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詩會風波
詩會現場,氣氛愈發高漲,如熊熊燃燒的火焰。才子佳人們按捺不住內心的才情,紛紛登場。有的口中吟出絕妙詩句,你來我往地對答;有的手持毛筆,在潔白的宣紙之上揮毫潑墨,筆鋒遊走如龍蛇。周明站在人群之中,瞧著眼前這般熱鬧景象,心中滿是興奮,可又隱隱有些不安。他拿出的詩作,不過是對後世詩詞稍作修改,卻也收穫了不少讚嘆之聲。
「子瑜兄,真沒想到你今日如此出眾,大放異彩啊!」李逸滿臉笑意,快步走到周明身旁,抬手拍了拍他的肩膀,言語中滿是欽佩。
周明嘴角微微上揚,露出謙遜的笑容,擺了擺手說道:「不過是運氣好罷了,僥倖僥倖。」
這時,王維也踱步而來,眼中滿是欣賞,微微頷首贊道:「子瑜兄不必太過自謙。你這詩作,意境極為深遠,字裡行間透著古樸的韻味,實在是難得的佳作。」
周明面上掛著溫和的笑容,心中卻暗自鬆了口氣。他心裡清楚,自己不過是借用了後世還未現世的詩句,在這個時代,自然不會有人看穿其中奧秘。
幾人正談笑著,庭院外突然傳來一陣嘈雜的喧鬧聲。眾人紛紛轉頭望去,只見一位身著華麗服飾的年輕男子,邁著大步,氣勢洶洶地走進來。他身後跟著幾個隨從,那架勢,一看就知道來者不善。
「李逸,你倒是悠閒得很,好興致啊!」那年輕男子嘴角掛著一抹冷笑,陰陽怪氣地說道。
李逸聽到這話,臉色瞬間變了變,但很快就恢復了鎮定,神色平靜地回應道:「原來是張公子,不知今日前來,所為何事?」
「也沒什麼大事,只是聽聞此處有個詩會,我特意來湊個熱鬧。」張公子一邊說著,一邊目光掃視著周圍,最後落在了周明身上,「這位是?」
「這位是周明,字子瑜,是我的好友。」李逸走上前,不卑不亢地介紹道。
「周明?」張公子挑了挑眉,臉上露出一絲不屑,「從未聽說過。既然來了,不如也作首詩,讓大家見識見識你的本事?」
周明敏銳地察覺到對方話語裡的挑釁之意,心中頓時警惕起來。他明白,這個張公子顯然是來找麻煩的,自己必須小心應對,不能落入對方的圈套。
「既然張公子有此雅興,那在下就獻醜了。」周明神色自若,拱手行禮後,穩步走到長桌前。他微微低頭,略作思索,隨後提起筆,在紙上揮灑而下:
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長安草未凋。
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
這首詩原是杜牧的《寄揚州韓綽判官》,周明巧妙地將「江南」改為「長安」,使其更貼合當下的場景。
眾人圍攏過來,看著紙上的詩句,紛紛發出讚嘆之聲。王維更是不住點頭,讚賞道:「子瑜兄這首詩,意境悠遠,每一個字都仿佛是精心雕琢的珍珠,光彩奪目,果然非同凡響。」
張公子的臉色卻變得十分難看,他原本想著藉此機會羞辱周明一番,沒想到反倒讓周明出盡了風頭。
「哼,不過是些老掉牙的詞句,有什麼值得吹噓的。」張公子滿臉不甘,冷哼一聲,試圖挽回些許顏面。
「張公子若是不服氣,不妨也作一首詩,讓大家開開眼界?」李逸神色淡淡,不緊不慢地說道,言語中帶著一絲嘲諷。
張公子一下子被噎住了,他平日裡遊手好閒、不學無術,哪裡會作詩。他狠狠地瞪了李逸一眼,又羞又惱,冷哼一聲後,轉身帶著隨從匆匆離開了。
「子瑜兄,不必把他的話放在心上。」李逸走上前,輕聲安慰道。
周明微微點頭,臉上雖然平靜,可心裡卻暗自警惕起來。他知道,自己已經得罪了這個張公子,日後恐怕少不了麻煩,必須早做打算。
詩會結束後,周明與李逸一同離開了東市。走在長安城繁華的街道上,看著街邊琳琅滿目的店鋪,聽著此起彼伏的叫賣聲,周明心中感慨萬千。
「子瑜兄,今日之事,你千萬別往心裡去。」李逸轉頭看向周明,關切地說道。
