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出征前的小插曲(求追讀)
第二天。
鄺埜頂著兩個黑眼圈,面色陰沉的出現在文淵閣。
此時六部尚書和閣臣早已等候多時,見鄺埜一副徹夜未眠的模樣,王直出於關心問了一句,卻聽見鄺埜長長嘆了口氣。
本來還在討論政務的眾人瞬間閉上了嘴,看著手握聖旨的鄺埜,心中突然生出了些許不安。
「鄺公,陛下呢?」曹鼐左右看看,問道;「不是陛下召我等來此議事麼?」
「陛下他......」
鄺埜腦中突然浮現出皇帝那副堪稱......無賴的嘴臉。
並不是他想腹誹聖上,要不這麼說,他心裡實在堵得慌。
自他入朝為官,歷經三朝。
見過太宗皇帝之威嚴,仁宗皇帝之仁厚,宣宗皇帝之開明...怎麼到這位,突然變得如此混不吝了?
昨夜他徹夜難眠,天還沒亮,就跑到乾清宮要求面聖。
令他沒想到的是,皇帝既不發火,也不動怒,甚至還給他準備了茶水和座位。
整整半個時辰,他上舉古人舊事,下論近朝實情,便數親征之弊,說了整整半個時辰,直說得口乾舌燥,喉嚨冒煙。
而皇帝呢?
就笑眯眯的看著他,不時點頭稱是,一副虛心接受的樣子。
就在他以為已經成功說服皇帝改變主意時,劉邦的話讓他氣得差點舊病復發。
「鄺公說得有理,朕親征歸來後一定會細細思量一番。
對了,朕已經傳命點卯之後,六部尚書和內閣輔臣在文淵閣議事,既然鄺公來了,那朕就不必多此一舉,再去一趟。
具體事項,就由鄺公和諸位臣公說吧,一定要儘快準備好糧草輜重,莫要像上次一樣,倉促出征。
朕還有些公務要處理,就不留鄺公了......」
他甚至沒意識到何時離開的乾清宮,等到涼風撲面,他才發現自己已經站在了乾清宮外,手裡多了一封沉甸甸的聖旨......
「鄺公,鄺公?」曹鼐的呼喚將鄺埜從不堪的回憶中喚醒,「要不你先休息一下,我看你精神不太好。
國事雖重,你也要注意身體啊。」
「無妨。」鄺埜長嘆一口氣,舉起聖旨,對著紛紛下跪的眾人艱難打開,看著上面的字又嘆了口氣,在眾人莫名其妙的眼神中,輕咳一聲,沙啞道。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
今廣東生亂,賊寇勢大,朕欲親征以討不臣,郭懋、井源、商輅、彭時四人隨行。
朕離京後,由郕王監國,六部輔政。
欽此。」
聖旨很短,短到眾人都來不及反應,依舊是一臉懵懂的狀態。
趁著這個機會,鄺埜趕緊找個地方坐下,以迎接即將到來的狂風暴雨。
不出他所料,片刻後,眾臣炸鍋了。
「親征?為何又要親征?!」曹鼐厲聲道:「京城常年無主,豈是幸事?!」
「鄺公,您就沒有勸勸陛下麼?」王直無奈道;「雖說此次親征是在大明境內,但...陛下不在,朝臣總提心弔膽也不是辦法啊。」
眾人你一言我一語,群情激奮,吵嚷了好半天,胡濙才發現鄺埜臉色不對,想了想大喝道:「休要在這裡說了!
都隨我去面聖,一定要勸陛下改變主意!」
說罷,便帶頭離開了文淵閣。
眾臣對視了一眼,緊隨其後,而被點名的商輅和彭時有些不知所措,只能默默跟了上去。
文淵閣瞬間空了下來,鄺埜輕輕拍了拍嗡鳴不止的耳朵,又長嘆了一口氣。
「鄺公,需要我準備什麼?」
鄺埜猛地抬頭,發現王佐正站在不遠處看著他,有些詫異道:「你為何不跟他們一起去?」
「自土木堡歸來,陛下決定的事情,還從未改過主意。」王佐坐到鄺埜身邊,微笑道:「我又何必去自討沒趣呢?」
「王尚書還真是有心了。」鄺埜沒有順著王佐的話往下說,淡淡道:「那就請王尚書準備一萬人的糧草輜重吧。
速度要快。」
王佐面色微變,驚訝道:「一萬人?!」
鄺埜面無表情的點點頭。
「我不知兵事,還望鄺公解釋一下,一萬人真的夠麼?」
鄺埜正欲搖頭,突然想到張輔和他說的那些話,動作忽然一頓,沉默半晌後道:「陛下自有考量,吾等遵旨行事便是。」
王佐若有所思的點點頭,但很快就苦著一張臉道:「鄺大人,雖說此次陛下親征只帶一萬人,但路途遙遠,錢糧耗費恐怕也是個大數字。
如今處處用兵,錢糧吃緊,您能不能......」
「不用,你只需準備大軍十日用度。」鄺埜起身打斷道:「老夫還要去兵部寫調令,就不多留了。
告辭。」
等走到門口,他忽然停下腳步,扭頭對愁眉苦臉的王佐輕聲道;「王尚書若真是為錢糧發愁,不如想想楊善是如何做的。
陛下的想法,你不是很清楚麼?」
王佐一愣,旋即笑著點頭道;「多謝鄺尚書。」
但等鄺埜走後,他臉上的笑容瞬間消失了,在原位沉思了好一會,才快步離開了文淵閣。
......
