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歡迎王者回歸
劉玉良和許志飛兩人還沒坐上回程的列車,談判大獲全勝的消息早已躍過大山,傳到廠里。宣傳欄上早已貼出了紅底的喜報,辦公室主任何歡早已擬好了對劉玉良、許志飛兩人的嘉獎令。廠長許建國覺得還缺了點什麼,立刻吩咐何歡在廠門口再拉條歡迎橫幅。
「老何,你看看去其它地方借輛車,去車站接一下他們。他們為廠子裡作出了大貢獻,我們也要對他們給足面子。」
「好的,許廠,我這就想辦法去安排。」
當劉玉良和許志飛下火車看見何主任帶隊一行人親自來接站,一路的舟車勞頓早已拋在腦後。見他們出站,何歡立刻上前握手相迎,後面的隨行人員緊接著走上前去主動幫提行李。一路上,他們談論著商談訂單時的針峰相對,僵持狀態下的峰迴路轉,也描述著深圳的所見所聞,繁榮影象。
很快,車前的風景也從自然風光換屏成了人行組合,從廠門到廠辦公樓前的小道上,整齊地站著歡迎的人群。看著一張張熟悉的面孔或衝著他們微笑,或衝著他們招手,站在後面幾排關係好的,生怕錯過車上兩位看見自己,從人群中邊躍跳邊喊著他們的名字。此情此景,對於劉玉良和許志飛來說,心情其實是複雜的。雖然有欣喜、有高興,也有自豪,但是面對大家期待和敬重的眼神,也無疑給了自己再接再厲的鞭策之力。
車行至辦公樓前,緩慢且平穩的停下。許建國主動前去開門,並連聲說著」辛苦了,你們辛苦了」。依次下車的劉玉良和許志飛也連聲說著謝謝領導,做著最樸實的回覆。許建國主動引領著他們站到中心位置,在眾多員工的見證下,現場宣讀了公司嘉獎令,對他們的這次工作貢獻予以表彰和肯定。
然而在許志飛的家裡,許志飛的父母也早已準備了豐盛的晚餐,等待著給兒子接風洗塵。一句熟悉的「爸、媽,我回來了」打破了小家多日的寧靜,小傢伙的回巢瞬間讓這個家又有了熟悉的熱鬧勁。
「這次出差有沒有受罪,有沒有吃好,睡好啊?」
「這次出差還順利吧。對方客戶單位沒為難你吧。」
「老頭子,你看兒子這次回來都瘦了,先讓他吃飯吧。你們倆飯後繼續聊。」
「來,來,志飛,你媽做了你最愛吃的,趕緊動筷。」
一盞暖燈,三口之家,可口飯菜,最熟悉的場景下演繹著一個小家的溫馨之面。而在劉玉良的家裡,開門那一刻,女兒的那一聲「爸爸回來了」如蜜一樣內化著他的內心。老婆聽見女兒的叫喊,端著盤菜出來,深情的眼神下,說了聲「洗把臉,換個衣服,趕緊吃飯吧。」
劉玉良開心地和妻女圍坐在一起,舒閒地享受著忙碌後的家庭時光。
訂單簽署後,騰飛箱包廠馬上要面臨生產能力提升,工人人手補缺及質量把控等三大關口,同時還有生產環節周期中,志緯集團的來人抽檢。許建國雖然信心滿滿,但也不能當甩手掌柜,按老模式排產。生產協調會上,他主動把劉玉良安排為了座上賓,聽聽這個老業務的想法和思路。
劉玉良沒有過多廢話,開口就說了三個不惜。不惜一切保產量,不惜一切保質量,不惜一切保交期。
許建國很清楚劉玉良的話簡短但意重。「三個不惜」對廠里來說就是一盤棋,需要他這個掌舵者統一調度和調配。他當著各個科室負責任人的面,命令式地要求道:「志緯是我們的大客戶,必須十分重視,誰出紕漏我就誰拿誰是問。」
車間機器轟鳴,每個崗位工種人員都在各自忙碌著。劉玉良和許志飛也沒閒著,既當爹又當娘般,不是在生產線上忙著裝配,就是親自拿起產品當起了質檢,甚至還能在倉庫看到他們封箱裝貨的身影。那個時候,每個人都沒有了職務、職級,大家都是同志兄弟,都是生產線上的工作夥伴,大家的目標只有一個,按期完工,不給廠子裡拉後腿。
然而就在大家拼命往前趕的時候,意向不到的掉鏈子事情也就這樣不偏不倚地發生在這票生產單上,更關鍵的是掉鏈子的還真是箱包重要配件之一的拉鏈。
