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 當然要嫁宗女了
正是因為太清楚滿清的威脅,崇禎皇帝的國策就是:所有願意聯合起來和滿清作戰的漢人,都是他的統戰對象。
事實上,晚明流民飛起,人民苦難,其中一大推動力就是滿清的叛亂和侵略。
三餉一開始就是遼餉,抵抗後金侵略花費巨大,後面連鎖反應,出現流民起義,然後才有剿餉和練餉,惡性循環。從這個角度來說,後金反動集團正是造成苦難的開端。萬曆朝時,階級矛盾遠沒有天啟崇禎年間尖銳。
滿清的五次入關大兔兔和1644年的入關大兔兔,才是漢人整體苦難的源頭。
硬要說明末漢人的苦難和滿清沒有關係,不用想也知道這麼說的是滿清那些逃過了清算的反賊。
滿遺份子明明罪孽深重,還是第一責任人,卻在天天挑撥漢人的是非。
抗戰時,TG和校長都知道不復南明舊事,搞統一戰線。等打敗鬼子,再解決內部矛盾。
民國黑暗腐敗軍閥混戰,但這並不是日本人侵華的藉口。
明末也是同理,地主士紳再怎麼該死,那也應該由崇禎皇帝或者起義軍來清算。
侵略者無論理由多麼冠冕堂皇,那也改變不了它們是侵略者的事實。
崇禎皇帝的屁股,當然是坐在全體漢人這一邊,而且自問應該是比校長有度量些的,所以也能容得下李自成和張獻忠。
不覺得清軍入關是好事的漢人,才是崇禎皇帝的同夥。
在崇禎皇帝看來,滿清和日本的唯一區別,就在於滿清成功了。
滿清的民族政策,對漢族的壓迫和奴役,要比偽滿時期的日本人殘酷多了。
偽滿時期的東北人民是三等公民,不能吃大米,強制服勞役,很多人過得近乎奴隸。
滿清統治下的東北人民直接就是奴隸,即使被抬旗,也一樣是半奴隸,人身和財產都歸屬於所在牛錄的牛錄額真。
滿清和日本的唯一區別,在於滿清的本質是個軍事奴隸主集團,相對來說社會組織上比日本要落後一點。
可以說,滿清就是成功的日本,日本就是失敗的滿清。
除此之外,再無區別。
畢竟溥儀都明說了,日滿是一家。
想到這裡,崇禎皇帝露出了笑臉,笑著道:「好,好,朕就喜歡你們這樣忠心耿耿的壯士。現在朕的宮女都已經分配完了,不過不要緊,還有許多年輕貌美又家貧無依的疏宗之女,朕就從她們裡面選幾個年輕漂亮許配給你們如何?」
其實大明宗室也就是在朱元璋那會比較值錢,現在早就爛大街了,壓根就不值錢了。
老朱家子孫那麼多,宗女還能少了?不可能只生兒子不生閨女啊!
王爺家的郡主、縣主還比較精貴,普通的疏宗之女純純不值錢。
而且因為不缺營養,她們裡面是真的有許多年輕貌美的少女,而且因為家教嚴,還都是處女。
不過問題在於,這普通宗室生的多了,自然就給不出多少嫁妝。
沒有嫁妝,想弄一門好親事,還是非常困難的。
不過這對於崇禎皇帝來說,壓根就不是問題。
不就是沒有嫁妝?
