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三章 叛教
梅潛道:「我三人相交數十年,兩位那點心思騙得過別人,須瞞不住老夫。你們故意做出仍滯留在開封附近的假相,實則早已逃出河南,此等明修棧道、暗渡陳倉之計,原是你陳老哥的拿手好戲。」陳郁松笑道:「就算老弟料到我二人不在河南,又怎知跑到這裡堵截我們?」梅潛淡淡地道:「這又有何難猜?非止梅某能夠想到,桐柏二仙亦必洞燭無餘。他們未提醒宮主提早在江西布防,足見結義之情尚在。」
二老聞言對望一眼,李竹良緩緩道:「然則老哥在此專候我師兄弟二人,究竟所為何事?」松竹二老自叛教出逃後戒心極重,兩人雖與梅潛互為至交,見對方猝然不期而至,言辭間仍是大為警惕,句句皆是試探之語。
梅潛輕嘆一聲,並不答話,反問二人道:「兩位當年離教出走,可是因不滿少宮主年紀太輕、資歷浮淺,難稱其位之故?」李竹良冷笑道:「梅老哥,你何必明知故問?當年老宮主急病離世,按教規本該由五位長老暫攝教主之職、共商下任宮主人選,怎能憑老宮主重病中一言而決?」
梅潛搖頭道:「老弟這話便未免有些強詞奪理了。少宮主自幼長於教中,襁褓之時便被老宮主指定為下任教主人選,十多年來怎不見你二人出言反對?」李竹良冷笑一聲,道:「老宮主逝世時少宮主尚且二十不到,遍觀天下各門各派,何曾見過這般年少的幫主掌門?若等她年紀稍長再行接任宮主之職,屆時自可服眾,我們也沒有二話。」陳郁松接口道:「不錯,本教自老宮主創立伊始,幾經艱辛方有當日之壯盛局面,怎能敗壞在一個乳臭未乾的小女娃娃手裡?」
梅潛搖頭道:「少宮主聰敏多智,年紀雖然不大,武功見識無不是江湖中一等一的人才,本教這兩年在她率領下好生興旺。兩位皆是教中的元老人物,當年同宮主雖有爭執齟齬,只要肯放下架子低頭認錯,梅某願一力擔保二位重歸原職,我三人聯手在武林中再創一番事業,豈不勝過如眼下這般蹉跎年歲?」
駱玉書在旁見梅潛一心只顧相勸二老回歸,與他並無一言寒暄,全當沒瞧見自己一般,心道:「梅前輩既不開口,我且裝作不認得他罷了,免得二老起疑。」
陳郁松笑道:「本教這兩年當真好生興旺麼?我聽說近來教內大權盡數落在十二妙使這些小女娃兒之手,老弟閒雲野鶴,連個人影都見不著,二仙更是在桐柏山縮頭不出,就連紅蓮尊者近日都投靠了朝廷。嘿嘿,似這般的興旺發達,陳某不敢領教。」
梅潛嘆道:「陳老哥對教中之事如此一清二楚,可見仍是心系本教。十二妙使皆是老宮主當年親手選拔,眼下雖嫌稚嫩了些,假以時日未必不能獨當一面。古來後浪催前浪、新人換舊人,二位何必太過執拗?」陳郁松搖頭道:「老弟胸中空明澄澈,陳某佩服之至,只是我師兄弟二人始終心氣難平,未能免俗。這些話老弟兩年前已勸過我們,今日故友重逢,便不必多費唇舌了罷。」
梅潛嘆道:「我亦知多說無益,仍是忍不住多嘴相勸二位老哥幾句,兩位既然一意孤行,也只好由得你們。梅某此番冒險前來相會,是另有一件緊要之事須教二位得知,當年老宮主去世之前,已瞧出二位老哥不願尊奉遺命擁立少宮主,早安排下了對付兩位的計策。」
