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天人合德+破解占卦(上)
老天不語,賜予天垂象,讓人們領悟。
《易經•繫辭》中便有這樣一句話:
天垂象,見吉凶,聖人象之。
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
那這是什麼意思呢,其中聖人象之的「象」,便是仿自然之天象,想出其中的玄奧之理。
聖人則之中的「則」,便是河圖洛書從天而降,聖人去模仿,就是天人合一,所以易經也叫天人之學。
《論語•季氏篇》有一句名言:
「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聖人之言。」
而這畏的「聖人」,那是孔子所指,指的分別是伏羲與周文王。
首先便是伏羲,仰望天象,俯視地理,以身對應天垂象畫出八卦,這也便是八卦的起點,也算是易經的起點。
其次便是周文王,便是周西伯。
演繹演化八卦,將天道引入人道,又將八卦變成六十四卦,一卦一卦辭,一爻一爻辭。
其當時的目的,懂歷史的朋友應該都知道,其實便是為了「政治」,如果政治不明那便:
「鳳鳥不至,河圖不出,吾已矣夫。」
只有人類才有政治,動物卻沒有,就是也無能為力了。
伏羲(天道思想)
到周文王(人生的大道,便是生存之道。)
最後經孔子(天人合一,倫理道德,也就是所謂的修德。)
俗話說三古三聖,其中:
【先古之聖】伏羲:剖析天道。
【中古之聖】周文王:悟出人道。
【近古之聖】:孔子:天人合一,天人合德。
這也便是《周易•文言傳》中的一句話:
「夫大人者,與天地合其德。」
簡單說,便是真正厲害的人物,大人的德性是與天地相應的,相結合的。
與日月星辰、自然四季、甚至是詭神等等,意味著,大人物應該與天地合其德,與天地萬物一起共生。
同樣,文言傳中還有一句名言:
「先天而天弗違,後天而奉天時。」
所謂先天,便是比天垂象還要更早的話,象都沒有出來,話或者理解便先出來了。
放到現在,叫做預言家。
預言家是真實存在的,並且厲害的,準確率常常保持在50%上下,這其實與本領關係不大,反倒與預言者的德性有很大關係。
比如你品德高尚,功德圓滿,比老天還要預先預言出災難,或者等等,那老天爺想行吧就聽你的,這就是「嗜欲淺者天機深」,反之嗜欲深者天機淺,那就幾乎是亂預言了。
那很多朋友就疑問,有沒有預言準確率100%的人呢?
還真沒有,別看網上一些什麼預言家一說一個準,真有這麼厲害,那這老天給你做好了,這不比老天還老天?
接著後天而奉天時,告訴我們如果你有一個超前的想法,就是做到了先天而天弗違,那便用五藏十,努力去實現。
但如果被別人搶先了,或者自己雖想到卻以無能為力,那便奉天命,做好自己,不去強求。
所以,我們都要修得以應天,也是天人合一的最基本體現。
不過這就形成了一個困擾,這種理念使很多國人,都產生了一種普遍的心態,便是都要自己說了算!
也就是皇帝心態。
不過,大位天定,非以智取。
大位之人是老天所選,並非是人們的選舉,順天之意,反則無能為力。
就比如古代的蓋世飛將,神算奇謀,千古皇帝等,放到現在,大家也可以自行代入。
大位是非常位大之人,我們應該先在小事上做好,因為能在小位上說了算,就很厲害了,就應該知足常樂。
而大事,或是天大之事,還應該由老天所選的大位之人來解決,一些小人想藉機上位,無論怎麼努力,最終也是以失敗告終。
這才算讀懂易經!對自己有一個安身立命的安排,也就是立命之學。
《論語》有一句話:
「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就是說孔子了解了當時伏羲的本意,只是將易經的原貌講了出來,再通過伏羲的一畫開天,悟出了【天理良心】
便是「天理」+「人心」
再形成倫理道德,最後天人合德。
不過自漢代以後,易經開始逐漸衰落,所謂物極必反,盛極必衰,就連《易經》自己都無法逃脫這樣的定律。
漢代開始大量流行起了「相術」「術數」,因為易經在躲過秦王的焚書坑儒後,幾乎被人們定義成了占卜之書。
當時人們就說,哎呀這本易經是給老百姓算命的用的,不用去燒它,易經便僥倖躲過了一劫。
並不像人們吹的那麼神,說易經多厲害,連自己有這一劫都算到了,其實不是這樣,萬事萬物都有一個物極必反的過程。
不過,未來50年,易經必將發揚光大,也是科學突破瓶頸的唯一依仗,因為科學說白了,還是運用著易經的原理……
被定義成占卜之書後,人們便很快把書中的倫理,又拉回成了知識性,這使得「趨吉避凶」成為了易學的重點,這讓很多人都變得投機取巧。
遇事不決,卜一卦;出行旅遊,再卜一個卦;甚至考試,我還卜一個……
其實這是很危險的,占卜充斥著神秘,則近古之聖孔子,卻曾經說過「不占而已矣」。
可孔子說不占的含義是什麼?
