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七章 驚天墜,質子談(5K)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聽上去有些可笑,這樣一位劍道大宗師,居然做起了石匠的工作,而且打磨的只是一個毫無藝術感可言的純粹石球。

  理論上,無法跟那些雕刻大師精湛的作品相比擬,也僅有一些初學者會去練習這樣簡單基礎的技藝。

  然而,若是讓這世間的任何一人近距離目睹這個石球的成形,並對此作出評價,只怕都會收起心中所有的輕視與嘲笑,給與其最高規格的讚譽與驚嘆,認為它絕對可稱得上全人類的最高傑作之一。

  不為其它,只因這個石球實在太大了!

  大到了一種讓人難以用言語去描繪的地步,似乎只有「天造地設」、「鬼斧神工」這樣的詞語,才能勉強形容其萬一。

  當最後一道劍氣消散在空氣中,塵埃落定,整座山峰已然徹底化作了一個渾圓的石球,陽光在其表面反射出耀眼的光芒,更是讓人心生震撼,仿佛看到了一顆星辰從天而降,墜落在了這凡塵世間。

  從外觀上看,它幾乎找不出任何的瑕疵,圓潤光滑之極,簡直可以充當鏡面的效果,徑達數十丈的龐大體積,卻沒有給人帶來絲毫的笨重與粗獷之感,反而透著一股難以言喻的靈動與神韻。

  哪怕是在場的趙一與趙四,都曾親眼見證過無數修行者御使飛劍、切割天地、諸多巨型符器轟鳴作響、震顫長空的壯觀場面,但此時此刻,仍是忍不住心神動搖,為之目眩神馳。

  以他們宗師級的眼力與見識,自然可以看得出,這只是耗費了數個呼吸時間的一劍,其中對於劍氣的精細操控力,對於力量的完美運用,以及恐怖的計算能力,均跟自己拉開了近乎無可逾越的距離。

  要知道,當石雕的規模提升到一定程度之後,便不再是簡單地將石頭削去、打磨那麼簡單了,還要考慮到石質本身的硬度、內部結構、應力的分布與傳遞,種種因素都要考慮在內。

  稍有不慎,便有可能使得整塊石雕從內部產生裂紋,進而分崩離析,徹底毀掉,越是到最後,便越是需要小心翼翼,如履薄冰,耗費的精力與時間都會呈幾何倍數的上升。

  然而,趙青卻似乎完全沒有這方面的顧慮,從始至終,她的劍勢都沒有任何的停頓與遲滯,仿佛是在隨心所欲地雕刻著一件再普通不過的小玩意兒,而非是一座龐然大物。

  這樣的從容與寫意,已然超越了技藝的範疇,近乎於一種道的體現!

  「如果我也能夠打磨出一個這般大小的石球……不,只需要一次次的練習,逐漸達至十丈的直徑,想必『磨石劍訣』的真意,亦可觸類旁通,領悟個七八分了吧?」

  趙四目光緊緊地盯著眼前的石球,心中暗自琢磨著其中的奧秘。

  結合近期通過廣播電台中所聽聞的諸多精妙劍術法門,她已然明曉趙青之所以能隨手拿出這項王驚夢的獨屬絕技,並非她得到了對方遺留的傳承,而是以此種方式實現了該劍訣的模擬與還原。

  「接下來,便是最後一步了。」

  待到那輪虛幻圓月消耗殆盡,遠程投射而至的力量亦為之消退不見,趙青輕吐出一口濁氣,神色間卻無絲毫的疲憊,她抬頭望了一眼星光隱沒的天色,輕聲自語著。

  緊接著,便探出了一根晶瑩如玉的手指,凌空向著那巨大石球的中部輕輕一點。

  「轟隆隆隆……」

  伴隨著一陣沉悶而又震人心魄的轟鳴聲響起,這個重達好幾千萬鈞的龐然巨物,竟是緩緩顫動了起來,而後,在趙青這一指的牽引撥動下,開始一點一點地向著山崖邊緣移動而去!

