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七章 質問佛祖,神似金蟬再世
第228章 質問佛祖,神似金蟬再世
一聽此言,頓有那護教金剛怒目圓睜,喝道:「好一個膽大妄為之潑猴!我佛慈悲為懷,予他西行取經之機緣,此乃天大之恩德也。」
「他非但不感激涕零,反倒要打上門來,真真是好膽!貧僧倒要出去會會他,看他有何能耐!」
這護教金剛性情暴躁,言罷未等片刻,化作一道璀璨金光,飛遁而出。
欲與那潑猴一較高下。
豈料,他飛出去之快,猶如電閃雷鳴;然飛回來之速,更勝疾風驟雨。
但見那護教金剛,如斷線風箏般,重重地摔在大雷音寺寶剎之地。
摔得七葷八素,眼冒金星亂舞,顱頂之處,更是佛血溢出。
顯是挨了那潑猴一記重棍。
隨即,便見那齊天大聖身形一閃,直接跳入大雷音寺之內。
西天諸佛見狀。
無不怒目而視。
然大聖卻毫無懼色,反倒高聲叫道:「無禮!無禮,真是無禮至極!』
有羅漢聞言,忍不住嗆聲道:「好你個潑猴!你打上門來,反倒說我們無禮,何等倒反天罡,豈有此理!」
大聖聞言,哈哈一笑,道:「你們怎麼不是無禮?俺老孫與師父在外頭,已候了半盞茶時光,你們這些和尚,卻也不請俺們進來,任由我師徒二人在外頭吹冷風。」
「俺老孫脾氣好,心想便再等等吧,說不定你們就看見了。好不容易等到有個金剛跑出來,本以為是來迎我們進去的,卻不曾想,那廝非但不迎,
反倒要來打我們。」
「這不是無禮,還甚麼是無禮?」
那羅漢聞言,險些被氣笑。
這猴頭也有資格說他脾氣好?他若脾氣好,當年怎會大鬧天宮,攪得天庭雞犬不寧?
他若脾氣好,當初又怎敢在世尊手上撒泡猴尿?
正欲再言,卻見如來佛祖終於開口問道:「猴頭,你帶取經人來到靈山,究竟有何事?」
此言一出,靈山諸佛方才恍然大悟。
原來這遭瘟猴頭一進來便如此鬧騰,竟令他們一時間忽略了那跟在猴頭身後的江流兒「我們有何事?你這如來佛祖,本就上通九天碧落,下達幽冥黃泉,世間萬事,哪有你不知曉之理?還需問我們這等凡夫俗子?」
大聖歪著頭說道。
如來佛祖聞言,微微一笑,道:「貧僧雖為西天佛主,掌管萬佛之事,
但閒時甚少,豈會動不動就捻指一算,窺探爾等凡塵俗事?」
「你這猴頭,莫要以為我是那村頭閒漢,整日無所事事,只知掐指算卦。」
大聖了嘴,心中暗自嘀咕,又悄悄對身旁的江流兒道:「師父,老孫已將你安全帶到,你要說什麼,便儘管說罷。」
他這所謂悄悄話,其實並未加以掩飾。
對靈山諸佛而言,個個都能聽得清清楚楚。
諸佛皆是一愣,原來這一對師徒到靈山而來,並非是大聖莫名其妙自作主張。
而是取經人江流兒主動要求前來的!
