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四章 預敵於先,計擒霍峻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354章 預敵於先,計擒霍峻

  霍峻言說自己知道秦瑱大營所在,這是有些出乎蔡瑁意料的!

  因為在他看來,霍峻雖然是個可造之材,可掌軍也不到兩年。

  現在連他都猜不到秦瑱的想法,霍峻一個小年輕如何能猜到?

  「仲邈何出此言,如何便能斷定秦瑱大營便在此城以東?」

  眾將聽著,亦是朝著霍峻看來,隨之便見霍峻指著南邊推斷道:

  「眼下劉磐將軍尚在孱陵,若秦瑱由此經過,將軍必要報信!」

  「但秦瑱至此,將軍卻未曾報信,可見秦瑱未以水軍西去。」

  「而我江陵之地,南面靠江,外郭各處皆是雲夢大澤。」

  「北面闊地難以藏軍,唯獨城東南一角有一片密林可以隱藏兵馬!」

  「眼下秦瑱既要奇襲,其兵馬便只有隱藏在東南一角!」

  「故在下推斷,秦瑱多半將兵馬隱藏在此,我軍方才未曾探知!」

  蔡瑁聽得這番分析,頓時目露異彩,連連撫須點頭道:

  「仲邈此言頗有見地,秦瑱善於用兵,若是藏兵,多半在此!」

  「然則秦瑱擁兵數萬之多,我軍城內兵馬只有萬餘。」

  「便是他欲來奇襲,營內守備兵馬必是不少,我軍又當如何襲之營寨?」

  兵力是他現在最大問題,即便秦瑱只帶三萬兵馬,也是他的兩倍。

  秦瑱如果親自前來奇襲,那偷襲大營或許還可行事。

  但如果秦瑱是讓偏軍奇襲,自己守營的話,那他兵馬很可能會折在城外。

  不過他剛一將問題提出,霍峻便搖了搖頭,堅定道:

  「府君,我軍不須猛攻敵軍營寨,只需三四千兵馬便可成事!」

  「因是近來入春風大,彼等紮營林中,雖可隱藏,卻已犯忌!」

  「我軍只需潛入林內,四處點火,大風一吹,他又往何處遁來?」

  眾將一聽此言皆是一震,而蔡瑁聽此,卻是大喜道:

  「吾今得仲邈此計,秦瑱如何不敗,我軍當可行事!」

  本來只是在看了蔡諷書信之後,決定要堅守住江陵。

  可現在霍峻一番言語,竟然讓他看到了獲勝的希望!

  要知道,秦瑱自出山到現在,身經百戰未逢一敗,幾乎和吳起有的一拼。

  這種戰績使得不少人談秦而色變,不敢和秦瑱正面交戰。

  而現在,正逢秦瑱要主動來襲,又逢秦瑱可能在林中紮寨。

  幾乎天時地利人和都在他這一邊,完全可能有機會戰勝秦瑱。

  如果他真能擊敗秦瑱,固然會使得秦瑱越發惱怒,可這個戰績卻能給他鍍金。

  來日帶著這種戰績投了劉備,劉備又怎麼可能視而不見?

  如此想著,他當下便準備派遣探子前去探明秦瑱的營寨。

  但是他的命令一下,霍峻便急忙制止,連道不可:

  「眼下時間將至二更,秦瑱若要奇襲,兵馬恐怕已經出營。」

  「我軍現在刺探時機已晚,不如直接出兵往之!」

  「若是府君不棄,再下願領三千兵馬由水路前去!」

  「只要探明敵寨,吾便行事,方可保此戰得勝!」

  蔡瑁聽他說罷,也覺有理,當下不再猶豫,便調遣三千兵馬與之。

  霍峻得令之後,不敢耽擱,遂集兵馬以船隻裝載茅草,各帶火種,出了城池,順江而下。

  而與此同時,江陵東南方向,霍峻所推斷的地方,秦瑱大營便立於此處。

  只見密林之中,一座座營寨立在林間,可除外圍營帳之外,內部卻未立營帳。

  不僅沒有營帳,便連茅草、樹木也被清理一空,獨有一座主帳立在此處。

  此時秦瑱立於帳內,看了一眼水鍾之後,便對太史慈道:

  「而今已至二更時分,將軍可領軍前去,依計行事。」

  「若是敵軍果然開門,便順勢殺入城內,奪取城池。」


  「若敵軍有異動或是此地火起,將軍便即退軍,得吾令之後,方可再進!」

  太史慈聞之,便即領命而去,帶著萬餘兵馬行出了營寨。

  等太史慈離去之後,秦瑱身旁廖立便一臉擔憂的道:

  「都督,那蔡瑁當真可能會來燒毀我軍大營麼?」

  雖說秦瑱已經謀劃好了一切,但他還是忍不住有些擔心。

  畢竟他們現在就在密林之中,如果蔡瑁真有此心的話,那他們現在就處於危牆之下。

  他還年輕,也是第一次上戰場,心中不免有些忐忑。

  秦瑱看著他臉上擔憂模樣,便看向了另一側的陸遜笑道:

  「公淵心懼敵軍殺至,尚且恐懼,伯言為何不懼?」

  相比於忐忑的廖立來說,陸遜就顯得淡定了不少,面對秦瑱的問話,他便拱手言道:

  「因都督早已於江上廣布探哨,敵軍若出,我軍當先知也。」

  「即有探哨在外,敵軍軍情盡在掌握,我軍又何懼之?」

  聽著陸遜之言,秦瑱不由點了點頭,又看向廖立提點道:

  「伯言之語,方是為將之態,公淵即知此地易火攻,敵軍自然也知!」

  「敵軍知此便可能出兵,故我軍先派斥候探查,此乃預敵於先。」

  「即已預敵於先,便當以斥候情報為準,又何須懼之!」

  他如此說著,心中不由也在對廖立做著評價,這顯然又是一位馬謖。

  要知道,他們紮營這個地方容易被火攻,是廖立最先提出來的。

  這可以看出廖立並非不通軍事,至少其人有一定的戰術造詣。

  但通過現在與陸遜的對比,就能看出廖立這個人不適合擔任主將。

  確實,由於這個時代沒有雷達或者影像,看不到外面的敵軍。

  但身為主將,就要相信麾下探子帶回來的情報,通過情報來做決定。

  而在他已經安排探子的情況下,廖立還在擔心被偷襲,這就證明其人心緒不夠穩定。

  也怪不得原本歷程中面對呂蒙會不抵抗,而是選擇棄城逃走了。

  可以說其人才幹是有的,但是沒有成為大將的心理素質,陸遜在這一塊就做得很好。

  略微提點了一番之後,他又背起手來詢問眼前的兩個年輕人道:

  「若依二位之見,蔡瑁今日若敢前來燒營,那我軍可否得手?」

  兩人聞此,陸遜便直接表示必然成功,廖立則是一臉猶豫道:

  「蔡瑁乃是劉表麾下軍師,其人智計了得,我軍能否成事未可知也!」

  聽著二人的回覆,秦瑱便是微微一笑,對著廖立再度提點道:

  「為將者,思緒縝密是好事,然則謀劃卻必須自信,不可猶豫!」

  「正是一將功成萬骨枯,爾等若是掌軍,一言一語皆關乎士卒性命。」

  「若汝之謀劃再不自信,又叫麾下將校如何信任,敢為汝等效死命?」

  請...您....收藏6...9...書....吧....!

  「如此觀之,伯言可為大將,公淵只可謀於朝中,不可管軍事!」

  實際上他也不知道蔡瑁會怎麼選擇,但他根據了眼下的情況準備了兩套計劃。

  若是蔡瑁依照他的言語行事,那是皆大歡喜,太史慈直接取城。

  若是蔡瑁起了其他心思,他也可以依照計策變動,無論如何都有應對辦法。

  陸遜回答肯定,說明其人認真思考過蔡瑁的反應,廖立如此言說,就證明沒推斷過蔡瑁的反應。

  這顯然也與為將的知己知彼相悖,所以他才會直接對廖立下判斷。

  對於秦瑱如此言說,陸遜臉上依舊波瀾無驚,廖立則是皺起了眉頭。

  他正欲說話詢問,卻聽帳外腳步聲響起,隨之便見一個斥候來報:

  「都督,我軍探子已經探到了敵軍船隊,正朝我軍下遊方向行來!」

  聽著這話,廖立心中便是一驚,秦瑱則是回過來身來對斥候吩咐道:

  「傳我軍令,令鮑隆、李異等人戒備,令文向準備劫船,不管敵將是誰,務必與我擒之,不可縱之離去!」


  「傳令子義,可徑直佯攻江陵,見得火起,便即退軍,待吾軍令!」

  軍令下達,其麾下兵馬便即軍令動作了起來,秦瑱又帶著二人離開軍帳。

  另一邊,卻說霍峻出了江陵之後,便即先派探子探查,一路順水東進。

  如此行了不到三刻,便聽探子來報林中果然有兵馬動向,顯然就是秦瑱營寨。

  聽著秦瑱果然將營寨立在林中,霍峻便是大喜,暗忖道此乃天與之功!

  可大喜之中,念及昔日他兄長戰死,秦瑱為之悼文之事,又即哀傷道:

  「此即兩軍相爭,今日若有冒犯之舉,秦君切莫怪罪在下!」

  這般直言自語了一番,忽得江上一陣春風吹起,其麾下親隨上前請戰。

  霍峻亦是公私分明之人,知曉不是念及私情之時,當下帶著兵馬將船停駐岸邊。

  如此來到了岸上,麾下兵馬各自執刀,帶著火種朝著林中行來。

  待見秦瑱大營,便叫士兵上前,順風點火,隨著春風一吹,火勢大起。

  一時間,就像引動什麼開關,風緊火急,樹木皆著,火龍肆虐。

  見得此狀,霍峻便朝後營行去,欲燒秦瑱糧草,不料這時,忽聽遠處一聲高呼道;

  「鼠輩欲要燒糧,可先過我這關,弓弩上箭,與我射擊!」

  話音一出,便聽後林之內一陣箭矢射出,霍峻大驚失色,連忙舉盾撤退。

  不料他剛一退,後方卻又殺出一支人馬,朝著他後路便即殺來。

  因是此次點火,霍峻未騎馬匹,見得前後有伏,便知中計,連忙朝著江邊突圍。

  可他畢竟無馬,才一呼喝,便被李異看見,策馬奔騰而來。

  霍峻見狀,急忙持槍刺之,李異從旁一躲,又即一刀劈來。

  此時他人借馬勢,一刀劈下,霍峻急忙阻擋,卻被砍斷了長槍。

  霍峻失了兵器,一時大駭,連忙後撤,幸得親衛擋住方才得活。

  見得此時林中四處火起,風一助力,到處兵荒馬亂,他以為已然完成任務,便急忙後撤。

  直到岸邊,見得船隻在此,他便跳上船去,忙催促士兵上船。

  其麾下兵馬逃出營中,紛紛狂奔而來,迎著追擊兵馬上了船隻。

  可就在這時,一個讓霍峻絕望的事情卻發生了,只見他們西邊行來了一支船隊。

  原來秦瑱心知江陵靠水,敵軍若要來奇襲,必然從水路前來。

  於是他便令徐盛帶著船隻埋伏於南岸蘆葦叢中,截斷敵軍歸路。

  此時隨著林中火起,徐盛便領兵馬朝著東邊行來,正好堵住霍峻撤退之路。

  霍峻本來想著點火之後從水路撤退,此時卻被水陸兩軍堵在岸邊。

  眼見四面皆敵,霍峻便拔出長劍意欲自刎,不料其麾下見之皆道:

  「將軍若死,我等豈能求活?還望將軍帶我等降之,切莫再戰!」

  這些人都是其鄉里鄉親,昔日跟從霍篤,現在又跟從他,可謂情深義重。

  此時看著眾人苦苦相勸,他一陣無奈,只得放下長劍領軍投降。

  (本章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