住荊襄門戶的。
金國主力水軍都在兩淮,進攻荊襄的水軍都是地方上的雜牌部隊,只要洞庭湖水軍能開入漢水,荊襄就能萬無一失。
但兩淮被打穿的後果就是江南直接處於金國的兵鋒之下,趙構哪裡還顧得上什麼天下大局,一日三封急令,命屯駐荊襄的大軍速速來援,不得有誤。
也因此,作為先鋒的洞庭湖水軍只能放棄了進駐襄陽府,反而要沿著大江,順流而下,來到採石參戰。
雖然在歷史上也是這般,以至於在襄陽府茨湖之戰時,吳拱也只能派出一夥子雜牌水軍來對抗金國的雜牌水軍,打得異常艱難,卻終究是宋軍獲得大勝。
然而如今,仆散忠義的戰力被加強了何止數倍,在洞庭湖水軍依舊南下的情況下,襄樊的戰局到底會發展到什麼程度,真的是誰都說不準了。
將襄樊與兩淮之間的戰略位置在心中盤算一圈之後,李道復又抬頭看了自家大旗一眼,低下頭來戴上頭盔,將花白的頭髮與鬍鬚都隱藏起來,隨即冷然下令:「升白虎幡!今日我等在上游,正好讓完顏亮小兒見識一下鄂州大軍還有沒有爪牙!」
片刻之後,二百艘宋軍艦船上歡呼聲響徹一片,同樣紛紛升起來白虎幡。
李道與諸將相約,白虎幡升起,則要死戰到底。
此時的金國水軍也反應過來,知道這是終於碰到敢戰的宋軍了,當即就有些手忙腳亂。
然而金軍畢竟是初來乍到,一時間根本無法建立堅固的水寨,只能不顧身處下游,擺開陣勢迎戰。
若是沒有水寨就縮成一團防守,說不得就會被一把火燒個精光。
而且,金軍船隊連綿,有大小戰艦近五百艘,數量是洞庭湖水軍的兩倍還多。
五百對二百。
優勢在我!
懷著如此想法,宋軍與金軍緩慢而堅定的在大江上互相撞在了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