「多謝子安兄關心。」周明臉上露出一抹淡淡的笑容,「我只是感慨,長安城如此之大,可人心卻如此複雜難測。」
李逸微微點頭,沉默片刻後,突然問道:「子瑜兄,你日後有什麼打算?」
「打算?」周明微微一愣,隨即笑道,「我打算參加科舉,考取功名。」
「科舉?」李逸眼中閃過一絲驚訝,「子瑜兄有這樣的志向,實在是難得。不過科舉之路充滿艱辛,困難重重,你可得做好充分的準備。」
「我明白。」周明神色堅定地點點頭,「但在這個時代,我別無選擇,這是改變命運的唯一機會。」
李逸拍了拍他的肩膀,鼓勵道:「既然如此,那我一定全力支持你。我家中有些藏書,你若有需要,隨時都能來取。」
「多謝子安兄。」周明滿心感激,鄭重地說道。
兩人分別後,周明獨自走在回府的路上。他一邊走,一邊在腦海中思索著未來的計劃。他清楚,自己雖然擁有一些現代知識,但在這個時代,科舉依然是改變命運的必經之路,是他走向成功的唯一希望。
回到周府,小蓮早已在門口等候多時。看到周明回來,她連忙迎上前去,臉上帶著甜甜的笑容:「少爺,您可算回來了。老爺和夫人正在等您用膳呢。」
周明微微點頭,跟著小蓮走進正廳。周文遠和夫人已經坐在桌前,見周明進來,周文遠微微頷首:「子瑜,坐下吧。」
周明坐下後,周文遠開口問道:「今日詩會怎麼樣?」
「還算順利。」周明平靜地回答,「孩兒作了一首詩,得到了不少人的稱讚。」
「哦?」周文遠有些意外,眼中閃過一絲詫異,「你以前對詩詞並不擅長,今日倒是讓人刮目相看。」
周明笑了笑,沒有多做解釋。他心裡清楚,自己必須儘快適應這個時代的規則,掌握更多的知識,才能在未來的科舉考試中嶄露頭角,實現自己的抱負。
用膳結束後,周明回到自己的房間。他坐在書桌前,沉思片刻後,提筆在紙上寫下了一行字: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他望著這行字,眼神堅定而執著。他知道,自己的路還很漫長,充滿了未知與挑戰,但他已經做好了準備,無論前方有多少艱難險阻,他都將勇往直前,絕不退縮。
「子瑜兄,真沒想到你今日如此出眾,大放異彩啊!」李逸滿臉笑意,快步走到周明身旁,抬手拍了拍他的肩膀,言語中滿是欽佩。
周明嘴角微微上揚,露出謙遜的笑容,擺了擺手說道:「不過是運氣好罷了,僥倖僥倖。」
這時,王維也踱步而來,眼中滿是欣賞,微微頷首贊道:「子瑜兄不必太過自謙。你這詩作,意境極為深遠,字裡行間透著古樸的韻味,實在是難得的佳作。」
周明面上掛著溫和的笑容,心中卻暗自鬆了口氣。他心裡清楚,自己不過是借用了後世還未現世的詩句,在這個時代,自然不會有人看穿其中奧秘。
幾人正談笑著,庭院外突然傳來一陣嘈雜的喧鬧聲。眾人紛紛轉頭望去,只見一位身著華麗服飾的年輕男子,邁著大步,氣勢洶洶地走進來。他身後跟著幾個隨從,那架勢,一看就知道來者不善。
「李逸,你倒是悠閒得很,好興致啊!」那年輕男子嘴角掛著一抹冷笑,陰陽怪氣地說道。
李逸聽到這話,臉色瞬間變了變,但很快就恢復了鎮定,神色平靜地回應道:「原來是張公子,不知今日前來,所為何事?」
「也沒什麼大事,只是聽聞此處有個詩會,我特意來湊個熱鬧。」張公子一邊說著,一邊目光掃視著周圍,最後落在了周明身上,「這位是?」
「這位是周明,字子瑜,是我的好友。」李逸走上前,不卑不亢地介紹道。
「周明?」張公子挑了挑眉,臉上露出一絲不屑,「從未聽說過。既然來了,不如也作首詩,讓大家見識見識你的本事?」
周明敏銳地察覺到對方話語裡的挑釁之意,心中頓時警惕起來。他明白,這個張公子顯然是來找麻煩的,自己必須小心應對,不能落入對方的圈套。
「既然張公子有此雅興,那在下就獻醜了。」周明神色自若,拱手行禮後,穩步走到長桌前。他微微低頭,略作思索,隨後提起筆,在紙上揮灑而下:
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長安草未凋。
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
這首詩原是杜牧的《寄揚州韓綽判官》,周明巧妙地將「江南」改為「長安」,使其更貼合當下的場景。
眾人圍攏過來,看著紙上的詩句,紛紛發出讚嘆之聲。王維更是不住點頭,讚賞道:「子瑜兄這首詩,意境悠遠,每一個字都仿佛是精心雕琢的珍珠,光彩奪目,果然非同凡響。」
張公子的臉色卻變得十分難看,他原本想著藉此機會羞辱周明一番,沒想到反倒讓周明出盡了風頭。
「哼,不過是些老掉牙的詞句,有什麼值得吹噓的。」張公子滿臉不甘,冷哼一聲,試圖挽回些許顏面。
「張公子若是不服氣,不妨也作一首詩,讓大家開開眼界?」李逸神色淡淡,不緊不慢地說道,言語中帶著一絲嘲諷。
張公子一下子被噎住了,他平日裡遊手好閒、不學無術,哪裡會作詩。他狠狠地瞪了李逸一眼,又羞又惱,冷哼一聲後,轉身帶著隨從匆匆離開了。
「子瑜兄,不必把他的話放在心上。」李逸走上前,輕聲安慰道。
周明微微點頭,臉上雖然平靜,可心裡卻暗自警惕起來。他知道,自己已經得罪了這個張公子,日後恐怕少不了麻煩,必須早做打算。
詩會結束後,周明與李逸一同離開了東市。走在長安城繁華的街道上,看著街邊琳琅滿目的店鋪,聽著此起彼伏的叫賣聲,周明心中感慨萬千。
「子瑜兄,今日之事,你千萬別往心裡去。」李逸轉頭看向周明,關切地說道。
「多謝子安兄關心。」周明臉上露出一抹淡淡的笑容,「我只是感慨,長安城如此之大,可人心卻如此複雜難測。」
李逸微微點頭,沉默片刻後,突然問道:「子瑜兄,你日後有什麼打算?」
「打算?」周明微微一愣,隨即笑道,「我打算參加科舉,考取功名。」
「科舉?」李逸眼中閃過一絲驚訝,「子瑜兄有這樣的志向,實在是難得。不過科舉之路充滿艱辛,困難重重,你可得做好充分的準備。」
「我明白。」周明神色堅定地點點頭,「但在這個時代,我別無選擇,這是改變命運的唯一機會。」
李逸拍了拍他的肩膀,鼓勵道:「既然如此,那我一定全力支持你。我家中有些藏書,你若有需要,隨時都能來取。」
「多謝子安兄。」周明滿心感激,鄭重地說道。
兩人分別後,周明獨自走在回府的路上。他一邊走,一邊在腦海中思索著未來的計劃。他清楚,自己雖然擁有一些現代知識,但在這個時代,科舉依然是改變命運的必經之路,是他走向成功的唯一希望。
回到周府,小蓮早已在門口等候多時。看到周明回來,她連忙迎上前去,臉上帶著甜甜的笑容:「少爺,您可算回來了。老爺和夫人正在等您用膳呢。」
周明微微點頭,跟著小蓮走進正廳。周文遠和夫人已經坐在桌前,見周明進來,周文遠微微頷首:「子瑜,坐下吧。」
周明坐下後,周文遠開口問道:「今日詩會怎麼樣?」
「還算順利。」周明平靜地回答,「孩兒作了一首詩,得到了不少人的稱讚。」
「哦?」周文遠有些意外,眼中閃過一絲詫異,「你以前對詩詞並不擅長,今日倒是讓人刮目相看。」
周明笑了笑,沒有多做解釋。他心裡清楚,自己必須儘快適應這個時代的規則,掌握更多的知識,才能在未來的科舉考試中嶄露頭角,實現自己的抱負。
用膳結束後,周明回到自己的房間。他坐在書桌前,沉思片刻後,提筆在紙上寫下了一行字: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他望著這行字,眼神堅定而執著。他知道,自己的路還很漫長,充滿了未知與挑戰,但他已經做好了準備,無論前方有多少艱難險阻,他都將勇往直前,絕不退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