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月黑風高夜
皇后城是一座雙子城,為了兼顧大河左岸的資源集散,和右岸的商品貿易,城市最終建成了左岸一半,右岸一半的模樣。
而連接左岸和右岸的唯一通道,就是聞名整個塔爾薩行省——乃至加納利帝國全境的工程奇蹟。
斯維琳妮婭-奧古斯圖斯維拉納大橋。
簡稱皇后大橋。
它是沃丁大陸最先進的公鐵兩用開啟橋,也是沃丁大陸迄今以來最長的跨河大橋。
該橋傾注了加納利舉國之力,向全世界展現了「地主們的帝國」在工程技術領域的真正實力。
這座大橋的政治意義和實用意義是如此巨大,以致不算標鐵公司的護路軍,還有從皇室近衛軍直接劃撥的一支守橋部隊,足足一個混成營,常年在大橋兩側的橋頭堡駐紮守衛。
橋頭堡下面一側是蒸汽機房配屬的儲煤倉,一側是這支部隊的專用碼頭。
碼頭系泊的巡邏艇可在寬廣的河道中往來巡視,以防在橋底埋設炸藥的事件再次發生。
大橋主體由十四座帶有錐度的混凝土橋墩,和架在橋墩之上,帶有複雜機械結構的鋼鐵桁梁組成。
橋樑分為上下兩層,上層步道可供行人與馬車自由往來,沒人收費。
下層鋪設標準軌距的單線鐵路,可通行軸重二十噸以下的幹線列車。
在橋樑最中間的兩座橋墩之間,重量超過兩千五百噸的鋼鐵桁梁,在三十二座蒸汽機組、絞車、大量鋼索和滑輪組的共同運作下,可以像皇帝手中的禮盒一樣對開上翻,以供巨大的海船由此通過。
當年巴滕勞治七世迎娶斯維琳妮婭皇后的皇家儀仗,就是由此溯流而上,抵達諾蘭古城大聖堂,完成婚禮賜福的。
聽起來是不是很壯觀?
可惜因為規劃上的前瞻力不足,這座非常符合蒸汽朋克定義的奇蹟之橋,在現實中飽受詬病。
首先是航運和鐵路的效率衝突。
煙囪低矮的平底河運船隻,可以直接從橋下通過,但是海船不行。
不在皇后城靠泊的海船,需要在駁船的拖曳下通過大橋打開的缺口,拖曳過程非常穩健而緩慢。
加上橋體打開前的蒸汽機組預熱,翻轉結構和鐵路軌道的綜合解鎖,平復以後的重新對接和整理,每一次海船通過都要讓兩岸交通中斷接近兩小時。
其次,這座大橋受限於鋼材性能和承重能力,鋪設的是單線鐵路。
兩岸列車不能同時對開,必須得通過一列,讓開了單行線,才能繼續開行下一列。
這個時常被海船截斷的葫蘆口,導致兩岸的鐵路到發站里,經常滯留大量的待發列車。而且隨著皇后城的城市規模和工業產能越來越大,這種列車滯留和貨物積壓的問題也正在變得越來越焦灼。
為了讓海船通過,而額外增加的配屬設施與橋樑複雜度,使得大橋的維護費用居高不下,又給這種焦灼不斷地淋上熱油。
皇后城的解決方式,是在大橋下游繼續擴大碼頭區,除了軍艦和外事船舶以外,其他近海商船一律在碼頭卸貨。
但是卸了貨,還是要靠鐵路接力運輸,而鐵路橋的嗓子眼,濤聲依舊,還是細細的一根。
看似給出了解決辦法,但也只是個辦法。
-----------------
李鐵和伊利亞為了避開列車過橋時,漫長的進路等待,上午選擇在左岸車站下車,再乘坐馬車過橋。
現在要右岸車站回到左岸,同樣得先過橋。
為了充分的觀摩這個帝國奇蹟,李鐵選擇近距離步行體驗。
但是橋那麼高,河面的風那麼大,李鐵很快就被吹到懷疑人生。
從漫步到慢跑,迅速收起觀摩奇蹟的心思,只想趕緊下橋找個地方喝口熱的。