崇禎皇帝清洗完猶太人之後,根本不缺這點嫁妝的。
一出手,每人起步就是一百枚大明銀元,也就是最少一百兩的嫁妝補貼。
當然,也不是所有的宗女都能拿到這個錢,只有被崇禎皇帝選上去賜婚的宗女,才能拿到這個嫁妝。
越是年輕漂亮的宗女,或者越是重要聯姻對象的宗女,能拿到的嫁妝補貼就更多。
可以說,崇禎皇帝不愧是在大善人那裡進修過,他還是非常善於廢物利用的,懂得如何充分挖掘出了這些宗女身上的剩餘價值。
這些宗女本來就身份高貴(是宗室),年輕漂亮(有營養),家教不錯(相對來說),而且還是處女,雖然沒有多少娘家財產,但是還有崇禎皇帝給的嫁妝。
哪怕是放在後世,像這種有背景,年輕漂亮,是處女,還有不少嫁妝的女子,都是永遠不愁嫁的。
在相親市場上,絕對是搶手貨中的搶手貨。
進過崇禎皇帝一番包裝,這些宗女的吸引力就很大了。
這些宗女本身的剩餘價值加上崇禎皇帝給的價值,就已經不是一個小數目了。
用來賜婚,絕對是綽綽有餘的。
不管是賜給他手下的精銳戰士,還是賜給鄭芝龍、沈廷揚等地方實力派,用她們去聯姻,還是非常划算的。
而實際上,這對於那些貧苦但是又漂亮的宗女來說也是一門不錯的親事。
崇禎皇帝手下的精銳戰士都在北京城有房,有編制(軍隊),還有不錯的收入,嫁給他們可一點都不吃虧。
至於嫁給鄭芝龍、沈廷揚等地方實力派,更是好事中的好事。
可以說,崇禎皇帝雖然不對外聯姻,但是對內聯姻還是要大搞特搞的。
把這些年輕漂亮又是處女的宗女嫁出去聯姻,不僅可以籠絡人心,拉攏盟友,更重要的還能轉嫁一部分負擔。
沒辦法,大明宗室當中吃閒飯的人太多了,必須得改革。
和別的皇帝不同,想吃崇禎皇帝的閒飯,難度可謂是拉滿了!
不同於絕大多數人影響中的宗室,大明的宗室當中,除了各路王爺,其他都混的比較慘。
很多中底層的宗室,有的甚至連老婆都沒有,連自己都沒法養活。
很多宗室的好處,都被地方官員給剋扣了,礙於宗法限制,不少宗室已經去當苦力了,和普通平民都差不多。
而文官老爺們為了洗清自己的罪責,就把所有的責任全部推給了大明宗室,就好像是大明宗室把全天下的好處都吃了,才讓老百姓吃不上飯。
實際上壓根不是這麼一回事。
比方說四川,文官老爺們動不動就蜀王擁有全四川七成的土地。
按照文官老爺們的說法,蜀王富甲天下,坐擁成都平原天府之國的地利優勢,以一省之財力供養蜀藩。蜀王有王莊三百多個,擁有的良田占成都府11州縣的近七成,至少在不下150萬畝。
等等,多少?
150萬畝土地?
若是150萬畝土地,就占據了四川七成的土地,那麼全四川就只有214萬畝土地?
哪怕崇禎皇帝多算一點,就算三百萬畝好了。
問題在於,四川真的只有三百萬畝土地?
帳面和真相,完全不是一個東西。
光看帳面的話,東江鎮還有二十萬精銳呢,結果一查,真的兵馬只有兩萬多。
在後世,四川足足有1.0084億畝土地。
哪怕是在現在,系統都顯示四川有八千多萬畝耕地(四川一直在漢人手裡,開發的也早,後面可開墾的土地並不多)。
可以說,大明的帳面上,四川只有三百萬畝土地,但是實際上有八千多萬畝土地。
那麼這多出來的八千萬畝土地,到底去哪裡了呢?
或者說,哪怕四川真的只有三百萬畝土地,那麼是怎麼養活幾千萬四川人的?
難道四川老百姓都會光合作用不成?
崇禎皇帝也沒見後世的四川老百姓有這個超能力啊!
排除了所有的不可能之後,唯一的真相就是,四川的官僚集團一直在欺君,從朱元璋欺騙到了崇禎皇帝。
朱元璋時代,因為蒙古人的大兔兔,四川漢人少,只能開墾三百萬畝土地是正常的。
結果到了二百多年後的今天,這些人還是上報四川只有三百萬畝土地,就是覺得崇禎皇帝提不動刀了。
擁有150萬畝土地的蜀王都快被罵死了,擁有八千萬畝土地的官僚集團則徹底消失在史書當中。
簡單的說,就是罵名全歸蜀王,好處全歸官僚集團。
對此,崇禎皇帝的評價是:士紳官僚贏,讓崇禎皇帝手上的火槍開始歡快的轉動起來,愛來自崇禎!