首先,孔子自身會占卜,也常常占卜,所以他才反對。
因為人們往往會完全相信占卜的結果,但其實這僅僅只供參考,該做一樣做,只考慮採取哪種「迂迴」,達到損害最小化。
其次,少數人才會占卜,畢竟這是門大學問,多數人只知其玄妙,根本就不知道卦辭之意是什麼,無法面對,甚至連自己被騙了也不知道。
那麼,卜卦究竟是何意?
其實很簡單,便是找到自己的定位,因為易經中有64卦,不懂的人無法得知自身眼下處於什麼階段,所以卜卦,了解自己根據卦中的智慧進行化解。
「知人難,知己更難。」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這句話想必大家都爛熟於心。
但事實也的確如此,因為人的眼睛是往外長的,而卦就猶如一面鏡子,就要將自己的一切懸掛對卦,就能站在旁觀者的角度,去看待這一切。
不過前提是要找到真正的能人,要是找到一些旁門左道的江湖騙子,那他說你有血光之災,你也千萬不要動氣啊。
人之德,可感動天地,好的品性才會邪不勝正,一身的浩然正氣,反之就相反。
《易經•繫辭》中便有這樣一句話:
天垂象,見吉凶,聖人象之。
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
那這是什麼意思呢,其中聖人象之的「象」,便是仿自然之天象,想出其中的玄奧之理。
聖人則之中的「則」,便是河圖洛書從天而降,聖人去模仿,就是天人合一,所以易經也叫天人之學。
《論語•季氏篇》有一句名言:
「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聖人之言。」
而這畏的「聖人」,那是孔子所指,指的分別是伏羲與周文王。
首先便是伏羲,仰望天象,俯視地理,以身對應天垂象畫出八卦,這也便是八卦的起點,也算是易經的起點。
其次便是周文王,便是周西伯。
演繹演化八卦,將天道引入人道,又將八卦變成六十四卦,一卦一卦辭,一爻一爻辭。
其當時的目的,懂歷史的朋友應該都知道,其實便是為了「政治」,如果政治不明那便:
「鳳鳥不至,河圖不出,吾已矣夫。」
只有人類才有政治,動物卻沒有,就是也無能為力了。
伏羲(天道思想)
到周文王(人生的大道,便是生存之道。)
最後經孔子(天人合一,倫理道德,也就是所謂的修德。)
俗話說三古三聖,其中:
【先古之聖】伏羲:剖析天道。
【中古之聖】周文王:悟出人道。
【近古之聖】:孔子:天人合一,天人合德。
這也便是《周易•文言傳》中的一句話:
「夫大人者,與天地合其德。」
簡單說,便是真正厲害的人物,大人的德性是與天地相應的,相結合的。
與日月星辰、自然四季、甚至是詭神等等,意味著,大人物應該與天地合其德,與天地萬物一起共生。
同樣,文言傳中還有一句名言:
「先天而天弗違,後天而奉天時。」
所謂先天,便是比天垂象還要更早的話,象都沒有出來,話或者理解便先出來了。
放到現在,叫做預言家。
預言家是真實存在的,並且厲害的,準確率常常保持在50%上下,這其實與本領關係不大,反倒與預言者的德性有很大關係。
比如你品德高尚,功德圓滿,比老天還要預先預言出災難,或者等等,那老天爺想行吧就聽你的,這就是「嗜欲淺者天機深」,反之嗜欲深者天機淺,那就幾乎是亂預言了。
那很多朋友就疑問,有沒有預言準確率100%的人呢?