下橋不遠就是火車站——暗流洶湧的左岸車站,此時外表一切正常,起碼票房與候車區是這樣。
皇后城到庫里雅博爾的單開客車,一天只有一班。
早上四點從庫里雅博爾出發,中途加煤加水,中午十一點半抵達皇后城;補給休息後,下午一點再從皇后城返回庫里雅博爾,夜裡九點才能抵達。
其他時間只有一些臨時性的混合編組,當天售票,無法提前預知。
深秋的下午六點,天已經黑透,還有點凍手。
在票房旁邊販賣熱食的小販那裡,灌了一鋁壺熱茶,買了熱乎乎的一大卷『庫塔卜』,捧在手裡邊吃邊往貨場晃悠。
『庫塔卜』是一種雜菜卷餅,隨著鐵路和戰爭在各個國家輾轉流傳。
不同地方有不同叫法,薄餅和卷料的配方比較隨意,本地物產有什麼就用什麼。
但概括來說,都是用發酵之後的粉漿烙成無油大餅,再卷上各種豐盛的肉蔬。
平時依從信仰卷自己能吃的肉,漫長的齋戒日裡會把肉類替換成豆子和炸物,大災之年有什麼卷什麼,家境實在糟糕到連苜蓿都不長的地步,就隨便撒點調味品什麼都不捲。
海拉斯管它叫『扎洛』,調味用酸奶;阿爾提瓦叫「沙瓦姆」,調味用芝麻醬。皇后城車站的版本,調味用的是很沖的芥末,一邊讓人流淚,一邊讓人胃口大開。
意外地跟原世界的北方口味有點神似。
貨場外面確實有很多閒人。
天這麼黑,風這麼大,還有人在燈光照不到的地方假裝有事做,抽菸,發呆,嚼草根,人與人之間都保持著互相提防的淡漠和距離。
靠著機修工裝傍身,李鐵啃著卷餅就進了貨場,一臉的坦然和認真,還真就沒人阻攔,畢竟那一身職業專屬的包漿做不了假。
貨場內的盯梢就比外面高級多了,至少所有人都在忙碌手頭的工作,休息時還有地方抽菸喝水,完全是本色演出。
一直到李鐵把熱乎乎的一大卷『庫塔卜』啃完,又灌了幾口熱茶,也沒看出誰是被收買的眼線,雖然有人眼神狗狗祟祟,但人家是天生的斜視好吧。
再說列車那麼大的目標,只要人在貨場,想看漏都很難。
你換裝列車,總得開車門倒騰吧,忙忙活活兩三個小時,輕輕鬆鬆知道你車裡裝的是什麼。
你不換裝列車,換輪,那同樣等於告訴大家,這趟車就是正主,可以上報消息,領錢慶功了。
所以貨場的盯子才是真正有用的盯子,外面的群演都是渣渣。
整個貨場以及相鄰的進路等待線上,都顯得非常擁擠,有大量的貨運編組滯留。
造成滯留的原因,不只是過橋困難症,還有這幾天窄軌鐵路線上頻頻發生的拆毀鐵路與列車襲擊事件。
下午拷問過的兩伙人,都不算有預謀的襲擊者,地位不高,知道的信息有限。
其中一夥是盤踞在左岸車站,控制扒手的小幫派,專門通過刺探情報或者搜集線索邀功賣錢的,一旦嗅到不同尋常的氣味,就會習慣性尾隨跟蹤。
另外一夥是賣「車票」的黃牛,此「車票」非彼車票,是指列車優先進路過橋的號碼單,排序越靠前的號碼越貴,也可理解為車站自己豢養的創收隊。
兩伙人都是通過「馬車能夠進站接人,接的還是貨車後面臨時加掛的客車裡僅有的兩名乘客」這件事,覺察到一點端倪。
只不過消息販子是純屬碰運氣的自發自覺,黃牛是被車站的利益上線指派而來。
換句話說,到目前為止,各方勢力都不知道交易列車的具體情況,只能通過大撒網的方式海底撈針。
消息販子對接的可能是那些出不起大價錢的搶劫團伙,黃牛後面再後面,可能就是能跟董事先生掰手腕的反方辯手。
時間過去了四個小時,派出去的人還沒露面也沒回信兒,這兩方應該都能猜到,自己的人應該出事了。