事實上,晚明流民飛起,人民苦難,其中一大推動力就是滿清的叛亂和侵略。
三餉一開始就是遼餉,抵抗後金侵略花費巨大,後面連鎖反應,出現流民起義,然後才有剿餉和練餉,惡性循環。從這個角度來說,後金反動集團正是造成苦難的開端。萬曆朝時,階級矛盾遠沒有天啟崇禎年間尖銳。
滿清的五次入關大兔兔和1644年的入關大兔兔,才是漢人整體苦難的源頭。
硬要說明末漢人的苦難和滿清沒有關係,不用想也知道這麼說的是滿清那些逃過了清算的反賊。
滿遺份子明明罪孽深重,還是第一責任人,卻在天天挑撥漢人的是非。
抗戰時,TG和校長都知道不復南明舊事,搞統一戰線。等打敗鬼子,再解決內部矛盾。
民國黑暗腐敗軍閥混戰,但這並不是日本人侵華的藉口。
明末也是同理,地主士紳再怎麼該死,那也應該由崇禎皇帝或者起義軍來清算。
侵略者無論理由多麼冠冕堂皇,那也改變不了它們是侵略者的事實。
崇禎皇帝的屁股,當然是坐在全體漢人這一邊,而且自問應該是比校長有度量些的,所以也能容得下李自成和張獻忠。
不覺得清軍入關是好事的漢人,才是崇禎皇帝的同夥。
在崇禎皇帝看來,滿清和日本的唯一區別,就在於滿清成功了。
滿清的民族政策,對漢族的壓迫和奴役,要比偽滿時期的日本人殘酷多了。
偽滿時期的東北人民是三等公民,不能吃大米,強制服勞役,很多人過得近乎奴隸。
滿清統治下的東北人民直接就是奴隸,即使被抬旗,也一樣是半奴隸,人身和財產都歸屬於所在牛錄的牛錄額真。
滿清和日本的唯一區別,在於滿清的本質是個軍事奴隸主集團,相對來說社會組織上比日本要落後一點。
可以說,滿清就是成功的日本,日本就是失敗的滿清。
除此之外,再無區別。
畢竟溥儀都明說了,日滿是一家。
想到這裡,崇禎皇帝露出了笑臉,笑著道:「好,好,朕就喜歡你們這樣忠心耿耿的壯士。現在朕的宮女都已經分配完了,不過不要緊,還有許多年輕貌美又家貧無依的疏宗之女,朕就從她們裡面選幾個年輕漂亮許配給你們如何?」
其實大明宗室也就是在朱元璋那會比較值錢,現在早就爛大街了,壓根就不值錢了。
老朱家子孫那麼多,宗女還能少了?不可能只生兒子不生閨女啊!
王爺家的郡主、縣主還比較精貴,普通的疏宗之女純純不值錢。
而且因為不缺營養,她們裡面是真的有許多年輕貌美的少女,而且因為家教嚴,還都是處女。
不過問題在於,這普通宗室生的多了,自然就給不出多少嫁妝。
沒有嫁妝,想弄一門好親事,還是非常困難的。
不過這對於崇禎皇帝來說,壓根就不是問題。
不就是沒有嫁妝?