  由於石球本身的體積太過龐大,以至於這樣緩慢的移動,都給人一種地動山搖、乾坤顛倒的錯覺,像是在碾壓著整個世界前行。

  尤其是當它最終移動到山崖邊緣,下半身懸空在外,上半身仍倚靠在山崖上時,那種極致的失衡感與隨時都有可能傾覆滾落的危機,更是讓人的心臟都跳出了嗓子眼,緊張到了極點。

  「她這是要……」

  趙一與趙四對視一眼,均從對方的眼中看到了一抹駭然之色,心中不約而同地生出了一個荒謬而又震撼的念頭——趙青莫不是要控制著這個巨大的石球,令其向長陵城滾落碾壓而去?!

  「這便是她的報復麼?果然……夠直接,也夠震撼!」

  根據趙青的指示,分別向著石球內的陰陽太極眼中注入了燃燒著的烈陽真火,與一股和煦的星河真水融為一體,兩人倒也沒有太多的驚訝與憂慮,立刻抽身後退,遠遠地觀望著即將發生的一幕。

  只見那緩緩向山崖外挪移而去的石球,當傾斜的角度達到某個臨界點時,它終於失去了平衡,開始沿著陡峭的山坡向下滾落而去!


  初時,石球的滾動速度並不算太快,但隨著高度的不斷降低,重力勢能轉化為動能的效應愈發凸顯,它的滾動速度亦在不住攀升,仿若一座小山在平移,轟隆隆的聲響傳遍四野,地面都為之震顫,捲起漫天煙塵。

  如此巨大的動靜,自然也引起了石門山一帶、周邊許多村民與行商的注意,他們紛紛從屋舍中、道路旁探出頭來,遙望著聲音傳來的方向,臉上滿是驚愕與駭然之色,不知發生了何事。

  一些個膽大的,或是常年在山中採藥、狩獵、有著豐富經驗的獵戶與山民,則是迅速地爬上了附近的高地或大樹,手搭涼棚,向著遠方極目眺望,試圖看清那煙塵瀰漫中的景象。

  隨後,他們便看到了此生都難以忘懷、最為震撼的一幕。

  只見一個巨大無比的渾圓石球,倏然撞塌了一座小型的山峰,因而拐過了個彎折的弧度,接著衝出了山腳的密林,沿著一條開闊的河道,繼續向著下游的方向呼嘯而去,勢不可擋。

  沿途之中,無論是何等堅韌的草木、何等堅硬的岩石,都在這顆巨大石球的碾壓下化為齏粉。

  即便是偶爾遇到一些凸起的山包或者深邃的溝壑,也都被它輕易地碾平或飛越而過,根本無法阻擋其分毫。

  因其內蘊藏著周流不息的真水真火、維繫著殘留的磨石劍意,不僅保護著它不被常規障礙磕出傷痕磨損,更是帶動起了天地間大量的元氣,形成了一道接天連地的巨型龍捲,裹挾著無數沙石碎屑。

  看起來就像是神話傳說中的「風伯」降臨,要吹飛掀翻這世間的一切。

  更讓人感到心悸的是,這顆石球並非是無意識地隨機滾動,而是大體上保持著一條近乎筆直的路線,仿佛有一根無形的線在牽引著它一般,直指遠方那座巍峨壯觀的長陵城!

  很顯然,這是趙青在暗中操控的結果!

  她凌虛立於山巔之上,俯瞰著石球運行的軌跡,眼中閃過一絲滿意的神色。

  她的心中有著清晰的計算與預判。

  這個石球會在何時抵達長陵城,又會在何處遭到各方勢力的攔截,逐漸停下,期間會造成怎樣的破壞,是否會牽連到無辜的民眾,日後要耗費多少財力物力建設,方可恢復如初。

  這一切的一切,都如同精密的棋局般,盡在她的掌控之中。

  「我的天,那是什麼鬼東西?!」

  「難道是山神顯靈,降下了天罰?」

  「快跑啊,再不跑就來不及了!」

  「別管屋內的家什財物了!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諸多河道附近的村落中,立刻被陣陣喧囂與混亂所籠罩,無論是正在田間勞作的農夫,還是在家中織布縫衣的婦人,亦或是那些牙牙學語的孩童,都紛紛跑出了屋舍,臉上滿是倉皇與驚恐之色。