但那又怎麼樣呢,讓各方關注的交易列車,早就不在那了啊,甚至不在塔爾薩標鐵的任何一處鐵軌上。
看完參演群眾的『無表演』表演,正打算離開貨場,就聽見一遍遍吹響的鐵哨聲中,一批被臨時召集的鐵路工人和工程師,亂糟糟地朝著救援專用線外聚攏集合。
窄軌救援專用線上,已經熱機的救援列車,正在宿營車後面連掛路用客車。
李鐵湊過去聽了一耳朵,前往救援的路段,正好與庫里雅博爾方向一致。
這是又有人高高興興出了城,吃著火鍋唱著歌,就遇到了麻匪。
現在不考慮各路蟊賊,只說董事先生的這些好朋友,眼看找不到車,就另外搞了一手陽謀。
派人四處散播謠言,破壞鐵路,一樣能讓列車出不了城,到不了庫里雅博爾,最後交易失敗,皆大歡喜。
道理是這個道理,但在掛比面前一文不值。
不用打招呼,包漿的工服就是最好的通行證。
混進被菸酒和汗液氣息充分浸漬的車廂後,直接找個角落靠著,拉起領子雙手揣袖,以免有人上來搭訕沒話找話。
夜幕沉沉沒有風景可看,也無從判斷時間。
李鐵到現在也沒有一塊手錶,不是不想買,是壓根沒看見賣的,紳士們標配的計時工具和社交貨幣是懷表,除了擺譜和錶盤夠大,別的優點看不到一點。
擺在鐘錶店裡,能戴在手腕上的表也有,但無一例外,都是錶盤鑲在手鐲上的「女性飾品」。
報紙上說海爾維茨製造了一種能綁在手腕上的鐘表,但是李鐵沒見過實物,不知道是不是。
實在不行也只能先買一塊湊合用,遇到手藝高超的鐘表匠看看能不能定做一個,就算金屬表鏈有點複雜,皮革還是很好搞定的,編傘繩的手藝也沒丟。
漫無邊際的發散思維中,鐵路工人們各自吃完了帶上車的食物,在茶水爐接了水,抽了煙,聊了一會「黃金列車」和遇襲車次上的熟人,也沒有心情繼續抱怨最近頻繁的出勤,車廂里很快響起了此起彼伏的呼嚕。
在窗外呼嘯的夜風,和咣當咣當的運行噪音里,李鐵受到感染,不知不覺也鬆弛狀態,陷入了睡眠。
不知道睡了多久,朦朧中傳來一陣異響。
隨後車廂在車鉤緩衝器連續的沉悶撞擊中開始顛簸,並且這種顛簸正在變得劇烈。
站著的人直接摔倒在地或一頭撞到某處,坐著的人在突如其來的顛簸中努力保持平衡。
小件物品紛紛掉落,在地板上反覆彈跳滾動。
「擦,真行!」來不及細想的李鐵暗道不妙,趕緊懶驢打滾鑽到座椅底下,屈膝抱頭,護住頭頸胸腹。
一聲尖銳的金屬摩擦聲傳來,列車似乎開啟了緊急制動,但正處彎道的車廂也因此開始大角度傾斜,強烈的離心力襲來,仿佛無形大手,將一車糙漢扒拉到一邊,行李架上的各色工具物品也緊跟著脫離架體,砸向對面,帶來更多的驚聲呼叫。
似乎過了不到一秒,又似乎時間凝固了好一會兒。
傾斜到極限的車廂,在短暫的懸停之後,終于越過了某個臨界點,在多米諾前車的牽扯下猛然脫軌傾覆,帶著自重和慣性砸在地上,繼續在前車堅定的牽扯下翻滾滑行。
一側車窗代替車輪摩擦路基,乘客被粗暴地拋向車頂或窗外,然後又被自重拉回滾筒地獄。
鋼鐵扭曲,玻璃破碎,世界隨機顛倒。
空氣中瀰漫著高溫摩擦下的金屬和塵土氣味,伴隨若有若無的痛苦呻吟,和轉向架上面空轉的鋼輪,構成了一場混亂的夜色交響曲。
在劇烈反覆的撞擊過後,感覺車廂的翻滾和滑行都已停止,驚魂未定的李鐵小心探出頭,掃了眼重新穩定下來的車廂,一片狼藉中哀鴻遍野。
