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0章 蘭芳開會,把首腦們炸上天
第589章 蘭芳開會,把首腦們炸上天~
樹挪死,人挪活。
黑龍江,來對了。
不就是比遼南地區更冷嗎?勤快點,去老林子裡多砍些柴禾就湊合過去了。
人嘛~
不怕冷,就怕餓。
遼南那邊 5年免糧,黑龍江 10年免糧。
所以,
餓怕了,自願來這邊的移民真不少。
……
遠處,官道上,一騎兵奔跑過來。
高呼:
「司令官有令,各屯屯長速去璦琿開會。」
璦琿城內,
幾百個前線屯長鴉雀無聲。
第 6軍團司令官趙二虎礦工出身,說話簡單直白。
「當下,咱們黑龍江的鄉親們有兩件大事,一秋收,二過冬。」
「秋收不需我多說。我只想強調一下過冬,各家各戶的柴禾一定要多屯,斷了柴禾,沒有人能熬過這裡的冬天。一戶準備 5000斤柴禾,明年就有經驗了。」
「如果有什麼緊缺的必需物資,你們可以先去城裡的幾家鋪子賒,明年賣了糧食再和掌柜的結算,這也是陛下的恩典。」
……
散會後,
屯長們每人領了 2桿燧發槍、 2個銅鑼、 5桿長矛。並被告知,遇到襲擊要及時組織屯民反抗。
打死殺傷馬匪有賞銀。
軍隊也會及時增援。
屯長們在軍營里接受了簡單的裝填射擊訓練後,惴惴不安的離開了。
如今的東北,海晏河清。
唯獨有兩個地區不太太平。一個是璦琿城周邊,一個是長白山,陸續發生了十幾起慘案,數百名屯民被馬匪所殺。
第 6軍團正準備做出反擊。
秋收在即,馬匪們必定會更猖獗。士兵們準備把這些襲擊者的首級砍下來,做成京觀。
……
歸降部落被警告,若有部眾襲擊移民屯子之事發生,部落當面臨最嚴厲的懲罰。
雅克薩城的羅剎人也收到了第 6軍團的警告。
這一次,卻是誤會他們了。
秋收期間,
第 6軍團在黑龍江流域陸續擊斃 248名馬匪,發現都是從西邊、原隸屬於呼倫貝爾總管、烏里雅蘇台將軍防區來的的蒙古牧民。
這兩年草原上的日子很難過。
清廷這個共主消失了,草原各部互相攻打,搶奪牛羊、奴隸,長生天的子民們早就忘了「團結」為何意。
……
在長白山活動的馬匪並不是第 6軍團猜測的高麗人。
而是熟人!
盛京之戰後,遼東軍團部分潰兵攜繳獲物資,入山落草成匪,他們駿馬快刀,來去如風。
見吳軍來剿,馬匪們燒毀山寨,集體遠遁。
不成器的徒孫怎麼敢和師祖打呢,師祖心狠手辣,槍炮犀利,徒孫頑抗必定沒有一絲勝算。
高麗兵弱。
不如越境,去捏軟柿子。
遼南地區迅速恢復了秩序。
完成了初期建設的撫順重工開始發力, 80座大型高爐晝夜不停,火光沖天,鋼鐵產量快速飆升。
工業化恐怖如斯。
帝國的工業系統沒有敝帚自珍,杜絕模糊經驗。
一切都是制度化、精確化、公開化。
各個車間、各個環節默契配合,流程精準而高效。
正如陛下所言:
以煤鐵為基礎,以蒸汽機為加速器的初代工業革命已在帝國境內拉開了帷幕。
從 1775到 1780,
得益於大型高爐、焦炭冶煉、冶金工藝改良、機械軋制、蒸汽機應用等等因素,吳國的鋼鐵年產量已達 100萬噸。
其中 7成來自三大重工, 3成來自民間鐵廠。
市場鋼鐵價格,已跌至 1775年的 4成。
……
100萬噸,吳廷內部對於這個數字皆感自豪,唯獨陛下無太大喜悅~
陸軍部欣喜若狂。鋼鐵,就是國力,就是軍力。
未來,
帝國陸軍完全可以用鋼鐵產量優勢打爆一切對手。
18世紀只要有足夠的鋼鐵和白銀,就可以源源不斷的下線輕步兵。
50萬?