李竹良冷冷道:「當日你不站在我們這邊,光是桐柏二仙加上張師兄,我二人便已一敗塗地,還用甚麼勞什子計策?」梅潛笑道:「如此說來,兩位老哥仍是對梅某記恨在心了?」陳郁松搖頭道:「梅老弟言重了。你我三人相交半生、情若手足,說得上甚麼記恨?只是當年『歲寒三友』若能同心協力,五老中反對少宮主接位的便占了三席,局面或會有所不同。也罷,這些過眼煙雲,如今不必再提了。」
梅潛緩緩道:「當日你二位聯合九曜壇主中的七人向少宮主遽然發難,本是謀定而後動,若非尊師兄突然現身,少宮主多半要被逼退位。兩位這幾年從未上門找過梅某,只怕心中仍舊懷疑當時是在下告的密,對不對?」
李竹良微一沉吟,道:「明人不說暗話,當年我師兄弟找你共圖大計,老兄非但堅決不允,事發當日更託故離開總壇,我二人頭一個疑心的便是你,否則張師兄平日極少露面,怎會早不來晚不來,偏偏那天人在松月台?之後聽說宮主命你統領教眾追捕我二人,老兄卻一口回絕,我們更以為你是心中有愧,不敢受命。」
梅潛默然半晌,長嘆道:「梅某確是心中有愧,我後悔先前未能勸阻兩位,以致『歲寒三友』分崩離析。以兩位之雄才偉略,竟至被逼得匿身官衙不見天日,我三人這一把年紀,實可謂日暮途遠,所剩的時間已不多了。」
陳郁松點頭道:「後來我們也陸續聽到風聲,老弟堅執不肯答應少宮主出手對付我二人,為此情願遁世半隱,將手中權柄盡數交出,然則老弟當日決不會為了自己在教中的權位出賣我們。」
景蘭舟在蘆叢中聽見三人說話,暗想:「二老口中的『張師兄』定然便是松筠道人,這人果與龍虎山張天師一脈大有淵源。」
梅潛沉吟道:「當日和兩位一同起事的七名壇主之中,天璣、闓陽兩位壇主當場自盡,天權、瑤光、洞明三人事後被少宮主囚禁,也都不明不白地死在刑堂。天璇壇鄧壇主、隱元壇靳壇主當時見勢不妙,倒戈效忠宮主,二人其後數月間先後暴病身死,想必是兩位老哥暗中所為罷?」李竹良哼了聲道:「這等不義之徒,留在世上作甚?」
二老聞言對望一眼,李竹良緩緩道:「然則老哥在此專候我師兄弟二人,究竟所為何事?」松竹二老自叛教出逃後戒心極重,兩人雖與梅潛互為至交,見對方猝然不期而至,言辭間仍是大為警惕,句句皆是試探之語。
梅潛輕嘆一聲,並不答話,反問二人道:「兩位當年離教出走,可是因不滿少宮主年紀太輕、資歷浮淺,難稱其位之故?」李竹良冷笑道:「梅老哥,你何必明知故問?當年老宮主急病離世,按教規本該由五位長老暫攝教主之職、共商下任宮主人選,怎能憑老宮主重病中一言而決?」
梅潛搖頭道:「老弟這話便未免有些強詞奪理了。少宮主自幼長於教中,襁褓之時便被老宮主指定為下任教主人選,十多年來怎不見你二人出言反對?」李竹良冷笑一聲,道:「老宮主逝世時少宮主尚且二十不到,遍觀天下各門各派,何曾見過這般年少的幫主掌門?若等她年紀稍長再行接任宮主之職,屆時自可服眾,我們也沒有二話。」陳郁松接口道:「不錯,本教自老宮主創立伊始,幾經艱辛方有當日之壯盛局面,怎能敗壞在一個乳臭未乾的小女娃娃手裡?」
梅潛搖頭道:「少宮主聰敏多智,年紀雖然不大,武功見識無不是江湖中一等一的人才,本教這兩年在她率領下好生興旺。兩位皆是教中的元老人物,當年同宮主雖有爭執齟齬,只要肯放下架子低頭認錯,梅某願一力擔保二位重歸原職,我三人聯手在武林中再創一番事業,豈不勝過如眼下這般蹉跎年歲?」