來不及處置身上各處的擦傷和挫傷,摸摸身上的挎包還在,李鐵踩著原本的車廂牆壁,用力踹開車廂後門爬了出去。
雲層遮掩月光,夜風獵獵吹襲,這種天氣對襲擊者和遇襲者都挺遭罪,由此可見這伙鐵路拆遷隊的勤勉。
陸續有人從翻倒的路用客車裡爬出來,站在路基下面,形貌狼狽,面容沮喪。
本來是前往事故地點執行救援的列車,現在也成了等待救援的一部分。
不能站在這裡乾等著,夜風吹久了容易失溫。
李鐵拉住一個剛爬出來的工人問:「這裡誰是領頭的?」
工人還有點懵,反應了一下才說:「沒有領頭的,救援隊的頭兒在另一個救援點,新的事故地人手不足,我們是臨時集合去支援,我們有一個工程師和一個班組長,他們在……」
工人四處看了一下:「我沒看見他們,可能還在車廂里。」
李鐵鬆開工人,無奈地看看周圍,咣咣咣三聲,敲響側翻車廂的頂棚,吸引了工人們的注意。
「先生們,不要繼續發呆了。」
「我們是救援列車,不能鬧出等待救援的笑話,我們必須馬上開展自救,不然我保證,在場每一位的名字,都能承包皇后城以後一年的笑柄。」
「現在告訴我,誰是電話員?」
人群中有人舉手:「我是通訊線路工。」
李鐵馬上指向他:「帶上電話線,找到沒斷線的電話線杆,搭接列車電話。」
「有沒有急救員?」
「沒有,先生,我們都是工務班的。」
李鐵指向剛剛說話的人:「你帶三個人,回到車廂里搜索傷員,找到後轉移到平整避風的地方,能包紮就簡單包紮,給他們點上篝火,留一個人看護。」
「你帶三個人」,李鐵指著最近的一個人,「還有引火物,去後面六百米外,點幾堆警示篝火,反光燈罩沒壞也一起帶上。」
「留下一個人跟我走,剩下的人儘快找到你們的班組長,搭建滑輪吊架,先把吊臂車起復,再起復客車和宿營車安置傷員。如果你們的班組長傷勢嚴重,就由你來負責」,李鐵指向一個隱隱湊在一起的小團體中,站在中間的那個人。
畢竟是救援列車,工人們在有人出頭組織的情況下,迅速展開了自救。
李鐵自己帶著剩下的一個人,前往前方翻倒的牽引機處救援乘務組,順便查看管道閥門是否受損,有沒有蒸汽和熱水噴濺。
如果可以,他還是希望這列車能重新啟動,
走到一半,迎面遇見兩人一瘸一拐互相攙扶走過來。
李鐵:「你們誰是司機?還有其他人嗎?」
攙扶同伴的人回答:「我是司機,我們這班只有兩個人。」
李鐵:「清楚事故原因嗎?」
司機:「鐵軌被人拆掉了螺絲和魚尾板,看上去正常,一走車就會脫落。」
李鐵點點頭:「你先帶他過去,後面有人照顧傷員,我去看看車。」
或許是李鐵的鎮定感染了司機,司機點頭,攙扶同伴的腳步也多了幾分力氣。
李鐵趕到時,機車的狀況還算讓人放心,畢竟是速度不快的小短腿,朝向天空那一側的管道和閥門基本完好,壓在下面的看不到,但也沒發現蒸汽泄漏的痕跡。
在同行工人的協助下,李鐵爬進司機室,找到一個紅白條紋的鐵皮箱,從裡面取出一捆橘色的薄皮鐵管,每根大概三十厘米長,四厘米粗,側面帶一個金屬拉環。
把鐵管塞進挎包,李鐵重新從側向朝天的窗戶里爬出機車。
站在機車上,李鐵開啟部署前的增強視野,用部署光環在四周仔細搜索,並未看到任何人員埋伏的蹤跡,似乎僅僅是為了破壞而破壞。
遠處的警示篝火尚未點燃,後方的滑輪架和滑輪組已經成功豎立,正在起復那輛帶有定臂起重架的平板車。
站得越高風越大,李鐵從包里拽出一根橘色鐵管,左手握緊朝向天空,右手迅速扯下拉環。