100萬?
只是個數字罷了。
帝國擁有 3億人口,戰爭潛力無窮無盡。
在上司的授意下,陸軍部的參謀們天天琢磨著百萬陸軍計劃,以此暗戳戳的壓制海軍。
他們有意無意的宣傳:
歐亞大陸相連,陸軍完全可以步行走到巴黎城下。
所以說,海軍沒有那麼重要的啦~
……
北伐發了一筆天量橫財。帝國的商人們又聯手借給朝廷第二批款子,合計 2500萬兩。
所以,
李郁最近花錢很痛快,山呼海嘯一般。
皇宮擴建?給!
陸軍部申請經費?給!
海軍部申請購買戰艦?給!
皇家科學院和工業部聯手研究多個科目?給!
移民,賑災?給!
統統都給。
在金錢這個小魅魔的加持下,帝國內部海晏河清,人人充滿希望、充滿幹勁。
每天~
御前都能收到來自各地、來自軍政學民各界的公開頌揚陛下的信件。
……
河南、山東、安徽、直隸都送來了萬民傘。
聲勢浩大。
據說見者落淚,
萬民傘啟程時是無字的,一路上不斷有人按手印,簽字,最終密密麻麻,無一處再可下筆。
北方分田計劃,取得了空前的成功。
蘇、魯、豫、皖、直隸地區, 9成的家庭已擁有不低於 30畝田。
擁有 50畝地的家庭接近 4成。
想來很合理。
一方面,憑空釋放了接近 2000萬畝(皇、旗、紳)土地。另一方面,戰爭和移民讓這片土地消失了 3000萬人。
此消彼長,
每家 30畝地沒有壓力。
在缺油水的情況下,人均正常糧食消耗量是 750斤。按照一戶五口人計算, 4000斤可以滿足需求。
正常情況下,這 5省 30畝地的年收成在 15000斤到 20000斤之間。
刨去田稅,還能支配一半的收成,可以賣掉多餘糧食換油鹽醬醋、棉布鐵器。
……
自古以來,入川道路難行。
川蜀雖無爭霸之力,卻有割據之險。
和珅的親弟弟和琳與成都駐防將軍聯手,突然發兵誅殺了頑固的大清忠臣、四川巡撫孫士毅,並斬殺其心腹 300餘人。
之後發兵控制四川各要道,遣使向西安和武漢送來了降表。
駐紮在西安的吳軍第 1軍團抽調 5個步兵營 2個野炮營,在投誠清軍的配合下,夾擊漢中府,打通了入川路線。
之後,
第 1軍團驅使降兵為前鋒。
一路所至,城池紛紛開門,鮮有抵抗。
短短一月,除川西高原山區之外,川東平原丘陵皆為吳土。
降兵們巴不得遇上某地抵抗,屠上一兩個城池,在現主子面前展現一下忠誠。
可惜,沒機會。
信心崩塌,就如這般。
吳軍走到哪兒,旗幟就插到哪兒。
各州縣的前清官紳、地方豪強紛紛跪地投降,只求破財保命。
……
「陛下旨意。」
「四川主動投誠之官紳,雖有懺悔,然前罪深重。朝廷不得不加以懲治,爾等個人及家族名下之田地、山林、礦山一概沒收,宅院店鋪浮財可保留。」
「成都駐防八旗及家眷就地繳械,剪辮,允許保留個人財產,於 3日內開拔,乘船順江而下,至湖北宜昌府報導。整訓之後,集體遷徙至南洋殖民地定居開墾。」
「八旗將官,可隨本部去南洋定居,亦可攜家眷去松江府定居。」
「和琳,只身前往蘇州府。」
無人反抗,無人抱怨。
大清亡了,所有人的心氣也沒了。
流放南洋屯墾的安排,不算壞。好歹,能活著不是。如今的形勢,能混個集體活命的機會,已是上上簽了。
至於說,
南洋那麼大,會在何處定居?眾說紛紜。
……
婆羅洲,蘭芳。
吳軍 4艘戰艦開進了坤甸港。
無一錯一首一發一內一容一在一一看!