還真沒有,別看網上一些什麼預言家一說一個準,真有這麼厲害,那這老天給你做好了,這不比老天還老天?
接著後天而奉天時,告訴我們如果你有一個超前的想法,就是做到了先天而天弗違,那便用五藏十,努力去實現。
但如果被別人搶先了,或者自己雖想到卻以無能為力,那便奉天命,做好自己,不去強求。
所以,我們都要修得以應天,也是天人合一的最基本體現。
不過這就形成了一個困擾,這種理念使很多國人,都產生了一種普遍的心態,便是都要自己說了算!
也就是皇帝心態。
不過,大位天定,非以智取。
大位之人是老天所選,並非是人們的選舉,順天之意,反則無能為力。
就比如古代的蓋世飛將,神算奇謀,千古皇帝等,放到現在,大家也可以自行代入。
大位是非常位大之人,我們應該先在小事上做好,因為能在小位上說了算,就很厲害了,就應該知足常樂。
而大事,或是天大之事,還應該由老天所選的大位之人來解決,一些小人想藉機上位,無論怎麼努力,最終也是以失敗告終。
這才算讀懂易經!對自己有一個安身立命的安排,也就是立命之學。
《論語》有一句話:
「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就是說孔子了解了當時伏羲的本意,只是將易經的原貌講了出來,再通過伏羲的一畫開天,悟出了【天理良心】
便是「天理」+「人心」
再形成倫理道德,最後天人合德。
不過自漢代以後,易經開始逐漸衰落,所謂物極必反,盛極必衰,就連《易經》自己都無法逃脫這樣的定律。
漢代開始大量流行起了「相術」「術數」,因為易經在躲過秦王的焚書坑儒後,幾乎被人們定義成了占卜之書。
當時人們就說,哎呀這本易經是給老百姓算命的用的,不用去燒它,易經便僥倖躲過了一劫。
並不像人們吹的那麼神,說易經多厲害,連自己有這一劫都算到了,其實不是這樣,萬事萬物都有一個物極必反的過程。
不過,未來50年,易經必將發揚光大,也是科學突破瓶頸的唯一依仗,因為科學說白了,還是運用著易經的原理……
被定義成占卜之書後,人們便很快把書中的倫理,又拉回成了知識性,這使得「趨吉避凶」成為了易學的重點,這讓很多人都變得投機取巧。
遇事不決,卜一卦;出行旅遊,再卜一個卦;甚至考試,我還卜一個……
其實這是很危險的,占卜充斥著神秘,則近古之聖孔子,卻曾經說過「不占而已矣」。
可孔子說不占的含義是什麼?
首先,孔子自身會占卜,也常常占卜,所以他才反對。
因為人們往往會完全相信占卜的結果,但其實這僅僅只供參考,該做一樣做,只考慮採取哪種「迂迴」,達到損害最小化。
其次,少數人才會占卜,畢竟這是門大學問,多數人只知其玄妙,根本就不知道卦辭之意是什麼,無法面對,甚至連自己被騙了也不知道。
那麼,卜卦究竟是何意?
其實很簡單,便是找到自己的定位,因為易經中有64卦,不懂的人無法得知自身眼下處於什麼階段,所以卜卦,了解自己根據卦中的智慧進行化解。
「知人難,知己更難。」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這句話想必大家都爛熟於心。
但事實也的確如此,因為人的眼睛是往外長的,而卦就猶如一面鏡子,就要將自己的一切懸掛對卦,就能站在旁觀者的角度,去看待這一切。
不過前提是要找到真正的能人,要是找到一些旁門左道的江湖騙子,那他說你有血光之災,你也千萬不要動氣啊。
人之德,可感動天地,好的品性才會邪不勝正,一身的浩然正氣,反之就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