短暫等待後,一顆紅色信號彈沖天而起。
而連接左岸和右岸的唯一通道,就是聞名整個塔爾薩行省——乃至加納利帝國全境的工程奇蹟。
斯維琳妮婭-奧古斯圖斯維拉納大橋。
簡稱皇后大橋。
它是沃丁大陸最先進的公鐵兩用開啟橋,也是沃丁大陸迄今以來最長的跨河大橋。
該橋傾注了加納利舉國之力,向全世界展現了「地主們的帝國」在工程技術領域的真正實力。
這座大橋的政治意義和實用意義是如此巨大,以致不算標鐵公司的護路軍,還有從皇室近衛軍直接劃撥的一支守橋部隊,足足一個混成營,常年在大橋兩側的橋頭堡駐紮守衛。
橋頭堡下面一側是蒸汽機房配屬的儲煤倉,一側是這支部隊的專用碼頭。
碼頭系泊的巡邏艇可在寬廣的河道中往來巡視,以防在橋底埋設炸藥的事件再次發生。
大橋主體由十四座帶有錐度的混凝土橋墩,和架在橋墩之上,帶有複雜機械結構的鋼鐵桁梁組成。
橋樑分為上下兩層,上層步道可供行人與馬車自由往來,沒人收費。
下層鋪設標準軌距的單線鐵路,可通行軸重二十噸以下的幹線列車。
在橋樑最中間的兩座橋墩之間,重量超過兩千五百噸的鋼鐵桁梁,在三十二座蒸汽機組、絞車、大量鋼索和滑輪組的共同運作下,可以像皇帝手中的禮盒一樣對開上翻,以供巨大的海船由此通過。
當年巴滕勞治七世迎娶斯維琳妮婭皇后的皇家儀仗,就是由此溯流而上,抵達諾蘭古城大聖堂,完成婚禮賜福的。
聽起來是不是很壯觀?
可惜因為規劃上的前瞻力不足,這座非常符合蒸汽朋克定義的奇蹟之橋,在現實中飽受詬病。
首先是航運和鐵路的效率衝突。
煙囪低矮的平底河運船隻,可以直接從橋下通過,但是海船不行。
不在皇后城靠泊的海船,需要在駁船的拖曳下通過大橋打開的缺口,拖曳過程非常穩健而緩慢。
加上橋體打開前的蒸汽機組預熱,翻轉結構和鐵路軌道的綜合解鎖,平復以後的重新對接和整理,每一次海船通過都要讓兩岸交通中斷接近兩小時。
其次,這座大橋受限於鋼材性能和承重能力,鋪設的是單線鐵路。
兩岸列車不能同時對開,必須得通過一列,讓開了單行線,才能繼續開行下一列。
這個時常被海船截斷的葫蘆口,導致兩岸的鐵路到發站里,經常滯留大量的待發列車。而且隨著皇后城的城市規模和工業產能越來越大,這種列車滯留和貨物積壓的問題也正在變得越來越焦灼。
為了讓海船通過,而額外增加的配屬設施與橋樑複雜度,使得大橋的維護費用居高不下,又給這種焦灼不斷地淋上熱油。
皇后城的解決方式,是在大橋下游繼續擴大碼頭區,除了軍艦和外事船舶以外,其他近海商船一律在碼頭卸貨。
但是卸了貨,還是要靠鐵路接力運輸,而鐵路橋的嗓子眼,濤聲依舊,還是細細的一根。
看似給出了解決辦法,但也只是個辦法。
-----------------
李鐵和伊利亞為了避開列車過橋時,漫長的進路等待,上午選擇在左岸車站下車,再乘坐馬車過橋。
現在要右岸車站回到左岸,同樣得先過橋。
為了充分的觀摩這個帝國奇蹟,李鐵選擇近距離步行體驗。
但是橋那麼高,河面的風那麼大,李鐵很快就被吹到懷疑人生。
從漫步到慢跑,迅速收起觀摩奇蹟的心思,只想趕緊下橋找個地方喝口熱的。
下橋不遠就是火車站——暗流洶湧的左岸車站,此時外表一切正常,起碼票房與候車區是這樣。
皇后城到庫里雅博爾的單開客車,一天只有一班。