「許廠,我們發現這批進來的拉鏈質量不是太好,拉鏈拉齊後容易發生「齒開」現象。
張芳那時是廠里的一名質檢員,是一個從生產一線靠實戰摸爬滾打培養出的「品質專家」。她也被認為是廠里的「第一眼,第一手」,很多大家對細節質量有疑惑的都會最終讓她再「終審」一下。如今面對這個棘手的質量問題,她第一時間來和廠里領導商量如何破題。
「已經用了多少?」
「快三分之二了。」
「你去把方意、劉玉良、許志飛他們三人叫到我地方來。」
方意那時已是廠里的車間主任,主要負責車間生產的具體事務,是他在進廠之時許建國一眼就看中意的。高高大大,濃眉大眼,彼時許建國還是個車間主任,除了上班時間傳幫帶外,還把他拉到家裡開起了「小灶」。誰都想不到這「小灶」的能量最後會讓他們成為一家人。許建國成為了他工作中的家人,許建國的女兒許悅最後成了方意生活中的家人。
方意來許建國的家次數多了,那種陌生感,怯生感也就漸漸消退了,時間長了他也真把這裡當自個家一樣,進出自由。有些時候方意進門的時候,許建國還沒回來,許悅自個在家,兩個年輕人的世界裡也慢慢在多溝通,多交流的氛圍下有了更多的共同語言,既而有了共同話題、共同愛好。再加上他們對愛情的萌動,對幸福的追求,語言上的相吸也慢慢變成行動上、精神上的相依,最終互生愛意。
張芳把方意、劉玉良、許志飛的帶到許建國的辦公室時,看見許建國正在抽著煙,從辦公室還未散去的煙霧可以判斷,現在點的應該已經不是第一支了。
「你們來了。」
許建國見他們都到齊了,趕緊掐滅煙聊起正題。
「方意,你看拉鏈的問題,你有什麼主意?」
「許廠,我覺得我們還是得讓原供應商重新供貨。」
「重新供貨,你生產交期來不來得及。」
面對生產交期,對這個車間主任來說,就是現在企業管理下最重要的KPI,他還沒來得及問供應商的補單供貨時間,當然也就沒有堅定地語氣去回複眼前這個老丈人的質詢。
方意總歸也還是家人,許建國也不想太為難他,搞得他太沒面子,繼而把問題拋給了劉玉良。
「老劉,你看我們能不能兩條腿走路,一是讓拉鏈供應商儘快退貨換貨,二是不是和你那個香港客戶商量下是不是可以延長交期。」
許建國這話一說,瞬時把劉玉良點著了。劉玉良也是個明白人,方意雖然算是你許建國的女婿,但這畢竟是廠里,不是家裡。他總不能生產上的事讓我這個業務還想著如何幫他去擦屁股。
「許廠,我之前說過三個不惜了,廠子裡總不能不去得罪供應商去得罪客戶吧。何況這質量問題本身就出在供應商身上。它能退到哪裡去,撒手不認帳了嗎?」
許建國聽出了劉玉良話中的火藥味,想著點火是他,那滅火的工作也得他來。走到劉玉良面前,態度溫和地對他說道:「老劉,你別激動,這不請你們來就是大家一起想辦法去解決這個事。我的想法不對,你們可以批評嗎。我們要允許批評和自我批評,但最終還是要把這個問題破了。」
站在一旁的張芳和許志飛此時同樣有種尷尬的感覺,覺得像局外人。冒似這個決定得有許建國、方意和劉玉良三人去拍板。但是三人意見左右不同,分歧也很明顯,這般僵持誰都知道最好只會落得個兩敗俱傷,事情往最壞想還有可能全盤皆輸。許志飛覺得這個訂單也有自己的一份勞苦用心,且先不論軍功章有自己的一份,就憑家醜不可外揚這一點,這事也應該大事化小,快刀斬亂麻,廠里知道的人越少越好。如果傳到廠外面,這局面就更難控制。正所謂一傳十,十傳百,傳到後來正話反說,解釋都解釋不清楚。
許志飛終於開口了。
「我有一個想法,能不能我們再去找一個拉鏈供應商。」
「再去找個供應商?」
許建國明顯不懂許志飛的意圖,直白地把疑問拋了出來。
「是這樣的,我們找的這個供應商要滿足兩個條件。一是目前供貨給志緯,二是品質要比我們現在的供應商高。」
