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篇(二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醫之道

  昔有患者,久居海上,日以繼夜,濕氣浸身。壯年不覺,歲月漸逝,疼痛隨之。晨起,肢體僵硬,拍打良久,方得溫暖,忍痛忙碌。陰雨之日,痛益甚,患者嘆曰:「吾骨,近乎天象矣!」

  西醫視之,或曰風濕性關節炎;中醫則名之曰「痹症」。《黃帝內經》云:「風寒濕三氣雜至,合而為痹。」風、寒、濕,三邪相結,侵人筋骨關節,使之不靈,痛而硬。譬如剪刀,置陰暗潮濕之所,時日一久,必生鏽鈍,不能剪也。

  剪刀鏽矣,有磨刀石以治;關節之鏽,何以磨之?用獨活寄生湯。

  獨活寄生湯者,唐代醫聖孫思邈所傳,載於《備急千金要方》。其方:獨活、桑寄生、杜仲、牛膝、細辛、秦艽、茯苓、肉桂、防風、川芎、人參、炙甘草、當歸、白芍、生地黃,煎水飲之。

  首用獨活、秦艽、防風,祛風除濕;次用肉桂、細辛,散寒暖腎;再以人參、甘草、當歸、茯苓、川芎、生地、白芍,補氣血,扶正祛邪;終以桑寄生、杜仲、牛膝,補肝腎,強筋骨。

  孫思邈云:「腎氣虛弱,臥冷濕地。」肝主筋,腎主骨,肝腎不虛,風濕無隙可乘。獨活寄生湯,非單純治風濕痹痛,其配伍精當,分三步:一祛邪,二補正,三強肝腎。

  風濕性關節炎、類風濕關節炎、腰椎間盤突出、坐骨神經痛、肩周炎、強直性脊柱炎、腰肌勞損等,皆以此方調治。辨證要點有三:一偏虛,肝腎不足,氣血兩虧;二與天氣變化相關;三舌苔白膩水滑。

  願眾生眼常觀玉毫相,耳常聞說法聲,鼻常嗅眾妙香,舌常贊無上道,身不染邪淫穢,意常存正信心。

  光陰荏苒

  《葆光集》載,清和真人尹志平,以道訓徒曰:「欲圖前程,未死之間,不可虛度光陰,寸陰可惜。」言欲期未來之成就,當生時切勿空費歲月,人生如白駒過隙,宜珍重時光。

  無人能使時止,更無人能使日倒。惜光陰,勿虛度,須尋人生義旨與目標。

  士各有志,人各有值,行於世者,需信前矣,尋己所信,堅己所志。唯有為己所貴之事,方能心充實而力充沛。

  欲免虛度,宜觀照每刻,知今之不返,珍貴難再。悉心體物周事,珍惜生命中細微之處。

  光陰逝而不返,瞬息之間,時已溜走。歲月如梭,時光迎面而來,轉瞬即逝,轉眼成歲,轉瞬即生。

  隨時間流轉,諸事終將釋懷。吾人所行,唯勿虛度,勿負此生。

  道教所謂「飛升」,究竟欲飛往何處?

  曰:「上士得道,升為天官;中士得道,棲集崑崙;下士得道,長生世間。」天乃眾神仙之居所,眾生得道後,亦多有升往天界者。然天界何貌?天,一也,多也?若多,其間關係如何?修行者當何以對待?

  唐明皇李隆基,對此亦有所疑,曾詢之於中嶽潘師正。潘師正詳答此問,載於《道門經法相承次序》之中。潘師正以為,按諸多靈寶經典及有關三界之圖籙觀之,大道涵蓋三清、三界之範圍。三清者:玉清、上清、太清也;三界者:欲界、色界、無色界也。

  在三界中,欲界有六天,色界有十八天,無色界有四天。而三界之上、三清之下,有四種人天,合之有三十二天。自四人天以下,在三界之中二十八天,不免罡風、毒火、五雷三災之劫。自無色界以上,三災不及,劫難不生。

  在三清境中,各有一天,即玉清境對應清微天、上清境對應禹余天、太清境對應大赤天。三界加四人天之三十二天,加之三清三天,共三十五天矣。

  三清三界,每一層天皆有帝皇統領,諸天中有品級不同之真仙,又有眾多僚屬。三清之上,有大羅天彌覆,故稱三十六天。

  大羅天中有山名玉京山,山上有城名七寶城,城牆周長二十四萬里,高二萬四千里。城中有七寶玄台,九萬層,高出城牆三百六十里。七寶台上生七寶之樹,八株高七百二十里,枝葉張展,覆蓋八方無極。

  此八株樹,以金銀為根,以珠玉為枝,以珊瑚夜光為葉,以瑪瑙、瑠璃、琥珀為果,整樹金銀珠玉交錯。微風吹動,葉隨風動,發出玄妙之聲,發出玄煥之光。城中宮殿樓觀,數量眾多,規模宏大,難以言表。

  大羅天之下三十五天中帝王、大聖、天尊、妙行、真人、仙童、玉女等皆於此朝拜修行,獅子、辟邪、神龍、朱鳳等八千萬種靈獸仙禽皆於城中飛翔侍衛。

  玉京山流出五色泉水,放出九色光明,照徹大羅等眾天。虛皇大道元始天尊之都在此。如《度人經》所言:「三界之上,眇眇大羅。上無色根,雲層峨峨。唯有元始,浩劫之家。」

  每逢三元八節等齋日,大羅天下三十五天中帝王、大聖、天尊、妙行、真人、仙童、玉女等皆來朝宗座於玉京山之元始天尊。眾聖燒香朝禮,飛行步虛,歌玄都之絕麗,嘆宮闕之奇名。天尊誕生之時,以道為身,不受因緣作用,不待外物而有。

  故《無量經》曰:「元始祖劫,化生諸天,開明三景,是為天根。上無復祖,唯道為身,應化濟物,顯號無窮,攝跡歸真,則湛而為一。以其諸天敬奉,號曰天尊。為萬有之根,故稱元始。」

  知三十六天,修行者當逐次修煉:初學凡人,受持法戒,行無缺犯,名系仙籙,入五嶽靈山洞宮。洞宮中,無懈怠、進學不輟,登欲界諸天。欲界中,精進修行,登色界諸天。不斷努力,增進修為,再登無色界諸天、四種人天、無上三天。

  至無上三天,即玉清境清微天、上清境禹余天、太清境大赤天,亦非求道終點。修行者當突破以往成就,堅定道心,追求大道,終登大羅之天。

  由潘師正道長揭示,見三界即欲界、色界、五色界眾生,壽命有限,長短不等。災劫至,眾生不免。四種人天以上,至道極果,修成不壞仙體,與道同真,常湛極樂。

  故修行之士不可止於三界。尤我等欲界凡夫,當進修無上大道,跳出三界牢籠,躲劫數,抵三災不及、劫無可期之仙境。

章節目錄