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5章 重塑小農經濟,複製重工工廠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584章 重塑小農經濟,複製重工工廠

  打通遼西走廊的陸上移民路線後。

  大批海船轉而運輸物資,源源不斷地將各類物資運至大遼河集散,為移民北上開荒做準備。

  先到的移民瓜分了遼河流域的熟地,省去了開荒的環節。

  再往北的那些土地,大多是生地。

  生地耕種,需先開荒。

  現代人很難理解其中艱辛,如果嘗試著在公園裡挖一個能夠容納武大郎屍體的坑,收穫水泡、老繭、虎口開裂等功勳,就能理解開荒是一件多麼可怕的體力活。

  如此大規模墾荒,耕牛顯然是不夠的!

  但是望著已經屬於自己的 50畝地,並且 5年內官府不收一粒糧,所有人都覺得充滿幹勁。沒有牛,自己當牛。

  ……

  在關外的第一季糧食收穫之前,吳廷還需要源源不斷的輸血。

  帝國財政壓力山大。

  好在吳皇親手挖了京礦,壓力大減。

  如今,上到皇帝,下到關外移民都很樂觀,堅定的認為帝國前景一片光明。

  移民目前是兩條線:

  從山海關到盛京,從旅順到盛京。

  一路分田,一路向前。

  很快,兩條路線會師了。

  一百多年了,關外從未有過如此熱鬧景象。五湖四海的人、冒著炊煙的村寨,似乎是一夜之間從地里長出來的。

  直把盛京當汴京。

  ……

  燕京舊都,逐漸恢復了正常秩序。

  店鋪開業,百姓出門,一切照舊,然繁華不再。

  吳皇依舊住在紫禁城,兼任礦長,指揮 2個軍團的士兵繼續挖。所起獲的浮財已經飆升到了一億五千萬兩。

  這是獨屬於征服者的浪漫。

  李郁下令退還了和珅的府邸、部分莊園以及少數古董字畫,其餘一概沒收。

  反正是永琰下令抄的和府,和寡人何干?

  說起來,

  永琰這一招金蟬脫殼夠果斷,城中的財富他只取一瓢,其他一概不要,全部丟給吳軍。

  灑脫!

  吳軍斥候出張家口,前出 400里偵查,未見一兵一卒。

  清軍西狩之隊伍保持著一天 60里的速度,向西狂奔,溜得無影無蹤。

  也許,

  正如永琰書信所說:

  ~徹底離開帝國傳統疆域,絕不敢和上國開邊釁。

  ……

  李郁接下來要做的事情很多很多。

  事分輕重緩急。

  金甌無缺、釐清田畝、殖民南洋、治理黃淮、推出紙鈔,每一樣都很重要,遠比追擊永琰重要。

  哪怕挑唆阿桂和貢榜王朝爆發全面戰爭,都比追殺永琰要重要。

  所以,拭目以待吧。

  一名禁衛軍匆匆走進來,遞上文書。

  李郁展開閱讀,隨即皺起了眉頭。

  這是一封來自盛京的《移民工作報告》,目前負責移民工作的文官們闡述了他們的想法——步步為營。

  簡單來說,就是先填充原盛京將軍轄區。多餘移民在遼河周邊安置,方便運輸糧食,待一季糧食收穫後,再組織他們向北移民。

  ……

  李郁提筆批示:

  「北伐暨移民乃是千載難逢的窗口期,靡費巨大,未來不會再有。」

  「當畢其功於一役,摒棄穩重,銳意激進。」

  「以第 6軍團為移民前驅,先東征,滅吉林八旗。後北上,進攻黑龍江。」

  「在冬季來臨之前,務必先將移民屯推進至黑龍江最北之處。之後再考慮橫向填充,逐步將東北土地瓜分殆盡。」

  「黑龍江呼蘭城(哈爾濱郊區)以北之移民, 10年內不征糧。並應該給移民屯配發火槍、刀矛,以抵禦清廷殘兵、馬匪、哥薩克之襲擾。」


  「移民宜快,不宜慢。步伐再大一些,效率再高一些,莫要怕出錯。偶有紕漏,無傷大局。」

  密密麻麻的小字寫滿留白。

  想必,殖民部的官吏們看了會知道怎麼做。

  ……

  養心殿內,

  「陛下,農業署署長范大人,水利署署長黃大人來了。」

  「召進來。」

  范眾默,黃文運倆人匆匆走入。

  「拜見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坐。」

  早有禁衛搬來椅子還有兩杯熱茶。

  李郁望著二人,笑道:

  「可是頭一次來這紫禁城?」

  范眾默:「臣乃是首次。」

  黃文運:「臣是第三次。」

  黃文運進士及第,第一次入紫禁城。蘇州知府任上,第二次入紫禁城。如今,是第三次。

  「黃愛卿,故地重遊,可有物是人非之感慨?」

  「臣慚愧。」

  ……

  「知道寡人召你們前來,是為何嗎?」

  倆人對視一眼。

  范沒有吭聲,黃開口了。

  「陛下是為北方丈量田畝?」

  「不錯。」

  李郁起身,走到殿門口。

  「王朝的興衰,根源就是土地兼併,如不解決,我朝也撐不過百年。」

  倆人尷尬,不敢應這個話題。

  「冬去春來,時間不等人。當下有兩件事。第一,清理北方隱田。第二,分配給當地的無地少地百姓。范眾默,你負責山東、河南。黃文運,你負責直隸、安徽。」

  「請陛下明示?」

  「凡不足 30畝之家庭,一概補齊至 30畝。告訴百姓們,朝廷不是白送給他們,而是賣給他們。」

  ……

  范眾默一驚,脫口而出:

  「陛下,百姓沒有錢。」

  「寡人知道。不收錢,收糧,每年每畝收租 150斤, 5年後,真正歸他們自己所有。」

  750斤糧換一畝地。

  這個價格算很低很低了。

  「陛下仁心,古今罕見,實乃聖君。」

  李郁擺擺手:

  「不是寡人仁慈,而是北伐一路,不忍直視。白骨露於野、饑民斃於路、村寨無人煙。所謂地獄,也不過如此。」

  殿內氣氛瞬間黯然。

  李郁背著手,望著天空。

  「歷朝歷代,王朝有難,無非是再苦一苦黎庶,坦率的講,寡人也不例外。可凡事都應有個度。」

  「不能一直苦吧?不等了,如今時機基本成熟,該給點甘甜了。」

  ……

  范、黃哽咽,跪地哭泣。

  無論是真是假,想來他們的心裡確實有點感動。

  李郁轉身,很認真的盯著 2人:

  「知道寡人為執意要移民嗎?」

  「臣知道,北方人多地少,無論如何也不夠分。」

  李郁笑了:

  「寡人各撥給你們 2個營的兵力,為丈量土地、分配土地保駕護航。凡是無土之土地,不問原屬,一概視為無主之地,重新分配。

  「給你們每人 30萬兩經費,允許你們自由組建不超過 500人的臨時分地團隊。分田時,地界、地契一併製作下發。」

  「時間緊,任務重。你們現在就出發。」

  「臣遵旨。」

  李郁想了想,拋出了一個香餌。

  「經濟部的攤子太大,范京管不過來。寡人慾分出農林水產大臣,就看你倆這次的表現了。」

  ……

  之前遲遲不北伐,是為了讓北方在混亂中重新洗牌,把地方勢力洗進歷史的垃圾堆。


  分田,才有田可分。

  分田,才無人阻撓。

  分田的時機也很關鍵,要等幾千萬的移民都過了山海關,然後關門上鎖,咔嚓這麼一截斷。

  好了。

  關外的人忙著開荒,關內的人忙著分田。

  大家都很滿意~

  試想一下,

  如果知道家鄉馬上要分田,誰願意背井離鄉?

  所以,

  吳廷會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封鎖山海關,斷絕內外消息、人員來往。

  這個書最近更新在##!!更新!

  一切都在陛下的算計當中。

  ……

  距離盛京不遠的撫順,有煤、鐵礦,儲量豐富且品味極高。

  從地理角度講,

  像撫順這般煤鐵共存的地方很罕見。

  撫順的西露天煤礦,是帝國第一,也是亞洲第一的露天煤礦。

  一座嶄新的工廠,撫順重工,拔地而起。

  帝國有三大重工,按照落地時間排,分別是:馬鞍山重工、大冶重工、撫順重工。

  三大重工都集冶金、鍛造、軍械製造與一體,且擁有下屬煤礦,或者靠近煤炭產地。

  工廠內部部門多如牛毛。

  工人數量高達數萬。

  燒磚、蓋房子、打家具、醫療、食堂、運輸,全部自給自足。

  工人、礦工是高度組織的青壯。工廠保衛處的頭目是野戰軍團退役的輕傷士兵。

  吳皇一聲令下,

  工廠長隨時可以拉出一支幾千人的火槍隊乃至內河小型艦隊。

  一個車間,就是一個步兵連。

  一個工廠,就是一個野戰軍團。

  槍炮刀矛,能造能修,武德十分充沛。

  ……

  籌建新工廠的思路是成熟的,一切都是複製黏貼。

  吳廷從馬鞍山重工調來了一批年輕技術工,作為新工廠的班底。

  來了,就升 2級。

  薪水也翻倍。

  三大工廠,皆有帶地龍的紅磚屋,帶公共澡堂的生活區,妥妥的 18世紀文明之光。

  對此,工人們優越感爆棚。

  除了三大重工和重臣官邸群,普天之下還有哪兒能擁有地暖自由、熱水澡自由?