  早早得到了劍意遠程警示的他們,望著那由遠及近、迅速放大的渾圓石球,心中生不出任何的抵擋與抗爭之意,只想儘快逃出這片危險的區域,遠離這個仿佛能碾碎一切的恐怖存在。

  一些反應稍慢或者腿腳不便的老人,則是在族中晚輩的攙扶與背負下,踉蹌而又匆忙地向著遠處逃去,期間不乏有人摔倒在地,卻又被迅速拉起,繼續亡命奔逃,唯恐落後分毫。

  奇蹟般的是,儘管石球滾滾而來,帶著摧枯拉朽之勢,但不知為何,它那龐大的身軀在河道中輾轉騰挪,時而藉由河岸的坡度高高躍起,跨過一片片農田,時而又巧妙地利用地形的轉折,調整著前進的方向。

  總的來說,始終未曾偏離趙青預設的軌跡,也未波及到那些慌不擇路的村民,特意避開了一處處村落與集鎮,只在無人的田梗與荒野中肆虐,在地面留下了一道道觸目驚心的溝壑與犁開的裂痕。

  ……

  自山巔四百餘丈的高度開始不斷滾落,跌撞起伏之間,石球的速度越來越快,已然達到了絕大多數戰車衝鋒的極限速度。

  就像那些被符晶、巨型異獸或強大修行者驅使的超高速戰車一樣,甚至都有了幾分騰空而起的趨勢,只是重量翻上了十萬倍、百萬倍。

  不過,從石門山到長陵,畢竟是百多里的距離,自然不可能轉瞬即至,就連引發的地面震波,都花了點時間才傳播到了聶園。

  而在它剛開始出發之際,「夜策冷」正在對戰一名被稱為「鬼劍師」、極為精擅飛劍變化,清山劍院院長聶隱山的關門弟子,殷尋。

  許多道明亮的劍光在劍坪上詭異地扭折、交錯、逆勢盤旋、隱沒又浮現,激盪起一簇簇愈發尖銳的嘯鳴聲。


  昔年曾是一軍統帥的聶隱山,既然以聶為氏,自是跟聶園有著某種緊密的聯繫,可以說屬於當初聶氏門閥的旁支之一。

  故而他的徒弟代表著師尊在此一戰,與人比劍爭勝,也多出了幾分別樣的意義。

  跟先前何山間講究劍意對拼、光污染嚴重的那一戰不同,作為罕見的、到了七境搬山仍以飛劍攻伐為主,鑽研細膩技巧的宗師,殷尋的這一系列出招,無疑顯得更有可觀賞性,能給低境修行者帶來更多的領悟。

  尤其是他操控的飛劍竟然是左右不對稱、重心主要在劍脊一線上的形態,因為結構的靜態不平衡,反而使得其動態變化更加詭譎難測、不可捉摸,完全無法用常理去預判其軌跡,讓不少劍師若有所思,深受啟發。

  然而,跟前幾場比試不同,高處的觀劍台上,此時此刻的元武皇帝,卻似乎已不把「夜策冷」的事放在心上,只是閉目養神,調息凝氣,抓著這閒遐的時光吞服了枚靈丹,默默修行。

  直到一名穿著普通的青色緞袍,看起來也只有二十餘歲年紀,神情溫雅平和的青年,緩步登上台來、躬身行禮之際,才睜開了眼睛,轉頭望向了對方,打量了片刻。

  只見這名青年除了較為高大的特點外,面容可說是十分普通,身上沒有任何的配飾,也沒有身佩長劍,其長發如同普通秦人一樣,用一根布帶隨意的扎在身後,卻在無形中散發出超凡脫俗般的氣質輝光。

  他自然正是元武特意找人叫過來的,大楚王朝在九年前攻下陽山郡後,被送至秦都長陵、作為停戰盟約條件附贈的那名質子,一個人便換了秦國六百里沃土的驪陵君。

  眾所周知,除了帝王之子的身份,驪陵君的經歷甚至可以用「淒涼」二字來形容。

  他的母親本是宮中一名樂女,受了楚帝寵幸,誕下驪陵君,然而在數年後便因為言語衝撞了楚帝而被賜死。

  為了眼不見為盡,楚帝隨便封了一塊誰都看不上的封地打發了驪陵君,讓他遠離自己的視線,據說那還是朝中有人勸諫的結果,否則以楚帝的心性,說不定一道密令讓驪陵君直接去追隨亡母也有可能。

  在一一看無一錯版本!

  然而即便驪陵君所獲的封地距離大楚王朝的王城極遠,遠到足以被人遺忘的地步,在大楚王朝需要一名作為人質的王子去換取大秦王朝的城池時,楚帝卻又馬上想起了他來!