總督內,
王亶望召集十幾名蘭芳高層在開會。
「諸位,本督召你們前來,是要告訴你們一件事。大清亡了,如今的新皇上是漢人,派軍艦來了坤甸。本督不願生靈塗炭,故而已經答應了易幟。從今往後,蘭芳的宗主國就是吳朝,本督就是吳皇任命的蘭芳總督。哈哈哈哈哈~」
羅芳伯望著得意洋洋的王亶望,悲憤不能自已。
反問道:
「總督大人,一槍不放,就這麼降了?」
「對!」
……
羅芳伯搖頭:
「我生是大清的人,死是大清的鬼。就算大清真亡了,海外也有遺忠。」
望著頑固的羅芳伯以及身後眾人,王亶望的血壓蹭蹭往上跑。
他怎麼也沒想到遇到個老頑固。
破口大罵:
「你們這幫蠢蛋,想學文天祥?就連本督這樣的官宦世家子弟都認命了,你們一群窮哈哈裝什麼忠臣良將?」
「乾隆皇上殯天了,知道嗎?」
「吳朝的艦隊已在港口,炮口對準了坤甸,你們現在趕緊改口還來得及。否則的話~」
……
眾人黯然。
有人慾言又止,有人怒左右猶豫。
王亶望急了,一把摘下紅纓帽扔在地上:
「本督是看在你們每月老老實實、勤勤懇懇上供黃金的份上,才好心好意提醒你們,順吳者昌,逆吳者亡。吳皇對小民還是不錯的,你們別給臉不要臉。」
「就憑蘭芳那幾條破槍,你想做什麼?你能做什麼?」
「羅芳伯,你要是想殉大清可以自己找根繩子吊死。別拉著蘭芳幾十萬百姓一起死。」
羅芳伯被罵的渾身哆嗦,指著王亶望:
「朝廷養士百年,就養出了你這種不忠不孝的東西?你也是讀書人,怎麼就不知道一點廉恥?」
「我去你娘的。」王亶望突然踢出一記窩心腳。
羅芳伯被踢的倒地不起。
現場大亂。
……
坤甸城內。
一群「大清兵」和蘭芳軍隊武裝對峙。
現場氣氛十分緊張。
「放下武器!」
「沒有大統制的命令,誰敢靠近一步,就別怪我們不客氣。」
200名蘭芳士兵也舉著自製的燧發槍,不願被繳械。
李小五身穿五品武官袍子,頭戴紅纓帽,眼神陰鷙,示意身邊的幾名擲彈兵準備~
他也沒想到己方軍艦都開進港口了,蘭芳居然不肯歸順。
真.海外遺忠啊。
當初,
海軍部樂觀的認為軍艦一到,高級內應王亶望大手一揮:降了!