崇禎皇帝清洗完猶太人之後,根本不缺這點嫁妝的。
一出手,每人起步就是一百枚大明銀元,也就是最少一百兩的嫁妝補貼。
當然,也不是所有的宗女都能拿到這個錢,只有被崇禎皇帝選上去賜婚的宗女,才能拿到這個嫁妝。
越是年輕漂亮的宗女,或者越是重要聯姻對象的宗女,能拿到的嫁妝補貼就更多。
可以說,崇禎皇帝不愧是在大善人那裡進修過,他還是非常善於廢物利用的,懂得如何充分挖掘出了這些宗女身上的剩餘價值。
這些宗女本來就身份高貴(是宗室),年輕漂亮(有營養),家教不錯(相對來說),而且還是處女,雖然沒有多少娘家財產,但是還有崇禎皇帝給的嫁妝。
哪怕是放在後世,像這種有背景,年輕漂亮,是處女,還有不少嫁妝的女子,都是永遠不愁嫁的。
在相親市場上,絕對是搶手貨中的搶手貨。
進過崇禎皇帝一番包裝,這些宗女的吸引力就很大了。
這些宗女本身的剩餘價值加上崇禎皇帝給的價值,就已經不是一個小數目了。
用來賜婚,絕對是綽綽有餘的。
不管是賜給他手下的精銳戰士,還是賜給鄭芝龍、沈廷揚等地方實力派,用她們去聯姻,還是非常划算的。
而實際上,這對於那些貧苦但是又漂亮的宗女來說也是一門不錯的親事。
崇禎皇帝手下的精銳戰士都在北京城有房,有編制(軍隊),還有不錯的收入,嫁給他們可一點都不吃虧。
至於嫁給鄭芝龍、沈廷揚等地方實力派,更是好事中的好事。
可以說,崇禎皇帝雖然不對外聯姻,但是對內聯姻還是要大搞特搞的。
把這些年輕漂亮又是處女的宗女嫁出去聯姻,不僅可以籠絡人心,拉攏盟友,更重要的還能轉嫁一部分負擔。
沒辦法,大明宗室當中吃閒飯的人太多了,必須得改革。
和別的皇帝不同,想吃崇禎皇帝的閒飯,難度可謂是拉滿了!
不同於絕大多數人影響中的宗室,大明的宗室當中,除了各路王爺,其他都混的比較慘。
很多中底層的宗室,有的甚至連老婆都沒有,連自己都沒法養活。
很多宗室的好處,都被地方官員給剋扣了,礙於宗法限制,不少宗室已經去當苦力了,和普通平民都差不多。
而文官老爺們為了洗清自己的罪責,就把所有的責任全部推給了大明宗室,就好像是大明宗室把全天下的好處都吃了,才讓老百姓吃不上飯。
實際上壓根不是這麼一回事。
比方說四川,文官老爺們動不動就蜀王擁有全四川七成的土地。
按照文官老爺們的說法,蜀王富甲天下,坐擁成都平原天府之國的地利優勢,以一省之財力供養蜀藩。蜀王有王莊三百多個,擁有的良田占成都府11州縣的近七成,至少在不下150萬畝。
等等,多少?
150萬畝土地?
若是150萬畝土地,就占據了四川七成的土地,那麼全四川就只有214萬畝土地?
哪怕崇禎皇帝多算一點,就算三百萬畝好了。
問題在於,四川真的只有三百萬畝土地?
帳面和真相,完全不是一個東西。
光看帳面的話,東江鎮還有二十萬精銳呢,結果一查,真的兵馬只有兩萬多。
在後世,四川足足有1.0084億畝土地。
哪怕是在現在,系統都顯示四川有八千多萬畝耕地(四川一直在漢人手裡,開發的也早,後面可開墾的土地並不多)。
可以說,大明的帳面上,四川只有三百萬畝土地,但是實際上有八千多萬畝土地。
那麼這多出來的八千萬畝土地,到底去哪裡了呢?
或者說,哪怕四川真的只有三百萬畝土地,那麼是怎麼養活幾千萬四川人的?
難道四川老百姓都會光合作用不成?
崇禎皇帝也沒見後世的四川老百姓有這個超能力啊!
排除了所有的不可能之後,唯一的真相就是,四川的官僚集團一直在欺君,從朱元璋欺騙到了崇禎皇帝。
朱元璋時代,因為蒙古人的大兔兔,四川漢人少,只能開墾三百萬畝土地是正常的。
結果到了二百多年後的今天,這些人還是上報四川只有三百萬畝土地,就是覺得崇禎皇帝提不動刀了。
擁有150萬畝土地的蜀王都快被罵死了,擁有八千萬畝土地的官僚集團則徹底消失在史書當中。
簡單的說,就是罵名全歸蜀王,好處全歸官僚集團。
對此,崇禎皇帝的評價是:士紳官僚贏,讓崇禎皇帝手上的火槍開始歡快的轉動起來,愛來自崇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