  誰都很清楚各國質子的下場大多都很淒涼。

  對於那些掌握著無數軍隊和修行者生死的帝王而言,征戰起時,他們決計不會在意一個自己最不喜歡的兒子的生死。

  只是作為一名遠道而來,沒有多少家底的楚人,在長陵這十年不到的時間裡,驪陵君卻已然成為了一名舉足輕重的大人物。

  他門下食客已然過千,其中修行者數百。

  絕大多數人,包括長陵的諸多官員,都不知道他是怎麼能夠從一個棄子的位置慢慢爬起來,爬到今日在長陵的地位,但元武卻很清楚明白,對方應該是早就跟鄭袖達成了有限的合作,出賣了部分楚王朝的機密。

  簡單地掃了一眼這名自己已有好幾年沒見的楚質子、曾經象徵著秦王朝之恥的青年人,元武皇帝的眼神中,亦是帶上了幾分莫名的意味,似感慨,又似嘲諷,過了好一會兒,才緩緩開口問道:

  「你可知,三十年前,朕亦是困守於楚都郢城的一名質子,因為那段時日我朝戰爭的失利,被迫送予你們大楚,作為求和的籌碼,滯留異國,受盡了屈辱與冷眼?」

  「彼時,朕亦曾像你當時初入長陵那般,被許多權貴圍觀、打量、評頭論足,乃至肆意羞辱,卻都只能強忍著怒火與殺意,賠著笑臉,一一應下,那種無力掙扎、任人宰割的感覺,朕至今都仍是記憶猶新。」

  驪陵君聞言,亦是面色微變,不明白元武為何會突然提及這樣一段往事,又究竟是何用意。

  他心道這兩次都是秦國戰敗,怎麼先是元武作了質子,後是自己倒霉,卻也只能順著對方的話頭,低頭拱手道:

  「陛下天縱之姿,雄才大略,自非臣所能比擬,昔年困龍在田,只是靜待風起,終有一日將要翱翔九天,寰宇皆驚。」

  「而今陛下已登臨大寶,富有四海,君臨八荒,自可盡抒胸中抱負,實現遠大理想,開創不世之偉業,名垂青史,為後人傳頌。」

  「只是,每個人的人生際遇都不盡相同,即便有著相似的經歷,也未必會做出同樣的選擇,走向同一條道路,臣自知沒有陛下這樣的雄才大略與堅韌心性,所求的,無非也只是『安身立命』四字而已。」


  「卻不知,陛下今日突然跟臣提起這些陳年舊事,是有何用意?」

  這套說辭,驪陵君顯然已經演練過許多遍,說起時語氣平靜,聽不出任何的異樣情緒,就像是真心實意地在稱讚、羨慕著元武皇帝,同時又在為自身的處境而感到悲哀無奈一般。

  他的聲音溫和而又富有磁性,給人一種如沐春風的感覺,很容易便能令人心生好感。

  「呵,你倒也不必如此自謙。」

  元武皇帝輕笑了一聲,對於驪陵君這番「肺腑之言」,他自然是一個字都不會相信,只是繼續開口問道:「熊悍,你可知為何同是質子,朕卻可衝破重重阻礙,歸國繼承帝位?」

  「熊悍」這個名字,已經有很多年沒有人叫過了,以至於驪陵君在乍一聽到時,都不由得微微一愣,過了好一會兒,才反應過來這應該是自己的本名,面上亦是流露出幾分唏噓追憶之色。

  不過,他也並未就此多說什麼,只是很快便收拾好了心情,重新低下頭去,琢磨著作出回復道:「因為陛下是嫡出的大皇子,本就有著繼承大秦帝位的資格與名分。」

  「而臣雖然亦有著楚之王子的身份,卻不過只是一介庶出,向來不受父皇喜愛,在朝中亦無什麼根基勢力,即便歸國,也難以改變什麼,更不用說是染指那至尊之位了。」

  這套說辭,同樣也在驪陵君的心中轉過無數遍,早就已經爛熟於胸,此刻說來,亦是無比的順暢自然,沒有半分的遲疑與停頓。

  「雖說是庶出的楚王子,可現在楚國尚存的十五位王子,又有哪個不是庶出?」

  「從這個角度來看,你熊悍本不也是毫無機會,否則,又怎麼在長陵的這些年來,如此費心費力地招攬門客,結交朝臣,積蓄力量?連外面流傳的名聲,都近乎與我大秦十三侯同列了。」