蘭芳就瓜熟蒂落了。
……
骨碌碌~
4顆圓滾滾的炸彈呲呲的冒著煙,滾入蘭芳士兵隊列,劇烈爆炸。
「開槍!」
「大清兵」率先打響第一槍。前排跪,後排站,全員清空槍膛。
由於雙方近距離對峙。
誰先開槍,誰的優勢巨大。
蘭芳士兵傷亡慘重,被陰到了。
「大清兵」以刺刀肉搏,解決殘兵。
槍聲傳到總督府。
王亶望高呼:「動手。」
早就布置好的一群刀斧手從堂後衝出,他們手持短刀,且皆為甲士。
在大堂外等待的蘭芳護衛聽到動靜也衝進了總督府,用手銃先轟了一輪,打死了不少甲士。雙方在狹窄的空間裡展開廝殺。
甲士優勢明顯。
……
港口,吳軍戰艦主桅杆烏鴉巢。
瞭望哨高喊:
「打起來了!」
劉武一激靈,高聲下令:
「炮擊坤甸。注意,避開西面的總督府。」
一發發實心彈划過弧線砸入坤甸城,濃煙滾滾。
港口炮台,也加入了炮擊坤甸的序列。
5輪炮擊後,
劉武下令:
「炮擊停止,陸戰隊登岸,抓捕蘭芳高層,擊斃一切抵抗者。」
……
坤甸港口下游 2里。
一艘皇家海軍 4級艦在此下錨,水手們見打起來了,瞬間歡呼聲、唿哨聲、響成一團。
行船枯燥,他們只想看到血流成河。
誰流血都行,只要不是自己。
艦尾。
幾名高級軍官舉著千里鏡瞭望。
隨船的軍醫官感慨:
「我們的盟友心狠手辣,那可是他們的僑民。」
陸戰隊上尉,則很欣賞:
「不,軍醫先生,那不是僑民,那是亂民。倫敦的老爺們都應該來這裡瞧瞧,他們對殖民地的過於仁慈了。」
艦長納爾遜一聲不吭。
他剛在加勒比海域以孤艦擊敗了一支尼德蘭分艦隊,立下了蓋世奇功。
他在海軍部的貴人,同時也是他舅舅,在積極斡旋,希望為他爭取晉升准將,從而可以獨立指揮海外分艦隊。
此刻,他正專注的觀察吳軍戰艦評估其戰鬥力。
今日的盟友,未必就不是明日的敵人,多了解一些盟友的軍事實力沒壞處。
……
李二狗率兵擊潰坤甸城防軍後,掉頭進攻總督府。
屋內慘叫連連。
王亶望的刀斧手和蘭芳人打成了膠著。
一方有棉甲,一方有火銃。
一方是先機,一方夠血性。
所以,誰也沒能吃下誰。
李二狗眼珠子一轉:
「擲彈兵,炸!」
一顆顆圓球扔進總督衙門,炸的牆倒屋塌,濃煙滾滾,慘叫連連。
待濃煙散盡,李二狗才壓抑住上翹的嘴角:
「弟兄們,上。」
「保護總督大人。」
(本章完)
樹挪死,人挪活。
黑龍江,來對了。
不就是比遼南地區更冷嗎?勤快點,去老林子裡多砍些柴禾就湊合過去了。
人嘛~
不怕冷,就怕餓。
遼南那邊 5年免糧,黑龍江 10年免糧。
所以,
餓怕了,自願來這邊的移民真不少。
……
遠處,官道上,一騎兵奔跑過來。
高呼:
「司令官有令,各屯屯長速去璦琿開會。」
璦琿城內,
幾百個前線屯長鴉雀無聲。
第 6軍團司令官趙二虎礦工出身,說話簡單直白。
「當下,咱們黑龍江的鄉親們有兩件大事,一秋收,二過冬。」
「秋收不需我多說。我只想強調一下過冬,各家各戶的柴禾一定要多屯,斷了柴禾,沒有人能熬過這裡的冬天。一戶準備 5000斤柴禾,明年就有經驗了。」
「如果有什麼緊缺的必需物資,你們可以先去城裡的幾家鋪子賒,明年賣了糧食再和掌柜的結算,這也是陛下的恩典。」
……
散會後,
屯長們每人領了 2桿燧發槍、 2個銅鑼、 5桿長矛。並被告知,遇到襲擊要及時組織屯民反抗。
打死殺傷馬匪有賞銀。
軍隊也會及時增援。
屯長們在軍營里接受了簡單的裝填射擊訓練後,惴惴不安的離開了。
如今的東北,海晏河清。
唯獨有兩個地區不太太平。一個是璦琿城周邊,一個是長白山,陸續發生了十幾起慘案,數百名屯民被馬匪所殺。
第 6軍團正準備做出反擊。
秋收在即,馬匪們必定會更猖獗。士兵們準備把這些襲擊者的首級砍下來,做成京觀。
……
歸降部落被警告,若有部眾襲擊移民屯子之事發生,部落當面臨最嚴厲的懲罰。
雅克薩城的羅剎人也收到了第 6軍團的警告。
這一次,卻是誤會他們了。
秋收期間,
第 6軍團在黑龍江流域陸續擊斃 248名馬匪,發現都是從西邊、原隸屬於呼倫貝爾總管、烏里雅蘇台將軍防區來的的蒙古牧民。
這兩年草原上的日子很難過。
清廷這個共主消失了,草原各部互相攻打,搶奪牛羊、奴隸,長生天的子民們早就忘了「團結」為何意。
……
在長白山活動的馬匪並不是第 6軍團猜測的高麗人。
而是熟人!