「你的意思是?」
「我的意思就是替換原有,用再好一點的拉鏈。」
許建國一聽要換好的,這明顯要增加成本開支,急了,說到:「你知道我們這些產品掙多少錢嗎?原材料、人工成本、水、電、氣這些必要開支,還有運輸成本等等。廠里開著要掙錢,工廠里這些鄉里鄉親還等著掙來的錢發工資,發獎金呢?」
許建國的一席話從他這個廠長角度考慮,沒有問題。這天底下哪有做賠本買賣的。可是現在的關鍵是如果把壞的拉鏈能夠替換掉,還能保持一定的利潤率,那肯定是上上之策。但是換拉鏈如果要影響交期這根紅線,那就應該在進和退,投入和產出做出正確的選擇。
劉玉良倒似乎聽明白了許志飛這話匣子裡的用意,見許建國還是茫茫然不知真意圖,實在是真替這個廠長著急。急著許建國總是記掛著「錢」字,但卻忽略了更重要的「利」。劉玉良明白,這「利」不單單指的是利益,同樣做生意,也要認同「利他就是利己」這個真道理。所以換拉鏈這事,做好了,保證了客戶的所需,也是向客戶最好地證明的自己的實力。於是他趕緊把許志飛的話再解釋一番,以期許建國這下可以真明白。
「許廠,志飛的意思是如果現有供應商銜接不上,那麼就往上靠,找志緯供應名錄里的拉鏈廠商,用更好的拉鏈做目前的產品。當然這個前提是需要間接得到客戶的認可。另外我和志飛意見不同的還有一點,那就是我們自己現有的這家拉鏈供應商也要去給他壓力,如果他能解決自己的問題,那首選還是用他們家的產品來裝配訂單產品。」
劉玉良繼續補充道:「許廠,我覺得我們現在不是討論能掙多少的問題,而是要考慮能不能百分百完成訂單,百分百讓客戶收貨,百分百讓客戶滿意。換個角度想,如果這批訂單我們能掙回面子,掙回肯定,我認為這也是「掙了」。
聽罷,許建國沉默了。外表安靜的他,實則內心在做著眾多決定間的碰撞,同意與不同意,選擇與不選擇,聽從與不聽從,選擇的秤砣往左或往右,不僅影響著訂單交付的順利,也同樣影響著廠子發展的未來。一陣內心對抗後,他弱弱地對大家說了一句:「有把握嗎?」
許建國的問題拋了出來,可大家的回覆卻遲遲沒有落地,方意和張芳的目光落在了劉玉良的身上,而劉玉良和許志飛兩人的目光又相互間對視著。其實就在等待著四人間誰作代表來開口。這時許志飛那股初生牛犢不怕虎的闖勁又起來了,代大家把問題給作答了。
「我覺得我們應該還是有把握的。方主任先去問問現在的供應商,對於目前質量問題的態度是怎樣,如果按照我們的意見替換需要多少時間。同時我和劉科長去找找新的供應商,看看他們的價格和交期,爭取在交期保證下拿到合適價格。萬一目前供應商掉鏈子,那就直接新供應商入場。張姐就麻煩對可能產生的兩個供應商的配件進行質量把控。」
劉玉良仔細地聽著許志飛發表的意見,聽完以後總體他還是認可的,但也發現一些欠考慮妥當的地方,緊接著在許志飛說完後,他就繼續補充起來。
「我覺得志飛講的有一定道理和可操作性。但是還有一點也挺重要,就是要去探探志緯公司的口風,畢竟如果真的換了供應商,對方不領情,我們把好事辦成了壞事,那更加得不償失。」
聽完兩人的話,那加上方意和張芳附和地覺得他倆講的有道理,可以照著辦,沉默的許建國終於開口了,儘管臉上依然留有一席的不爽之意。
「好吧。那我就豁出去一把。就按照你倆的意思辦。這件事,我是第一責任人,出了事,我負責。你們就放開手去做。方意,你負責馬上聯繫我們的現在供應商,老劉和志飛你們去公關新的供應商,張芳你就把來料品質給我把控好。」
「至於,至於和志緯集團的溝通,你們看看,老劉和志飛,你們誰出面。」
許建國的問題,劉玉良和許志飛兩眼相對,畢竟這不是一個好差事,槍打出頭鳥,但是許志飛更加明白,自己比劉玉良出面更加合適,畢竟這個訂單劉玉良是主角,自己只是一個區區配角,有個萬一,還能請老劉出馬援場,救場。
