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9章 大封功臣,賦稅改革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588章 大封功臣,賦稅改革~

  陛下終究是聖明的。

  只不過在醇酒婦人堆里沉湎了三五日,就恢復了往日的賢明。

  說來,其實也沒什麼。

  打了這麼久的仗,陛下享受享受不是應該的嗎?

  御團戀戀不捨地送別陛下,其情之真摯、其容之悲戚,可謂發自內。

  帝心甚為感動,賞賜紫禁城刮來的首飾 2大箱,御團人手一件。有前清皇室和現皇室雙重認證的珠寶很容易能賣出高價。

  ……

  當然,

  陛下也沒忘記雨露均沾,在接下來的日子裡挨個寢宮待了一遍。

  從皇后到韋妃,都是熟悉的面孔。

  陛下的後宮已經很久沒有注入新鮮血液了。臣子們都說陛下的心裡裝著九州萬方,顧不上兒女情長。

  江南的七月。

  北伐後的第一次大朝議。

  文武百官、巨商代表、民間人士,足足 500人塞滿了大殿。

  好在吳皇宮是新式建築,穹頂大,面積大。

  若是在太和殿,還真塞不下這麼些人,一大半的人得站在殿外曬太陽。

  ……

  前半程,是功臣封爵暨賞賜有功將士。

  公爵有,

  從龍老臣:范京,封蘇國公。杜仁,封浙國公。林淮生,封皖國公。

  兩位國丈:胡雪余,封贛國公。趙立夏,封粵國公。

  再加上已冊封的靖海公,帝國就有了 6位世襲公爵。

  侯爵有,

  從龍之臣:劉武封金山侯。劉千封木瀆侯。李小五封石湖侯。苗有林封黃石侯。韋俊封清月侯。

  加上已冊封的潘氏兄弟,一共 7位世襲侯爵。

  陛下特意強調:

  「日後如無特別耀眼、舉國矚目的功績,不再增加世襲爵位,只封終身爵位,也叫一代爵位。」

  終身爵位,無封地。

  一代貴族死亡後,貴族頭銜即自動消失。

  世襲爵位擁有封地,公爵 3000畝,侯爵 2000畝,無需納稅。爵位和封地可世襲傳襲。

  ……

  終身爵位一口氣洋洋灑灑封了 80多個,從侯爵到男爵,各賞賜銀幣 10萬枚到 1萬枚不等。

  軍官、文官、降官、土官、商賈皆有。

  其中,

  劉阿坤被封了忠貞侯。

  兩個結拜兄弟:胡之晃,封毅成侯。福成,封幡悟侯。

  彭氏土司後人被封了順意伯。

  鄭河安未曾有身後追封。

  明眼人都瞧出來了,世襲爵位的封號都是地名,終身爵位的封號都是形容詞。

  形容詞是虛的。

  地名是永遠存在的。

  ……

  大殿內,多名得到爵位賞賜的商賈激動的臉通紅。

  即使是一代爵位,那也是貴族。

  從此,自己走出去誰也不怵。什麼流官見了自己,都要恭敬的先道一聲:「爵爺好。」

  陛下厚待商人,人盡皆知。

  所以,給商人封爵倒也不稀奇。

  大家震驚的是,居然封了一個外國人和一個本國發明家。

  愛爾蘭人史密斯,並未在場,但被冊封為民都洛男爵。

  發明家詹有根,冊封精巧侯。

  精巧侯的封號是陛下親自擬定的,主要為了表彰他在傳動領域的貢獻。此人對滑動軸承、齒輪、連杆、棘輪的組合頗有研究~

  陛下出資 1萬枚銀幣,占詹有根自創之傳動裝置工廠的 49%股份。

  ……

  爵位之後,是封賞文武。

  陛下一口氣提拔了 7000多名軍官士兵, 300多名文官。

  此外,

  陸軍部支出了軍功賞銀 1850萬兩,撫恤銀 900萬兩,一口氣把之前積壓的帳單全部清空。

  海軍部支出了軍功賞銀 190萬兩,撫恤銀 120萬兩。

  安置傷殘軍士 7000餘人。

  根據個人意願,或一次性買斷,或安排地方、工礦的普通空缺。

  總之,

  吳皇對軍隊素來慷慨,從制服到軍餉,從服役到退役,有始有終。

  軍心,是屬於陛下的。

  ……

  封賞環節結束,就是正事了。

  「諸位,帝國有 6件大事。一,移民。二,治河。三,殖民。四,工業。五,教育。六,科技。」

  「每一件,都需要金山銀海。」

  「每一件,都是難在當代,利在千秋。」

  「諸位,寡人需要你們的鼎力支持。當然,這 6件大事不能一起上馬,否則,咱們的國丈要累垮了。」

  眾人哈哈大笑。

  方才,財政大臣胡雪余臉都綠了。

  這 6個工程,挑三件展開,財部的人就可以集體去唱花鼓了。

  ……

  李郁意味深長:

  「開源節流。」

  「該花的花,該掙的還得掙。帝國的各個工廠繼續擴產,寡人給你們一個承諾,將來無論發生什麼,工廠生產出來的每一件商品都能賣出去。」

  「如果賣不出去,就用槍炮替你們清庫存。」

  瞬間,

  殿內肅靜。

  陛下的意思太明顯了。

  「爪哇島一大半的土地已經給你們了,你們該開荒的開,該挖礦的挖。在殖民地,你們不必有太多束縛,盡可放開手腳。」

  「寡人建議你們僱傭一些咱們的百姓去爪哇,讓他們幫著管理當地土著。漂洋過海不容易,要包吃包住,工錢多發點。你們的眼光,要放的長遠一些。」

  幾名商人高呼:

  「謝陛下。」

  ……

  說到這裡,李郁突然問道:

  「蘭芳,易幟了嗎?」

  「回陛下。南洋艦隊已奉命去了,估計這會,蘭芳已經插上咱們的旗幟了。」

  「嗯。蘭芳所在的婆羅洲耕地條件不好,但那有金礦,有錫礦,有煤礦。如有想承包的,散朝後自己去報名,也算抵帳。」

  胡雪余出列:

  「陛下,當下國庫略感艱難,臣建議進一步完善賦稅制度。」

  「講。」

  胡雪餘聲音平靜,語速緩慢:

  「帝國之賦稅,無非三類。田稅、工商稅、海關稅。」

  「關于田稅,臣認為之前陛下擬定將天下州縣分為兩類,一類省份足額徵收,二類省份差額徵收的制度非常好。連年征戰,百姓們不易,朝廷當多體恤。」

  「但是,工商稅要改改。為了長遠之治,下官認為應該根據工廠的實際產量精確收稅。」

  嘩~

  殿內譁然。

  所有人都意識到這是在唱雙簧,有些話陛下自己不好開口~

  ……

  李郁不露聲色,問道:

  「國丈的想法很好,但是如何實踐?」

  「臣提議辟一非官方第三方機構,由該機構派人駐廠,稱作稅務專員,專事確認產量。然後根據不同行業的利潤等級,收取稅金。」

  「你又如何保證這些駐廠稅務專員,報數不偏不倚呢?」

  胡雪余娓娓道來:

  「臣想過了,實行流動駐廠和終身制職業。如果稅務專員惡意多報產量,工廠可以彈劾他們,請求朝廷派員進駐工廠再次覆核。朝廷也可以隨時抽查,若發現稅務專員和工廠主勾結、少報瞞報,稅務專員全家流放,工廠主罰交偷漏稅銀的 5倍。」

  「為了防微杜漸,稅務專員的駐廠時間不能太久,就以 3年為限。」


  「稅務專員無晉升渠道,但保證終生職業。且無紕漏的話,此飯碗可傳給兒子。」

  ……

  李郁笑笑:

  「准了,先試試吧。」

  「可有願意配合試點的?」

  「江南棉紡廠願意。」

  一唱一和,這事就算成了,都是劇本。

  這時,

  江春站了出來:

  「臣認為,為了體現朝廷之公平,工業部下屬工廠也應一體收稅。」

  殿內譁然。

  所有人都詫異的望著江春。

  工業大臣杜仁的臉色不太好,陛下的臉色複雜,財政大臣胡雪余的臉色~中立。

  ……

  李郁點頭:

  「寡人覺得江總商所言也有道理,一視同仁,民間商人們才能心服口服。那就~照辦吧。」

  無一錯一首一發一內一容一在一一看!

  陛下一言九鼎,這事就定下來了。

  這就意味著從即日起,工業部直屬的三大重工、五大水泥廠、四大造船廠都得交稅了。

  許多人為江春捏了一把汗。

  但是他們怎麼也想不到,這個劇本是陛下親手寫的。一切,都是為了制衡~

  帝國需要內部制衡。

  胡雪余繼續說道:

  「臣想在南洋各殖民地也設海關,收取關稅。」

  「准了!」李郁說道,「為表支持,寡人將皇家鑄幣廠一併交給財政,即日起全力鑄幣,爭取在 5年之內徹底淘汰銀錠,全部用銀幣。」

  「謝陛下。」

  殿內眾人默然。

  陛下是真捨得,真能讓步。所以,陛下都出血了,大家還能說啥呢,多交就多交吧~

  ……

  農業署長范眾默,出列說道:

  「陛下,臣也有個想法!田稅徵收過程弊病眾多,成本巨大。臣有一設想,每村自己選出一糧長必須是本鄉之人,為期 2年,可負責 1~5個村。」

  「怎麼選?」

  「所有村民投選。 2年期滿後,即行再選,准許連任。讓百姓們自己為自己負責。」

  「聽起來很有創意,先試試吧。」李郁笑道,「經濟部的攤子太大,范京的擔子太重。寡人決定即日起拆分經濟部,另成立農林水產部,范眾默署長升任該部大臣。此外,徵收天下田稅之責,也劃歸農林水產部。」