盛京之戰後,遼東軍團部分潰兵攜繳獲物資,入山落草成匪,他們駿馬快刀,來去如風。
見吳軍來剿,馬匪們燒毀山寨,集體遠遁。
不成器的徒孫怎麼敢和師祖打呢,師祖心狠手辣,槍炮犀利,徒孫頑抗必定沒有一絲勝算。
高麗兵弱。
不如越境,去捏軟柿子。
遼南地區迅速恢復了秩序。
完成了初期建設的撫順重工開始發力, 80座大型高爐晝夜不停,火光沖天,鋼鐵產量快速飆升。
工業化恐怖如斯。
帝國的工業系統沒有敝帚自珍,杜絕模糊經驗。
一切都是制度化、精確化、公開化。
各個車間、各個環節默契配合,流程精準而高效。
正如陛下所言:
以煤鐵為基礎,以蒸汽機為加速器的初代工業革命已在帝國境內拉開了帷幕。
從 1775到 1780,
得益於大型高爐、焦炭冶煉、冶金工藝改良、機械軋制、蒸汽機應用等等因素,吳國的鋼鐵年產量已達 100萬噸。
其中 7成來自三大重工, 3成來自民間鐵廠。
市場鋼鐵價格,已跌至 1775年的 4成。
……
100萬噸,吳廷內部對於這個數字皆感自豪,唯獨陛下無太大喜悅~
陸軍部欣喜若狂。鋼鐵,就是國力,就是軍力。
未來,
帝國陸軍完全可以用鋼鐵產量優勢打爆一切對手。
18世紀只要有足夠的鋼鐵和白銀,就可以源源不斷的下線輕步兵。
50萬?
100萬?
只是個數字罷了。
帝國擁有 3億人口,戰爭潛力無窮無盡。
在上司的授意下,陸軍部的參謀們天天琢磨著百萬陸軍計劃,以此暗戳戳的壓制海軍。
他們有意無意的宣傳:
歐亞大陸相連,陸軍完全可以步行走到巴黎城下。
所以說,海軍沒有那麼重要的啦~
……
北伐發了一筆天量橫財。帝國的商人們又聯手借給朝廷第二批款子,合計 2500萬兩。
所以,
李郁最近花錢很痛快,山呼海嘯一般。
皇宮擴建?給!
陸軍部申請經費?給!
海軍部申請購買戰艦?給!
皇家科學院和工業部聯手研究多個科目?給!
移民,賑災?給!