此時的江流兒,正打量著那靈山諸佛,只見他們個個功德圓滿,金光閃閃,威嚴無比。
但在江流兒眼中,卻並未感覺到有什麼壓力。
只因他在群中大聖前輩那個世界中,曾親眼見過諸佛隕落許多。
都見過他們「死」過一次,心中自然少了許多敬畏。
於是,江流兒便開口問道:「敢問佛祖,可是請天庭雷部諸神,使烏雞國連續三年滴雨未降,致使民不聊生?」
如來佛祖頜首道:「確有此事。皆因烏雞國國王眼無慧珠,不識真假,
罪害了文殊菩薩化身之僧。此為天意不順,自當以此為懲,使之因果得報。」
文殊菩薩聞言,站出身來,嘆了口氣道:「阿彌陀佛,確有此事,貧僧亦曾受此劫難。」
江流兒又問道:「敢問佛祖,此犯錯之人究竟是誰?」
如來佛祖答道:「自然是烏雞國國王。」
江流兒接著問道:「那佛祖應當懲罰的又是誰?」
如來佛祖道:「自然是烏雞國國王,他罪有應得。」
江流兒抬頭與其對視,他張口質問道:「然而,佛祖使烏雞國大旱三年,受懲的並非只有一個烏雞國王,還有那烏雞國眾百姓!烏雞國土地公直言,大旱三年,該國因旱情而死之人,多達二十幾萬!」
「我年齡尚小,佛法研究不深,不太懂因果報應。不知明明是烏雞國國王種下了因,為何要讓許多百姓與他一同吃結下的果?」
江流兒聲音愈來愈大,胸腔蘊含的怒意,愈來愈壓不住。
他頓了頓,繼續說道:「我曾聽人說,我曾是佛祖弟子,乃佛門金蟬子,遂斗膽在佛祖面前自稱一句『弟子』。還請佛祖替弟子解惑!」
江流兒一連串的話說完。使得靈山諸佛面色各異。
有人膛目結舌,有人面色平靜,有人緊皺眉頭,有人張口欲言,有人暗暗頜首。
許多人覺得這一幕有些似曾相識。
當年金蟬子好像經常這樣反駁世尊,
直到世尊終於有一日忍不住將他發落下界。
這時,觀音菩薩開口說道:「江流兒,靈山清靜之地,豈容你在此喧譁?你且回去罷!」
江流兒聽得出來,觀音菩薩是在暗示自己別再問了。
但江流兒雙腳,好像生了根一樣,挪不開,也挪不動他一動不動,依舊抬頭與如來佛祖對視,在等對方一個答覆。
沉寂半響後,如來張口道:「你此番前來,是為了烏雞國二十幾萬受災而死之人?」
江流兒頜首。
如來問道:「他們不念佛經,不修佛法,不拜菩薩,也對你無恩無惠更與你素不相識,你為何要斗膽替他們出頭?」
江流兒回道:「喜替他人抱薪,為我本性。無需他人學佛法,無需他人對我有恩,也會無需他人與我相識。只因他們是人,我也是人。」
如來說道:「世間生靈,生死不過輪迴一場,如夢幻泡影,似一場兒戲。死後轉世,轉世再死,反反覆覆,無窮無盡。」
「你所見過的每一個人,已不知死了多少次,活了多少回。這方天地,
生死本毫無意義。」
「痴兒,你既超脫凡胎,為何看不透這泡影?」
一聽此言,頓有那護教金剛怒目圓睜,喝道:「好一個膽大妄為之潑猴!我佛慈悲為懷,予他西行取經之機緣,此乃天大之恩德也。」
「他非但不感激涕零,反倒要打上門來,真真是好膽!貧僧倒要出去會會他,看他有何能耐!」
這護教金剛性情暴躁,言罷未等片刻,化作一道璀璨金光,飛遁而出。
欲與那潑猴一較高下。
豈料,他飛出去之快,猶如電閃雷鳴;然飛回來之速,更勝疾風驟雨。
但見那護教金剛,如斷線風箏般,重重地摔在大雷音寺寶剎之地。
摔得七葷八素,眼冒金星亂舞,顱頂之處,更是佛血溢出。
顯是挨了那潑猴一記重棍。
隨即,便見那齊天大聖身形一閃,直接跳入大雷音寺之內。
西天諸佛見狀。
無不怒目而視。
然大聖卻毫無懼色,反倒高聲叫道:「無禮!無禮,真是無禮至極!』
有羅漢聞言,忍不住嗆聲道:「好你個潑猴!你打上門來,反倒說我們無禮,何等倒反天罡,豈有此理!」
大聖聞言,哈哈一笑,道:「你們怎麼不是無禮?俺老孫與師父在外頭,已候了半盞茶時光,你們這些和尚,卻也不請俺們進來,任由我師徒二人在外頭吹冷風。」
「俺老孫脾氣好,心想便再等等吧,說不定你們就看見了。好不容易等到有個金剛跑出來,本以為是來迎我們進去的,卻不曾想,那廝非但不迎,
反倒要來打我們。」
「這不是無禮,還甚麼是無禮?」
那羅漢聞言,險些被氣笑。
這猴頭也有資格說他脾氣好?他若脾氣好,當年怎會大鬧天宮,攪得天庭雞犬不寧?
他若脾氣好,當初又怎敢在世尊手上撒泡猴尿?