駱玉書在旁見梅潛一心只顧相勸二老回歸,與他並無一言寒暄,全當沒瞧見自己一般,心道:「梅前輩既不開口,我且裝作不認得他罷了,免得二老起疑。」
陳郁松笑道:「本教這兩年當真好生興旺麼?我聽說近來教內大權盡數落在十二妙使這些小女娃兒之手,老弟閒雲野鶴,連個人影都見不著,二仙更是在桐柏山縮頭不出,就連紅蓮尊者近日都投靠了朝廷。嘿嘿,似這般的興旺發達,陳某不敢領教。」
梅潛嘆道:「陳老哥對教中之事如此一清二楚,可見仍是心系本教。十二妙使皆是老宮主當年親手選拔,眼下雖嫌稚嫩了些,假以時日未必不能獨當一面。古來後浪催前浪、新人換舊人,二位何必太過執拗?」陳郁松搖頭道:「老弟胸中空明澄澈,陳某佩服之至,只是我師兄弟二人始終心氣難平,未能免俗。這些話老弟兩年前已勸過我們,今日故友重逢,便不必多費唇舌了罷。」
梅潛嘆道:「我亦知多說無益,仍是忍不住多嘴相勸二位老哥幾句,兩位既然一意孤行,也只好由得你們。梅某此番冒險前來相會,是另有一件緊要之事須教二位得知,當年老宮主去世之前,已瞧出二位老哥不願尊奉遺命擁立少宮主,早安排下了對付兩位的計策。」
李竹良冷冷道:「當日你不站在我們這邊,光是桐柏二仙加上張師兄,我二人便已一敗塗地,還用甚麼勞什子計策?」梅潛笑道:「如此說來,兩位老哥仍是對梅某記恨在心了?」陳郁松搖頭道:「梅老弟言重了。你我三人相交半生、情若手足,說得上甚麼記恨?只是當年『歲寒三友』若能同心協力,五老中反對少宮主接位的便占了三席,局面或會有所不同。也罷,這些過眼煙雲,如今不必再提了。」
梅潛緩緩道:「當日你二位聯合九曜壇主中的七人向少宮主遽然發難,本是謀定而後動,若非尊師兄突然現身,少宮主多半要被逼退位。兩位這幾年從未上門找過梅某,只怕心中仍舊懷疑當時是在下告的密,對不對?」
李竹良微一沉吟,道:「明人不說暗話,當年我師兄弟找你共圖大計,老兄非但堅決不允,事發當日更託故離開總壇,我二人頭一個疑心的便是你,否則張師兄平日極少露面,怎會早不來晚不來,偏偏那天人在松月台?之後聽說宮主命你統領教眾追捕我二人,老兄卻一口回絕,我們更以為你是心中有愧,不敢受命。」
梅潛默然半晌,長嘆道:「梅某確是心中有愧,我後悔先前未能勸阻兩位,以致『歲寒三友』分崩離析。以兩位之雄才偉略,竟至被逼得匿身官衙不見天日,我三人這一把年紀,實可謂日暮途遠,所剩的時間已不多了。」
陳郁松點頭道:「後來我們也陸續聽到風聲,老弟堅執不肯答應少宮主出手對付我二人,為此情願遁世半隱,將手中權柄盡數交出,然則老弟當日決不會為了自己在教中的權位出賣我們。」
景蘭舟在蘆叢中聽見三人說話,暗想:「二老口中的『張師兄』定然便是松筠道人,這人果與龍虎山張天師一脈大有淵源。」
梅潛沉吟道:「當日和兩位一同起事的七名壇主之中,天璣、闓陽兩位壇主當場自盡,天權、瑤光、洞明三人事後被少宮主囚禁,也都不明不白地死在刑堂。天璇壇鄧壇主、隱元壇靳壇主當時見勢不妙,倒戈效忠宮主,二人其後數月間先後暴病身死,想必是兩位老哥暗中所為罷?」李竹良哼了聲道:「這等不義之徒,留在世上作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