早上四點從庫里雅博爾出發,中途加煤加水,中午十一點半抵達皇后城;補給休息後,下午一點再從皇后城返回庫里雅博爾,夜裡九點才能抵達。
其他時間只有一些臨時性的混合編組,當天售票,無法提前預知。
深秋的下午六點,天已經黑透,還有點凍手。
在票房旁邊販賣熱食的小販那裡,灌了一鋁壺熱茶,買了熱乎乎的一大卷『庫塔卜』,捧在手裡邊吃邊往貨場晃悠。
『庫塔卜』是一種雜菜卷餅,隨著鐵路和戰爭在各個國家輾轉流傳。
不同地方有不同叫法,薄餅和卷料的配方比較隨意,本地物產有什麼就用什麼。
但概括來說,都是用發酵之後的粉漿烙成無油大餅,再卷上各種豐盛的肉蔬。
平時依從信仰卷自己能吃的肉,漫長的齋戒日裡會把肉類替換成豆子和炸物,大災之年有什麼卷什麼,家境實在糟糕到連苜蓿都不長的地步,就隨便撒點調味品什麼都不捲。
海拉斯管它叫『扎洛』,調味用酸奶;阿爾提瓦叫「沙瓦姆」,調味用芝麻醬。皇后城車站的版本,調味用的是很沖的芥末,一邊讓人流淚,一邊讓人胃口大開。
意外地跟原世界的北方口味有點神似。
貨場外面確實有很多閒人。
天這麼黑,風這麼大,還有人在燈光照不到的地方假裝有事做,抽菸,發呆,嚼草根,人與人之間都保持著互相提防的淡漠和距離。
靠著機修工裝傍身,李鐵啃著卷餅就進了貨場,一臉的坦然和認真,還真就沒人阻攔,畢竟那一身職業專屬的包漿做不了假。
貨場內的盯梢就比外面高級多了,至少所有人都在忙碌手頭的工作,休息時還有地方抽菸喝水,完全是本色演出。
一直到李鐵把熱乎乎的一大卷『庫塔卜』啃完,又灌了幾口熱茶,也沒看出誰是被收買的眼線,雖然有人眼神狗狗祟祟,但人家是天生的斜視好吧。
再說列車那麼大的目標,只要人在貨場,想看漏都很難。
你換裝列車,總得開車門倒騰吧,忙忙活活兩三個小時,輕輕鬆鬆知道你車裡裝的是什麼。
你不換裝列車,換輪,那同樣等於告訴大家,這趟車就是正主,可以上報消息,領錢慶功了。
所以貨場的盯子才是真正有用的盯子,外面的群演都是渣渣。
整個貨場以及相鄰的進路等待線上,都顯得非常擁擠,有大量的貨運編組滯留。
造成滯留的原因,不只是過橋困難症,還有這幾天窄軌鐵路線上頻頻發生的拆毀鐵路與列車襲擊事件。
下午拷問過的兩伙人,都不算有預謀的襲擊者,地位不高,知道的信息有限。
其中一夥是盤踞在左岸車站,控制扒手的小幫派,專門通過刺探情報或者搜集線索邀功賣錢的,一旦嗅到不同尋常的氣味,就會習慣性尾隨跟蹤。
另外一夥是賣「車票」的黃牛,此「車票」非彼車票,是指列車優先進路過橋的號碼單,排序越靠前的號碼越貴,也可理解為車站自己豢養的創收隊。
兩伙人都是通過「馬車能夠進站接人,接的還是貨車後面臨時加掛的客車裡僅有的兩名乘客」這件事,覺察到一點端倪。
只不過消息販子是純屬碰運氣的自發自覺,黃牛是被車站的利益上線指派而來。
換句話說,到目前為止,各方勢力都不知道交易列車的具體情況,只能通過大撒網的方式海底撈針。
消息販子對接的可能是那些出不起大價錢的搶劫團伙,黃牛後面再後面,可能就是能跟董事先生掰手腕的反方辯手。
時間過去了四個小時,派出去的人還沒露面也沒回信兒,這兩方應該都能猜到,自己的人應該出事了。
但那又怎麼樣呢,讓各方關注的交易列車,早就不在那了啊,甚至不在塔爾薩標鐵的任何一處鐵軌上。