  這裡需要科普一下的是,

  工廠的鍋爐會產生大量的廢熱能,不用來改善工人的生活也是浪費。

  ……

  為了方便運輸原煤和鐵礦石,工業部在工廠外試鋪了第一條路程僅有 11里的蒸汽窄軌鐵路。

  蒸汽機車頭很原始,很笨重,火車速度很緩慢,故障也是層出不窮。

  但好歹是真跑起來了。

  火車不要推,就能自己跑。

  工人們望著和步行速度差不多,嗚嗚冒黑煙的機車,笑的很開心。

  他們倒沒瞧不起簡陋的新科技,因為當初馬鞍山重工也是這樣起步的,篳路藍縷,一路跌跌撞撞的摸索經驗。

  從 0到 1很難。

  從 1到 10就容易多了。

  吳廷苦心孤詣,終於培養出了帝國的第一批產業工人。

  為了擴大這個群體,吳皇又給三大重工開了個口子——允許他們自辦學校,收廠區子弟。

  旨意一到,短短几天,嶄新的廠屬學校就落地了。

  工人們驕傲的表示——木、瓦、泥、石、漆、咱們無所不能。

  數年後,

  一大批年輕的子弟將從這裡畢業,走進車間。

  經驗可以複製、工藝可以複製、工廠也可以複製。

  5到 10年之間,帝國的工業將會迎來指數級的發展。吳皇用鋼鐵製霸全世界的野望,並不遙遠。

  ……


  1個月過去了。

  隨著氣溫逐漸回暖,冰雪消融。

  第 6軍團和第 2派遣軍團從盛京出發,兵分 3路。

  大軍的後面,是黑壓壓的移民。

  打一城,移民就占一城。

  滅一村,移民就駐一村。

  剛開始,移民們對打仗還很害怕,一個個縮頭縮腦的。

  慢慢的,他們嘗到了戰爭紅利,膽子肉眼可見的大起來。前面槍炮一響,後面的人就躍躍欲試。

  只等傳令兵騎馬過來,一聲吆喝:

  「來三五百個人,打掃戰場。」

  移民們就歡呼著在雪地里搶著奔跑。

  打掃戰場,是美差。

  武器和金銀要上交,其他的可以私吞。

  對於徒手走了上千里的移民們來說,什麼東西都是好東西,除了屍體本體,他們什麼都不會留下。

  ……

  第 6軍團打吉林時傷亡 50多人,一共斬殺 500多旗丁, 1000多包衣,以及佐領協領數十人。

  吉林將軍服毒自盡。

  後面,傷亡越來越少。

  所向披靡,士氣如虹。

  移民們也不再滿足於跟著大軍後面,而是主動請求幫推大炮。

  第 6軍團秉承陛下指示,允許並鼓勵一批移民脫穎而出,讓這些青壯年在低烈度戰鬥中和軍隊培養互信。

  之後,

  任命這些人為鎮長、屯長,贈送火槍,作為帝國意志在關外的貫徹者。

  ……

  司令官趙二虎感慨:

  這已不是戰爭,而是東北武裝大遊行。

  每逢打仗,幾十萬移民黑壓壓的站在大軍後面舉起鋤頭高聲歡呼。嚇,也把敵人嚇死了。

  寧古塔的 500多騎直接跑路,去投奔黑龍江將軍。

  因為就算吳軍不用大炮,寧古塔也擋不住這麼多瘋狂的流民衝擊。

  別小看了烏合之眾。

  在沒輸之前,烏合之眾就是滾滾前進的泥石流,銳不可當。就算是玉皇大帝站在前面,也要挨大嘴巴子。

  望著敞開城門的寧古塔。

  趙二虎抽出佩劍:

  「上。」

  移民們高舉朝廷免費發放的斧頭、鋤頭,步伐飛快,大聲嚎叫,搶在士兵的前頭入城。

  ……

  一些躲在家裡的老弱旗丁被揪出來,當街砸死。

  第 6軍團開入城後,稍微維持了下秩序,下令移民們屍體拖出城掩埋。

  在寧古塔,俘虜 800多人。

  一名中尉參謀找上趙二虎:

  「司令官,下官們認為可以留下部分俘虜。一來分解敵人鬥志,二來可驅使攻城。」

  趙二虎點點頭:

  「可以。俘虜不分老幼,一概交由派遣軍驅使。」

  參謀笑的很開心。

  打黑龍江的時候,用旗丁攻城應該蠻有意思的。

  (本章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