於是,許志飛給了現場所有人一個答案:「志緯集團,我去對接。」
「老何,你看看去其它地方借輛車,去車站接一下他們。他們為廠子裡作出了大貢獻,我們也要對他們給足面子。」
「好的,許廠,我這就想辦法去安排。」
當劉玉良和許志飛下火車看見何主任帶隊一行人親自來接站,一路的舟車勞頓早已拋在腦後。見他們出站,何歡立刻上前握手相迎,後面的隨行人員緊接著走上前去主動幫提行李。一路上,他們談論著商談訂單時的針峰相對,僵持狀態下的峰迴路轉,也描述著深圳的所見所聞,繁榮影象。
很快,車前的風景也從自然風光換屏成了人行組合,從廠門到廠辦公樓前的小道上,整齊地站著歡迎的人群。看著一張張熟悉的面孔或衝著他們微笑,或衝著他們招手,站在後面幾排關係好的,生怕錯過車上兩位看見自己,從人群中邊躍跳邊喊著他們的名字。此情此景,對於劉玉良和許志飛來說,心情其實是複雜的。雖然有欣喜、有高興,也有自豪,但是面對大家期待和敬重的眼神,也無疑給了自己再接再厲的鞭策之力。
車行至辦公樓前,緩慢且平穩的停下。許建國主動前去開門,並連聲說著」辛苦了,你們辛苦了」。依次下車的劉玉良和許志飛也連聲說著謝謝領導,做著最樸實的回覆。許建國主動引領著他們站到中心位置,在眾多員工的見證下,現場宣讀了公司嘉獎令,對他們的這次工作貢獻予以表彰和肯定。
然而在許志飛的家裡,許志飛的父母也早已準備了豐盛的晚餐,等待著給兒子接風洗塵。一句熟悉的「爸、媽,我回來了」打破了小家多日的寧靜,小傢伙的回巢瞬間讓這個家又有了熟悉的熱鬧勁。
「這次出差有沒有受罪,有沒有吃好,睡好啊?」
「這次出差還順利吧。對方客戶單位沒為難你吧。」
「老頭子,你看兒子這次回來都瘦了,先讓他吃飯吧。你們倆飯後繼續聊。」
「來,來,志飛,你媽做了你最愛吃的,趕緊動筷。」
一盞暖燈,三口之家,可口飯菜,最熟悉的場景下演繹著一個小家的溫馨之面。而在劉玉良的家裡,開門那一刻,女兒的那一聲「爸爸回來了」如蜜一樣內化著他的內心。老婆聽見女兒的叫喊,端著盤菜出來,深情的眼神下,說了聲「洗把臉,換個衣服,趕緊吃飯吧。」
劉玉良開心地和妻女圍坐在一起,舒閒地享受著忙碌後的家庭時光。
訂單簽署後,騰飛箱包廠馬上要面臨生產能力提升,工人人手補缺及質量把控等三大關口,同時還有生產環節周期中,志緯集團的來人抽檢。許建國雖然信心滿滿,但也不能當甩手掌柜,按老模式排產。生產協調會上,他主動把劉玉良安排為了座上賓,聽聽這個老業務的想法和思路。
劉玉良沒有過多廢話,開口就說了三個不惜。不惜一切保產量,不惜一切保質量,不惜一切保交期。
許建國很清楚劉玉良的話簡短但意重。「三個不惜」對廠里來說就是一盤棋,需要他這個掌舵者統一調度和調配。他當著各個科室負責任人的面,命令式地要求道:「志緯是我們的大客戶,必須十分重視,誰出紕漏我就誰拿誰是問。」
車間機器轟鳴,每個崗位工種人員都在各自忙碌著。劉玉良和許志飛也沒閒著,既當爹又當娘般,不是在生產線上忙著裝配,就是親自拿起產品當起了質檢,甚至還能在倉庫看到他們封箱裝貨的身影。那個時候,每個人都沒有了職務、職級,大家都是同志兄弟,都是生產線上的工作夥伴,大家的目標只有一個,按期完工,不給廠子裡拉後腿。
然而就在大家拼命往前趕的時候,意向不到的掉鏈子事情也就這樣不偏不倚地發生在這票生產單上,更關鍵的是掉鏈子的還真是箱包重要配件之一的拉鏈。
「許廠,我們發現這批進來的拉鏈質量不是太好,拉鏈拉齊後容易發生「齒開」現象。