正欲再言,卻見如來佛祖終於開口問道:「猴頭,你帶取經人來到靈山,究竟有何事?」
此言一出,靈山諸佛方才恍然大悟。
原來這遭瘟猴頭一進來便如此鬧騰,竟令他們一時間忽略了那跟在猴頭身後的江流兒「我們有何事?你這如來佛祖,本就上通九天碧落,下達幽冥黃泉,世間萬事,哪有你不知曉之理?還需問我們這等凡夫俗子?」
大聖歪著頭說道。
如來佛祖聞言,微微一笑,道:「貧僧雖為西天佛主,掌管萬佛之事,
但閒時甚少,豈會動不動就捻指一算,窺探爾等凡塵俗事?」
「你這猴頭,莫要以為我是那村頭閒漢,整日無所事事,只知掐指算卦。」
大聖了嘴,心中暗自嘀咕,又悄悄對身旁的江流兒道:「師父,老孫已將你安全帶到,你要說什麼,便儘管說罷。」
他這所謂悄悄話,其實並未加以掩飾。
對靈山諸佛而言,個個都能聽得清清楚楚。
諸佛皆是一愣,原來這一對師徒到靈山而來,並非是大聖莫名其妙自作主張。
而是取經人江流兒主動要求前來的!
此時的江流兒,正打量著那靈山諸佛,只見他們個個功德圓滿,金光閃閃,威嚴無比。
但在江流兒眼中,卻並未感覺到有什麼壓力。
只因他在群中大聖前輩那個世界中,曾親眼見過諸佛隕落許多。
都見過他們「死」過一次,心中自然少了許多敬畏。
於是,江流兒便開口問道:「敢問佛祖,可是請天庭雷部諸神,使烏雞國連續三年滴雨未降,致使民不聊生?」
如來佛祖頜首道:「確有此事。皆因烏雞國國王眼無慧珠,不識真假,
罪害了文殊菩薩化身之僧。此為天意不順,自當以此為懲,使之因果得報。」
文殊菩薩聞言,站出身來,嘆了口氣道:「阿彌陀佛,確有此事,貧僧亦曾受此劫難。」
江流兒又問道:「敢問佛祖,此犯錯之人究竟是誰?」
如來佛祖答道:「自然是烏雞國國王。」
江流兒接著問道:「那佛祖應當懲罰的又是誰?」
如來佛祖道:「自然是烏雞國國王,他罪有應得。」
江流兒抬頭與其對視,他張口質問道:「然而,佛祖使烏雞國大旱三年,受懲的並非只有一個烏雞國王,還有那烏雞國眾百姓!烏雞國土地公直言,大旱三年,該國因旱情而死之人,多達二十幾萬!」
「我年齡尚小,佛法研究不深,不太懂因果報應。不知明明是烏雞國國王種下了因,為何要讓許多百姓與他一同吃結下的果?」
江流兒聲音愈來愈大,胸腔蘊含的怒意,愈來愈壓不住。
他頓了頓,繼續說道:「我曾聽人說,我曾是佛祖弟子,乃佛門金蟬子,遂斗膽在佛祖面前自稱一句『弟子』。還請佛祖替弟子解惑!」
江流兒一連串的話說完。使得靈山諸佛面色各異。
有人膛目結舌,有人面色平靜,有人緊皺眉頭,有人張口欲言,有人暗暗頜首。
許多人覺得這一幕有些似曾相識。
當年金蟬子好像經常這樣反駁世尊,
直到世尊終於有一日忍不住將他發落下界。
這時,觀音菩薩開口說道:「江流兒,靈山清靜之地,豈容你在此喧譁?你且回去罷!」
江流兒聽得出來,觀音菩薩是在暗示自己別再問了。
但江流兒雙腳,好像生了根一樣,挪不開,也挪不動他一動不動,依舊抬頭與如來佛祖對視,在等對方一個答覆。
沉寂半響後,如來張口道:「你此番前來,是為了烏雞國二十幾萬受災而死之人?」
江流兒頜首。
如來問道:「他們不念佛經,不修佛法,不拜菩薩,也對你無恩無惠更與你素不相識,你為何要斗膽替他們出頭?」
江流兒回道:「喜替他人抱薪,為我本性。無需他人學佛法,無需他人對我有恩,也會無需他人與我相識。只因他們是人,我也是人。」
如來說道:「世間生靈,生死不過輪迴一場,如夢幻泡影,似一場兒戲。死後轉世,轉世再死,反反覆覆,無窮無盡。」
「你所見過的每一個人,已不知死了多少次,活了多少回。這方天地,
生死本毫無意義。」
「痴兒,你既超脫凡胎,為何看不透這泡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