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高薪養廉
安排完造船事宜後,朱慈煊走出船塢,只覺得長舒一口氣。
心情舒暢的他往城內走去,很快來到居住區。
卻見經過這段時間以來的建設,每家每戶的房屋都基本建設完畢。
建設水平高的百姓,甚至建設了三四層的樓房用於居住。
建設水平較差的百姓,就只能住平房了。
不過,朱慈煊覺得住平房的百姓也不用著急。
因為隨著大明商業貿易的不斷發展,以後可以使用貨幣交換任何東西。
只要有錢,即使自己的建築水平不太好,也可以僱傭專門的工匠建設自家房屋.
正思考著商業貿易的事,突然有人高興的跑來。
朱慈煊細看,似乎是鑄造錢幣的工匠。
果然,那人來到自己面前後高興的說道:「陛下,第一批金幣已經被鑄造出來,總共一千枚。」
聽此,朱慈煊心中大喜,趕緊說道:「帶我去看看!
「是,陛下!」
說完,那名工匠便在前面帶路,往鑄造錢幣的工廠趕去。
因為鑄幣任務緊急而重要,所以鑄幣廠是工業區中最先建造的幾座工廠之一。
除了鑄幣廠以外,其他已經建設完畢的工廠大都和建築業有關。
比如磚廠、木材廠等。
很快,在那名工匠的帶領下,朱慈煊來到鑄幣廠。
鑄幣廠中存貯著大量金銀,鑄造的金幣、銀幣更是十分重要的「貨幣」。
所以,為了保護這些珍貴的物品,明軍在此處防守極為嚴密。
工廠外圍由重兵把守,嚴謹外人隨意進入。
即使得到命令允許進出鑄幣廠,也需要經過多道門,每一道門都有明軍嚴格盤查,防止其偷取金幣、銀幣。
好在朱慈煊是皇帝,不需要經過多道盤查,所以很快進入到工廠內部。
剛進入,便看地上放著好幾個大箱子。
箱門是開著的,裡面存放著閃閃發光的金幣。
引路的工匠指著這些金幣道:「陛下,這些就是我們剛剛製造出來的金幣,共計一千枚。
「陛下若是覺得這種樣式可以的話,我們便可以繼續開工,鑄造更多金幣及銀幣。」
朱慈煊走到箱子前,伸手撿起一枚金幣。
第一個感覺就是重,比自己以前使用的「鋼鏰」可要沉得多。
不過,它的價值顯然也高的多。
朱慈煊仔細觀察手中的金幣,由於是剛剛鑄造出來,所以十分明亮乾淨。
金光閃閃,十分好看。
金幣的正面中央位置上刻著「壹兩」的字樣,字體很大,占據金幣大半面積。
「壹兩」下面寫著兩個小字——「大明金幣」。
這一面既表明貨幣的數額,同時表明這是「金幣」。
翻開金幣背面,上面寫著「日月所照,皆為明土」八個大字,同時雕刻了一些裝飾用的花紋。
朱慈煊來回翻了翻金幣,看了一會,覺得還挺不錯,比自己想像中還要好。
於是,他對眾工匠道:
「就按這種樣式鑄造,鑄造更多的金幣、銀幣,爭取把咱們倉庫里所有金銀都鑄造成這種貨幣。」
「是,陛下!」眾工匠們紛紛抱拳道。
「鑄幣工作十分重要,也十分辛苦。」朱慈煊見眾人熱的滿頭大汗,衣襟全濕,便鼓勵工匠們:
「只要你們完成鑄幣任務,便是立下大功一件,事成之後,朕定然會好好獎勵你們的,一人至少獎勵二十個金幣。」
聽到皇上要給如此多的獎勵,眾工匠們心中大喜,紛紛跪地謝恩。