張芳那時是廠里的一名質檢員,是一個從生產一線靠實戰摸爬滾打培養出的「品質專家」。她也被認為是廠里的「第一眼,第一手」,很多大家對細節質量有疑惑的都會最終讓她再「終審」一下。如今面對這個棘手的質量問題,她第一時間來和廠里領導商量如何破題。
「已經用了多少?」
「快三分之二了。」
「你去把方意、劉玉良、許志飛他們三人叫到我地方來。」
方意那時已是廠里的車間主任,主要負責車間生產的具體事務,是他在進廠之時許建國一眼就看中意的。高高大大,濃眉大眼,彼時許建國還是個車間主任,除了上班時間傳幫帶外,還把他拉到家裡開起了「小灶」。誰都想不到這「小灶」的能量最後會讓他們成為一家人。許建國成為了他工作中的家人,許建國的女兒許悅最後成了方意生活中的家人。
方意來許建國的家次數多了,那種陌生感,怯生感也就漸漸消退了,時間長了他也真把這裡當自個家一樣,進出自由。有些時候方意進門的時候,許建國還沒回來,許悅自個在家,兩個年輕人的世界裡也慢慢在多溝通,多交流的氛圍下有了更多的共同語言,既而有了共同話題、共同愛好。再加上他們對愛情的萌動,對幸福的追求,語言上的相吸也慢慢變成行動上、精神上的相依,最終互生愛意。
張芳把方意、劉玉良、許志飛的帶到許建國的辦公室時,看見許建國正在抽著煙,從辦公室還未散去的煙霧可以判斷,現在點的應該已經不是第一支了。
「你們來了。」
許建國見他們都到齊了,趕緊掐滅煙聊起正題。
「方意,你看拉鏈的問題,你有什麼主意?」
「許廠,我覺得我們還是得讓原供應商重新供貨。」
「重新供貨,你生產交期來不來得及。」
面對生產交期,對這個車間主任來說,就是現在企業管理下最重要的KPI,他還沒來得及問供應商的補單供貨時間,當然也就沒有堅定地語氣去回複眼前這個老丈人的質詢。
方意總歸也還是家人,許建國也不想太為難他,搞得他太沒面子,繼而把問題拋給了劉玉良。
「老劉,你看我們能不能兩條腿走路,一是讓拉鏈供應商儘快退貨換貨,二是不是和你那個香港客戶商量下是不是可以延長交期。」
許建國這話一說,瞬時把劉玉良點著了。劉玉良也是個明白人,方意雖然算是你許建國的女婿,但這畢竟是廠里,不是家裡。他總不能生產上的事讓我這個業務還想著如何幫他去擦屁股。
「許廠,我之前說過三個不惜了,廠子裡總不能不去得罪供應商去得罪客戶吧。何況這質量問題本身就出在供應商身上。它能退到哪裡去,撒手不認帳了嗎?」
許建國聽出了劉玉良話中的火藥味,想著點火是他,那滅火的工作也得他來。走到劉玉良面前,態度溫和地對他說道:「老劉,你別激動,這不請你們來就是大家一起想辦法去解決這個事。我的想法不對,你們可以批評嗎。我們要允許批評和自我批評,但最終還是要把這個問題破了。」
站在一旁的張芳和許志飛此時同樣有種尷尬的感覺,覺得像局外人。冒似這個決定得有許建國、方意和劉玉良三人去拍板。但是三人意見左右不同,分歧也很明顯,這般僵持誰都知道最好只會落得個兩敗俱傷,事情往最壞想還有可能全盤皆輸。許志飛覺得這個訂單也有自己的一份勞苦用心,且先不論軍功章有自己的一份,就憑家醜不可外揚這一點,這事也應該大事化小,快刀斬亂麻,廠里知道的人越少越好。如果傳到廠外面,這局面就更難控制。正所謂一傳十,十傳百,傳到後來正話反說,解釋都解釋不清楚。
許志飛終於開口了。
「我有一個想法,能不能我們再去找一個拉鏈供應商。」
「再去找個供應商?」
許建國明顯不懂許志飛的意圖,直白地把疑問拋了出來。
「是這樣的,我們找的這個供應商要滿足兩個條件。一是目前供貨給志緯,二是品質要比我們現在的供應商高。」
「你的意思是?」
「我的意思就是替換原有,用再好一點的拉鏈。」
許建國一聽要換好的,這明顯要增加成本開支,急了,說到:「你知道我們這些產品掙多少錢嗎?原材料、人工成本、水、電、氣這些必要開支,還有運輸成本等等。廠里開著要掙錢,工廠里這些鄉里鄉親還等著掙來的錢發工資,發獎金呢?」