進諫的大臣們,從天亮熬到天黑,連皇帝的影子都沒看到。這也讓他們意識到,現在的皇帝,好像比以前更強硬了。
在劉邦的意志推動下,大明的戰爭機器再次運轉了起來。
唯一讓群臣感到慶幸的是,相比於上次的倉促,這一次的準備簡直充分到令人髮指。
五軍都督府的將軍們更是異常驚訝,類似「古之名將也不過如此」「陛下頗有太祖之風」「陛下在軍務上的天賦舉世無雙,不愧是真龍天子」等馬屁迅速在京城中散播開來。
很快,就連街頭賣菜的老嫗都知道當今聖上能征善戰,乃武曲星下凡。
為什麼不是紫微帝星?
別問,問就是兩顆星一起下的凡,更加證明聖上天賦卓絕。
與此同時,處於輿論漩渦的劉邦正坐在乾清宮中,看著面前寫的密密麻麻的紙,皺眉沉思。
當時韓信打仗是怎麼搞的來著?
戰前準備按他說的應該沒什麼問題,但其他的麼...賞罰按乃公的、行軍按乃公的、戰法...嘖,勉為其難用下他的吧。
劉邦寫寫停停,用了好半天,才徹底寫完。
這些都是他趁著回憶還算清晰,記下的當年征戰心得,還有從韓信那...借鑑來的某些精髓。
正好用這場動亂試試,當年那些老法子,還管不管用!
鄺埜頂著兩個黑眼圈,面色陰沉的出現在文淵閣。
此時六部尚書和閣臣早已等候多時,見鄺埜一副徹夜未眠的模樣,王直出於關心問了一句,卻聽見鄺埜長長嘆了口氣。
本來還在討論政務的眾人瞬間閉上了嘴,看著手握聖旨的鄺埜,心中突然生出了些許不安。
「鄺公,陛下呢?」曹鼐左右看看,問道;「不是陛下召我等來此議事麼?」
「陛下他......」
鄺埜腦中突然浮現出皇帝那副堪稱......無賴的嘴臉。
並不是他想腹誹聖上,要不這麼說,他心裡實在堵得慌。
自他入朝為官,歷經三朝。
見過太宗皇帝之威嚴,仁宗皇帝之仁厚,宣宗皇帝之開明...怎麼到這位,突然變得如此混不吝了?
昨夜他徹夜難眠,天還沒亮,就跑到乾清宮要求面聖。
令他沒想到的是,皇帝既不發火,也不動怒,甚至還給他準備了茶水和座位。
整整半個時辰,他上舉古人舊事,下論近朝實情,便數親征之弊,說了整整半個時辰,直說得口乾舌燥,喉嚨冒煙。
而皇帝呢?
就笑眯眯的看著他,不時點頭稱是,一副虛心接受的樣子。
就在他以為已經成功說服皇帝改變主意時,劉邦的話讓他氣得差點舊病復發。
「鄺公說得有理,朕親征歸來後一定會細細思量一番。
對了,朕已經傳命點卯之後,六部尚書和內閣輔臣在文淵閣議事,既然鄺公來了,那朕就不必多此一舉,再去一趟。
具體事項,就由鄺公和諸位臣公說吧,一定要儘快準備好糧草輜重,莫要像上次一樣,倉促出征。
朕還有些公務要處理,就不留鄺公了......」
他甚至沒意識到何時離開的乾清宮,等到涼風撲面,他才發現自己已經站在了乾清宮外,手裡多了一封沉甸甸的聖旨......