朱慈煊將眾人扶起,同時在心裡琢磨道:「鑄幣工作事關重大,必須給鑄幣的工匠予以重獎,要不的話,很容易出現作假、偷竊、貪污等問題。
「再說了,鑄幣的工匠數量不算多,不過二三十而已,哪怕以後擴充,人數也不會太多。
「所以,即使每人獎勵二十個金幣,以大明當前的財力,也是可以滿足的。」
這時,他又轉身向把守鑄幣廠的將士們說道:「鑄幣工作事關重大,爾等務必保護好鑄幣廠及鑄幣工匠。
「只要不出現問題,朕也會重重獎勵你們的。
「具體績效工資給多少,還需朕回去後好好研究,但每年也不會低於十個金幣。」
明朝末期,黃金和白銀的比例在10:1。
而世界上的其他國家,金銀比例更高,在15:1到16:1之間。
所以,十兩金幣至少價值一百兩白銀,是絕對的「高薪」。
因此,聽到皇上給予如此多的獎勵後,眾將士們也是高興不已,紛紛跪地謝恩。
朱慈煊再次將眾人扶起,同時囑咐他們務必眼觀六路,耳聽八方,看守住鑄幣廠,切勿出現問題。
同時,他對所有在鑄幣廠工作的人都保證會給予更高工資和獎勵。
想著以「高薪養廉」的方式,保證鑄幣廠的安全與穩定。
果然,待自己說出給每個人都以高薪的保證後,眾人的臉上都洋溢著笑容。
見此,朱慈煊心中大喜,便要離開,以讓眾人繼續進行鑄幣工作,儘早完成鑄幣任務。
走出鑄幣廠,朱慈煊又路過了一些工廠,只見所有工匠和百姓都在「績效工資」的獎勵下,拼命幹活,積極性極高。
朱慈煊心想:「如今大明剛剛來到南洋,大部分將士、百姓的心靈還比較純潔,不會虛報成績,也極少有行賄腐敗的現象。
「所以,自己施行的績效工資效果比後世還要顯著。
「但再過段時間,等到人數越來越多,越來越雜之後,效果還能不能這麼好,可就不好說了。」
思考間,朱慈煊走到了商業區。
只見這段時間來,商業區的發展也十分喜人。
許多商埠已經建設完畢,將士、百姓們開始販賣、購買物資。
不少有商業頭腦的人已經開始開設店鋪,從事商業貿易。
中國古代重農抑商,嚴重製約了經濟的發展。
作為穿越人士,朱慈煊不僅不會抑制商業貿易,而且還會大大鼓勵它。
因此,看到大明商業已經有了雛形,朱慈煊心中高興不已。
高興之際,他已路過商業區,來到居住區。
之前自己多次路過這裡,不再感到陌生。
他帶著貼身侍衛在居住區的大街上行走著,不時和過往行人、門口百姓打著招呼。
剛開始,他還沒發現什麼異常。
可走著走著,他卻發現一個重大問題:
為啥這裡大都是女人?
心情舒暢的他往城內走去,很快來到居住區。
卻見經過這段時間以來的建設,每家每戶的房屋都基本建設完畢。
建設水平高的百姓,甚至建設了三四層的樓房用於居住。
建設水平較差的百姓,就只能住平房了。
不過,朱慈煊覺得住平房的百姓也不用著急。
因為隨著大明商業貿易的不斷發展,以後可以使用貨幣交換任何東西。
只要有錢,即使自己的建築水平不太好,也可以僱傭專門的工匠建設自家房屋.
正思考著商業貿易的事,突然有人高興的跑來。
朱慈煊細看,似乎是鑄造錢幣的工匠。
果然,那人來到自己面前後高興的說道:「陛下,第一批金幣已經被鑄造出來,總共一千枚。」
聽此,朱慈煊心中大喜,趕緊說道:「帶我去看看!
