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大明少年軍
「你們愣著幹什麼呀?陛下要選幾個金枝玉葉的年輕漂亮的宗女嫁給你們!」
王承恩看到這幾個已經呆住了的傢伙催促道:「還不快快叩頭謝恩?」
李自成,李過,張獻忠和張可望怎麼會知道崇禎皇帝的算計,一聽到能娶年輕貌美的宗女,馬上就給崇禎皇帝跪了,哐哐的磕響頭謝恩。
朱由檢笑著道:「眾愛卿娶了宗女,就是朕的妹夫或是姐夫了,以後就要好好的為大明效力才是!」
李鴻基立馬就道:「皇爺放心,額李鴻基就是大明忠臣!」
也道:「皇爺,額和額二叔一定好好忠大明,為皇爺效忠!」
張獻忠也不甘落後:「是啊,皇爺,額張獻忠最忠心了。」
張可望也道:「皇爺萬歲,額們都願意為皇爺效死的!」
崇禎皇帝看著這些忠臣就高興:「嗯,你們的忠心,朕都是知道的。李鴻基,你的弓馬本領最好,是和誰學的?」
李鴻基對崇禎皇帝道:「皇爺,額的本事是自學的,沒有老師教額。」
「哦,自學成才啊!」崇禎皇帝點點頭,「好,朕給你賜個名,上自下成,你以後就叫李自成了!你去朕的大明帝國軍校進修一下,學成出來了,朕有大用。
李錦,你的弓馬本事也不錯,非常過人,朕就給你也賜個名,希望你也能有過人之處,你以後就叫李過了,和李自成一起去朕的大明帝國軍校裡面好好學學,出來以後去當軍官吧!
張獻忠,你把張可旺教得挺好,小小年紀就知道要忠君愛國了,看來你很會帶孩子,這是你的特長。好啊,朕就需要你這樣有特長的忠良之士。
朕組建了一個少年軍,你去裡面當個少年軍的團長吧!主要是替朕選拔孤苦少年,並且傳授他們武藝和忠孝之道!
張可旺,你也很不錯,可是你現在年齡太小了,只有十四歲,這個年紀可沒法進大明軍校,這樣吧,你先去少年軍跟著你乾爹張獻忠進修幾年,到了十八歲再來為朕效力吧!」
李自成和李過聽了崇禎皇帝的安排,頓時是喜氣洋洋,進大明帝國軍校進修啊,出來就能當軍官,還是挺不錯的前程。
張獻忠聽了崇禎皇帝的話,頓時就傻眼了,他的特長怎麼就變成帶孩子?
還有那是孫可望,不是張可望!
肯定是下面不學無術的人給寫錯了!
王承恩公公多半也沒仔細看,就把張可望當成他的乾兒子了。
張可旺雖然年幼,但他是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太知道當鷹犬的好處了!
而且去少年軍也是跟著以前的大哥張獻忠,肯定不會被人欺負的。
雖然他也不知道崇禎皇帝是怎麼把張獻忠當成他乾爹的,但是認個乾爹也行,有飯吃就行,所以也高高興興的答應了下來。
......
走出崇禎皇帝大帳的張獻忠還是暈暈乎乎的,雖然不太理解崇禎皇帝是從哪裡看出來自己擅長帶孩子這件事,但是張獻忠還是準備高高興興去當差了。
在崇禎皇帝看來,張獻忠帶孩子的本事,可比他打仗的本事強的多。
可以說,張獻忠要麼去帶孩子,要麼就造反了。
現在崇禎皇帝不能讓他造反,就只能讓他帶孩子了!