統統都給。
在金錢這個小魅魔的加持下,帝國內部海晏河清,人人充滿希望、充滿幹勁。
每天~
御前都能收到來自各地、來自軍政學民各界的公開頌揚陛下的信件。
……
河南、山東、安徽、直隸都送來了萬民傘。
聲勢浩大。
據說見者落淚,
萬民傘啟程時是無字的,一路上不斷有人按手印,簽字,最終密密麻麻,無一處再可下筆。
北方分田計劃,取得了空前的成功。
蘇、魯、豫、皖、直隸地區, 9成的家庭已擁有不低於 30畝田。
擁有 50畝地的家庭接近 4成。
想來很合理。
一方面,憑空釋放了接近 2000萬畝(皇、旗、紳)土地。另一方面,戰爭和移民讓這片土地消失了 3000萬人。
此消彼長,
每家 30畝地沒有壓力。
在缺油水的情況下,人均正常糧食消耗量是 750斤。按照一戶五口人計算, 4000斤可以滿足需求。
正常情況下,這 5省 30畝地的年收成在 15000斤到 20000斤之間。
刨去田稅,還能支配一半的收成,可以賣掉多餘糧食換油鹽醬醋、棉布鐵器。
……
自古以來,入川道路難行。
川蜀雖無爭霸之力,卻有割據之險。
和珅的親弟弟和琳與成都駐防將軍聯手,突然發兵誅殺了頑固的大清忠臣、四川巡撫孫士毅,並斬殺其心腹 300餘人。
之後發兵控制四川各要道,遣使向西安和武漢送來了降表。
駐紮在西安的吳軍第 1軍團抽調 5個步兵營 2個野炮營,在投誠清軍的配合下,夾擊漢中府,打通了入川路線。
之後,
第 1軍團驅使降兵為前鋒。
一路所至,城池紛紛開門,鮮有抵抗。
短短一月,除川西高原山區之外,川東平原丘陵皆為吳土。
降兵們巴不得遇上某地抵抗,屠上一兩個城池,在現主子面前展現一下忠誠。
可惜,沒機會。
信心崩塌,就如這般。
吳軍走到哪兒,旗幟就插到哪兒。
各州縣的前清官紳、地方豪強紛紛跪地投降,只求破財保命。
……
「陛下旨意。」
「四川主動投誠之官紳,雖有懺悔,然前罪深重。朝廷不得不加以懲治,爾等個人及家族名下之田地、山林、礦山一概沒收,宅院店鋪浮財可保留。」
「成都駐防八旗及家眷就地繳械,剪辮,允許保留個人財產,於 3日內開拔,乘船順江而下,至湖北宜昌府報導。整訓之後,集體遷徙至南洋殖民地定居開墾。」
「八旗將官,可隨本部去南洋定居,亦可攜家眷去松江府定居。」
「和琳,只身前往蘇州府。」
無人反抗,無人抱怨。
大清亡了,所有人的心氣也沒了。
流放南洋屯墾的安排,不算壞。好歹,能活著不是。如今的形勢,能混個集體活命的機會,已是上上簽了。
至於說,
南洋那麼大,會在何處定居?眾說紛紜。
……
婆羅洲,蘭芳。
吳軍 4艘戰艦開進了坤甸港。
無一錯一首一發一內一容一在一一看!
總督內,
王亶望召集十幾名蘭芳高層在開會。
「諸位,本督召你們前來,是要告訴你們一件事。大清亡了,如今的新皇上是漢人,派軍艦來了坤甸。本督不願生靈塗炭,故而已經答應了易幟。從今往後,蘭芳的宗主國就是吳朝,本督就是吳皇任命的蘭芳總督。哈哈哈哈哈~」
羅芳伯望著得意洋洋的王亶望,悲憤不能自已。
反問道:
「總督大人,一槍不放,就這麼降了?」
「對!」
……
羅芳伯搖頭:
「我生是大清的人,死是大清的鬼。就算大清真亡了,海外也有遺忠。」
望著頑固的羅芳伯以及身後眾人,王亶望的血壓蹭蹭往上跑。
他怎麼也沒想到遇到個老頑固。
破口大罵:
「你們這幫蠢蛋,想學文天祥?就連本督這樣的官宦世家子弟都認命了,你們一群窮哈哈裝什麼忠臣良將?」
「乾隆皇上殯天了,知道嗎?」
「吳朝的艦隊已在港口,炮口對準了坤甸,你們現在趕緊改口還來得及。否則的話~」
……
眾人黯然。
有人慾言又止,有人怒左右猶豫。
王亶望急了,一把摘下紅纓帽扔在地上:
「本督是看在你們每月老老實實、勤勤懇懇上供黃金的份上,才好心好意提醒你們,順吳者昌,逆吳者亡。吳皇對小民還是不錯的,你們別給臉不要臉。」
「就憑蘭芳那幾條破槍,你想做什麼?你能做什麼?」
「羅芳伯,你要是想殉大清可以自己找根繩子吊死。別拉著蘭芳幾十萬百姓一起死。」
羅芳伯被罵的渾身哆嗦,指著王亶望:
「朝廷養士百年,就養出了你這種不忠不孝的東西?你也是讀書人,怎麼就不知道一點廉恥?」
「我去你娘的。」王亶望突然踢出一記窩心腳。
羅芳伯被踢的倒地不起。
現場大亂。
……
坤甸城內。
一群「大清兵」和蘭芳軍隊武裝對峙。
現場氣氛十分緊張。
「放下武器!」
「沒有大統制的命令,誰敢靠近一步,就別怪我們不客氣。」
200名蘭芳士兵也舉著自製的燧發槍,不願被繳械。
李小五身穿五品武官袍子,頭戴紅纓帽,眼神陰鷙,示意身邊的幾名擲彈兵準備~
他也沒想到己方軍艦都開進港口了,蘭芳居然不肯歸順。
真.海外遺忠啊。
當初,
海軍部樂觀的認為軍艦一到,高級內應王亶望大手一揮:降了!