  元武淡淡地瞥了驪陵君一眼,感受著對方瞬間的情緒變化,以及其頭髮上用於染黑的藥物香氣,知曉他在最近幾日,實是憂愁到了白髮暗生的地步,不由輕笑著搖了搖頭,繼續悠悠道:

  「其實,你的所作所為,朕一直都看在眼裡,也並未過多干涉,畢竟,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你既身為楚帝之子,自然不可能真的甘心永遠留在長陵,當一世的質子。」

  「只可惜,若是再在這裡久待下去,當那趙香妃的子嗣正式出生,被你父皇定下太子之位,為消除潛在的隱患,縱是遠在數千里外的質子,也未必能夠倖免於難。」

  「你的處境,可說是已經危如累卵,朝不保夕了啊……」

  「一道旨意傳來,強令你自盡,或是楚國朝中有人進讒,說你在長陵結交秦臣,蓄養死士,意圖不軌,那又該如何是好呢?多半,也只能步你五兄、十一弟的後塵了吧!」

  此言一出,驪陵君的身體亦是猛地一顫,顯然是被元武說中了心中最為憂慮之事。

  秦諜聯合兩名楚皇子在郢都作亂,跟諸多重臣要員一併被誅殺的大事,雖相隔甚遠,亦有封鎖不外泄之勢,可時間一長,消息究竟還是傳了過來。

  只是因驪陵君被鄭袖派人滲透似篩子般、許多門客其實就是膠東郡中人的緣故,落入他耳之時,已被做出了些許細節上的改動與誤導引誘。

  再加上重金買通了府上的幕僚,在作出分析時,合理「推測」出這應該是楚帝獨寵的趙香妃,因為獲得了新任「國師」的秘藥,終於懷上了孕,儼然已是預訂了自己孩子的儲君之位。

  只是為了確保將來年幼的太子即位後,有威脅性的皇兄們不會仗著年長與修為暫時領先,聯合起來發起叛亂,或是被朝臣們擁立,所以才提前下手為強,設計製造了這起驚動朝野的大案。

  而接下來事情的走向,也似乎在驗證著這一「推測」的正確性。

  在那兩名皇子伏誅後不久,楚帝便對趙香妃一系的黨羽大肆封賞,甚至連境內的趙國遺民都得到了不小的恩蔭,一時間權勢滔天,如日中天。

  先入為主,再加上一系列真假難辨的新消息傳來,直讓驪陵君憂心如焚,徹夜難眠,因為他很清楚,自己這些年越是經營得風生水起、聲名遠播,當此時局之下,卻越發成了貼著身子的催命符。

  甚至,就在昨天夜裡,驪陵君最為倚重,也是府上唯一的一位來自楚地的宗師級供奉,亦是留下了一封語帶機鋒的密信,就此失去了蹤影。

  雖然這個傢伙,實際上是被鄭袖派人給暗殺布置了現場、偽造了信件,但落在驪陵君的眼中,卻是此人看出自己這邊再無任何的希望,直接捨棄了這處「將傾」的危樓,連夜逃遁離去了。

  不得不說,在實力與勢力差距太大的情況下,根本無需設計得多少精巧,便可輕易玩弄人心於鼓掌之中,令他疑神疑鬼,風聲鶴唳,自己嚇自己。

  而聽到元武進一步佐證了此事的真實性,驪陵君心神不禁劇震,臉色蒼白之極,額間隱隱有汗珠滲出,目光複雜難明地注視著對方,似是想從其面上看出些許端倪來,試圖分析出新的情報與出路。

  有些機會轉瞬即逝,一生都不可能復來。

  只是這裡面所要付出的代價,卻實在太過沉重,沉重到他幾乎難以承受。

  動作滯澀地撓了一把出門前被染黑的灰白鬢髮,體會著髮絲在指間如流水飛逝的觸感,他心中慘然,知曉自己恐怕是真的已經老了,最終還是長嘆了一聲,流露出了無可奈何的苦笑:

  「山河路遠,歸望無期。熊悍此生,真的還能有回返故國之日麼?」

  「這又有何難?」

  ……(本章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