當然,這不代表崇禎皇帝會坑張獻忠,萬一張獻忠覺得帶孩子沒前途,跑去造反可就糟糕了。
所以崇禎皇帝破格把張獻忠提拔為一個少年軍的團長(李靖的整編編制,每個團有五個營,總計下轄五千人),這可是個值錢的官職。
大明少年軍現在就辦了一期,只準備培養和訓練兩萬人,也就是一個少年師。
少年師的師長暫時是崇禎皇帝,可崇禎皇帝當師長只是一個臨時性的辦法,後續的師長會從現在的四個團長裡面挑。
理論上張獻忠要是足夠賣力的話,當上少年師的師長是完全有可能的。
而崇禎皇帝的部隊,向來是以能發全額軍餉著稱。
一個少年師的師長,月俸有一百枚大明銀元,一年就是一千二百兩,再加上一些崇禎皇帝逢年過節的賞賜,年收入基本上都在一千五百兩以上。
這種收入在明末,雖然不如崇禎皇帝的那些主力師師長,但是已經是非常不錯的收入了。
而有了這種奔頭,張獻忠就歡天喜地的帶著張可望去幫崇禎皇帝帶孩子了。
崇禎皇帝的少年師才剛剛開張,以後還是要大規模擴充的。
保守估計,崇禎皇帝準備建立十個以上的少年師。
也就是以後每年至少要有二三十萬的漢人少年,在這裡接受軍事教育和政治教育。
這個數字只會上漲,不會下調。
至於這些少年的來路也不複雜,一是父祖為大明犧牲的孤兒,二就是和張可望一樣沒飯吃的貧苦少年。
現在第一期的少年師就整編了一個,做好組織架構之後,才會大規模擴充,三個月後,第二期是少年師會擴編到五個師,也就是十萬人。
沒辦法,現在的大明朝,最不缺的就是沒飯吃的少年郎。
崇禎皇帝一不讓忠臣的後代寒心,二不讓沒飯吃的少年餓死或者造反,就只能這麼辦了。
張獻忠和張可望現在都拿著崇禎皇帝賞賜的一百枚大明銀元的安家費,就高高興興的去少年軍報導了。
現在張獻忠作為大明少年軍第一師一團的團長,自然是要大力提拔他的親信。
於是張可望直接被任命為一營的營長,順便任命從陝西一直跟著張獻忠過來的窮苦少年李定國,去當二營的營長。
張獻忠一直覺得李定國這小子相貌不凡,有很有紀律,將來一定是能幹大事的人。
所以在自己選上了天子騎兵之後,又把李定國送去了挑選窮苦少年的隊伍里。
王承恩怎麼會不同意?
李定國可是崇禎皇帝點名要找到的人啊!
於是李定國也進入了這些西北窮苦少年的隊伍裡面,跟著一起來到了北京城。
從這一刻開始,命運的齒輪就開始轉動。
李定國也能時來運轉了!
因為被崇禎皇帝看中和欣賞,悲劇的命運就不會發生了。
可惜他現在太小了,崇禎皇帝也沒法大用,只能送他去少年軍裡面先當個管一千人的營長鍛鍊鍛鍊了。
崇禎皇帝這裡可沒有什麼兒童保護法,李定國小小年紀就得去努力進行軍事化訓練了。
王承恩看到這幾個已經呆住了的傢伙催促道:「還不快快叩頭謝恩?」
李自成,李過,張獻忠和張可望怎麼會知道崇禎皇帝的算計,一聽到能娶年輕貌美的宗女,馬上就給崇禎皇帝跪了,哐哐的磕響頭謝恩。
朱由檢笑著道:「眾愛卿娶了宗女,就是朕的妹夫或是姐夫了,以後就要好好的為大明效力才是!」
李鴻基立馬就道:「皇爺放心,額李鴻基就是大明忠臣!」
也道:「皇爺,額和額二叔一定好好忠大明,為皇爺效忠!」
張獻忠也不甘落後:「是啊,皇爺,額張獻忠最忠心了。」
張可望也道:「皇爺萬歲,額們都願意為皇爺效死的!」
崇禎皇帝看著這些忠臣就高興:「嗯,你們的忠心,朕都是知道的。李鴻基,你的弓馬本領最好,是和誰學的?」
李鴻基對崇禎皇帝道:「皇爺,額的本事是自學的,沒有老師教額。」
「哦,自學成才啊!」崇禎皇帝點點頭,「好,朕給你賜個名,上自下成,你以後就叫李自成了!你去朕的大明帝國軍校進修一下,學成出來了,朕有大用。
李錦,你的弓馬本事也不錯,非常過人,朕就給你也賜個名,希望你也能有過人之處,你以後就叫李過了,和李自成一起去朕的大明帝國軍校裡面好好學學,出來以後去當軍官吧!
張獻忠,你把張可旺教得挺好,小小年紀就知道要忠君愛國了,看來你很會帶孩子,這是你的特長。好啊,朕就需要你這樣有特長的忠良之士。
朕組建了一個少年軍,你去裡面當個少年軍的團長吧!主要是替朕選拔孤苦少年,並且傳授他們武藝和忠孝之道!
張可旺,你也很不錯,可是你現在年齡太小了,只有十四歲,這個年紀可沒法進大明軍校,這樣吧,你先去少年軍跟著你乾爹張獻忠進修幾年,到了十八歲再來為朕效力吧!」
李自成和李過聽了崇禎皇帝的安排,頓時是喜氣洋洋,進大明帝國軍校進修啊,出來就能當軍官,還是挺不錯的前程。
張獻忠聽了崇禎皇帝的話,頓時就傻眼了,他的特長怎麼就變成帶孩子?