看完參演群眾的『無表演』表演,正打算離開貨場,就聽見一遍遍吹響的鐵哨聲中,一批被臨時召集的鐵路工人和工程師,亂糟糟地朝著救援專用線外聚攏集合。
窄軌救援專用線上,已經熱機的救援列車,正在宿營車後面連掛路用客車。
李鐵湊過去聽了一耳朵,前往救援的路段,正好與庫里雅博爾方向一致。
這是又有人高高興興出了城,吃著火鍋唱著歌,就遇到了麻匪。
現在不考慮各路蟊賊,只說董事先生的這些好朋友,眼看找不到車,就另外搞了一手陽謀。
派人四處散播謠言,破壞鐵路,一樣能讓列車出不了城,到不了庫里雅博爾,最後交易失敗,皆大歡喜。
道理是這個道理,但在掛比面前一文不值。
不用打招呼,包漿的工服就是最好的通行證。
混進被菸酒和汗液氣息充分浸漬的車廂後,直接找個角落靠著,拉起領子雙手揣袖,以免有人上來搭訕沒話找話。
夜幕沉沉沒有風景可看,也無從判斷時間。
李鐵到現在也沒有一塊手錶,不是不想買,是壓根沒看見賣的,紳士們標配的計時工具和社交貨幣是懷表,除了擺譜和錶盤夠大,別的優點看不到一點。
擺在鐘錶店裡,能戴在手腕上的表也有,但無一例外,都是錶盤鑲在手鐲上的「女性飾品」。
報紙上說海爾維茨製造了一種能綁在手腕上的鐘表,但是李鐵沒見過實物,不知道是不是。
實在不行也只能先買一塊湊合用,遇到手藝高超的鐘表匠看看能不能定做一個,就算金屬表鏈有點複雜,皮革還是很好搞定的,編傘繩的手藝也沒丟。
漫無邊際的發散思維中,鐵路工人們各自吃完了帶上車的食物,在茶水爐接了水,抽了煙,聊了一會「黃金列車」和遇襲車次上的熟人,也沒有心情繼續抱怨最近頻繁的出勤,車廂里很快響起了此起彼伏的呼嚕。
在窗外呼嘯的夜風,和咣當咣當的運行噪音里,李鐵受到感染,不知不覺也鬆弛狀態,陷入了睡眠。
不知道睡了多久,朦朧中傳來一陣異響。
隨後車廂在車鉤緩衝器連續的沉悶撞擊中開始顛簸,並且這種顛簸正在變得劇烈。
站著的人直接摔倒在地或一頭撞到某處,坐著的人在突如其來的顛簸中努力保持平衡。
小件物品紛紛掉落,在地板上反覆彈跳滾動。
「擦,真行!」來不及細想的李鐵暗道不妙,趕緊懶驢打滾鑽到座椅底下,屈膝抱頭,護住頭頸胸腹。
一聲尖銳的金屬摩擦聲傳來,列車似乎開啟了緊急制動,但正處彎道的車廂也因此開始大角度傾斜,強烈的離心力襲來,仿佛無形大手,將一車糙漢扒拉到一邊,行李架上的各色工具物品也緊跟著脫離架體,砸向對面,帶來更多的驚聲呼叫。
似乎過了不到一秒,又似乎時間凝固了好一會兒。
傾斜到極限的車廂,在短暫的懸停之後,終于越過了某個臨界點,在多米諾前車的牽扯下猛然脫軌傾覆,帶著自重和慣性砸在地上,繼續在前車堅定的牽扯下翻滾滑行。
一側車窗代替車輪摩擦路基,乘客被粗暴地拋向車頂或窗外,然後又被自重拉回滾筒地獄。
鋼鐵扭曲,玻璃破碎,世界隨機顛倒。
空氣中瀰漫著高溫摩擦下的金屬和塵土氣味,伴隨若有若無的痛苦呻吟,和轉向架上面空轉的鋼輪,構成了一場混亂的夜色交響曲。
在劇烈反覆的撞擊過後,感覺車廂的翻滾和滑行都已停止,驚魂未定的李鐵小心探出頭,掃了眼重新穩定下來的車廂,一片狼藉中哀鴻遍野。
來不及處置身上各處的擦傷和挫傷,摸摸身上的挎包還在,李鐵踩著原本的車廂牆壁,用力踹開車廂後門爬了出去。
雲層遮掩月光,夜風獵獵吹襲,這種天氣對襲擊者和遇襲者都挺遭罪,由此可見這伙鐵路拆遷隊的勤勉。