蘭芳就瓜熟蒂落了。
……
骨碌碌~
4顆圓滾滾的炸彈呲呲的冒著煙,滾入蘭芳士兵隊列,劇烈爆炸。
「開槍!」
「大清兵」率先打響第一槍。前排跪,後排站,全員清空槍膛。
由於雙方近距離對峙。
誰先開槍,誰的優勢巨大。
蘭芳士兵傷亡慘重,被陰到了。
「大清兵」以刺刀肉搏,解決殘兵。
槍聲傳到總督府。
王亶望高呼:「動手。」
早就布置好的一群刀斧手從堂後衝出,他們手持短刀,且皆為甲士。
在大堂外等待的蘭芳護衛聽到動靜也衝進了總督府,用手銃先轟了一輪,打死了不少甲士。雙方在狹窄的空間裡展開廝殺。
甲士優勢明顯。
……
港口,吳軍戰艦主桅杆烏鴉巢。
瞭望哨高喊:
「打起來了!」
劉武一激靈,高聲下令:
「炮擊坤甸。注意,避開西面的總督府。」
一發發實心彈划過弧線砸入坤甸城,濃煙滾滾。
港口炮台,也加入了炮擊坤甸的序列。
5輪炮擊後,
劉武下令:
「炮擊停止,陸戰隊登岸,抓捕蘭芳高層,擊斃一切抵抗者。」
……
坤甸港口下游 2里。
一艘皇家海軍 4級艦在此下錨,水手們見打起來了,瞬間歡呼聲、唿哨聲、響成一團。
行船枯燥,他們只想看到血流成河。
誰流血都行,只要不是自己。
艦尾。
幾名高級軍官舉著千里鏡瞭望。
隨船的軍醫官感慨:
「我們的盟友心狠手辣,那可是他們的僑民。」
陸戰隊上尉,則很欣賞:
「不,軍醫先生,那不是僑民,那是亂民。倫敦的老爺們都應該來這裡瞧瞧,他們對殖民地的過於仁慈了。」
艦長納爾遜一聲不吭。
他剛在加勒比海域以孤艦擊敗了一支尼德蘭分艦隊,立下了蓋世奇功。
他在海軍部的貴人,同時也是他舅舅,在積極斡旋,希望為他爭取晉升准將,從而可以獨立指揮海外分艦隊。
此刻,他正專注的觀察吳軍戰艦評估其戰鬥力。
今日的盟友,未必就不是明日的敵人,多了解一些盟友的軍事實力沒壞處。
……
李二狗率兵擊潰坤甸城防軍後,掉頭進攻總督府。
屋內慘叫連連。
王亶望的刀斧手和蘭芳人打成了膠著。
一方有棉甲,一方有火銃。
一方是先機,一方夠血性。
所以,誰也沒能吃下誰。
李二狗眼珠子一轉:
「擲彈兵,炸!」
一顆顆圓球扔進總督衙門,炸的牆倒屋塌,濃煙滾滾,慘叫連連。
待濃煙散盡,李二狗才壓抑住上翹的嘴角:
「弟兄們,上。」
「保護總督大人。」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