還有那是孫可望,不是張可望!
肯定是下面不學無術的人給寫錯了!
王承恩公公多半也沒仔細看,就把張可望當成他的乾兒子了。
張可旺雖然年幼,但他是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太知道當鷹犬的好處了!
而且去少年軍也是跟著以前的大哥張獻忠,肯定不會被人欺負的。
雖然他也不知道崇禎皇帝是怎麼把張獻忠當成他乾爹的,但是認個乾爹也行,有飯吃就行,所以也高高興興的答應了下來。
......
走出崇禎皇帝大帳的張獻忠還是暈暈乎乎的,雖然不太理解崇禎皇帝是從哪裡看出來自己擅長帶孩子這件事,但是張獻忠還是準備高高興興去當差了。
在崇禎皇帝看來,張獻忠帶孩子的本事,可比他打仗的本事強的多。
可以說,張獻忠要麼去帶孩子,要麼就造反了。
現在崇禎皇帝不能讓他造反,就只能讓他帶孩子了!
當然,這不代表崇禎皇帝會坑張獻忠,萬一張獻忠覺得帶孩子沒前途,跑去造反可就糟糕了。
所以崇禎皇帝破格把張獻忠提拔為一個少年軍的團長(李靖的整編編制,每個團有五個營,總計下轄五千人),這可是個值錢的官職。
大明少年軍現在就辦了一期,只準備培養和訓練兩萬人,也就是一個少年師。
少年師的師長暫時是崇禎皇帝,可崇禎皇帝當師長只是一個臨時性的辦法,後續的師長會從現在的四個團長裡面挑。
理論上張獻忠要是足夠賣力的話,當上少年師的師長是完全有可能的。
而崇禎皇帝的部隊,向來是以能發全額軍餉著稱。
一個少年師的師長,月俸有一百枚大明銀元,一年就是一千二百兩,再加上一些崇禎皇帝逢年過節的賞賜,年收入基本上都在一千五百兩以上。
這種收入在明末,雖然不如崇禎皇帝的那些主力師師長,但是已經是非常不錯的收入了。
而有了這種奔頭,張獻忠就歡天喜地的帶著張可望去幫崇禎皇帝帶孩子了。
崇禎皇帝的少年師才剛剛開張,以後還是要大規模擴充的。
保守估計,崇禎皇帝準備建立十個以上的少年師。
也就是以後每年至少要有二三十萬的漢人少年,在這裡接受軍事教育和政治教育。
這個數字只會上漲,不會下調。
至於這些少年的來路也不複雜,一是父祖為大明犧牲的孤兒,二就是和張可望一樣沒飯吃的貧苦少年。
現在第一期的少年師就整編了一個,做好組織架構之後,才會大規模擴充,三個月後,第二期是少年師會擴編到五個師,也就是十萬人。
沒辦法,現在的大明朝,最不缺的就是沒飯吃的少年郎。
崇禎皇帝一不讓忠臣的後代寒心,二不讓沒飯吃的少年餓死或者造反,就只能這麼辦了。
張獻忠和張可望現在都拿著崇禎皇帝賞賜的一百枚大明銀元的安家費,就高高興興的去少年軍報導了。
現在張獻忠作為大明少年軍第一師一團的團長,自然是要大力提拔他的親信。
於是張可望直接被任命為一營的營長,順便任命從陝西一直跟著張獻忠過來的窮苦少年李定國,去當二營的營長。
張獻忠一直覺得李定國這小子相貌不凡,有很有紀律,將來一定是能幹大事的人。
所以在自己選上了天子騎兵之後,又把李定國送去了挑選窮苦少年的隊伍里。
王承恩怎麼會不同意?
李定國可是崇禎皇帝點名要找到的人啊!
於是李定國也進入了這些西北窮苦少年的隊伍裡面,跟著一起來到了北京城。
從這一刻開始,命運的齒輪就開始轉動。
李定國也能時來運轉了!
因為被崇禎皇帝看中和欣賞,悲劇的命運就不會發生了。
可惜他現在太小了,崇禎皇帝也沒法大用,只能送他去少年軍裡面先當個管一千人的營長鍛鍊鍛鍊了。
崇禎皇帝這裡可沒有什麼兒童保護法,李定國小小年紀就得去努力進行軍事化訓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