「鄺公,鄺公?」曹鼐的呼喚將鄺埜從不堪的回憶中喚醒,「要不你先休息一下,我看你精神不太好。
國事雖重,你也要注意身體啊。」
「無妨。」鄺埜長嘆一口氣,舉起聖旨,對著紛紛下跪的眾人艱難打開,看著上面的字又嘆了口氣,在眾人莫名其妙的眼神中,輕咳一聲,沙啞道。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
今廣東生亂,賊寇勢大,朕欲親征以討不臣,郭懋、井源、商輅、彭時四人隨行。
朕離京後,由郕王監國,六部輔政。
欽此。」
聖旨很短,短到眾人都來不及反應,依舊是一臉懵懂的狀態。
趁著這個機會,鄺埜趕緊找個地方坐下,以迎接即將到來的狂風暴雨。
不出他所料,片刻後,眾臣炸鍋了。
「親征?為何又要親征?!」曹鼐厲聲道:「京城常年無主,豈是幸事?!」
「鄺公,您就沒有勸勸陛下麼?」王直無奈道;「雖說此次親征是在大明境內,但...陛下不在,朝臣總提心弔膽也不是辦法啊。」
眾人你一言我一語,群情激奮,吵嚷了好半天,胡濙才發現鄺埜臉色不對,想了想大喝道:「休要在這裡說了!
都隨我去面聖,一定要勸陛下改變主意!」
說罷,便帶頭離開了文淵閣。
眾臣對視了一眼,緊隨其後,而被點名的商輅和彭時有些不知所措,只能默默跟了上去。
文淵閣瞬間空了下來,鄺埜輕輕拍了拍嗡鳴不止的耳朵,又長嘆了一口氣。
「鄺公,需要我準備什麼?」
鄺埜猛地抬頭,發現王佐正站在不遠處看著他,有些詫異道:「你為何不跟他們一起去?」
「自土木堡歸來,陛下決定的事情,還從未改過主意。」王佐坐到鄺埜身邊,微笑道:「我又何必去自討沒趣呢?」
「王尚書還真是有心了。」鄺埜沒有順著王佐的話往下說,淡淡道:「那就請王尚書準備一萬人的糧草輜重吧。
速度要快。」
王佐面色微變,驚訝道:「一萬人?!」
鄺埜面無表情的點點頭。
「我不知兵事,還望鄺公解釋一下,一萬人真的夠麼?」
鄺埜正欲搖頭,突然想到張輔和他說的那些話,動作忽然一頓,沉默半晌後道:「陛下自有考量,吾等遵旨行事便是。」
王佐若有所思的點點頭,但很快就苦著一張臉道:「鄺大人,雖說此次陛下親征只帶一萬人,但路途遙遠,錢糧耗費恐怕也是個大數字。
如今處處用兵,錢糧吃緊,您能不能......」
「不用,你只需準備大軍十日用度。」鄺埜起身打斷道:「老夫還要去兵部寫調令,就不多留了。
告辭。」
等走到門口,他忽然停下腳步,扭頭對愁眉苦臉的王佐輕聲道;「王尚書若真是為錢糧發愁,不如想想楊善是如何做的。
陛下的想法,你不是很清楚麼?」
王佐一愣,旋即笑著點頭道;「多謝鄺尚書。」
但等鄺埜走後,他臉上的笑容瞬間消失了,在原位沉思了好一會,才快步離開了文淵閣。
......
進諫的大臣們,從天亮熬到天黑,連皇帝的影子都沒看到。這也讓他們意識到,現在的皇帝,好像比以前更強硬了。
在劉邦的意志推動下,大明的戰爭機器再次運轉了起來。
唯一讓群臣感到慶幸的是,相比於上次的倉促,這一次的準備簡直充分到令人髮指。
五軍都督府的將軍們更是異常驚訝,類似「古之名將也不過如此」「陛下頗有太祖之風」「陛下在軍務上的天賦舉世無雙,不愧是真龍天子」等馬屁迅速在京城中散播開來。
很快,就連街頭賣菜的老嫗都知道當今聖上能征善戰,乃武曲星下凡。
為什麼不是紫微帝星?
別問,問就是兩顆星一起下的凡,更加證明聖上天賦卓絕。
與此同時,處於輿論漩渦的劉邦正坐在乾清宮中,看著面前寫的密密麻麻的紙,皺眉沉思。
當時韓信打仗是怎麼搞的來著?
戰前準備按他說的應該沒什麼問題,但其他的麼...賞罰按乃公的、行軍按乃公的、戰法...嘖,勉為其難用下他的吧。
劉邦寫寫停停,用了好半天,才徹底寫完。
這些都是他趁著回憶還算清晰,記下的當年征戰心得,還有從韓信那...借鑑來的某些精髓。
正好用這場動亂試試,當年那些老法子,還管不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