許建國的一席話從他這個廠長角度考慮,沒有問題。這天底下哪有做賠本買賣的。可是現在的關鍵是如果把壞的拉鏈能夠替換掉,還能保持一定的利潤率,那肯定是上上之策。但是換拉鏈如果要影響交期這根紅線,那就應該在進和退,投入和產出做出正確的選擇。
劉玉良倒似乎聽明白了許志飛這話匣子裡的用意,見許建國還是茫茫然不知真意圖,實在是真替這個廠長著急。急著許建國總是記掛著「錢」字,但卻忽略了更重要的「利」。劉玉良明白,這「利」不單單指的是利益,同樣做生意,也要認同「利他就是利己」這個真道理。所以換拉鏈這事,做好了,保證了客戶的所需,也是向客戶最好地證明的自己的實力。於是他趕緊把許志飛的話再解釋一番,以期許建國這下可以真明白。
「許廠,志飛的意思是如果現有供應商銜接不上,那麼就往上靠,找志緯供應名錄里的拉鏈廠商,用更好的拉鏈做目前的產品。當然這個前提是需要間接得到客戶的認可。另外我和志飛意見不同的還有一點,那就是我們自己現有的這家拉鏈供應商也要去給他壓力,如果他能解決自己的問題,那首選還是用他們家的產品來裝配訂單產品。」
劉玉良繼續補充道:「許廠,我覺得我們現在不是討論能掙多少的問題,而是要考慮能不能百分百完成訂單,百分百讓客戶收貨,百分百讓客戶滿意。換個角度想,如果這批訂單我們能掙回面子,掙回肯定,我認為這也是「掙了」。
聽罷,許建國沉默了。外表安靜的他,實則內心在做著眾多決定間的碰撞,同意與不同意,選擇與不選擇,聽從與不聽從,選擇的秤砣往左或往右,不僅影響著訂單交付的順利,也同樣影響著廠子發展的未來。一陣內心對抗後,他弱弱地對大家說了一句:「有把握嗎?」
許建國的問題拋了出來,可大家的回覆卻遲遲沒有落地,方意和張芳的目光落在了劉玉良的身上,而劉玉良和許志飛兩人的目光又相互間對視著。其實就在等待著四人間誰作代表來開口。這時許志飛那股初生牛犢不怕虎的闖勁又起來了,代大家把問題給作答了。
「我覺得我們應該還是有把握的。方主任先去問問現在的供應商,對於目前質量問題的態度是怎樣,如果按照我們的意見替換需要多少時間。同時我和劉科長去找找新的供應商,看看他們的價格和交期,爭取在交期保證下拿到合適價格。萬一目前供應商掉鏈子,那就直接新供應商入場。張姐就麻煩對可能產生的兩個供應商的配件進行質量把控。」
劉玉良仔細地聽著許志飛發表的意見,聽完以後總體他還是認可的,但也發現一些欠考慮妥當的地方,緊接著在許志飛說完後,他就繼續補充起來。
「我覺得志飛講的有一定道理和可操作性。但是還有一點也挺重要,就是要去探探志緯公司的口風,畢竟如果真的換了供應商,對方不領情,我們把好事辦成了壞事,那更加得不償失。」
聽完兩人的話,那加上方意和張芳附和地覺得他倆講的有道理,可以照著辦,沉默的許建國終於開口了,儘管臉上依然留有一席的不爽之意。
「好吧。那我就豁出去一把。就按照你倆的意思辦。這件事,我是第一責任人,出了事,我負責。你們就放開手去做。方意,你負責馬上聯繫我們的現在供應商,老劉和志飛你們去公關新的供應商,張芳你就把來料品質給我把控好。」
「至於,至於和志緯集團的溝通,你們看看,老劉和志飛,你們誰出面。」
許建國的問題,劉玉良和許志飛兩眼相對,畢竟這不是一個好差事,槍打出頭鳥,但是許志飛更加明白,自己比劉玉良出面更加合適,畢竟這個訂單劉玉良是主角,自己只是一個區區配角,有個萬一,還能請老劉出馬援場,救場。
於是,許志飛給了現場所有人一個答案:「志緯集團,我去對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