「是,陛下!」
說完,那名工匠便在前面帶路,往鑄造錢幣的工廠趕去。
因為鑄幣任務緊急而重要,所以鑄幣廠是工業區中最先建造的幾座工廠之一。
除了鑄幣廠以外,其他已經建設完畢的工廠大都和建築業有關。
比如磚廠、木材廠等。
很快,在那名工匠的帶領下,朱慈煊來到鑄幣廠。
鑄幣廠中存貯著大量金銀,鑄造的金幣、銀幣更是十分重要的「貨幣」。
所以,為了保護這些珍貴的物品,明軍在此處防守極為嚴密。
工廠外圍由重兵把守,嚴謹外人隨意進入。
即使得到命令允許進出鑄幣廠,也需要經過多道門,每一道門都有明軍嚴格盤查,防止其偷取金幣、銀幣。
好在朱慈煊是皇帝,不需要經過多道盤查,所以很快進入到工廠內部。
剛進入,便看地上放著好幾個大箱子。
箱門是開著的,裡面存放著閃閃發光的金幣。
引路的工匠指著這些金幣道:「陛下,這些就是我們剛剛製造出來的金幣,共計一千枚。
「陛下若是覺得這種樣式可以的話,我們便可以繼續開工,鑄造更多金幣及銀幣。」
朱慈煊走到箱子前,伸手撿起一枚金幣。
第一個感覺就是重,比自己以前使用的「鋼鏰」可要沉得多。
不過,它的價值顯然也高的多。
朱慈煊仔細觀察手中的金幣,由於是剛剛鑄造出來,所以十分明亮乾淨。
金光閃閃,十分好看。
金幣的正面中央位置上刻著「壹兩」的字樣,字體很大,占據金幣大半面積。
「壹兩」下面寫著兩個小字——「大明金幣」。
這一面既表明貨幣的數額,同時表明這是「金幣」。
翻開金幣背面,上面寫著「日月所照,皆為明土」八個大字,同時雕刻了一些裝飾用的花紋。
朱慈煊來回翻了翻金幣,看了一會,覺得還挺不錯,比自己想像中還要好。
於是,他對眾工匠道:
「就按這種樣式鑄造,鑄造更多的金幣、銀幣,爭取把咱們倉庫里所有金銀都鑄造成這種貨幣。」
「是,陛下!」眾工匠們紛紛抱拳道。
「鑄幣工作十分重要,也十分辛苦。」朱慈煊見眾人熱的滿頭大汗,衣襟全濕,便鼓勵工匠們:
「只要你們完成鑄幣任務,便是立下大功一件,事成之後,朕定然會好好獎勵你們的,一人至少獎勵二十個金幣。」
聽到皇上要給如此多的獎勵,眾工匠們心中大喜,紛紛跪地謝恩。
朱慈煊將眾人扶起,同時在心裡琢磨道:「鑄幣工作事關重大,必須給鑄幣的工匠予以重獎,要不的話,很容易出現作假、偷竊、貪污等問題。
「再說了,鑄幣的工匠數量不算多,不過二三十而已,哪怕以後擴充,人數也不會太多。
「所以,即使每人獎勵二十個金幣,以大明當前的財力,也是可以滿足的。」
這時,他又轉身向把守鑄幣廠的將士們說道:「鑄幣工作事關重大,爾等務必保護好鑄幣廠及鑄幣工匠。
「只要不出現問題,朕也會重重獎勵你們的。
「具體績效工資給多少,還需朕回去後好好研究,但每年也不會低於十個金幣。」
明朝末期,黃金和白銀的比例在10:1。
而世界上的其他國家,金銀比例更高,在15:1到16:1之間。
所以,十兩金幣至少價值一百兩白銀,是絕對的「高薪」。
因此,聽到皇上給予如此多的獎勵後,眾將士們也是高興不已,紛紛跪地謝恩。
朱慈煊再次將眾人扶起,同時囑咐他們務必眼觀六路,耳聽八方,看守住鑄幣廠,切勿出現問題。
同時,他對所有在鑄幣廠工作的人都保證會給予更高工資和獎勵。
想著以「高薪養廉」的方式,保證鑄幣廠的安全與穩定。
果然,待自己說出給每個人都以高薪的保證後,眾人的臉上都洋溢著笑容。
見此,朱慈煊心中大喜,便要離開,以讓眾人繼續進行鑄幣工作,儘早完成鑄幣任務。
走出鑄幣廠,朱慈煊又路過了一些工廠,只見所有工匠和百姓都在「績效工資」的獎勵下,拼命幹活,積極性極高。
朱慈煊心想:「如今大明剛剛來到南洋,大部分將士、百姓的心靈還比較純潔,不會虛報成績,也極少有行賄腐敗的現象。
「所以,自己施行的績效工資效果比後世還要顯著。
「但再過段時間,等到人數越來越多,越來越雜之後,效果還能不能這麼好,可就不好說了。」
思考間,朱慈煊走到了商業區。
只見這段時間來,商業區的發展也十分喜人。
許多商埠已經建設完畢,將士、百姓們開始販賣、購買物資。
不少有商業頭腦的人已經開始開設店鋪,從事商業貿易。
中國古代重農抑商,嚴重製約了經濟的發展。
作為穿越人士,朱慈煊不僅不會抑制商業貿易,而且還會大大鼓勵它。
因此,看到大明商業已經有了雛形,朱慈煊心中高興不已。
高興之際,他已路過商業區,來到居住區。
之前自己多次路過這裡,不再感到陌生。
他帶著貼身侍衛在居住區的大街上行走著,不時和過往行人、門口百姓打著招呼。
剛開始,他還沒發現什麼異常。
可走著走著,他卻發現一個重大問題:
為啥這裡大都是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