陸續有人從翻倒的路用客車裡爬出來,站在路基下面,形貌狼狽,面容沮喪。
本來是前往事故地點執行救援的列車,現在也成了等待救援的一部分。
不能站在這裡乾等著,夜風吹久了容易失溫。
李鐵拉住一個剛爬出來的工人問:「這裡誰是領頭的?」
工人還有點懵,反應了一下才說:「沒有領頭的,救援隊的頭兒在另一個救援點,新的事故地人手不足,我們是臨時集合去支援,我們有一個工程師和一個班組長,他們在……」
工人四處看了一下:「我沒看見他們,可能還在車廂里。」
李鐵鬆開工人,無奈地看看周圍,咣咣咣三聲,敲響側翻車廂的頂棚,吸引了工人們的注意。
「先生們,不要繼續發呆了。」
「我們是救援列車,不能鬧出等待救援的笑話,我們必須馬上開展自救,不然我保證,在場每一位的名字,都能承包皇后城以後一年的笑柄。」
「現在告訴我,誰是電話員?」
人群中有人舉手:「我是通訊線路工。」
李鐵馬上指向他:「帶上電話線,找到沒斷線的電話線杆,搭接列車電話。」
「有沒有急救員?」
「沒有,先生,我們都是工務班的。」
李鐵指向剛剛說話的人:「你帶三個人,回到車廂里搜索傷員,找到後轉移到平整避風的地方,能包紮就簡單包紮,給他們點上篝火,留一個人看護。」
「你帶三個人」,李鐵指著最近的一個人,「還有引火物,去後面六百米外,點幾堆警示篝火,反光燈罩沒壞也一起帶上。」
「留下一個人跟我走,剩下的人儘快找到你們的班組長,搭建滑輪吊架,先把吊臂車起復,再起復客車和宿營車安置傷員。如果你們的班組長傷勢嚴重,就由你來負責」,李鐵指向一個隱隱湊在一起的小團體中,站在中間的那個人。
畢竟是救援列車,工人們在有人出頭組織的情況下,迅速展開了自救。
李鐵自己帶著剩下的一個人,前往前方翻倒的牽引機處救援乘務組,順便查看管道閥門是否受損,有沒有蒸汽和熱水噴濺。
如果可以,他還是希望這列車能重新啟動,
走到一半,迎面遇見兩人一瘸一拐互相攙扶走過來。
李鐵:「你們誰是司機?還有其他人嗎?」
攙扶同伴的人回答:「我是司機,我們這班只有兩個人。」
李鐵:「清楚事故原因嗎?」
司機:「鐵軌被人拆掉了螺絲和魚尾板,看上去正常,一走車就會脫落。」
李鐵點點頭:「你先帶他過去,後面有人照顧傷員,我去看看車。」
或許是李鐵的鎮定感染了司機,司機點頭,攙扶同伴的腳步也多了幾分力氣。
李鐵趕到時,機車的狀況還算讓人放心,畢竟是速度不快的小短腿,朝向天空那一側的管道和閥門基本完好,壓在下面的看不到,但也沒發現蒸汽泄漏的痕跡。
在同行工人的協助下,李鐵爬進司機室,找到一個紅白條紋的鐵皮箱,從裡面取出一捆橘色的薄皮鐵管,每根大概三十厘米長,四厘米粗,側面帶一個金屬拉環。
把鐵管塞進挎包,李鐵重新從側向朝天的窗戶里爬出機車。
站在機車上,李鐵開啟部署前的增強視野,用部署光環在四周仔細搜索,並未看到任何人員埋伏的蹤跡,似乎僅僅是為了破壞而破壞。
遠處的警示篝火尚未點燃,後方的滑輪架和滑輪組已經成功豎立,正在起復那輛帶有定臂起重架的平板車。
站得越高風越大,李鐵從包里拽出一根橘色鐵管,左手握緊朝向天空,右手迅速扯下拉環。
短暫等待後,一顆紅色信號彈沖天而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