  范京立馬拱手:

  「謝陛下體恤,臣確實力有不逮。」

  殿內微微騷動。

  正治,是妥協和商議的藝術。此刻表現的淋漓至盡。

  選糧長的劇本,也是陛下寫的。

  ……

  范眾默喜滋滋,雖無爵位,但也知足了。

  他乃是姑蘇范氏的新一代主推人物,他和范京乃是姻親關係。

  至於說競爭大臣失敗的水利署長黃文運,如果治河表現佳的話,會有個建築交通水利大臣等著他。

  打天下時,權要集中。

  坐天下後,就要分散、制衡。

  陛下的聲音傳遍大殿:

  「今年是壓力最大的一年。諸位務必盡心盡力,為帝國發力。」

  「熬過了今年,大道平坦。」

  ……

  就在這幾日,

  李郁下旨成立了「皇家資產管理公司」,下轄四海金融、四海煙業、四海酒業、四海奢侈品、四海不動產。

  五個子公司。

  前倆子公司的業務,禁止民間涉足。

  酒業一分為二,允許民間自由涉足白酒的全鏈條業務,但禁止涉足黃酒。四海酒業專營黃酒,在各地開設數百分廠,並將一半的利潤分給地方衙署。

  最後倆公司的業務,不做任何限制。

  ……


  五個子公司里,最特殊的是四海不動產。

  紫禁城、皇陵、各地行宮、天壇、皇家園林、部分滿城土地、王府、六部衙門都在其旗下。

  這些不動產不方便賣給民間,否則會對現皇室產生不好的影響。

  李郁的考慮是:

  捏在手裡,自己經營,長久掙租金。

  此外,

  也可用於籠絡人心。

  例如:

  恩賜優秀的學生去北海划船,恩賜傷殘勇士去圓明園一角休假,恩賜貢獻巨大的商人去紫禁城參觀一趟。

  這樣的恩情,效果卓爾不群。

  君以國士待我,我以國士侍君。

  ……

  東北,移民屯子已推進到了璦琿城南。

  仿佛是一夜之間,周圍廣袤荒涼的黑土地就變成了熱鬧的中原。五湖四海的方言,形形色色的人,裊裊升起的炊煙。

  先墾荒,後蓋起木屋。

  考慮到東北地區冬季嚴寒,移民們早就開始做過冬準備了。

  第 40086號屯。

  屯長是個山東人,身高力壯,他在指揮眾人給一間新蓋大屋上樑。

  上樑,是大事。

  需要一點小小的儀式。

  ……

  東北所有的屋子幾乎是一個模子裡印出來的。

  吳廷建築署提供的圖紙。

  先蓋出一間主屋,全木結構,牆壁厚度 1尺半到 2尺,越靠北越厚,大門必須內開。

  後蓋兩間土坯廂房,一間堆放農具和糧食,一間是廚房。

  然後,圈出院子。

  在院子角落蓋一小小的封閉茅廁。

  圖紙上的尺寸都提前規定好了,哪個屯子都不許亂改。建築署擔心擅自篡改,會導致很多無知的人死在冬季里。

  感謝東北地區豐富的森林資源。樹幹蓋屋,樹枝燒火,一點都不浪費。

  ……

  每天,

  移民們從太陽出山忙到太陽落山。

  每個人 50畝地、 3間屋的理想已經基本實現。

  所有人都在憧憬著即將到來的豐收。黑土地太肥沃了,不豐收都不可能。

  當然,

  代價也是沉重的。

  因開荒、伐木死亡的人無法統計~

  ……

  「鄉親們,都歇會歇會,吃肉。」

  上樑結束,

  這間房子的主人喜笑顏開,吆喝著招呼人。

  2日前,

  他在不遠的森林裡挖陷坑弄了兩頭小野豬,還在田裡網了一群野兔,今日殺了和野蔥、蘑菇一起燉了。

  燉肉的嶄新大鐵鍋來自撫順重工,他們屯只分了 5個。

  他掀開自製的鍋蓋,瞬間,肉香飄出。

  ……

  「燉的真爛。」

  「小火足足燉了 3個時辰。要我說,黑龍江真是個好地方。在咱們老家,誰捨得這樣燒柴?」

  「哎,老家的柴禾金貴。」

  「可不是嘛,我們現在的日子比老家的財主還闊。」

  「明年,我們托人回老家說個老婆吧?」

  「能行嗎?」

  「朝廷說黑龍江的屯子 10年不納糧,我們一人 50畝地,這麼肥的地一畝最少最少也能打 500斤精糧,一年下來得余多少糧食?大米保飽,老家肯定有好女人願意來。」

  眾人邊聊邊吃~

  屯長感慨:

  「陛下真是仁君。」

  眾人紛紛點頭,對皇帝陛下賦予了各種鄉土氣味的溢美之詞。

  (本章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